红边城的传说
安顺市西秀区黄腊乡境内邢江河左侧岸上,有个地方叫红边城。东面靠近长寨和新寨,南面在邢江河岸上,西面靠近罗陇寨和火镰坡寨,北面靠近平寨,是一片较高而宽的平坦丘地。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前,红边城还留有东南、西南两处,一米左右高、五米左右宽、百来米长的城墙遗迹和东南、西北向街道形状的遗迹。
相传,在元朝时期,有一支身穿长衣、头挽青色帕子,自称是“补夷”的一大家庭部落,他们从越南边界徒步到红边城,起房造屋定居在红边城,主人叫安仲海。到明朝时期这一家族已相当兴旺发达了,已建有东南西北街的小城镇,是百数人的一大富户人家。他家田地、山林最多,青平村(现属平坝县白云镇)、咋陇(现属西秀区刘官乡)等周边几十里都有他家的田地和山林山坡。安仲海因小儿子被明朝官府斩杀后,与官府结下仇冤。之后安仲海带领周边群众起来反抗官府,为了抵御官军的进攻,修筑了红边城。后来城被明军攻破,安家远走他乡,只留下一座土筑城墙遗迹。
相传,安家有一片水竹和斑竹(现红边城下坎的邢江河两岸都是水竹和斑竹),竹林中有两棵竹子长得很高很高,他家的小孩及其他家小孩如要去贵阳府读书就爬上这两棵竹尖,双手一吊就甩到贵阳城了,很方便。不仅如此,他家还有三件宝贝,一件是一对犀牛角。据说安家人早晚经常在邢江河(他家城墙下坎)钓鱼,有一次安家小儿子在这段河钓得一条大鲤鱼,拿回家破肚准备下锅时,发现鱼肚里有一对犀牛角,认为这是一件宝贝,便留了下来;二件是祖传留下的红绢巾;还有一件是“红豆”和公母铜鼓一对。安家的宝物都不是寻常之物,有着特异功能。据说铜鼓会走路,会说话;红豆一撒就会变成精兵强将;红绢巾扇一扇太阳、月亮,太阳、月亮会升上、落下。
传说,他家在急急忙忙逃走搬家产时,不小心将一面公铜鼓从红边城滚落到邢江河去了。自从这面公铜鼓滚到邢江河里后,凡路过这段河流的人都会听到它在下面的吼叫声,因而抬母铜鼓路过这段河流时,要脱下衣服或用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布把铜鼓包好,不能让母铜鼓见天见地,则否母铜鼓会挣扎滚到河里去。据说这面公铜鼓喜欢见火,只要见田野里生火它便会跳出水面来,朝有火的地方滚去。
他家犀牛角也不一般。话说有一天,他家小儿子偷出犀牛角拿出去玩,无意把犀牛角吹响了,这时这段邢江河河水突然猛涨,一直涨到红边城墙脚边,把小儿子吓坏了。整个红边城都不知是怎么回事,最后才知道是安家的小儿子偷偷吹响犀牛角,河水就涨了。传说他家的红豆更神,官府的兵去侵犯他家,他家拿一把红豆一撒,红豆就变成精兵强将同官兵打起仗来。
然而,最为神奇的是“红绢巾”。相传有一天早上安家小儿子睡懒觉了,没能和几个哥哥和姐姐下贵阳读书,待他醒来时太阳已从东边冒出来了。这小儿子慌了,急忙找来红绢巾向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一扇一扇,太阳就落下不见了。小儿子起床后要穿衣穿鞋和洗脸,太阳又冒出来,他又用红绢巾把太阳扇下去。找了大半天仍然找不着一只鞋,无法急忙用白蜡捏了一只鞋穿去读书。小儿子到贵阳府学堂后,老师就问班上的学生:“今早你们看见没有?太阳刚冒出来又下去,刚冒出来又下去,不知是何故?可能天下要出大事啦。”因是冬天很冷,学生们下课后去烤火,安家小儿子也跟着大家去烤火。烤一会儿火后,小儿子的白蜡鞋被烤化而被同学和老师发现。老师便把小儿子告到官府,官府认为这小儿子是妖孽,就把他斩首了。
官府把安家小儿子杀死后,就派人把其尸体送回他家。官府派人把小儿子的尸体送到安家后,安家就把小儿子尸体装在土罐里(以前这一带有土罐葬的习俗),迟迟不入土。这小儿子的灵魂就跟他家人说:“今后请你们不要随便打开土罐看我的尸体,如果要看,必须要等满一百天才能打开看。”他家人不信,正满九十九天(差一天时间)时,打开土罐一看,里面全是马蜂。马蜂飞出土罐,飞往贵阳府专叮咬作恶的官府人员。
这一带有明朝“三战红边城的传说”。在洪武年间,明朝将军顾成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同傅友德大将军征南,到普定卫(治所今安顺城区)后,傅友德大将军让顾成将军固守后方,顾成将军将部队驻扎在普定卫城,因土司安仲海举旗谋反,顾成得知安仲海谋反后,派兵攻打红边城。
传说,顾成的兵马刚到刘官屯就被安家兵发现。安家的精兵急忙拿犀牛角一吹(号令),不到一个时辰邢江河河水猛涨,顾成的兵马被洪水隔断,过不了河,只好在刘官屯关上干瞪眼。看着滔滔的洪水和红边城,不得已返回普定城营地。
据说,后来顾成派兵到红边城以假犀牛角换走了安家宝物犀牛角。顾成得到安家犀牛角后,又率明军攻打红边城。由于犀牛角、红绢巾、红豆失灵,明军便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城门。安家被打败,其家族便渐渐衰败下来。
传说,安家衰败后,有一老道云游到红边城,安家便请教老道说:“我家城堡依山依水势而建,这里山高水绕,森林、竹林茂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为啥被明军攻破?”老道说:“红边城仅有九十九个水井,差一个才满一百个,差一个难以建成坚固的城堡,建城堡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你却建了堡。”老道又叫安家的官兵砍下最长的那两棵竹子。把竹子砍下来后,老道把竹子划破,结果每节竹子都有九十九个扛枪拿刀的死兵。老道又说:“你看,这些援兵全都死了,你家要赶快搬走,以免被明军再发兵抄斩。”
安仲海家听了老道的忠告,弃城而走。为了迷惑明军,使了一个“空城计”,后人称为“羊打鼓、马摇铃”。传说十分神秘,几乎一夜之间安家不知去向。攻打红边城的明将军顾成围攻许久,终觉上当,破城而入后,才知安家早已离开红边城。原来安家在临走时把羊捆绑在锣鼓上,让羊的四蹄不停地踢打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把挂着铃铛的马匹统统挖掉眼珠,使其在城墙内四处瞎转,摇动铃铛发出“铛铛”的声音,让在城外的明军听到还以为城里的安家仍在日夜练兵,而不敢轻易进攻。这样安家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然离开了红边城,不知去向。
安家离开红边城,到哪里去了呢?有两种传说,一是安家已搬去现属杨武乡西去三里之遥的洗马塘后山上(洗马塘是布依族村寨),叫“安榨城”。相传安家再次选定了安身之地,凭着传说中的宝物,一把锄头挖下去,便可挖出一个城门来(据当地相传,修筑城堡只用几天的时间)。安家总结了在红边城失败的教训,把城堡从黄土坡改到险峰山之上,城墙全用石头砌成,易守难攻。然而安家最终还是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相传,明朝将军顾成得知安家逃到洗马塘山后,并修建石城墙,又率精兵攻打;二是传说,安仲海派人去花马岩 [1] 找了一个洞,这个直通紫云穿草坡,安家已逃到紫云安家落业了;又传说,安家的安榨城,被明军攻破打败后,又回到原籍地越南去了。总之安家的红边城土城墙遗迹、安榨城城墙遗迹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过一段传奇的故事。
[1] 花马岩,指安顺市西秀区黄腊乡、东屯乡与黔南州长顺县马路乡交界处的一石岩大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