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血豆腐的传说
安顺市西秀区邢江河流域一带布依族每年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推豆腐、杀猪,用猪的血来做血豆腐,以备春节招待客人和栽秧农忙时节食用。血豆腐制作过程简单,主要以豆腐为主,拌有猪血和花椒面、盐等,经柴火烘干,便于储藏。而对最初制作血豆腐的由来,却有两种不同传说。
相传,在清朝时期,这一带有一名姓王的布依族后生考上状元,并留在京城做官。儿子一去就是十来年,十多年都没有回家过年,每到年三十吃团圆饭时,父母都在流泪、思念他。有一年,由于父母思儿心切,要到京城看望他,但由于路途遥远,要走一个多月才能到,路途中还要借宿。为省钱,两老商量,推磨几升豆腐,拿猪血拌豆腐捏成圆形,用柴火炕干,路上方便食用。两老便带上做好的血豆腐和干粮,走了三十来天,终于到了京城。到京城后所带干粮已经吃完,只剩下几个血豆腐了。父母将剩下的血豆腐拿给儿子吃。儿子吃了血豆腐以后赞不绝口。于是逢年过节,老人都做些血豆腐带去京城给儿子。
另一个传说是,以前,这一带布依族是以种水稻为主,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吃穿用都是靠卖稻谷。由于田多,种的稻谷吃不完,每逢赶场天,各家各户要拿几斗(1升约20公斤)或几升(1斗约2公斤)到场上换点盐或其他东西。时间长了,有的青壮年开始做起米生意来了。传说,那时有两个伙计专门做米生意,经常把米卖到贵阳。
相传,有一次他俩挑米下贵阳去卖,在路途中借宿,见同行做米生意的几人拿干豆腐摆在火边烤吃,同宿人送几块给他俩吃,他俩吃后觉得确实好吃又下饭,但烤着烤着豆腐就烤散了。他俩回来后就着手推磨豆腐,制作干豆腐。他们在制作豆腐中加了少量的猪血,拿豆腐到火上烤时,豆腐不会散,而且越烤越硬,味道香。于是他俩宰杀一头猪,磨了一斗多豆腐,把一头猪的血和一斗多豆腐做成若干个血豆腐,炕干后备用。他俩每次挑米下贵阳去卖都带血豆腐在路途上吃。家里来客人都要切一两盘血豆腐给客人下酒,客人吃后觉得很好吃。就这样该村家家学做血豆腐,一传十十传百就形成今天每年腊月间,家家户户磨豆腐,杀猪做血豆腐招待客人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