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的传说
星期,村寨名,布依语“满兴鸡”,系指平坝区羊昌乡龙海村的一个自然村寨。村寨后有山林,寨前是田园,寨中有一浅水塘,叫牛滚塘。星期与西秀区黄腊乡五星村鱼陇寨、桐木园村同田共坝,是布依族、汉族杂居的村寨,全寨现有十来户人家,而星期金牛的传说,在羊昌乡、黄腊乡可谓是家喻户晓。
相传,星期原是百来户的村庄。在三四百年前,有一个布依族前辈路过此地,见此地山林密茂,处处冒水(小水井),还有一深潭。他便邀约兄弟姐妹及一汉族伙计到此处落脚定居,并起名叫“兴起铺”,后更名为“星期”(现名)。他们便在深潭周围起房盖屋,百年后发展为近百户住户的村庄,也就自然形成了深潭在寨中间的美景。
传说,寨中有一户贫穷人家,小孩帮财主家看十头牛(看牛,即将牛赶到山上或田坝吃草),他经常赶牛到深潭边洗澡,牛洗完澡上岸时,数来数去,总是多一头牛,十一头,天天如此。有一天小孩赶牛到深潭洗澡,洗完澡后,便骑着牛将其他牛赶到后山吃草,之后,小孩又回到家和同伴们在深潭边玩耍。这时,有一老道云游到星期,看见在玩耍中身穿破烂衣服的看牛小孩,那小孩破烂衣服上有一只发光的金牛虱子。其实小孩骑的是金牛,因家里贫穷,没钱买新衣,衣服又没洗过,又破又烂,还有一股浓重的汗味和泥味,虱子当然会叮住不放。当时,老道便拿三十两银子买走小孩的破烂衣服,小孩便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到家后,看牛小孩同父母讲了这件事,父母觉得奇怪,为什么老道舍得花三十两银子买一件破衣服呢?穷小孩得到三十两银子后,父母再也不让他给财主看牛了。
那个小孩得到三十两银,他家就建起了三间新房,整个寨及邻近的村寨都晓得这件事。财主家也不再请人看牛了,财主的傻儿子自己看守。有一天,财主傻儿子赶牛上山吃草时,路过一片绿茵茵的麦苗地,牛看见绿茵茵的麦苗便纷纷下地抢吃麦苗。财主傻儿子拿着陈旧有裂缝的扁担赶牛,终于把牛赶出麦苗地,又把牛赶到山上吃草,他拿着扁担在坡脚睡觉。这时,那老道在老远地方就看见扁担有一处在发光,当他走到财主的儿子身边时,看到扁担裂缝处夹着几根金牛毛,还有一只金虱子。但那个傻儿子没有看见,也不知有金牛毛和金虱子夹在扁担裂缝里。当时,老道同样拿三十五两银子买傻儿子的扁担,傻儿子不卖,说:“虽然是一根烂扁担,但我做不了主,要回去同爹(财主)讲,由爹做主。”傻儿子回家后就把老道要拿三十五两银子买扁担的事跟他爹讲,他爹就说:“这扁担是王长工用的,现在他又有新的扁担了,他不用,我家也用不着这扁担,就拿去卖给他吧。但是扁担用的时间太长,中间两头都有裂缝,明天请一个木匠师傅来刨一刨,把扁担刨光滑一点,价钱不止三十五两银子喽。”
到了第二天早上,财主的傻儿子请来木匠师傅,把扁担刨平打整好,如同新的扁担一样。下午,傻儿子仍然赶牛到原来的山上吃草,老道早就在那儿等了很久了。当傻儿子拿着扁担赶牛上山时,老道看见扁担刨得如新,金牛毛和金虱子都不见了,老道叹气:“可惜!可惜!真可惜!”傻儿子问:“可惜什么?有什么可惜的,你想买就买,反正扁担已请木匠师傅打整(修整)比原先好看好用多了,你要买就买,不想买就算。”老道说:“你家把金牛毛和金虱子都刨丢了,这扁担白送我,我都不要。”
原来,扁担上的金牛毛和金虱子是傻儿用扁担打牛时,打在金牛身上的扁担裂缝夹着几根金牛毛和一只金虱子。值钱的是金牛毛和金虱子。财主请木匠师傅把扁担刨平刨光滑,金牛毛和金虱子不在了,扁担也就不值钱了。
星期寨中深潭藏有金牛的传说,传遍了邻村。因此寨中或邻近村寨的青壮年无论白天黑夜都聚集在深潭守候金牛的出现,可守几年仍不见金牛。金牛不见了,深潭的水也流走了,后山被大火烧毁了。从那以后,有的人家因为无法生存而搬走他乡,深潭变成浅浅的牛滚塘,原有近百户的村庄,变成了十来户的小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