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江口县古建筑的保护与小城镇建设略谈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2-12-01 文章字数:2022字

江口县古建筑的保护与小城镇建设略谈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其实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每天会有许多古建筑因为城市的建造或因年代久远无力修复而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如何保护古建筑?如何留住地方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小城镇乃至乡村城镇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江口县闵孝镇闵家场村,就在做一个既保护又开发的尝试。

对于江口县闵孝镇的闵家场,称之为场,好像有点不太确切,因为这几十年来,这里就只是一个村了,不再开场。不过这个村却依然叫做闵家场,也叫老街,无疑是村治所在地。不错,它被称为场已经有300多年了,直到20多年前,场才从这里撤出,迁往三四公里外的闵孝镇。老街也由此得名。

据碑文记载,闵家场是由江西人揭氏望族率先来此开馆设场。该村现在还有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修建的会馆一座,后更名为万寿宫。其中一街还有两排与万寿宫同龄的老房子。这里曾经成为黔东重镇,贵州的铜仁、思南、德江、遵义,湖南的怀化、邵阳等地客商都驾船来这里赶集,一度繁华兴旺。现在上了年纪的湖南人都还记得贵州有个闵家场。

如今,这个叫场的村落,虽然没有过去那样红红火火,但相对其他村寨显然风光得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我的脚步踯躅徘徊,当我的目光浏览阅读过这座场、这几条街道后,好像就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因为这里的古建筑和民风的古朴与神秘了。尤其是这里的人们逢年过节时的热闹劲头,引得附近的人趋之若鹜。这里的老年学校10多年前就成为铜仁市老年学校的样板学校,还代表全县参加过多彩贵州、全省农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就是基于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

当城市发展之源、文脉之根的旧城区或历史文化街区纷纷被推倒、拆平,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毫无特色的现代楼宇的时候,我们除了指责房地产商是城市文化历史的破坏者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

闵家场村的新农村建设就与老街道、古文物保护没有产生过半点冲突。

而今,闵孝镇闵家场新一届村委已经着手打造一个崭新的闵家场,恢复过去的热闹。他们在原来的河边平整出一片60多亩早已不能行船的河滩,把其中的20多亩开辟成新集镇住房用地。以每块屋基1~2万元的价格卖出,将散居独户的高山小寨子的住户搬迁到村所来。截至目前已经卖出45户,大多已经修建好房屋。而原来的文物古迹、老房子、三条老街道没有丝毫损坏。

闵孝镇镇长杨再敏说,闵家场就是在对古会馆、老民居建筑“整旧如旧”的基础上建设的新农村景观,建筑的一半保留了古建筑的特征,另一半则按21世纪新农村人追求的生活方式、节奏和情感要求来打造的。将来的闵家场,要让外人看了很古老,自己人看了觉得很洋气。年纪大的人感到怀旧,年轻人觉得时尚,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

古建筑、老房子不是包袱,是财富。集镇里的老房子是这座集镇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城市的价值。要保留老房子的特征,又按现代人的要求对它进行改造,让老房子的价值体现出来,并得到提升。这就要创新,要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手段,去保护老房子。

江口正在创建全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这个要求不应仅是对县城一个地方进行改建,而应延伸到云舍、寨沙、梭家、闵家场、寨抱等有典型风格的村镇。云舍土家四合院,寨沙侗寨的风雨桥、鼓楼,梭家苗寨的吊脚楼,闵家场的会馆等等,都应当得到保护与开发利用。既能体现民俗风格,又要让它产生经济效益。例如寨抱村正在开发亚木沟景区,而山门口的村子曾经出过刘宁西等多位清代举人、翰林。这里的建筑别具特色,一色的青石板院子,古典的院墙,独特的排涝设施至今都还在发挥作用。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乱改建甚至毁坏,就将成为江口的千古罪人了。要尽可能地将这些古建筑改造成一个个保护与开发的成功典范。

一般的古建筑如果只是单纯的保护下来,并没有多少意义。时间久了,好不容易保护下来的几百年的古建筑就会被大家遗忘,失去它的价值。为什么寨抱刘氏家族古建筑群和闵孝镇闵家场有那么多人要去看?有个常去参观的人对我说,那是因为那里已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古建筑保护的成功之处,也是这些建筑的魅力之所在。

眼下,闵家场、寨抱刘氏遗屋、云舍都已成为时尚与怀旧的代名词。在中国内地,很多小城市或者乡村在抄袭徽派建筑风格,这一点令游客反感。大家都可以照徽派简单抄袭,但却难以保住自己民族的艺术精华。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例如重庆有山城文化,山间的小村落就是它的特色。做城镇规划的时候,要尊重地域文化。只有保住了地域的建筑,才能保持每个地方本身的历史文化,留住这个地方的记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古建筑通通都放到博物馆里供起来,我们保护古建筑的意义是保护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成果,保护中国华夏千年的文化传统,然后我们在他们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就像我们希望后代人会尊重我们现代的文明一样,古代的劳动人民也同样希望他们的作品能流芳百世。但这个世界是迅速发展的,我们不可能在前代人的思想上停留,只有取他们的精髓,然后再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东西,中国的建筑业才会日新月异。也只有这样的建筑与风俗才会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