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贵州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探析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2-12-01 文章字数:2896字

贵州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探析

土家族是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感召下,政治、经济、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核心聚集区,旅游业发展欣欣向荣。土家族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注定了该地区是大量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一、贵州土家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贵州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包含着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正确处理推进经济改革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耕地,保持民族特色优势和弘扬民族文化相结合,在生态和文化持续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提高水平

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编制统一协调的民族地区城镇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高土家族地区城镇管理水平。

1.突出规划的科学性。树立“规划为纲、规划为上、民族为本”的规划意识,按照“民族文化风格化、民族地区城镇化、自然生态保护化”的发展目标,在布局上确定好土家族地区城镇化的性质、功能和基础设施规模。

2.突出内容的独特性。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要以“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为理念,按照土家族民居以干栏式吊脚楼为主,因地域环境不同,对造型样式区别进行建设。按照建精品、出亮点的要求,从质量、深度和独特内容上,坚持高起点、高品位民族风格,着力在超前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

3.政府要转变指导思想。政府的基本指导思想应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弊端,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投资,集中资金、精力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政府正常运转和公共活动的开展。政府要转为着力引导、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4.加快城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快城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和引进城镇建设和发展急需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型人才,提高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决策管理水平。

5.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和建立管理体制。要大力发展繁荣土家族地区城镇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结合土家族地区城镇文化建设,提高土家族地区城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政府要依法行政,搞好土家族地区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建立法治化、社会化和民主化的新型民族地区城镇管理体制。

(二)尊重自然、尊重文化,走生态路

1.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要看到过去发展的失误,借鉴经验教训来探索未来发展空间,努力建设生态型城镇,促进物资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不断提升城镇功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使景观、人文、经济、建筑、交通等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体现以人为本,依靠知识、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创造更好的宜居环境。

3.城镇化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提高生存环境。尊重民族历史和文化。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必须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所以必须尊重人的生存空间,才能创造更多的民族文化和绚烂的生活空间。

二、贵州土家族地区的旅游发展

(一)发展土家族民族文化产业,改变观念措施

当前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没有形成有实力的民族产业。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需要实力雄厚的现代民族文化产业群,土家族文化氛围的提升和民族旅游的发展赖于民族文化内涵丰富的民族旅游产品和商品。由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趋于散、乱、差,民族文化产业链条短,部分旅游商品制作粗糙、品味低俗、民族文化内涵匮乏。这些问题和做法会导致民族旅游商品的信誉不高,影响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土家族文化旅游形象的建立。旅游本身就是一项体验性活动,让游客在实际活动中真实体验民族文化真实性和民族性,如果旅游点居民和政府对土家族文化旅游发展上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必然严重影响游客的体验度。

(二)充分整合土家族文化资源,树立民族整体形象

土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土家族特色文化,如赶年、二月初二、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节庆,使之融入于经济社会建设之中,城镇化发展之中,进而反过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展,树立民族整体形象。利用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建筑、民族习俗等制作相关影视资料,将土家族民族文化融入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的全过程,要用高质量、高品味的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塑造和提升土家族旅游形象。旅游形象是旅游地的“名片”,是旅游地给游客的总体印象,对旅游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切实合理的民族旅游形象建立,可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土家族文化而言,可以通过城市旅游主体形象的定位和策划营销方式,打造民族旅游品牌,提升民族旅游竞争力和知名度。

(三)培养民族文化人才,选择优势民族文化重点打造

民族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包括民族民间艺人、民族发展管理人、民族语言继承人、民族饮食和服饰研究人等,要建立民族民间文化训练基地,为民间文化艺术演练提供场所保障。建立民族博物馆,为展示和体验民族民间文化提供必要的场所。成立各类专业民族民间文化表演队伍,并根据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及发展方向,严格进行技能训练,大力培养技能过硬的传承人。大力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延伸传承的深度广度。积极开辟有效传承渠道,充分借助学校设施齐全、教育正规、对象年轻、传播知识的优势,聘请民间艺人到学校任教,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宽范围深度传承。积极抓住各种大型文化活动机会组织节目上演,努力为展示民族民间文化提供宽广平台,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宣传和展示。

(四)抓住政策机遇,提高民族旅游服务水平

国务院提出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政府投入的方针、政策。为此,要根据贵州民族旅游发展进行规划,以推动旅游产业战略实施计划。因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所以必须以人性化服务结合民族特色做好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提升;以品牌化为向导,加强自然环境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旅游安全为重点,严格安全标准,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推动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搞好旅游保险服务,增加保险品种,扩大投保范围,提高理赔效率。

三、城镇化建设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展望

贵州土家族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应在充分发挥城镇经济的辐射作用、建设土家族地区经济上下功夫。未来城镇发展坚持“发挥民族特色”的策略,“突出轴线、强化节点、以点带面、推动发展”,积极推动“民族区域中心——民族区域亮点——民族区域景观”等级结构与规模结构的完善,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分工明确的城镇化体系,促进各地民族区域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的整体城镇化建设、整体民族文化优势得以发挥,带动城镇化与区域民族旅游业协调发展。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