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贵州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与县域城镇发展研究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2-12-01 文章字数:4857字

贵州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与县域城镇发展研究

德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梵净山西麓乌江东西岸,东属武陵山脉,西属娄山山系,素有“黔东北门户”之称。地处黔、渝、湘、鄂4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处于重庆市、遵义市和铜仁市构成的几何三角形的中心位置。东邻印江县,南接思南县,西连凤冈、务川县,北插务川、沿河县之间,是贵州土家族聚居区之一。

一、县域基本情况

德江县辖5个镇15个民族乡,128个行政村,345个自然村组和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县5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0%。城市人口12万,城市化水平为19.5%。县域略呈等边三角形,境内东西长63.6公里,南北宽70.0公里,国土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德江山多地少,水系发达,耕地面积99.6万亩,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乌江中下游河流贯穿县域总长50公里。德江位于遵义和铜仁两地的接合地,在两地之间发挥着桥头堡作用,非常有利于建设黔东北重要城镇和区域性重要城市。

二、县域对外对内交通和县城远景规划的关系

根据国高网和贵州省高网规划,德江县在规划中将形成“三高四铁一港口”的重大对外交通格局。“三高为杭州至瑞丽国家高速公路过境德江县复兴乡、煎茶镇和合兴乡共约27公里;德江至习水高速,起点德江青龙镇,经过长丰乡,在德江县内总长16公里;湘渝高速从酉阳经德江南下到榕江连接厦蓉高速,在德江县经过荆角乡、青龙镇、钱家乡、堰塘乡和合兴乡五个乡镇,总长50公里。“四铁”为河口过贵阳经德江上郑州到北京快速铁路;重庆经德江到广州快速铁路;昭通过遵义经德江到吉首普通铁路;德江到凯里普通铁路,两快铁在德江交汇设置大型火车站。一个共有80万吨级码头。目前,杭州至瑞丽国家高速已经开工建设,计划2013年底建成通车,其他重要对外交通也在加快对接争取中。

以公路为主体,以乌江水运为辅助,实现乡乡通改型沥青路,村村通公路。结合“一事一议”组织实施水泥硬化路,户户通水泥硬化路。现已形成四通八达的县内交通规划建设体系。加大交通建设力度,以提高总体运输能力和形成快捷高效运输方式为目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安排,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便城乡居民通行。在高速公路开通的基础上,加强县级干线公路建设,完善县域经济公路干线骨架网,重点提升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改造。“十一五”期间,使80%以上乡级干线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90%乡村通达公路达到等级以上标准。加大农村“出口路”建设力度,建设好通自然村公路,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000余公里。

三、建设区域性重要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建设区域性重要城市的重要性条件

1.从区位关系来看,德江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德江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梵净山西麓乌江东西岸,东属武陵山脉,西属娄山山系,素有“黔东北门户”之称,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处于重庆市、遵义市和铜仁市构成的几何三角形的中心位置,东邻印江县,南接思南县,西连凤冈、务川县,北插务川、沿河县之间,距铜仁大兴机场290公里,距遵义新舟机场150公里,距渝怀铁路重庆酉阳火车站153公里,距遵义火车站160公里,326国道、303省道和乌江水运贯通县境。

2.从交通发展规划上来看,德江交通枢纽即将形成。全县80%以上乡级干线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90%乡村通达公路达到等级以上标准,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000余公里。同时,随着国家和省有关铁路、公路、乌江航运港口的规划以及铜仁市“两带两圈”战略的实施,德江县境内将规划建设三条高速公路、四条铁路和一个80万吨级港口,使德江县在全省体系规划的格局和空间布局发生巨大变化,对外综合交通格局将形成。“三高四铁一港口”在德江形成后,德江县将实现到遵义1小时、到贵阳1小时,到铜仁1.5小时、到重庆2.0小时,到广州4小时,到北京6小时的目标。

3.从经济社会发展看,德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中共德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致力调整产业结构,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德江已基本形成以烤烟、油菜为主的支柱产业,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茶叶、竹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形成一批引领经济发展的工业企业。

4.从发展空间看,德江县城发展前景良好。德江县城区地势平坦、幅员辽阔,拓展空间大,可建设用地多,先天性具有区域性重要城市建设的硬件基础。目前,德江县正编制《德江县总体规划》(2010~2030年),到2030年把德江县城建成人口30万人,县城区面积扩展至40平方公里,且具有大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潜力。完全有能力按中共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远景规划15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和100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

(二)德江建设区域性重要城市的必要性

1.从城市建设看,德江已进入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近年来,中共德江县委、县政府立足德江实际,在党县代会、县人代会上都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县和区域性重要城市的目标,全县上下正围绕所定目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势推进城镇建设。目前,德江县城建城区面积已达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10万。2011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经营”的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要求,现已全面推进城南新区建设,已完成土地储备3500余亩,正在着手拆迁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城南新区打造成一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此外,德江还将着手实施城北新区建设工作,加大城市扩容增量。到2015年城市面积将拓展到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8万,为发展成为中心城市提供了可能,在贵州省东北部各县中的城市竞争力更加突出,为把德江建设为贵州省东北区域性重要城市提供了可能。

2.从辐射面看,德江县城对周边影响大。德江县域形状为以县城为中心的等边三角形,以县城为中心,以离县城最远乡镇60公里为半径,有1小时车程,可辐射印江、思南、凤冈、务川、沿河等周边五县的16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约40万人和德江20个乡镇128个行政村51.1万人,共计辐射人口约91万余。

3.从黔东北地区来看,德江的建设前景广阔,后发十足,人心所望。对该地区,遵义市难以带动和很好地辐射其所辖东部的道真、务川、正安和凤冈县。铜仁也很难带动和辐射其所辖西部的石阡、印江、思南、沿河和德江。由于德江位于遵义和铜仁两地的接合处,在两地之间发挥着桥头堡作用,城市空间和城市规模,比其他县各方面优势要突出些,非常有利于建设黔东北重要城镇和区域性重要城市。

4.从武陵山的城市竞争力来看,德江县也存在较大的挑战,但优势也较明显。在武陵山地区,若我省不首先在该区支持一个县率先发展为可带动和辐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那么,该区域内的各城市功能将被弱化,而自然会被重庆市秀山县所取代。在该地区找个城市区位好,城市基础高,发展态势强的城市来带动该区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要全力支持一个县充当这个角色也就非常必要。德江县的城市发展较为突出,愿意接受这一重担,也有条件承担这个角色。如果从破除行政管辖来看的话,对比观察武陵山地区各县本身情况和区位条件看,重庆的秀山县将取代德江县成为该地区的重要城市,德江、思南和沿河将受秀山县的直接影响和辐射,然而遵义的务川、正安、道真、凤冈县和铜仁的石阡和印江县将被边缘化。

四、建设区域性重要城市的下步打算

以国家实施“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为契机,以“十二五”规划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三增(增收入、增总量、增活力)一保(保民生)促跨越”发展思路,以城市规划为龙头,按照规范科学、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体制完善的总体要求,提升区域性重要城市的聚合辐射功能和承载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城市与农村建设统筹,硬件与软件设施同步的方针,推动城市建设向人文型、开放型、生态型方向发展。

(一)千方百计加快县城建设改造步伐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要求,助推城镇经济发展。一是完成县城总规修编,要加快编制40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做好“三高四铁一港口”对接工作,并根据城市发展进度,完成各类控制性规划的编制。二是强力推进城南、城北新区开发,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充分体现本县特色文化因素,真正将新区建成功能合理、特色彰显、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新区,倾力打造“中国傩城”,引导房地产业健康规范发展;规划建设城北60米宽大道,实现县城与钱家的成功对接;实施城郊四个新农村点建设,将其打造成县城新的亮点。三是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体系,努力提高旧城区品位。四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在城南、城北新区建设5个中心(城南教育中心、城南行政中心、城南体育休闲中心、城南商贸中心、城北物流配送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并形成商业、药业、酒业、汽车业、粮油茶等专项配送市场,切实把德江建成铜仁西部物流集散中心。五是强化城市信息功能和创新功能,以数字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建立数字城市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积极推行城市智能管理。到2015年,县城建成面积扩至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8万。

(二)千方百计扩大建设投入

一是围绕中央投资的安排重点,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企业技术进步和改造等领域,抓紧谋划和申报一批新项目,力争每年新编入库项目达到100个以上,确保每年争取中央、省项目资金超过10亿元。二是坚持以城镇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矿产、商贸等领域为招商重点,积极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加大与发达地区对接力度,突出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努力引进一批带动面广、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项目。三是认真研究应对措施,扎实有力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制度等项目推进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按时开工建设、按时建成完工,按时投产见效。

(三)千方百计发展壮大经济总量

加快城北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步伐,切实提高企业入驻率,支持企业科技进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是不断壮大现有规模工业。积极支持贵州资兆建材、亿源生态畜牧、颐年春酒业、黔东油脂集团等企业发展壮大并延伸产业链,努力把德江建成黔东北“建材基地”、“畜牧产品加工基地”、“酒乡”和“油库”;扶持和引导煤炭资源整合,加强矿井扩能技改,扩大煤炭工业生产规模。二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抓住天麻资源优势和茶产业快速发展机遇,跟踪落实天麻茶、茶多酚生产项目,建成茶叶加工厂,努力把德江建成“药县”和“茶山”;抓住农产品深加工不放,投资开发煎茶牛肉干、太豪皮蛋、泉口豆腐丝、薯类淀粉等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农产品,促其上规模、创品牌。此外,围绕乌江特色产业带规划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在矿产资源、农产品、畜产品及旅游商品等方面大力发展一批加工企业。

(四)千方百计发展文化旅游业

加快编制完成旅游各专项规划,依托傩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和乌江旅游资源,重点挖掘和打造傩戏、炸龙、枫香溪会址、草场、石林,以及乌江画廊等旅游景点。推进乌江奇石、竹制品、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启动并建成民族文化陈列馆和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搭建民族民间文化繁荣平台。引进资金加快星级酒店建设,鼓励现有酒店提档升级。积极扶持现有旅游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引进外地旅游企业到德江县设置分支机构。利用各类媒介宣传推广德江县名胜景区和旅游线路,全面提升全县旅游产业营销能力。

(五)千方百计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和服务业

认真落实扩大内需各项政策,充分激活城乡消费市场。加大对传统商贸服务业的改造提升,积极引进新型商业企业,扩张连锁经营规模,大力发展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促进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抓好以城区特色商业街为龙头的商品流通业,以市场体系为龙头的市场贸易业,以存量资产为主体的房屋租赁业,以特色餐饮为龙头的饮食业。此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共服业。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