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中村
贵阳市花溪区马铃布依族苗族乡谷中村位于该乡中部,是由原谷增村和中寨村合并而成的,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千米,距离花溪城区32千米,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汉族为主体,少数民族人数占总人数53%的民族村寨。全村辖21个村民组,640户2314人,其中少数民族338户,1230人。有耕地面积2585.2亩,林地面积18058亩。平均海拔1240米,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50天。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蔬菜及烟叶、养殖家禽家畜和外出务工。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集山、水、林、地、石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貌、民族风情、人文故事、特色民居等人文景观为一体,恰似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一)谷中村优越的环境
山多林宽。全村山坡、山林面积达2万多亩,植被良好,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是天然的山体公园和森林公园。谷中村实行封山育林、改良劣林的政策,种植桂花、樱花、香樟、银杏、杨梅、红豆杉、青岩油杉等绿化苗木,即可变“山林无收”为“以林增收”;同时,利用山林资源发展旅游业,可以进一步拓宽群众的收入渠道,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环境优美。全村有13个村民组均坐落在山林之中,山林密布、生态优良、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景观独特,可以说谷中村家家住在公园里、户户融入大自然,形成人与山石、树木、花鸟和谐共处。
独特的人文景观。山区群众吃苦耐劳,手艺精湛,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风俗习惯保存良好。盐井、旧院、后坝、中寨等布依族村寨靠水而居,这儿的布依族在“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走亲访友、聚会对歌;马鬃岭、马鞍山、云上、老鹰岩等苗族村寨,靠山而居,这里的苗族在“四月八”“跳花节”等节日身穿盛装、举办节日活动。
(二)成效
1.转变观念,明确责任
近年来谷中村始终把创建文明村工作纳入总体规划中,成立了以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委会其他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全村情况,安排具体工作,共同探讨工作新举措、新思路,努力开拓创建工作新格局。在工作中切实做到创建工作有规划,党政领导亲自抓,组织措施得力,保障了创建工作全面展开和提升。
2.做好发展规划,明晰发展思路
谷中村按照省、市、区、乡相关领导对谷中村进行调研后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拟定了“六大”产业发展规划“即蔬菜(豇豆)种植产业、冷水养殖产业、乡村旅游服务业、苗圃种植产业、豆腐加工业、养老服务业”,并明确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结合贵阳市“7+2”同心扶贫工作和“百企帮村”平台,制定了谷中村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拟定了扶贫工作计划,创建5户农家乐示范户。
(三)抓好经济,促进发展
谷中村地处马铃布依族苗族乡规划建设的“一带、一园、三区、四基地”的产业带上,是蔬菜产业带所覆盖的范围,是休闲度假旅游区和苗圃基地的所在地。在推进扶贫开发、建设同步小康的背景下,依托生态优势资源,完善基础设施,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发展“四大产业”(即蔬菜、苗圃、豆腐加工、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环境美、产业强、农民富的新谷中村。
发展蔬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强化产业带动。依托沿河两岸的土地资源,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村蔬菜(主要是豇豆、棒豆)种植面积已达500亩,每年农户在蔬菜种植方面的收入占全年收入的60%以上。二是强化项目带动。2015年,谷中村采取“公司+协会+农户”方式,流转农户土地400亩,引进种植大户建成标准化辣椒种植基地2个。农户流转土地后不仅每年可以获得每亩1000元的租金,还占有股份和参与管理工作。
发展冷水养殖,带动乡村旅游。村内依托清澈无污染的水资源,于2002年起发展起以中华鲟、金鳟为主要品种的冷水鱼养殖场1个,养殖面积达2亩。现已发展成集养殖、特色餐饮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业,并受到游客们的欢迎,带动了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强化扶贫开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从2012年全乡实施“减贫摘帽”工作以来,通过实施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措施,实现了全村人口脱贫致富。当前,为积极做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谷中村正在按照工作的安排部署,有序进行认定和建档立卡工作。同时按照同步小康建设的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分类采取产业扶贫、项目扶贫、信息扶贫等措施,有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实施“一事一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改善村寨基础设施。2011年以来,谷中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相继完成了盐井组“一事一议”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争取又在盐井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内容涵盖文化广场、村寨整治等工程。实现了沿线村容村貌的改善,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实施项目带动工作,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发展村集体经济,谷中村制定了两个计划,一是立足于生态环境,建设老年公寓,发展养老产业。二是发展苗圃产业,增加林业绿化面积,服务城市建设。
(四)讲求实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谷中村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把群众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开展文明家庭、和睦家庭、学习型家庭等的系列评创活动,以典型带动全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村共制作宣传牌25块,在全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村民的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组织建设也直接反映了文明村建设的成果,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谷中村始终把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定期组织党员学习相关党章及文件精神等。
(五)抓好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针对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问题,通过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从严格会议纪律着手,按时召开相关会议。
完善党务村务公开。新建党务、村务公开栏,做到常规性事务长期公开,特殊性内容专题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对村务党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村级民主自治建设,促进党务村务公开透明。
规范村两委的日常行为。村党支部在抓好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了村两委干部周一例会制度、常态坐班服务制度、签到签退制度、日常值班制度、村综合楼卫生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严明纪律,改进作风,切实从实际行动上让村“两委”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规范发展党员程序。村党支部按照《发展党员实施细则》,认真做好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和党员的发展工作。
通过文明村建设,该村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各级有关单位和广大村民的肯定和认可,2017年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