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布依族的传统美食
所属图书:《明珠花溪布依文化》 出版日期:2018-05-01 文章字数:1892字

布依族的传统美食

(一)糍粑

每当进入腊月间时,布依族人家除了置办年货、杀年猪、腌腊肉、腌香肠和制作干豆腐、血豆腐外,还要打糍粑。打糍粑是花溪一带的布依族春节期间最喜爱的一项活动。

春节前夕,龙井布依族村寨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打各种各样的糍粑,有的打白糯米粑,有的打玉米粑,有的打小米粑,有的打高粱粑,还有的打豆子粑等。人们将事先筛选好的糯米、黄豆、杂粮等放到冷水里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滤干水后,就放到甑子里蒸。第一次上气后,掀开甑盖,适量地在糯米上洒点水,再盖上甑盖,等熟透后,将糯米饭倒入粑粑糟里(粑粑糟是用大树挖空后制成,长约150厘米,宽约40厘米)准备打糍粑。粑粑棒成T字形,两个人站一头,用粑粑棒先揉搓糯后再进行锤打,待糯米和豆类或杂粮融和后,又再次揉搓,最后将揉搓成团的糍粑团放到用糯米面粉薄薄撒了一层的竹簸箕内,最后捏压成块,放在凉盆或簸箕内就成了人们喜爱的糍粑了。

为了保存糍粑,必须在立春前将糍粑放入水缸内泡起来。否则,立春后才泡糍粑的话,因放置时间过久,糍粑泡在水中就会变稀,不好吃。什么时候想吃糍粑,就从水中捞起来滤干。糍粑可烤着吃,可煮成甜酒粑,也可油炸,杂粮粑要先吃,因为杂粮粑不能久存。

(二)豆豉

豆豉是花溪布依族最喜欢的调料,其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先筛选出精壮的黄豆粒,放在冷水里浸泡,待豆粒发胀后,用甑蒸8~10个小时,直到黄豆熟透,且越熟透越好。将蒸好的黄豆倒在凉盆里让其散热后,先将稻草平铺在大竹箩筐里,然后再铺上一种叫豆豉叶的植物,然后将熟透的黄豆倒入铺有豆豉叶的容器里,还需用豆豉叶和稻草盖在上面,最后用石板压紧。待其捂上三五天,豆发出香味倒出来后伴与辣椒、姜末和盐便成了豆豉。若要做成水豆豉,用甑蒸时的水来浸泡豆豉,便成了水豆豉。若要做成干豆豉,将豆豉晒干即可。若要做豆豉粑,将豆豉放入石钵中,捣烂成粑状后拿出来,捏成方块状后用芭蕉叶包起来,最后用糯米草捆编成型挂起来就成豆豉粑了。

(三)其他豆制品和肉制品

布依族多用自己制作的肉制品和豆制品来招待亲朋好友,如腊肉、香肠、腊猪脚、粑粑果、血豆腐、盐豆腐等,这些都是宴席上的主菜。

腊肉、香肠、腊猪脚、豆腐是布依族的传统美食,而且在布依族餐桌上还有“七盘八碗”之说,其中“七盘”是指盐蛋血豆腐、粑粑果、盐豆腐香肠、腊肉、瘦肉、腊猪耳朵和腊猪肝、腊猪心肺和腊猪肚;“八碗”是指腊猪脚炖金豆米、红烧肉炖豆腐果、山药炖猪皮、酥肉粉丝、排骨炖萝卜、素南瓜、素豆腐、乌米饭,也称“布依八大碗”。

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之前,布依族都要准备各种年货,尤其是要准备各具特色的食品,豆腐就是其中之一。到腊月十五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准备推豆腐,每户做20公斤左右,先做成豆腐,经包装箱压实成型而得豆腐块,然后除留部分作年菜和供品外,其余分别做成血豆腐、盐豆腐。血豆腐的做法较为复杂,先将压制成型的豆腐块捏散,拌上食盐等佐料,将猪血倒在拌好的豆腐里,再放上一些颗粒状的肥猪肉,适当加热,用手搅匀后就捏成铅球大小的团,最后用菜叶包好放到备好的炕篮上,炕干即成为血豆腐。而盐豆腐的制作方法就比较简单,在豆腐块上面撒点盐后将整块豆腐炕干即可。这两种豆腐有三个特点:一是可存放时间长,保管好的话可存放半年左右;二是味道独特,细腻爽口,咸香味美;三是软硬度适中。血豆腐和盐豆腐是招待客人佳品,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展现布依族热情待客的优良传统,饭桌上除了主要的鸡、鱼、肉类等主菜外,都要有血豆腐和盐豆腐这两种传统菜。

除上述两种豆制品外,布依族还将一部分豆腐块做成霉豆腐,其做法就是把压实成型的豆腐块再切成小方块放在篱竹上晾一两天,再拿去蒸熟,放凉后才送到备好的容器内发酵,盛装时放一层稻草一层豆腐。待豆腐坯长满白色的根霉和毛霉,就用未沾上油的筷子夹出来撒盐进行腌制,放上配料装坛密封加盖,约三个月后即成味美可口的霉豆腐。花溪布依族村寨米豆腐做的不多,一般只在夏秋季节制作,用一二斤大米可做得十多斤米豆腐,将米豆腐切块后加上葱、姜、蒜、味精、酱油、食醋、油辣椒等佐料就可以食用了。

豆腐在花溪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豆制品代表着祝福和对祖先、长者的敬意。如大年三十夜供奉祖宗的菜肴中要有豆制品,安神、谢土、扫家、搭花桥、立新房等仪式都要用“斋粑豆腐”作供品。

除了以上的豆制品,腊猪脚是布依族宴席中比较珍贵的主菜,一般只在贵客登门时才能拿来食用。在花溪布依族地区,小孩子是不准吃猪脚的,因为这有“男孩子吃了娶不到媳妇,女孩子吃了找不到婆家”的说法。粑粑果是指将糍粑砌成薄片或小方块晒干后在用油炸而成的油炸食品,粑粑果通常作为小吃或下酒菜。

明珠花溪布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