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布依寨
(一)民居建筑
龙井布依寨内的房屋坐西向东,背靠青山,两户或二户人家房屋连成一排且院坝连成一片,中间以石板(高约20厘米)作为分界线。两户或三户人家共用个朝门。龙井寨有四条用石块砌成的通往后山的道路,路两边是用石头砌成的高2米的围墙,围墙上种有仙人掌。龙井布依寨房屋坐落有致,排列整齐。房前屋后都有排水沟,排水沟分为明沟和暗沟,暗沟有石板盖着并适当留有缝隙,其中沟宽50厘米,沟深40厘米。
房屋结构
龙井布依寨的居民建筑为砖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经济条件好的人家用砖砌,砖高3寸 [1] ,宽6寸,长9寸;经济条件差的人家用石头垒砌而成,房屋的框架都是由柱子架构而成的。住房一般是三列二间、四列三间、五列四间。每列柱头中三柱两瓜为五个头,五柱二瓜为七个头,七柱二瓜为九个头,九柱二瓜为十一个头。每列用柱吊瓜,三个构件相互穿斗连成一列。柱头与柱头之间距称为“步水”,一般是2尺6寸、2尺8寸、3尺或3尺2寸。然后每列柱头之间用木枋和楼枕连接,上好檁子,钉好椽子式或椽桷再盖上瓦。无论修建多少间,每列柱头数和间距必须相等。一般修二间五柱二瓜或七柱二瓜的居多。中柱高度尾数都取“8”,如1丈6尺8寸、1丈7尺8寸、1丈8尺8寸或1丈9尺8寸、2丈1天8寸等,以求吉利。一般采用1丈6丈8寸至1丈8尺8寸高的较多,明间宽1.1丈至1.2丈,次间宽1丈,用楼枕连接柱子。堂屋间有“吞口”屋椽露,大门一般高2米左右。房屋多是三合院,其中正房高,厢房稍矮。堂屋后立有神龛,两侧为卧室及冬季取暖用的房间,称为“火炉间”。家中老人或长辈一般睡在神龛的后面,年轻人睡堂屋两侧或火炉间的后面,有些人家年轻人多睡楼上。厢房一般作为厨房、加工房或牛圈用。牛圈的楼上通常放杂物或干草,但有的人家也住人。住宅地基主要用石头砌成,较为牢固。每道门都设有门坎,一般门槛高15厘米左右,长80厘米左右,大门(进堂屋的那道门)门槛高30厘米,长1.6米,此外家家有腰门。进家门的路上设有石坎子,根据地形,分为三、五、七步,牛圈二步,俗称“人走单马走双”。
龙井布依寨的民居有布依族民居特色。一般整个住宅除了柱子、楼枕、檁子、内壁、门窗等用木料制作外,房屋两侧和后面都是用青砖、石头或竹子材料,楼上通常用木板装修或竹子编制。这样的民居冬暖夏凉,防水又防盗。
(二)木、石制器
龙井寨布依族在过去大多使用木制或石制的生活用器,木制器有木桶、黄缸等;石制器有石缸、石桌、石凳、石槽、石碓等,这些石制器的材料均取自龙井寨石厂坡。粮食加工主要用水碾,面粉加工是用水磨。龙井寨有一条冬暖夏凉的小河穿寨而过,这条小河不但灌溉200多亩稻田,还作为动力推动四个水碾。家庭小型的石制加工具有小石磨,是用丹霞石錾成,小石磨用于加工少量的玉米、小麦等,有时还用来磨豆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由于电的普及,打面机和打米机等被引进寨子里之后,这些水碾和石磨就逐渐被淘汰了。
(三)布依族服饰
龙井布依寨的布依族妇女几乎都是纺织和刺绣的能手。布依族女孩通常在七八岁时就要跟母亲学习种棉(麻)、纺线、织布、染布和缝衣,还未成年就已经是这些方面的能手。刺绣,算是布依族妇女最擅长的传统工艺之一。妇女们常把自己制作的刺绣品(包括绣花鞋、帐沿、枕套、围腰、背带等)作为珍贵的礼物赠送他人。而在这些刺绣品中,背带是最珍贵的礼物,因为这种背带特别讲究针法和花纹图案的对称和工整,制作时间也较久,背带代表了制作背带的人对孩子的祝福。背带是外婆送给外孙或外孙女的满月礼物,表达外婆对外孙(女)的期望。
龙井寨寨门
布依族男女服装多用蓝、青、黑、白色布缝制而成。男子的服装式样与其他地区的布依族基本相同,青壮年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宽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花溪一带妇女的服饰仍保留有传统布依族服饰的特点,头缠蜡染花帕,身着青色的长衣,衣服较为宽松,衣领处镶有一道约两寸宽的花边,上衣肩膀处绣有各式的彩色花边,上衣的袖口也镶绣有各式的彩色花边,腰系着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老一辈妇女多穿蓝黑色百褶裙,有的也系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布依族妇女的整套服装可以说是集纺织、印染、挑花、刺绣等手工工艺于一体。正因为全身上下都是出自布依族妇女灵巧的双手,因而服饰常常作为衡量一个布依族妇女是否聪慧能干的标志。幼儿多戴小圆帽,女孩三四岁起就开始戴凤尾帽。姑娘十五六岁开始将头发盘在头上,一直到结婚当母亲了才包帕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年妇女有的已经不包帕子了,其上衣已改穿汉装,下身已改穿汉裤。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除穿着民族服装外,多佩戴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
[1] 一寸约等于3.33厘米,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