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布依族的原始信仰
所属图书:《明珠花溪布依文化》 出版日期:2018-05-01 文章字数:1836字

布依族的原始信仰

(一)雅押

“雅押”(yahyaz)是布依语,意思是能与鬼神“通话”的妇女,在生产力不太发达、文化落后的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得了感冒、头晕、头痛等小病时,往往就会去找“雅押”看“米碗”,或是看手相等。看病人是否冒犯什么,或是什么孤魂野鬼作祟,以便作法解之。所以“雅押”就是在生产力不发达、文化落后、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产生的,与之相关的各种巫术也随之产生。“雅押”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担当的,她必须有一定的“技能”,如“雅押”可以口含燃香、脚踩烧红的犁尖等。由于有这些一般人所没有的巫术“技能”,所以人们特别相信“雅押”的神力。因此,“雅押”这一职业直到今天仍在一定范围内受布依族的信赖和崇拜。

(二)押金

“押金”(yahjiml)是布依语,是指巫术的其中一个内容,即布依族少男少女在一起嬉戏玩耍时进行的一项巫术活动。具体做法是选其中一名少女或少男作为主角,由懂得念咒语的人,用一件衣服或围腰蒙住该主角的头。在该主角的耳后念咒语(咒语为布依语):“央们拜罗金,炸故赖罗由,咱故赖果长,长们拜罗金,甫戴帽其拜,甫背晒其桃,甫戴帽其到果长,当们拜罗金。”在念咒语期间,该主角须闭上眼睛不能说话。约半小时后,在念咒语的人引导下,该主角产生幻觉,如喜欢玩耍唱歌的,会自发地唱起歌,其始终处于幻觉之中,这种幻觉有点类似于梦游。如果该主角是不会唱歌的少男少女,通过给其念咒语进入角色后,他便会唱歌。同时进入幻境的人也会无意识地供人玩耍,人们会把他当成猴来玩耍,便称他为“押猴”。“押猴”是属于“押金”的一种分类。

“押猴”进入幻境后是不会自己醒过来的,必须经懂咒语的人,在其耳边念咒语解谜。解谜的咒语是“扛放茶搓拜,发放龙搓拜,下细梯拜下罗金,长们桃罗金,央们桃罗金。”念完咒后,让其安静一会儿,他就会慢慢地醒来。醒来后,此人就像睡了一觉刚醒来一样,对于之前在他身上所发生的事毫无印象。“押金”不是什么迷信,而是一种迷幻术,即幻想,使人们的大脑处于一种臆幻状态。过去这在布依族地区广为流传,只不过现在经济发展了,娱乐生活丰富了,这种“押金”的巫术活动就很难看到了。

(三)个押

“个押”(guehyaz)是动词,“个”(gueh)是布依族语,意为“做”,“押”(yah)是一种巫术,“个押”也就是举行巫术活动的意思。由于过去布依族地区经济滞后、生产力滞后、医疗条件滞后,使得布依族村寨形成了“有病无医生、无医院”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布依族先民就创造了各种各类的巫术,“个押”就是举行这些巫术活动的统称。一旦有人生病,就要先到“雅押”那里看“米碗”、看“手相”等。根据“雅押”的诊断,知道病人所冲撞的鬼神,再按照“雅押”的吩咐,准备解忌的物品。看好解忌的日子,请“雅押”到家“个押”。所以说“个押”也是解忌的过程。“个押”的过程中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过程,旁人不准喧哗、嬉闹,只能听从“雅押”的安排。

“个押”的过程大体是“雅押”坐在堂屋中间,点上香后,用围腰盖住自己的头,念咒语进入神所在的空间里(具体表现为埋头似打瞌睡、打盹等)。经过这么一个过程,“雅押”进入状态,“雅押”能与鬼神交流,一旦“雅押”进入状态后,这些鬼神可以借“雅押”之身,现形说话、唱歌等。“雅押”一般都有一些“特技”,如冒充鬼神用火炭洗脚,有些还光脚踩瓦砾或玻璃碎片,刀砍肚皮,脚踩火烧犁尖等,因此“个押”的可信度高。加上“雅押”的高超“技艺”的表演,“雅押”这一职业直到现在仍有它生存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较为偏僻的布依族村寨中很是盛行。

(四)布摩

布摩(buxmol)是布依语,意思是念摩经的人。布依族在人去世后,要请布摩来给逝者念经,其目的是希望逝者早日升天、早日成仙。在丧礼上,布摩要念“果埃”经(意思是请去世的人回家吃饭、穿衣裤鞋等,即将生者准备的物品转交给逝者,请他收下等)、“放幡书”经、砍牛经等。这些经文内容各不相同,其作用也不同。布依族把在丧礼上请来念经的人都称为布摩。

布摩在举行仪式

(五)个巫

“个巫”(guehwuc* [1] )是布依语,意思是掌握一些用于与鬼神交流的巫术“技能”。如脚踩滚烫的油锅、“上刀山下火海”、脚踩烧红的铁板、口吃燃香、吞筷子等。这些技能,布依族都称为“个巫”。当然掌握这些巫术的人少,一般使用的地方也很少。虽然直到现在仍有人会“个巫”,但少之又少,很难看到了。


[1] guehwuc*,为贵阳布依语,为保留当地布依语的语言特色,故不规范为布依语标准音点的读音且用“*”加以标记。

明珠花溪布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