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酒文化
酒在布依族的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每当逢年过节或操办红白喜事时,酒都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物。
(一)酒的酿制
布依族的酒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大米为主料来酿制而成的米酒,所用的大米大多为糯米、黏米、黑糯米;第二种是用苞谷、高粱等酿制的杂粮酒;第三种是在米酒的基础上加以刺梨、杨梅等浸泡而成的果酒。
布依族酿酒时,首先将大米或杂粮蒸熟,将酒曲撒在煮或蒸熟的米饭或杂粮上并搅拌均匀,然后装在罐中待其发酵。之后将酒槽盛放在大铁锅里煮一会,在锅上罩一酒蒸,蒸上再放一铁锅(俗称天锅),锅中盛满冷水,酒槽受热蒸发、蒸气上升到盛满冷水的天锅底遇冷就变成液体,然后顺着木制凹槽流进外面的酒罐,这样就可以得到酒了,不过这时候的酒口感并不好,还需要再等其发酵。
(二)酒曲的制作和选择
布依族在酿酒时一般都会使用自己制作的酒曲,只有太忙或酒曲制作不成功时才会到市场购买。
酒曲的原料主要为兔耳风和艾草这两种药草,将其洗净后晒至半干,捣碎成面状,加入适量的麦麸搅拌均匀,再捏成圆饼或颗粒状,晒干即成。饼状中留一圆圈,这样有利于晒干。
布依族制作的酒曲分为两种,一种专用于酿甜酒,另一种专用于酿辣酒。为了便于区分,甜酒酒曲是用艾草等制成的并捏成颗粒状,而辣酒酒曲是用兔耳风等制成的并捏成圆饼状。
酒曲的药用功效不同,使得甜酒与辣酒所需发酵的时间也不同。拌入甜酒酒曲的48小时后酒酿发酵就变甜,这种甜味可保持5~8天。拌入辣酒酒曲的48小时后酒酿发酵逐渐变成辣味,经过4~5天的持续发酵后即可蒸煮酿酒,俗称烤酒。
(三)酒在民俗及生活中的作用
布依族是一个注重礼仪、讲究礼节的民族。在与本民族人及其他民族的交往中,酒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物。
以酒待人,以酒传达感情是布依族酒文化的主要内涵,酒文化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逢年过节、安神、谢土祭春、挂纸上坟等都要用酒来祭祀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思念之情。红白喜事、竖柱迁居、生辰庆寿、添子添孙的满月酒等宴席上都离不开酒,主人用酒来招待客人表述对客人的谢意,而来客人用酒来表达对主家的祝贺,酒是人们交流感情的桥梁。
(四)布依族酒歌
酒歌是布依族的一种传统礼俗歌,人们吃饭时通常会唱些酒歌来助兴,并借以传达感情。布依族是一个喜饮酒、喜唱歌的民族,因此在劳动生产中创造了劝酒歌、定亲歌、送亲歌、接亲歌、起房歌、老人歌等酒歌。这些酒歌以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生动而有力地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勤劳俭朴的高尚品德和美好的心灵。演唱内容多以尊敬客人、茶粗酒淡、房屋简陋、菜肴不佳寓意为主,主人在歌中对宾客的来临表示热烈欢迎。客人也以歌相答,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衷心感谢,歌词内容多传达团结互助、友好往来的精神,还带有一种农家淳厚、简朴、恬适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