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精神家园
仫佬族文化一代一代往下传承的过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是思想观念,是在大脑中占主导地位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仫佬族的信仰物是什么?现仍立于黄平县崇仁乡新华村富塘寨背后仫佬族撵社坡上的石碑告诉我们:“木(仫)族……信仰土神……”
生活于黄平、凯里交界处平良、崇仁一带的仫佬族同胞将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俗称“五戒”)视为“土神”天,家家户户要敬“土神”,这一天不能动土,否则会得罪“土神”。大家不下种、不耕地,都到撵社坡上去“看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唱山歌,晚上吃晚饭时,以家中客人多为好为上。另外,在仫佬族结婚时,新娘步行到男家的那天,男家要请一位妇女用竹篮盛点酒、饭菜和香蜡纸烛朝新娘来的路上走去,凡遇上路旁的土地庙,都要烧香点烛,摆上酒和饭菜,供奉土神,祈祷土地菩萨保佑新婚清吉平安。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把保佑新娘子一生平安的希望都寄托在“土神”身上了,因为那是他们最信奉的神。
仫佬族村寨
“做保家”是仫佬族特有的祭祀活动,实际上也是祭“土神”。做“保家”有大、小之分。大“保家”在十冬腊月做,小“保家”在正月间做。做大“保家”的意思是:土地生五谷,秋后五谷已收进了家,为了使以后永远五谷丰登、人畜两旺,那就“做保家”感谢“土神”,请土地菩萨保佑。做大“保家”时要杀一头猪,刮整干净放在堂屋中间,然后用竹篾绾成12个圈,大的套在猪头上,小的套在猪耳朵上。再用一根竹子做一个楼梯,把圈又套在楼梯上,把鸡蛋、酒药、刀头、祭菜、高粱、小米、黄豆、米线、苞谷等五谷线子插于一个篾箩上,摆一升插香米,由仫佬族“道士”念祷请“土神”统领下的陈、杨、马、赵、吕、韩、章、张、葛、方、李、能十二将军到场。“道士”旁请一个“通师”,“道士”口念仫佬族咒语,“通师”用仫佬话答复。念一通,喝一次酒,吃些肉。喝酒吃肉不用碗筷,用嘴直接喝,用手抓菜,两天一夜做完“保家”以后,家族和亲戚前来喝酒祝贺。现在的仫佬族“道士”则用汉语书“保家科仪”来念祷。
多神崇拜
仫佬族崇拜多神,以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为主。村寨前都有“风水树”和“保寨土地”,作为保佑全家人畜平安的象征和祭祀场所,村中发生病异或灾患,多有敬神送鬼、祈求禳解之举。
做小“保家”一般在春节后的正月间做,仫佬族家庭普遍都请仫佬族“道士”来做,将稻谷、高粱、苞谷、小米、纸旗、木刀放在堂屋中间,烧香烧纸念祷,祈求祖宗和“土神”保佑五谷丰登,生产顺利。做了小“保家”之后,才能动土春耕,现在一些仫佬族人把做小“保家”改用“谢土”代替,内容和做小“保家”差不多,目的也是敬祖先,敬“土神”。从以上各种民族事象上看,仫佬族信奉的神是“土神”,即土地菩萨。关于这一点,你只要走进仫佬族村寨,就会看到寨寨都有土地菩萨立于寨边。
在仫佬族的观念里,敬奉祖先,那是至高无上的。每家每户都规规整整地安有香火神龛,将祖先八代请上去,逢年过节或逢大事临门都要供奉一番,这都是经常性的活动,这与中华民族怀念祖先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用母猪祭祖是仫佬族一个比较特别的风俗。祭祖的过程由仫佬族“道士”主持,用仫佬语念咒,供奉祖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发财发富,全族安康。祭祖用的猪用木杠压死,不能亮尖刀,祭完后全家人都来聚餐。这一风俗主要流行于平良片区,现在已经消失了。至于在明清时期,仫佬族古人“孟冬祀鬼,以草为龙,插五色旗,至效祭之”等俗,也早就不存在了。总的说来,仫佬族信仰“土神”,敬奉祖先,这是千百年历史文化中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