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之夜歌声长
仫佬族的婚礼一直在不断演变。接亲、送亲是仫佬族流传很久的婚俗。即通过媒人说合定亲以后,男家择好良辰吉日,请人到女家送信。到结婚的头一天,男家备办一些酒肉、衣物、粑粑和糖果等彩礼到女家。到结婚那天,女家的亲属(一般是新娘的兄弟姐妹、姑父母和叔伯父母等)要把新娘送到男家,送亲的人被男家称为“送亲客”,到男家是座上宾,送亲客一般是四人、六人或八人,也有十几人、二十多人的,要双数表示成双成对,不要单数。送亲客到男家要住两个晚上,男家要请一些会陪客的人来陪送亲客喝酒、唱歌。
拜堂成亲
女子在出阁之夜,必须哭泣,若不哭泣,则被视为“心肠硬”、“不懂礼”,会遭到家人、亲朋好友的谴责。在新娘步行到男家的那天,男家要请一个妇女用竹篮盛些酒饭和菜肴以及香蜡纸烛朝新娘要来的方向走去,凡遇上路旁有土地庙,就烧点儿香纸,供奉点儿酒肉饭菜,请求菩萨保佑新娘清吉平安,一直要碰见新娘来后才回转。新娘走到离男家三五十米的时候要停步,用伞遮面,男家组织一些人站在路边的高处,抓些细沙子从新娘的头上撒过,一些细沙子掉落在新娘的红伞上,叫做“退喜神”,以示同外家的神分开了。撒沙的习俗后改用撒米来代替。在新娘准备进男家屋门的时候,男家老小都要回避,进家后才能见面,意思是媳妇未进男家门,还未成男家的人,如先见面今后将会不团结、不和睦。
仫佬族妇女头饰
仫佬族围腰牌
新娘在送亲客的陪同下,由男家请两名妇女将新娘拉进门,并请人唱歌迎接客人的到来。新婚之夜,新娘不入洞房(现已改变),而是与送亲客一道坐在堂屋里听唱歌,多数是唱一些喜庆歌、祝福歌,主要是祝贺新婚夫妇幸福快乐,也有唱古歌的。一些年轻人唱到合心的时候,也会唱情歌,至少唱一个通宵,有的要唱三天三夜。送亲客在男家住的时候,新娘晚上都是和送亲客住在一起,送亲客走的时候,新娘要与送亲客一起回娘家。新娘回到娘家住三天或者到第二年春节后,新郎去接回,新娘新郎才正式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