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古朴复兴村
斗鸡
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贵州仫佬族的传统节日——仫佬年。每逢仫佬年,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打糍粑、杀年猪、放鞭炮,其气氛不亚于全国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春节。节日期间由村委会牵头开展一些诸如斗鸟、斗鸡、拔河、赛马、赛歌等活动,届时大家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走走亲戚。我们的复兴之行,就是专程去过仫佬年的。
也许,今年的仫佬年确实是个吉祥的日子。车进复兴,沿路就看到好几个寨子都有人家在忙着操办喜事,那震天响的鞭炮声和来来往往的人流,让这条原本静谧的乡村碎石马路显得格外的拥挤,也让我们未到目的地,就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来到复兴,我们不得不先说99块田的故事。这个故事在麻江地区妇孺皆知。从前,有一对夫妇辛辛苦苦打了一辈子的长工,最后终于有了一点儿积蓄。丈夫费了很大的周折,用那点儿积蓄在复兴买了99块田。妻子高兴之余又有点儿半信半疑,便要丈夫带她去现场看看。到了现场,她一块一块地数,可她数了好几遍,数去数来却只有98块。还有一块在哪里呢?男人看妻子急了,便挪开女人身边盖在地上的斗笠说:“喏,这不是?”想想吧,一个斗笠就能盖住一块田,那99块田该有多大?这个故事说明了复兴自然生产条件的恶劣。复兴坐落在麻江县龙山乡境内一条狭长的山谷地带,左是山,右是山,尽头也是山,就靠一条潺潺的小溪和一条弯弯拐拐的碎石路与外面的世界保持着联系……
当我们赶到有着千年古韵的仫佬族山寨——老虎庙的时候,那里已是人山人海了。复兴小学的操场上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不少的人,那是仫佬族妇女们在打腰鼓;而右侧几块闲置的旱田里,有的三五人一圈,有的十来人一圈,或蹲或坐,已在享受山野里的狗肉汤锅;再远一点儿的山垭处,四面八方的斜坡上也聚拢了很多人,并不时传来一阵阵的笑声和欢呼声,好像是在斗牛……
深秋的太阳很温暖,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正在悠闲地享受着难得的过年时光。不知不觉中,我们爬到了斗牛场边的一个山坡上。只见生性好斗的两头水牯牛仿佛也是来享受这阳光似的,根本没有打架的欲望,无论村民们如何挑逗,它们只是礼节性地比比架势,做做样子。场外的人们呢,也好像并不着急一定要它们分出个胜负来,依旧悠然地继续着各自的话题……站在半山腰上,向远处眺望,我才发现复兴的景色竟然如此的美丽:深秋时节,层林尽染,一层高过一层连绵向天边延展开去,几朵白云在小溪的上空飘浮着,好像也想下来同我们一道过年似的,久久不肯离去……此情此景,让我不由想起了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
复兴村一景
虽然深秋给人的印象总是凄婉和悲凉的,如苏轼“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等描写深秋的诗句,但复兴的深秋,却让人感到心里暖暖的,非常的亲切和充实。
复兴村篮球场
新寨,距村委会大约有十来分钟路程,是复兴村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自然寨。这些年来,复兴之所以屡屡吸引媒体和大众的眼球,除了其清新的空气、原生态的森林植被、古朴的民居外,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仫佬族居民们良好的卫生习惯。踏入新寨,无论是入村的主干道,还是通往各家各户的便道都非常的干净整洁,各家房前屋后堆放的柴草也码得整整齐齐,最有特色的是每家每户的厕所都是百叶窗式的,一律的黄漆颜色,非常规范醒目。
寨子这么好的卫生习惯是如何保持的呢?当地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家每户都有各自明确的卫生责任区域,每天自行打扫,而公共区域则采取轮流打扫的方式,每周至少打扫三次。刚开始大家还不习惯,为此寨子里专门成立了一个寨容整治小组,每周一次大检查,每三天一次小检查,不合格的,就罚扫公共区域一周,后来大家也就习惯了,习惯了之后对不卫生的现象反而不习惯了。
复兴人家
我想:现在的农村环境,特别是垃圾遍布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果大家都像复兴村村民那样重视自己生活的环境,“美丽乡村”就会早日实现。
自贵州仫佬族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较少数民族以来,复兴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文化以及卫生事业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我也由衷地希望复兴村的经济发展、环境生态越来越好,人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