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依托“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将德江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2-12-01 文章字数:6364字

依托“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将德江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

黔党发(2010)9号文件明确指出:“依托我省东北部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建设,把德江培育成为贵州东北部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建铁路交通枢纽,造区域中心城市,这必将是德江大发展、快发展的极好机遇。德江城市按15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控制,按100平方公里50万人口规划,目前按40平方公里30万人口建设。德江正向大中城市迈进。德江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必将以交通枢纽为前提,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德江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明显,具有唯一性和可开发性。德江旅游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很大,因此,旅游产业必将成为德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必将成为德江城市的活力源泉。如何发展德江旅游产业?如何打造德江旅游城市?本文提出如下思考。

一、发展构思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主题,按照中共德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三增一保”促跨越的发展思路,着力建设“一核心、三品牌、三组团”旅游产品,力争3年夯实基础,5年形成产业,逐步把德江建成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真正培育成全县的经济支柱产业。预计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9亿元,年均增长40%~50%,旅游接待人数350万人次,年均增长50%。201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50%,接待游客69万人次,同比增长50%以上。

(一)倾力打造“世界傩都”旅游地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曲六一说:“德江傩堂戏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戏种。”“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德江。”2003年德江傩堂戏被纳入亚洲太平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2006年德江傩戏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1月,文化部授予德江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戏)”。如何将德江县傩文化塑造成世界傩文化品牌,如何将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这就需要一个载体,为此,我们选择了“世界傩都”这个载体。建“世界傩都”,就是要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世界傩文化最高境界,就是要覆盖世界上任何地区的傩文化。

韩国庆尚大学人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韩相德观看德江县傩戏表演后兴奋地说:“当地保存完好的原始傩文化是全世界共同的宝贵遗产,对研究原始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蔡九迪、东亚美术中心主任巫鸿等一行观摩考察德江傩堂戏后说:“德江傩堂戏真美!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的文化艺术精品。”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稻畑耕一郎先生对非洲和美洲面具进行比较研究后感激地说:“对非洲面具和美洲面具的研究,为人类学提供了重要线索。德江傩文化丰富而多彩的面具艺术,更生动地表现了原始人类的思想情感,同样也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材料。而在保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上,堪称‘世界的瑰宝’。”这些资料充分表明德江县傩文化资源在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最为原始,是当之无愧的“傩戏之乡”。因此,它完全可以代表中国古老的文明,走出国门,与世界交往。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把世界上相关地区的傩戏表演、面具、服饰、道具、法器和全国各地优秀的傩艺班子请来德江县展演,把整个城市的建筑分区域显露傩文化元素,修建世界上最大的傩文化博物馆、傩文化广场、傩戏表演大厅、电子音像展示大厅等配套设施,打造一个世界傩戏大都会;将德江打造成世界傩文化研究基地,打造成世界傩文化市场,打造成世界古傩影视拍摄基地,让游客进入德江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傩文化氛围,就能欣赏到不同种类的傩戏表演,就能学习了解到全世界傩文化的精髓。那么,这不仅是为了抢救、保护、挖掘和利用德江乃至全国的傩文化资源的重大举措,还为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的绝佳场所,也必将有力地推动德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更好更快发展。

(二)着力打造“扶阳古城历史文化体验游”

扶阳古城遗址位于合兴乡旋厂铺村,距德江县城47公里。迄今为止,是在我省境内发现的最早的隋唐时期县级建制所在地之一。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唐朝地图中标注的地理位置来看,扶阳县城置于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废于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扶阳县控制扶水,西面城乐县控制洪渡河,珍州控制洋水,东面多田县控制乌江水,思邛、思王两县控制思邛水,从这一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隋唐时期朝廷非常重视水上交通的开发利用。从战略方面来看,旋厂铺古城遗址处在大佛山、玉瓶山的环抱中,大佛山东南面悬崖峭壁,西南面又有玉瓶、轿子顶大山阻隔,北面是思州领地,只有南面扶水河峡谷可以进出,布兵把守峡谷口易守难攻。由于扶阳县治所处在乌江支流扶阳河之北岸,水上交通优越,兵源、后勤供给速度快,朝廷为了控制夷州、播州土民造反,遂将扶阳县设防在羁糜州夷州前面。然夷州、播州时为羁糜州,时受费州、思州、充州、珍州等经制州的监督。在战争频繁的时期,朝廷必然要对夷州、播州有所防范,特别是在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播州数遭南诏侵扰,朝廷虽派兵镇压但又屡屡失利,损失几十万人,成为唐朝廷心腹大患。据唐代史志记载,南诏兵在三年内几次攻入播州、夷州地,而扶阳县布防于费州的最前沿{按今天的里程计算,扶阳县治所距夷州治所(今风冈县城)约28公里},朝廷必然会在边界线设重兵把守,并派兵进入夷州、播州作战。况扶阳县治所地处于出入夷州门户要冲,依山临水,能攻利守,在战争频繁和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必然会利用乌江之便运粮运兵,凭借扶水河和高山之险守城护土,因此,设扶阳县于此。

古城遗址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设施齐全,有馆舍、衙署、城池、兵营、练兵场、哨亭、集市、马场、马道子、监狱、刑场、园林、戏台、古石狮、书院、惜字停、古墓群、古桥、寺庙、塔林等,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

馆舍和衙署为城址核心部分,顺缓坡而建,横向排列6道巷院。每道巷院面阔20米,纵向延伸3~5重庭院,由一道石门进出。巷院之间,纵向砌两道高大坚固的石墙相阻隔,同时形成1.5米宽的巷道。整体建筑统一规划,统一建造,其明暗排水系统、内外城、城门、院门、巷道、庭院、甬道,布局合理,风格一致。外城墙的东西南北四方设置4门卡子,南北方各设1座护城池。馆舍和衙署的外围,设置集市、戏台、岗哨亭、兵营、监狱、练武场、园林等,整个布局不仅合理,还体现了很强的防御意识和消防意识。

该古城遗址,是德江县仍至全省珍贵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了有效保护和最大限度地、科学地开发利用好该资源,拟将按照“去扶阳古城体验千年古人生活”的立意,仿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恢复城内的衙署等主要建筑,建成全省有影响的隋唐文化体验游景区,使游客通过“时光遂道”进入景区大门时便感受到一种强力的震撼,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1400年前的古城区。通过培训让当地农民仿隋唐时期的衣着、语言、劳作和习俗等,游客走进古城,所见、所闻、所受都仿佛置身于隋唐,而且可以亲身体验穿一次隋装、做一次隋官、升一次大堂、坐一次隋轿、当一个隋农等等乐趣。同时,将景区内搬出的农户,在古城旁边建一个典型的现代文化新村,使古城与新村形成鲜明对比。

(三)以“古奇而秀美”的万亩草场、石林和洋山河打造生态文化游

铜仁市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有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思南国家级地质公园、沿河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德江要发展特色旅游,只有突破常规模式和思维定势,求新立异,在创新模式上做文章。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规划开发理念,以打造高规格、高质量、高品味特色旅游产品来提高旅游吸引力,塑造整体旅游目的地品牌和形象。

泉口万亩草场和石林生态旅游区海拔较高,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景区内有奇特的万亩石林、秀美的万亩草场、雄奇的马耳河峡谷等自然风光;洋山河峡谷幽深、天生桥、天坑地缝、仙洞五彩水更为奇观。我们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把狩猎、商务、野营等融入其中,增加游客的娱乐性与互动性,修建星级宾馆,旅游服务中心,引进蒙古包等配套设施,打造集休闲、观光、徒步探险、狩猎、野营、会议、烧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旅游区。并在草场内放养一批山羊、野兔、土鸡等动物,让游客在观赏石林奇特景观的同时,可以骑马牧羊、住一夜蒙古包感受蒙古草原的生活,可以狩猎烧烤享受大自然劳获的野趣,可以马耳河徒步探险体验苦中求乐的快感……

泉口万亩草场和石林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利用,正是瞄准了我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目前生态狩猎是一片空白的有利契机,以高规格、高质量、高品味打造整个西南地区极具特色的旅游地,以此来吸引人们目光,抢占市场,促进德江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以乌江奇石和47公里翠竹长廊打造乌江特色旅游产业带

乌江水流湍急、山峦雄奇,一里一景,风光旖旎,有“天险乌江,千里画廊”之美誉。而乌江奇石正是经江水千年的冲刷而形成了质地坚硬、造型奇特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宝石,以形、纹、色、质、韵五大特点而著称。乌江奇石自2004年被发现面世以来,作为“德江骄傲”和“皇后石”的美誉,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了重要位置,蜚声海内外。目前为止,德江县乌江沿岸的老百姓已形成了家家有石、人人玩石的热潮,而全国各地来德江县考察、玩石的奇石爱好者更是络绎不绝。我们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在乌江沿岸修建一所乌江奇石博物馆,将德江县乃至全国的乌江精品石全部集中在里面,集赏、销于一体,再辅之乌江沿岸47公里翠竹林和经济果木林联手打造乡村旅游,培育乌江特色旅游产业带。在沿岸竹林果树间按照乌江流经黔、渝46个县、市的名称、习俗而命名和设计建造不同风格的乡村旅舍,连接两舍之间的旅游步道全部以乌江石铺设,再加以人为装饰,使其一里一景,景与景之间蕴含不同文化,形成乌江微缩的“千里画廊”和“流动博物馆”。让游客在这里就能了解整个乌江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底蕴和领略不同的地域文化;让爱石的人在这里可以尽情的玩石、赏石、购石和不懂石的人在游玩的同时可以欣赏、了解、喜爱、购买乌江奇石;同时游客还可以乘舟欣赏乌江两岸雄奇俊秀的自然风光,在果竹林间漫步休闲,垂钓乌江、品尝乌江鱼的鲜美等。真正形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科考、商务于一体的乌江特色旅游产业带。

二、基本措施

(一)“两规一策”科学定位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好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总规”已基本完成,“总规”中已确定德江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了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了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了旅游业发展速度,将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总规中重点突出了“一个核心、三大精品、三大组团”的空间布局和五条精品旅游线路(第一条,北线:德江县城——马蹄河峡谷漂流——长丰河梅林寺火山熔岩石林——泉口万亩草场和艺术石林狩猎场景区——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第二条,西南线:德江县城——金珠乡村旅游——扶阳古县城——复兴——遵义历史文化名城;第三条,西线:德江县城——武陵峡旅游区——黔北特委红色景点——亚洲楠木王茶汤蛮桥旅游区——务川县;第四条,东南线:德江县城——枫香溪红色文化旅游区——梵净山;第五条,东北线:德江县城——潮砥沿乌江风光、奇石欣赏、水上游乐——乌江沿河段)。二是编制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特别是“一个核心”和“三大精品”景区的规划。力争2012年完成“世界傩都”和“扶阳古城历史文化体验游景区”的控制性详规。2013年完成“泉口草场石林狩猎场景区”、“枫香溪红色旅游景区”、“乌江特色产业带生态旅游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精心策划1至3个旅游景点建设、旅游线路设计与包装,以及1至2个旅游休闲娱乐、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管理项目,建立旅游经济实体,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扶持,培植德江县旅游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形成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在规划基础上提炼出精品招商引资项目,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景区建设。三是做好旅游宣传策划。宣传推介分两个阶段三个层面进行。第一阶段重点推介精品资源,第二阶段重点推介精品产品。第一层面,在县内宣传介绍,让全县领导、干部、群众了解本县旅游资源情况,达到以增强发展旅游信心、强化旅游意识,促进全民办旅游目的。逐步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导游员、人人都是旅游者、人人都想办旅游的局面。第二层面,向省、市宣传推介,尤其是向省、市领导汇报介绍德江县的精品旅游资源,让领导了解德江、关注德江、支持德江,尽可能把德江旅游资源列入全市盘子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发展。第三层面,通过媒体相关平台向投融资商或客源目的地宣传推介,目的是招商引资,加快景区建设和引进游客。强力有效地对外宣传,是提高德江县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根本途径,必须通盘考虑,精心策划,提炼最优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三个提升”展示形象

一是提升地方文化品位。深入挖掘德江县历史文化遗存,让傩文化、土家文化、扶阳遗址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及自然生态文化成为全县的旅游经典文化。重点在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上下功夫,突出文化元素,注重文化氛围。加快世界傩都、扶阳古城、泉口草场与石林、洋山河景区的规划、建设,力争建成一批具有高强吸引力的旅游景区(点)。二是提升环境品位。依托“三高四铁一港口”交通发展机遇,提升县域公路等级及景区道路通行能力,增强可进入性和通达性,改善好全县旅游交通环境;推进景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促进景区规划与建设、保护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的规范化。三是提升思维模式。用创新立意、离奇神异思维打破旅游开发建设常规,以较高的建设品位作为切入点,按照凸显优势、彰显个性的要求,指导本县景区项目设计与建设工作,提升全县旅游整体形象。

(三)力促“三构”夯实基础

一是构建最佳旅游经济圈。充分利用德江县挤入贵阳—遵义经济圈与重庆经济圈的机遇,重点抓好与遵义、贵阳、重庆等城市的宣传促销,同步指导景区、宾馆等涉旅单位销售策略制定,实行价廉物美的灵活价格政策,吸引游客。依托梵净山生态旅游和遵义红色旅游等成熟景区,携手周边县景区,开展联合宣传促销,构建本县旅游市场。二是构建旅游产业体系。力争5年内鼓励建成3家以上旅游商品开发生产企业、注册组建1至3家旅行社、新建1至3家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和一家旅游交通企业(车、船运输商),针对性地制订出台优惠政策,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引导旅游业形成行业组织与协会,逐步将旅游六大要素培植成六大产业,并初步形成有机的旅游产业链条。三是构建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建成代表德江县特色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开发出适应市场与新时尚的休闲度假娱乐产品、独创性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高品位的康体健身旅游产品等。重点是加快建设“一个核心”、“三大精品”,以“扶阳古城遗址游”建设为突破口,分期逐步建成其他景区。近期拟以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傩文化节、炸龙节、水龙节等)为主的旅游活动,促进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动。

三、着力“三化”健康发展

一是旅游市场规范化。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要求,积极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加强对宾馆、旅行社、导游、购物商场、餐饮、娱乐业的管理,建立并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使旅游市场一开始就保持规范、有序的运营状态。二是实现旅游企业扶持最优化。尽快出台“德江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扶持奖励暂行办法”,以最优惠的政策作为扶持手段,适应旅游市场竞争需要,积极吸引县外有实力的旅游集团进驻德江县兴办旅游企业,带动本地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引进先进的开发建设与管理经验,做好做强旅游产业。三是旅游产业信息化。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强本县旅游网站建设,实现与各地旅游网站、旅游企业服务网的互联互通,及时发布网上信息,实现旅游产品的销售、预订一体化,为逐步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打下基础。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