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土家族居住区域城镇化发展调研
铜仁市是贵州省土家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地区,土家族人口占全省土家族人口总数的80%以上,全境共居住有土家族120多万人,是推进铜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十二五”时期,铜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要达到17%,力争达到19%。到2015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比2010年翻两番,力争突破75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60元,年均增长15%;城镇建设方面,城镇化率要提高到40%以上……摆在我们面前的城镇化发展任重道远,尤其是土家族居住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更是迫在眉睫。
一、发展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铜仁乡镇普遍存在城镇化率不高,人口总量小,规划滞后,功能不齐全,城镇化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部分乡镇城镇建设进行了新的规划,旧城改造力度大,城镇功能基本具备,城镇化率速度加快。
(一)城镇化率低
主要表现在各乡镇(场镇)建设规模小,人口总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慢等方面。如江口县闵孝镇和坝盘乡城镇化率均不到8%。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景乡,城镇化率也相当低,脱农人口不足10%。后坪乡总人口14400人,城镇人口为3216人,城镇化率为22.3%。此外,有的乡场镇面积仅有0.7平方公里,集镇人口4500人,城镇化率为20%。乌江沿岸的一个土家族乡以集镇所在地为主,集镇面积仅0.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500余人,占全乡人口的10%。总体上来看,乡镇(不含县城所在镇或办事处)城镇化人口平均不足20%,离国家、省、市“十二五”目标要求相差甚远。
(二)规划滞后
铜仁大部分乡镇场镇是以前自然形成的,大约占86%,后通过移民搬迁、改道扩建、规划新建的场镇占极少数。部分乡城镇建设规划滞后,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难以同步。有的乡从2007年起才对全乡城镇化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到目前规划才100余亩,刚刚起步。有的镇城市建设起步早,但规划设计不合理,没有体现新的文化氛围,城镇规划面积小。思南的亭子坝乡、江口的官和乡、德江的平原乡等城镇建设规划都还处在起步阶段。
(三)功能不齐全
主要表现在饮食、住宿、金融、购物、休闲场地等功能不健全,不配套。有的乡镇总体规划不高,城镇聚集力不强,提供就业岗位少。如德江县煎茶镇虽然是老城镇,但也存在管理机构欠缺,服务功能不全的现象。在文化旅游方面,大部分乡镇都能找出自己的特色和景点,但交通、食宿等服务功能却跟不上,表现突出的有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天堂镇、德江县合兴乡、思南县长坝乡等。
面对“十二五”,不少乡镇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有的镇工业化新城,规划了上百平方公里。江口县德旺乡集镇已进行总体规划,已在进行道路骨架建设。德江县稳坪镇正在实施整体联产开发,主要是实施土地开发。复兴乡已启动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平原乡场镇在老街基础上扩容,已完成新街道总规划及修编工作。沿河自治县泉坝乡正在规划,设计搞一条一公里左右的后街开发。沿河自治县黑水乡目前已启动近100亩场镇扩容工程。官舟镇集镇人口已达3.2万人,一期旧城改造已结束,二期旧城改造即将启动。思南县三道水乡一个新的移民集镇已形成。思南思林集镇已在原基础上扩大了一倍,尚有可能再扩大一倍。
二、主要发展措施及制约因素
(一)发展措施
积极规划,改扩建现有城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地,商业运作,加大房地产建设,完成城镇配套功能,吸引外来投资者和进城农民,通过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增加城镇规模,依托项目抓好城镇建设。
有的乡镇通过政府搬迁带动,建农贸市场,加快城镇化建设。印江县合水乡规划先行,商业运作,人口聚集,改善公共设施,完善城镇配套功能。沿河县官舟镇由于财政紧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老板开发建设,申请政府出让土地费用的金额返还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进行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增加场镇规模。有的乡镇通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及工业园区和城建的有机结合,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有的乡镇高起点,大规划,加大新城主干道骨架的建设,与开发区共同投入,启动老城区大道的改造,迅速提升城镇化建设力度。印江县杉树乡通过地产开发(小规模)、危房改造工程,政府投入对沿街房屋立面改造来提升城镇建设品位。德江县桶井乡通过移民搬迁,房地产开发加快发展。江口县民和乡借助“省城镇化战略改造”原有街道设施,利用异地搬迁项目使集镇扩容;德旺乡下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引入乡镇。石阡县花桥乡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统筹统建,模式统一,打造特色集镇。思南县东华乡场镇采取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及招商引资加快城镇化进程,围绕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抓城镇扩容,带动发展;塘头镇政府通过高起点规划,项目配套公共设施,让利吸取民间资本加快城镇化建设。沿河县新景乡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增加流动人口、繁荣商品经济、发展产业、挖掘资源和促群众增收来助推城镇化建设;思南县亭子坝乡通过土地置换,引资开发建设城镇;官舟镇重新规划集镇,对土地进行修编,启动新区外环建设,提高城镇入住率,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德江县平原乡积极启动新规划,拉通集镇主骨架,通过易地移民搬迁与小城镇相结合,分段建设,推动城镇建设,龙泉乡结合县城区域性中心重点城市发展,搞好物流中心对接的规划;潮砥镇加强劳务培训和农民工转移,积极打造旅游古镇。思南县孙家坝镇通过工业园区带动,土地置换市场运作,拉动城镇化;香坝乡正在通过招商引资修建民族风情街,扩容2000人。石阡县石固乡加大城镇规划力度,大力培训新型农民,加大城镇开发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员向城镇聚集;汤山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打造夜郎古城和发展新城区相结合,到十二五期末,城市化率达36%,聚凤乡“十二五”实现“五纵五横”道路框架,以农业产业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投入,城镇化率要达40%以上。印江县杉树乡完善集镇功能,扩大集镇容量,引导农民弃农从工,向城镇转移。
(二)制约因素
城镇化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用地指标受限制,征地拆迁难,缺乏规划,交通不便,工业不发达,乡镇财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到位等方面。
1.认为受土地指标限制、资金难筹、招商引资难的乡镇占67%。如思南县的邵家桥镇征地拆迁难,用地指标受限制,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江口县民和乡改造资金缺乏,乡镇征地难度大。德旺乡也存在土地征收困难,乡镇产业单一,市场商品不多。有的乡镇认为土地办不了手续,无法招商引资,认为城镇建设用地审批手续难,市县未出台具体政策。沿河县客田镇和泉坝乡都认为城镇建设用地报批程序繁多,用地指标批复困难。板场乡认为不仅土地审批难,土地征收难,而且存在群众观念滞后,服务效力跟不上。德江县平原乡认为集镇周边全是基本农田,无法征用土地扩大集镇建设。思南县胡家湾乡、香坝乡、宽坪乡都有同样的问题,当地城镇建设征地手续不好办理。石阡县花桥镇也认为征地太难,拆迁更难。印江县洋溪镇也深感资金缺乏和土地手续审批难度大。
2.认为受地理条件限制和交通不便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乡镇占48%。如沿河县的后坪乡,区位处于劣势,可进入性差。思南县的大河坝乡集镇在小河沟边,无法扩大集镇规模。德江县堰塘乡和钱家乡,由于距县城都不足5公里,难以发展起小城镇。
3.认为基础设施跟不上的有印江县杉树乡、石阡县的枫香乡。认为流动人口少,城镇功能不全的有印江县永义乡、江口县的闵孝镇。认为规划不科学或者没有规划的有德江县的枫香溪镇和高山乡。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与一产业比例不协调的有思南县孙家坝镇。
此外,认为没有工业企业支撑,商贸业不活跃,人口不相对聚集,城镇人流和物流太小,征地拆迁前后标准不一,后遗症多,规划变化大,城镇周围辐射的村落很小,区域中心不明显,城镇就业渠道窄,保障机制不健全,乡镇产业单一,市场商品不多,购买力弱,城镇居民素质不高,群众积极性不强,土地协调群众意识跟不上,脱农后无持续增收源泉,因交通闭塞,物流、信息流未形成,生产、生活用水无保障,用地价格高,售房价格高,一般人群购买比较困难,就业难度大等因素制约的乡镇也占有一定比例。
三、建议
主要针对土地征用,合理规划,改变交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集镇规模,提高就业率,吸纳人口等方面提出建议。
如思南县许家坝镇建议加快土地修编,引进企业开发。德江县煎茶镇建议纳入县城城乡统筹规划,出台优惠土地政策,落实好户籍、就医、上学等政策体制。思南县孙家坝镇、香坝乡、宽坪乡等都建议适当放宽土地征用政策(在法律范围内),简化土地征用办理手续。印江县板溪镇建议加大对重点乡镇小城镇建设的用地指标,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对失地农户反购地基建房补贴。
大部分乡镇建议高标准规划城镇化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吸纳人口,促进交通、商贸、流通业发展。德江县的长堡乡建议以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拆迁安置方案。德江县的青龙镇合理规划布局,地产开发与争取实施移民搬迁项目相结合,繁荣集贸经济。江口县闵孝镇建议抓紧整合小城镇发展优惠政策,规范土地招标工作流程,制定科学的近期、中期规划。此外,有的镇建议加大集镇规划和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以镇为单位,以文化为依据,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
有的乡镇建议加强政府引导,增加投入,城乡发展一体,抓好统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建议加大集镇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印江县洋溪镇就建议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规划一个,建成一个,完善一个。
如德江县的泉口乡建议出台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完善城镇功能,让商家进得来,能发展。思南县杨家坳乡建议完善集镇功能,扩大集镇规模,打造边贸乡镇。印江县天堂镇建议完善服务功能,鼓励农民工外出增收后回乡创业,大力发展以加工型为主的小商品经济。
如思南县东华乡建议乡政府搬迁至洞口,从而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沿河县的谯家镇建议地产开发与争取实施移民搬迁项目相结合,繁荣集贸经济。
此外,不少乡镇还提出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拓宽就业;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土管部门要加大农户自建房规划和管理,杜绝违法占地和违规建房;上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各乡镇实际,编制用地规模和建立财政扶持机制。建议城镇化和市场化同步发展,利用“整乡推进”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户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农民积极支持和配合城市发展,集镇土地出让收益除税金以外全额返还乡镇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撤乡建镇”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