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发展问题探研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2-12-01 文章字数:3517字

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发展问题探研

最近20年来,世界城市化迎来高速增长期,方兴未艾的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镇化已与经济同步快速发展,而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已落后于世界、全国的发展水平。因此认真求是地研究探讨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课题,加快土家族地区城镇化进程,赶上全国乃至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建设,以此推进土家族地区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意义十分重大。

一、我国乃至全球城镇化发展的趋势

从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由慢而快的渐进过程。1950~1978年为缓慢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率由11%增加到18%,年均仅增加0.28个百分点;1978~1998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率从18%增加到33.35%,年均增加0.77个百分点;1998~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已达6.3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7.6%,城镇化率提高11.9%,年均增加1.2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入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双重转型的阶段,预计城镇化率年均增加0.8~1.0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52%,到2030年达到65%,城镇化人口将突破10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68%,城市所创造的GDP占国家GDP总量由现在的75%上升到95%。

从全球来看,2010年全世界69亿人口中,有35亿人生活在城市,其中52%生活在5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的预测,2005~2030年间世界人口将以每年1.78%的速度增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50亿,占全球人口总数81亿的60%。这一时期世界城市化将显现以下特点: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二是世界人口更多地向中小城市集中;三是城市化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四是城市“贫民窟”等重大城市化问题将得到高度重视并逐步缓解和解决,各个国家(地区)因自身发展的需要,城市化的过程将更加关注人的权利的保障,城市化的质量不断提高。从我国乃至全球城镇化发展来看,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差距太大,虽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几乎处于刚起步发展建设的初级阶段。所以加大加快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加快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了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指导思想,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在“十二五”期末,我省城镇化水平要由现在的31%提高到40%的发展目标,年均增加1.8个百分点。在全省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如何加快我省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如何科学发展、良性发展,成为我们急需思考、应该思考的问题。

针对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发展,结合现实,与时俱进,在与世界和我国城镇化进程比较中,应认真地、求是地分析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强化产业支撑、壮大城市经济,基本原则的把握、目标体系的设置、重点工作安排等方面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深入的研讨论证。

加大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十分必要和十分紧迫,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土家族地区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省土家族地区是较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农业比重超过工业比重,处在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和进入加快发展的阶段,城镇化水平为30%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工业化落后、城镇化落后是土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实现工业化离不开加快城镇化,实现城镇化也需要加快工业化。而土家族地区是城镇化率低、质量差、未发挥出显著的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聚集效应,制约了工业的快速发展。推进城镇化就是加快工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首选。

推进城镇化是协调土家族地区城乡统筹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抓城乡统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总之,加快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任务十分紧迫,意义十分重大。

三、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小,城镇化水平低。如土家族聚居的铜仁市城市化率仅为30.1%,比全省低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7.4个百分点。各县城市规模更小,城市人口比例更低,经济总量所占份额也很小、辐射带动能力弱,中心城市地位作用发挥不明显。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形不成规模效应,没有真正形成中心城市。

二是城镇化规划滞后,城镇化特色不明显。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在规划布局上没有形成因地制宜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城镇空间格局,民族特色体现不明显,城镇化个性特征展示不充分。

三是城市产业支撑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规模小,工业落后,产业体系不完善,现代商贸、服务、物流业发展缓慢,文化旅游产业才起步。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未形成规模,发展新型城市化条件尚还欠缺。

四是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功能不完善。由于财政困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建设资金供需矛盾突出,无法满足城镇建设提速、提高资金需要。城镇功能不完善,在民居、求学、就业、医疗、交通、旅游、休闲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在城镇绿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和清洁能源使用方面与要求都有较大差距。

五是在城镇化管理体制上,思想观念保守,体制机制存在诸多不足。集镇土地和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复杂,矛盾多,思想和体制的束缚十分突出,这些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一大障碍。

四、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结合“十二五”规划,我省土家族地区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思考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措施。

(一)强化发展产业、基础设施、规划引导、管理理念

一要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三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四是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二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建设与城镇体系相协调的交通网络;二是建设完善城镇水电供应系统;三是加强防灾减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强化城镇规划引导作用:一是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二是要抓好城市规划;三是要注重城市设计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四要树立城镇经营管理观念:一是抓好城市经营;二是加强管理服务;三是加强城镇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使城镇发展和建筑设计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

(二)强化和完善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改革的一系列体系

如以强化完善城镇体系为基础,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为关键,产业发展为动力,节能环保为方向,城乡统筹为根本。

一是积极探索金融、户籍、土地制度改革。在金融制度改革上,成立城建投资公司,城镇土地资产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统筹运作,多形式融资、筹资、引资建设资金。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上,消除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差别,让农村人口进城镇居住,工作和创业不受身份限制。并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以及改革城镇劳务制度和建立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城镇体系。全面加强规划编制;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功能布局;大力提升城镇体系的开放性水平。高标准编制城镇风貌规划、城市综合交通工业园区规划等各专项规划;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展示土家等民族文化,塑造鲜明特色,形成和谐统一的城镇风格和赏心悦目的城镇主格调。

三是突出基础先行,提升承载功能。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本承载功能;加强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城镇应急系统建设,提升城镇防灾抗灾功能;加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提升城镇产业支撑功能。

四是强化产业支撑,壮大城市经济。充分发挥工业推动作用;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城郊农业。

五是立足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城镇。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全面推进节约节能节水节材;加强城镇环境保护和城镇生态建设。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协调。切实加强城镇管理;积极创建文明城市;努力破除城乡体制障碍。

七是在加强保障措施上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搞好市场融资;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立法工作,为加快推进城镇化提供法律保障。

在全省落实“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省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相信并坚信,土家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会在排难而进、趋势而上、奋力赶超中取得新成就,为推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进步、社会和谐,起到积极作用。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