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土家族特色的思南新县城
一、概况
思南县为贵州省铜仁市所辖,其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南靠泉都石阡,北顺乌江经涪陵入长江而达重庆。周边则分别与印江、石阡、凤冈和德江等县接壤。因乌江水运之便利,自古以来这里便商贾云集,经贸繁荣;作为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其还有“黔东首郡”之美誉。随着思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城空间局促,环境拥塞,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快思南城镇建设,我们提出了思南县城“北移、东扩、西进”的发展战略,决定县城北移,规划建设新城与老城相连,扩大县城规模。为了建设独具特色的新城,我们于2008年在全国发标组织新城市设计竞赛,最终确定了新县城的设计方案。现将新城基址设计解读如下,以飨读者。
新城基址位于思南旧城区北部,并为乌江分割成东、西两个地块,即城北(含大同岩)与关中坝;城市设计总用地面积有237.90公顷。根据思南县近期建设规划,共有26个项目拟在新城安家落户,其中包括行政中心、乌江博物馆、城北中学、客运站等重要公共建筑。
基址地形为典型的河谷三级台地,从基地最高点——西部边沿的凤凰山脚至江边,绝对高差约有280米。在一、二级台地之间,有形似梳齿状的带状脊谷将两台分隔,其地势陡峭,落差近100米,这是适合作生态绿地的城市绿腰带。乌江水位落差大、水流急,故滨水两岸的灰色域不宜构筑过多的景观设施。按思南县防洪规划,乌江思南段在思林与沙陀两座上下游电站建成后,其50年一遇防洪高程将为378.5米,故新城两岸的滨水道路适宜采取以路代堤的形式来增强滨水空间的亲和。
二、特色的发掘与提炼评析
(一)释地——层级地貌带来的昆仑遐想
土家族所处的武陵山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云贵高原渐次落降的态势,与各地质时期形成的夷平面为水深切表现出明显的高山台原与层级特点。而屈原在《楚辞》中多次吟唱赞美的昆仑世界描述的就是这么一种环境,《山海经》、《淮南子》也对神话时代的昆仑世界有类似记载。
有关昆仑神话的传说最早是屈原在《楚辞》中提及的。屈原出生地为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历史上这里便是巴楚文化的交汇地,现代也是土家族重要的杂居分布区,所以视屈原是土家族血统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发问:“昆仑、玄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水经注·河水》描述昆仑“下日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曾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即昆仑最低一级名樊桐,第二级称玄(即悬)圃,第三级叫曾(增)城。这些文献均一致地表达出昆仑世界的层级构造特征。昆仑山上端是天庭,其下端则为“弱水”环绕。《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太平御览》卷九三二引《山海经》说:“昆仑山有青河、白河、东河、黑河环其墟。”意即昆仑四周均有河流环绕。“弱水”亦称阴水,意指万物不沉之水。喀斯特地区广泛存在的阴河或称地下河是最符合该特征的。所以,当我们将视野聚焦于喀斯特为主的武陵土家族来寻找远古时代的“虚拟现实”时,我们发现神话并不神秘,甚至其描述的境域与岩溶地貌的生活环境还有相当的对应与特指。
考察思南新城的主体——城北片区的地形地貌可以发现,该地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三级河谷台地特征。近乌江有进深约200米的地带,其高程平均约385米,这是第一台地;第二台地平均高程约470米,进深约有200米;第三台地平均高程约540米,土地进深约500米。
新城的城市设计方案对层级台地给予了鲜明表现,并且与昆仑神话中的层级仙境进行对应,这不仅可改善新城土地复杂而又落差巨大的不良形象从而增强城市经营魅力,同时也赋予了新城传奇般的色彩与遐思。另外,土家族被誉为“住在天上之民族”,其生活的相应街道被称为“天街”,联系天地之梯道曰“天梯”或“云梯”等。
昆仑神话描述的层级世界为新城的特色营造增添了许多富有文化传奇的联想与内涵,城市设计方案对此给予了相当的思考与关注。
(二)堪舆——大尺度空间要素筑的天人关系
梵净山即是以土家族为主体之巴人的祖山!勤劳智慧的土家族便分布于由梵净山发脉之武陵山系及其周边,其主峰海拔2572米,这是贵州省东北方向的最高峰,也是云贵高原向东渐次落降的最后一道屏障,还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而具有如此地位的一座土家族圣山与本规划基址的直线距离仅42公里。
规划基址的“靠山”是凤凰山,该山之垭口上设有一名曰观山庙的建筑,这是基址观看梵净山的最佳视点,该庙也是古人天人感应之杰作。经观山庙与梵净山主峰拉一直线,线呈现东偏南约3度的走势,并恰好通过本规划基址的最高地——高堆堡;乌江东岸的万胜山、大山构成了轴线的青龙白虎,乌江西岸——即本规划用地南北两翼的黄家咀、马蹄山呈犄角之势环拥轴线,从而天设地造地烘托出新城的空间发展态势。
土家族是一个崇尚东方的民族,该轴线由西向东的走势也与古代巴人此传统高度默契!
其大尺度宏观格局被概括为:头枕凤凰,东瞻梵净,万胜大山,龙虎守护,黄咀马蹄,犄角相依。
从大尺度空间关系中提炼出的、能高度结合自然与人文精华的轴线成为北部新城的立城之本,规划方案在空间上良好地保持并强化该天人关系,为营造特色城市奠定了基础。
(三)习俗——西南卡普编织的城市寓意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用本民族的纺织技术编织的一种日常使用的棉织或丝织的花铺盖之土语;西兰卡普也被土家族视为质朴、浪漫的艺术气质与创意、进取的土家族精神之象征。西兰卡普最醒目的艺术特征是其丰富饱满的纹样和鲜明热烈的色彩,从中可看到勤劳、智慧的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饶有趣味的是,“思南”的土家族音译也为“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与思南如此独特的关系增添了在新城环境营造中采纳其形态学意义的理性,其优美而又色彩斑斓的美学意义亦为城市设计所用,并为营造城市环境特色服务。
(四)问土——吊脚楼启发的“土地革命”
吊脚楼是土家族最为通常又最能显示其民族创意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多依山就势而建,正屋“脚踏实地”,厢房则吊脚悬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等。这也是一种半干栏式的建筑。
土家族的吊脚楼解决了山地环境中坡多地少的矛盾,其前吊后平的高差处理方式也反映出一种因地制宜的经济关系;建筑高架的部分在温湿的环境中能驱湿避暑、通风透气;因吊脚而腾出的地表空间还可综合利用。
新城的规划设计由此启发,建议采取容积率与密度奖励的方式来推广和普及这种土家族的建筑思想。建筑整体或局部高架后地表空间得以解放,在减少土方挖填的同时还可为停车场、休闲娱乐等设施提供空间。这对城市土地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增强城市呼吸以至生态城市营造等均有重要意义。
三、地域理性解读
(一)思想起点——等高线构筑的大地交响
新城场地隐含的数条特殊的等高线被理解成山地城市的主脉,发现了主脉,则找到了构建城市的基本框架。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它们要么能感应乌江脉动,要么顺应台地走势,要么勾勒出适应人居之基准。城市交通骨架即由其中五根特别等高线而生。他们分别是380米、390米、445米、550米等高线。
1.380米等高线——临江亲水大道
以路代堤构筑城市的沿江大道,不仅可增强城市防洪大堤的安全性能,且还因路外高耸堤防的消除而使城市滨水界面的视线更为通畅,从而达到亲水、近水的效果。
2.390米等高线——城市联络主干道
该高程一方面衔接乌江大桥,另一方面也界定出城市滨水顺应河道延伸的最为平坦,且开发价值最高的地块。该道也是沟通新旧城区的最主要通道。
3.445米等高线——新城临空观景大道
位于第二级台地的边沿,其特点是东侧陡坡直下100余米,难以被第一级台地的建筑遮挡视线,故有半壁面江,全线临空观景的功效。靠山一侧则形成行政办公功能带。
4.550米等高线——新城生活主干道
位于新城第三级台地区上,围绕高堆堡环状布局,高堆堡之大落差坡地顺势形成居住区坡地公园,故该道有环接空中花园之意味。这也是新城生活、居住功能联系的主道。
(二)生态启迪——敏感地维系的新城绿腰带
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最大的区别在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功能安排需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即先根据土地的生态敏感性及其适应性划分敏感度,将高度敏感的土地划为生态设施用地进行保护,剩下的用地才可纳入城市建设范畴。位于第二级台地上的坡度较陡,地形复杂的地块是生态敏感地,规划定位其为生态景观绿地。其形态维系着新城上下两级台地,故曰城市绿腰带。绿腰带对新城的意义,不仅在于维系城市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还可在此注入昆仑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反映昆仑仙境文化的载体,用土家族特色的天梯、天街甚至电动扶梯等为滨水低地与“空中花园”——悬圃之间建立联系,搭建土家族的通天大道,同时建构新城旅游的发展平台。
(三)神奇叠加——大地轴线与昆仑层级构筑的新城主框架
将朝向土家族祖山的大地轴线、发轫于特色等高线的新城路网与昆仑般的新城层级空间复合叠加,理性地搭构出“一轴连四心,两带三层级,五道系六区”的新城主框架。
一轴:是指以看山庙为原点,过高堆堡,指向梵净山主峰之轴,这是一条高度凝聚自然与人文精华的、天人合一的城市发展轴!
两带:是指山地公园构筑的绿腰带和乌江滨水之蓝带。
三级:是指三级台地组成的昆仑层级空间。
四心:主轴上的四个核心节点,由西而东分别为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贸中心和教育中心。
五道:是指城北片区的河东滨水大道、城北大道、天台大道、悬圃大道、河西滨水大道等五条南北向主干道。
六区:即城景居住区,行政文化区,山地公园区,滨江商贸居住区,河东物流工业区,河东教育居住区。
(四)回归地域——土家族特色的时代注解
1.天街
土家族地区多山少坪,其生活环境往往脊谷相连,谷地一般易遭山洪侵袭,在缺乏谷地空间的情况下,脊梁则因安全稳定而成为联络功能之“大陆桥”。土家族的商肆有些就依此类交通而生,沿脊脉布局自然而得天街。思南新城中轴线的一、二级台地上恰好有这么一个脊脉,其长360米,前后落差有121米。这是营造土家族特色之天街的极佳场所。
以土家族吊脚楼顺应自然地形,由层层院落相连,并错落有致地布局,将具有土家族文化特色的“戏台”等元素融入其中;以云梯、廊道结合公共性的自动扶梯作为竖向联系,从而打造民族风格浓郁的商业购物街,并形成一个具有观赏价值的旅游景点。
2.天门与思南歌坛
在新城中轴线上的第三级台地前缘、文化中心的入口平台处设置天门,这是以土家族吊脚楼的典型构件——板凳挑为符号构筑的立体牌坊,结合西兰卡普纹样的铺装,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要点;其框景为思南歌坛。思南歌坛构思源自巴人远祖火燎祭天、载歌载舞的场景。将支撑索膜的八根钢杆之交汇关系按柴燎的堆构意象进行组织,使具有现代特征的索膜结构具有了文化意义的诠释。其周边用乌江博物馆、文化娱乐中心以及5栋高层环绕烘托。
3.天台与地台
在绿腰带上四个突出的脊脉形成四组上下两两相携的城市阳台,上曰天台,下为地台。天台采用土家族天界的四大景观“风”、“云”、“雨”、“雷”为主题,这也是最常见的四种自然天气景象。取该四字之甲骨文,并将其立体化,从而得出一个具有现代雕塑感的门框构架,以此作为二天门意象。“覃、向、冉、彭”构成地台系列,这是土家族四大姓氏,采用上述同样手法建构。天地两台之平面基底各用圆与方,寓天圆地方之意。
4.西兰卡普广场
在新城中轴线上的城北滨江设置西兰卡普广场。广场东接乌江、西连天街,呼应中轴线并控制80米的宽度。从西兰卡普纹样中提取元素结合坡地的高差变化组织空间,南北两侧矗立高层门景双塔建筑,底层为商业环境。
5.乌江三桥景观
新城靠山为风凰山,而梵净山主峰亦曰凤凰山,凤凰同时也是土家族的神鸟,故以凤凰为题材营造乌江三桥景观。这是一现代风格的单臂斜拉、自重平衡式桥型。凤首朝东,与土家族崇尚东方的理念一致。
四、相关思考
1.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参与,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好规划,实施好规划。
2.一个城市的规划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地形和民族特色来制定,不能千城一面。
3.要搞好一个城市的规划,一定要通过竞标方式选择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规划队伍。
4.一个好的规划确定以后,不要随意更改规划,要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使规划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