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阿仡山寨的情话
所属图书:《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 出版日期:2014-12-01文章字数:2775字

阿仡山寨的情话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贵州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仡佬族民间歌手毛呈祥演唱,其腔其调、其词其句的原生态之美着实叫人赞叹不已。该歌曲先后经专业歌手穆维平、郁钧剑、阎维文传唱后,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现已被中国民歌博物馆收藏。

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大西南版图上有个著名的古国——夜郎国,它曾经在当时群雄逐鹿的中华大地上盛极一时,但在西汉时期,这个古国灭亡了。仰望浩瀚的历史星空,人们从此难觅古夜郎的影踪。经考古发现,今天生活在贵州高原上的仡佬族就是古夜郎的主体族群,也是贵州这片神奇土地上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仡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内涵厚重的民族文明。情歌,算得上是仡佬文明的精髓,仡佬人自古就有“聚而踏歌”风尚,“踏歌为媒”也是仡佬先民的婚姻制度。

仡佬族民俗专家成文显说:仡佬情歌与仡佬族人的婚俗、婚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仡佬先民倡导婚姻自由,仡佬青年常常由于情歌对唱而相识相恋,从而成为仡佬青年恋爱的一种特定方式。

仡佬情歌真实地记载了仡佬人内心深处最真切的语言和感受,每一句歌词都是沁人心脾的情话,浸润着每一个仡佬子孙的心田。

仡佬族情歌,仡佬语称“达以”,个别地方也叫“风流歌”。每年春节期间,男女青年均要到“耍房”或山坡上对歌,对歌的山坡被称为“花音坡”,一般说来,情歌不能在家或当着父母、伯叔、兄弟的面唱,只能在“花音坡”或僻静的地方唱。

“花音坡”离寨子较远,每个寨子都有通往“花音坡”的小路,青年男女多半在那里寻求、试探、选择配偶。赶场天或农闲季节晚上,都会有青年男女在花音坡上唱歌谈情,每年的初一、初二、初三和仡佬族的小年(即冬月第一个申日),更是祖祖辈辈传下来唱歌的节日。

这是由石阡仡佬族民间歌手吴月仙演唱的《打起花窗好望郎》,质朴简明的歌词道出了姑娘内心的思念和渴望,不雕饰、不华藻,清新自然、流畅淳朴。

仡佬族山寨里,一般都有一个教唱情歌的“绣花洞”。古代仡佬族有依洞而居的习惯,每年从正月初一起,寨子里的姑娘都要去到“绣花洞”,一边唱歌一边绣花,晚上也不回家,由寨上的老人专门送吃的,一般正月初三才回家。如果有出嫁的姑娘,姐妹们必须帮助她把全部嫁妆绣完才会回家。因此,绣花洞也是仡佬族情歌的传习所。情歌是仡佬族人民生活中流行最广泛,音调最为丰富,风格最典型的一种体裁。在仡佬族情歌中,很大一部分是以仡家女人的心理变化、生活状况、曲折命运作为写照来倾诉爱恋。

这首情歌叫《郎打哨子应过沟》,道真民间歌手王前梅演唱,歌中唱道:

这首情歌是对恋人相约见面前的描写,采用写实和夸张的手法,将初恋的憧憬描写得细腻而生动,通篇都在歌唱爱情,但唱词中却没有一个“爱”字。类似的还有:

听见“口哨响”和“弯刀响”的约会暗号后,满怀春心的仡家情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丢下家务和不怕“五里十里”之远去与恋人相见,充分体现了情郎情妹缠绵的恋情,同时也表达了情妹对爱情的忠贞和专注。

仡佬族情歌在演唱形式上不仅只是独唱,对唱的曲目也很多,如《半路正撞情哥哥》将仡佬青年沉浸在恋爱中的喜悦心情表露无遗。再如下面这首《对门下来像是哥》也是一首对唱情歌。道真民间歌手税昌能、王前梅演唱。

歌中唱道:

仡佬族情歌形式规整,以七言为主,但演唱却十分自由,常常在前四字的停顿处和句子结束时加上衬词自由甩腔,表现出四、三的句子结构特征。演唱时采用音头上滑、音尾下滑、长音填充等润腔手法。旋律大多自由奔放、跌宕起伏,体现出了仡佬山区山高谷深,山岭绵延的自然环境。

自古“踏歌而媒”的仡佬先民,由于受到封建集权统治的压迫,婚姻自由也遭到了制约,尤其是生活在旧社会的仡家女人,其婚姻在族权、父权、夫权的重重束缚下,仡家女往往都成为婚姻的殉葬品。无奈的仡家女人们只有借助情歌倾诉衷肠,发出反抗旧制度和渴求婚姻自由的呼声。过去仡家婚姻盛行女大男小,有时由于年龄悬殊太大,女人根本尝不到爱情的甜蜜,默默地葬送了花样年华。面对这种爱情陷阱,她们发出了血泪的控诉。

如:“十八小姣三岁郎,晚晚脱衣抱上床。睡到半夜摸奶吃,我是妻子不是娘。不看双老王法大,一脚掀你下牙床。”歌词语言平实,讲述了“十八小姣”与“三岁郎”的畸形婚姻关系及其生活的尴尬,最后一句充分表现了“十八小姣”对现实婚姻的不满。再如“十八女儿回娘家,一进门来就喊妈。妈问女儿喊什么,丈夫年小不开花”。这首情歌巧妙运用了一问一答的方式,讲述了新婚女儿回到娘家后,将内心的苦楚、难言的伤痛都融在了“一进门来就喊妈”的哭叫声中。

仡佬族情歌之美,表现在它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仡佬族民俗专家成文显说:仡佬族情歌很美,美在什么地方?美在它的歌词,美在它的旋律,美在它的表现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形象、深动、丰富,很多的情歌起承转合四部分都是完整的,音乐的形式是完美的。

仡佬族情歌的内容直接来源于本民族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和爱情生活。认真品味它的歌词,我们不难体会到句句都是仡佬族人民真情实感的流露,如下面这首《送情哥》。

歌中唱道:

歌曲的最后一句“唯愿青天下大雨,再留哥哥耍两天”表达是多么的直白,将情妹心中的爱恋之情展露无遗。

再如这首歌词:

这首情歌描述了一位寡妇的心情,它没有直接倾诉失去丈夫后的伤心,而是采取间接的表达方式咒骂一只斑鸠鸟,暗喻了一个孤身女人的苦痛。这与唐代诗人金昌绪《春怨》一诗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时空已跨越了两千多年,夜郎古国犹如流星一般,消失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是那么神秘,那么令人莫测。但是古夜郎人的后裔、今天的仡佬族人却将他们的文化鲜活地融入了中华文明的百花园。仡佬族情歌作为仡佬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其动情的音调,质朴的情感,点点滴滴都是阿仡山寨里情人的私语,它就像是山涧溪流一样叮咚有韵地记载着仡乡人对爱情的吟唱,就如一朵带露的山花绽放在民族音乐的园圃之中,永远芬芳而美丽,醇香而清幽。

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