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4.布依族的古乐文化
所属图书:《黔中布依族文化大观》 出版日期:2013-12-01 文章字数:3078字

4.布依族的古乐文化

“任何民族的文明发展历史都离不开宗教,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古人不仅从原始时代就有宗教信仰,而且,中国历史上也存在过宗教主导一切的时期,商朝就是如此”(上海戏剧学院钱久元博士著《中国古典戏剧的民族性根源》)。(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礼记·表记》也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说的是商朝人尊重神,每逢遇到大小事情,诸如征战、婚姻、田猎、疾病、农耕、祈雨等都要求神问卜、祭祀神灵和祖先,求其保佑。祭祀时均由巫人用乐舞形式进行,因巫能以歌舞通神,娱神以祈求保佑。

演唱古歌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中国传说的夏朝,布依族先民古越人就有歌舞祭祀的活动啦!如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任《述异记》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353》称:“昔禹会涂山(越地会稽),执玉帛者万国。防风氏后至,禹诛之……越俗祭防风,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这段话的意思是,大禹治水到越地涂山的时候,各地首领都来朝拜,但“防风氏”迟到了,被大禹诛杀越地“防风氏”的后人很怀念他,即用“防风古乐”来祭祀他。用长达三尺的竹子吹奏起如同狼嗥一般的声音,还有三个人披头散发地跟着音乐节奏跳舞。这是对当时古越地歌舞生动形象的描述。

演唱古歌

稻耕今昔小调

演唱布依族古歌——布谷鸟的传说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民间口头传唱的诗歌总集。我们将《诗经》恋歌与布依族情歌作比较研究,从它们的许多相似之处,更可清楚地知道布依族歌舞的远古性。

(1)结构相似。《诗经》恋歌大部分是每首两章或三章,每章四句,并且多是重章叠句。布依族情歌亦多数是每首两章,每章四句,重章叠句。如:

《诗经》郑风狡童 布依族情歌

彼狡童兮,    一棵藤子绕半山,

不与我言兮;   上绕石岩下绕滩;

维子之故,    天不绕来地不绕,

使我不能餐兮。  偏偏绕你情妹玩。

彼狡童兮,    一棵藤子绕半坡,

不与我食兮;   上绕石岩下绕河;

维子之故,    天不绕来地不绕,

使我不能息兮。  偏偏绕你情妹多。

布依族情歌几乎都是这种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诗经》中与此相似的还有《召南·有梅》、《邶风·绿衣》、《卫风·木瓜》、《郑风·捧兮》、《陈风·月出》等。这种重章叠句的运用,既加强抒情的气氛和效果,增强表达感情的表现力度,又增加歌唱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易于演唱和记忆。

(2)表现手法基本一致。《诗经》的写作手法是赋、比、兴,尤其是比、兴用得较多。布依族情歌也惯用这三种表现手法,同样是比、兴用得多。如赋,《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布依族情歌如:“看见情妹站成排,如花似玉好人才,千里得知妹有名,不唱山歌枉自来。”比如,《诗经》有《邶风·绿衣》,用衣裳比作女方,《匏有苦叶》用雌雄比喻男女,《卫风·氓》用桑树的盛衰比喻爱情的变化,《木瓜》用信物比喻爱情,《王风·有狐》用孤独行无伴比喻求偶。布依族情歌中,则有用针和线比喻男女之配,用疙瘩比喻爱情,用蜜蜂采花比喻对爱情的追求。《诗经》恋歌有通比、首比和尾比,布依族情歌也有这三种比。如通比,布依族情歌有:情妹打扮像彩虹,眉毛弯弯像条龙,牙齿白白如玉闪,脸上好像桃花红。

无论是《诗经》恋歌,还是布依族情歌,大量的是用兴,唱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朱熹语)。《诗经》恋歌有一句起兴和两句起兴。布依族情歌也是一句或两句起兴。一句起兴,《诗经》如《召南·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还有《邶风·终风》、《齐风·东方之日》、《魏风·汾沮洳》等。布依族情歌如:“坡上木叶青又青,问妹真心不真心……”《诗经》恋歌和布依族情歌,一句起兴一般只是为了押韵,和下文所咏之词没有关系。

两句起兴有的上下有联系。《诗经》恋歌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南有木,葛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此外,如《有梅》、《桃夭》、《燕燕》等也是。布依族情歌如:“寒冬腊月下大雪,狂风刮破杉树叶,今天姊妹分别去,何时春来得团圆。”又如:“大河涨水小河翻,小河涨水把路淹,只要讲得心和意,双手搭桥和妹玩。”再如:“天上飞来白天鹅,飞到山上看山脚,晓得情妹有心意,早来连妹早来说”。二句起兴有的上下则没有多大联系,仅为押韵。《诗经》恋歌如“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如调机”。其他如《召南·鹊巢》、《召南·草虫》、《邶风·柏舟》、《郑风·东门之蝉》等。布依族情歌如:“高坡上面栽杨梅,大风打来细风吹;妹的仁义实在好,心想连妹不想回。”又如:“一块大田四角方,大田装水来栽秧,哥不成双来怪妹,妹不成双怪哪郎。”再如:“小小螺丝三道弯,螺丝上面刻牡丹,只要妹心作得主,五湖四海陪妹玩。”

(3)内容相近。《诗经》恋歌的内容广泛,有相会相识,赞美追求,也有幸福爱情、离别失恋,还有思念苦闷、盟誓坚贞等;布依族情歌也有这些内容,如相互要求对歌。《郑风·箨兮》:“箨兮箨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汝……”布依族情歌如:“堂屋点灯亮四方,四面八方到妹乡,山歌还是哥的好,妹唱这首哥接唱……”如怀念,《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如调机……”;布依族情歌:“十八情妹哥想连,时时想妹在心间,一天三刻不见妹,好比家中断油盐。”又如相爱,《周南·木》:“南有木,葛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还有《王风·君子阳阳》、《邶风·静女》等;布依族情歌如:“哥是天上月上月,妹是后园冷水叶,生不同路死同路,死去同坟也值得……”再如追求爱情,《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布依族情歌:“好朵鲜花长得圆,可惜生在河中间,当中隔着大河水,会妹犹如会神仙……”《诗经》恋歌同一内容有若干首不同的歌词表达;布依族情歌也是这洋,如相识、思慕、追求,分别有若干首,且歌词不同。在对歌演唱时,每一内容要唱几十首,多的达百首以上。因此,男女青年一次对歌,一般从初识开始,经过相会、赞美、思念、追求、定情等过程,时间长达半天或一天以上。《诗经》恋歌是经人搜集整理,为了方便入册,只是选用其中一部分,没有实录。司马迁说的“古者诗三千余篇”,可能就比较完整。

(4)演唱方式相同。布依族青年男女,相互遇见或节日集会,一般要以歌敬人,相互对唱情歌。而单独一人时,可独唱自唱,一是练习记住歌词;二是提高演唱技巧。《诗经》恋歌中,也是既可独唱又可对唱,如《周南·关雎》独唱时,是泛指,没有具体的目的,对唱时,则是表达对女子的追求。《诗经》中的“可以晤歌”指的就是对歌。古往今来,不少学者对《诗经》(尤其是国风)每首诗作这样那样的题解,或说某诗是写什么,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不可取。作为民歌,特别是情歌,任何人都可以唱,没有什么限定。布依族情歌就是如此,其他民族的情歌也有这种情况。

人们都知道,《诗经》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民间作品。布依族情歌与《诗经》恋歌有那么多相似之处,并非无缘无故,而是有共同的历史渊源的。正如《百越史研究》、《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所云: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上已提到吴、越为南方大国。乃至春秋后期,齐晋霸业衰落,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都曾先后北上争霸,一度充当中原盟主。古越人与当时的中原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可以说,《诗经》恋歌中,自然包含有布依族先民古越人的文化元素,必然有相同之处。到了战国末期,江淮流域的楚国逐渐强盛,于公元前334年,灭掉越国,称霸中原。古越人又纷纷南迁,出现中国历史上又一次越人大转移。一并将《诗经》恋歌中的因子带到荆湘滇黔及五岭以南越地(当然包括布依族先民之地)流传至今。这些就是真实的历史渊源。

演唱布依族古歌——布谷鸟的传说

黔中布依族文化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