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2.布依族的民族节日
所属图书:《黔中布依族文化大观》 出版日期:2013-12-01 文章字数:2047字

2.布依族的民族节日

布依族“六月六”如同其他兄弟民族的节日一样,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及文化心理,是“古代风俗的贮藏库”具有稳定性、广泛性的特点。节日这天,布依族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杀猪、杀狗、包粽粑等作节日祭典、盛宴。青年男女盛装艳服,举行大型歌会、舞龙等活动,喜庆节日。有的称“布依族大年”,有的称“布依族歌节”、“六月桥”、“跳六月坡”、“闹六月坡”等。是日,中老年人拉龙扫寨祛邪,集社议郎,订立乡规民约。并用白纸剪成纸人、纸马、纸钱,白三角旗染上鸡血,插于稻田中,挑着粽子、酒、肉祭祀稻田水口,举行驱虫、驱鸟活动;少年男女挑着粽粑、熟鸡腿到水边洗澡、打水战。意在祭祀大禹,驱邪祛魔,祈求吉祥。祝愿丰收,制规定约,歌颂生活。

贵州省布依学会举办的『六月六』歌节

黄果树景区举办的『六月六』文化节

镇宁自治县“六月六”歌舞节

安顺市西秀区布依族“六月六”活动

(1)布依族传统“六月六”节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如同中外其他节日一样,有其重要的来历和纪念意义。史学界早已公认,布依族属古越人“骆越”中的一支。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布依族简史》云:“布依族的族源,据现有汉文史籍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越人。古越人在殷商时期,已大量活动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古越人在历史上和夏禹曾有渊源关系。《史记·越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祀。文身断发。”这一记载,把夏禹和布依族的先祖——古越人的关系阐述得清清楚楚。另一层意思,布依族世代尊崇供奉夏禹,还有其治水和发明水稻种植的千秋功德问题。《吕氏春秋·爱类》曰:“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末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记载上古时期“洪水滔天”,如同其他民族的先民一样,布依族先民遭受洪水横流、房屋倒塌、五谷淹没、人民死亡的灾难。为给人民消灾解难,“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大禹继承其父鲧的大业,率千百万徒众,开始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治水成功,消除洪水灾害,为布依族人民建功造福,自然不忘此功德。大禹治理洪水后,又发明了水稻种植,使布依族人民过上好日子。《博物志》卷六云:“海上有革焉”名筛,实之如大麦,从七月稔熟。民敛获,至冬乃讫,名自然谷,或日禹余粮。”“可以止民之饥也。”(《河图括地象》)。记载了大禹治理洪水后,又发明水稻种植的历史。从此,布依族先民开始种稻为生,成为名副其实的稻耕民族。《国语·越语》载:“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史记·贷殖列传》亦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可见,布依族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谓之曰:“水仲家。”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早已定论:“种(仲)家族称来源与其从事农业水稻耕作有密切关系。那无非是说以种植水稻著称于世的布依族先民,曾经被称为水稻民族罢了。”为此,布依族传统节日“六月六”的各种活动,都紧紧围绕风调雨顺、水稻丰收这一主题进行。

“六月六”吹长号的队伍

镇宁自治县长号队,孩童挑熟鸭腿、打水仗庆祝『六月六』的情景。

镇宁自治县长号队,孩童挑熟鸭腿、打水仗庆祝『六月六』的情景。

大禹治理洪水,把水害变为水利,又发明水稻种植,使布依族人民农耕有发展,有大米充饥,脱离原始的采撷生活,日子比原来好,故不忘大禹功德,明确选定其生辰为纪念节日,代代相传,岁岁纪念,传承至今,是布依族从图腾崇拜向祖先崇拜阶段发展的遗风。《路史·后记》载:“鲧纳有莘氏之女曰志,……六月六日屠嗣而生禹于棘道之石纽乡。”记载夏历六月六日为大禹生辰,足以说明布依族“六月六”节的由来是有依有据的。因此,国家民委按照党的民族政策,于1981年6月11日,正式颁文“六月六”为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在京的布依族同胞也多次开展纪念活动,庆祝节日。

镇宁自治县扁担山“六月六”节祭田神

镇宁自治县『六月六』节『百越鸟』田祭 图~1

布依族『六月六』节『百越鸟』田祭 图2

布依族『六月六』节『百越鸟』田祭 图3

布依族『六月六』节『百越鸟』田祭 图4

布依族『六月六』节『百越鸟』田祭 图5

布依族『六月六』节『百越鸟』田祭 图6

(2)布依族祭祖

凡属长者逝世都得做“古夜王”(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即将亡人入殓后,放置堂屋中,由摩师用青竹、芦苇、楠竹编扎成高6尺、长2丈的“然王”(汉译:鬼房),用红、黄、蓝、白、黑、绿,以黑绿为主的纸,剪成纸人、马、山岩、花鸟、树木、水波浪等式样,贴在“然王”架上,肃穆庄严。亡人的亲戚好友,带猪、羊、猪头、猪腿、糖食果品等来祭祀。来祭祀的人称为“做鬼客”,一拨鬼客有20~30人,来祭礼者,少者十几拨,多者几十拨,甚至上百拨。按照布依族习俗,这是对长者的一种孝敬形式,不这样做者,将被族人视为忤逆不道,而受歧视。不言而喻,这样大的丧葬场面,没有宽敞的堂屋,是难以应付的。由此可说,布依族“干栏”石头建筑,设宽敞的堂屋,自然是孝敬长者的丧葬习俗的需要。

祭地葬祖

祭祖路上

扎纸伞祭祖

念摩经

祭祀亡人

黔中布依族文化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