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布依族丧葬
布依族丧葬习俗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反映其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是“古代风俗的贮藏库”,是图腾崇拜向祖先崇拜历史发展阶段的记录。布依族丧葬,内容丰富,程序复杂,有“原始宗教活化石”之称。
布依族丧葬 图1
布依族丧葬 图2
布依族丧葬 图3
布依族丧葬 图4
(1)装棺入殓,念经超度
远古时候,布依族先民把保存尸体看作是延长生命的明显标志。只要尸体不腐坏,死去的男人或女人都继续生存。即如古埃及人用木乃伊保护死者尸体一样,用棺木保护死者尸体不腐,不受野人或猛兽伤害,使完整尸体能复活继续生存。反映布依族先民在远古时期“灵魂不死”的理念。
(2)祭祀图腾
布依族崇拜鸟图腾,丧葬时按亡人性别,分别在灵堂的左边或右边,设图腾祭祀堂,放上纸扎双鸟、谷穗、粽子、干鱼、酒肉和纸马、纸船等祭品祭祀图腾并有宗族长者坐于堂下坚守。
布依族丧葬 图5
布依族丧葬 图6
布依族丧葬 图7
布依族丧葬 图8
(3)设灵堂,做“鬼房”
仿效活人居住房舍或宫殿,用五颜六色纸剪成“鬼房”,贴于竹架上,罩住棺木,让死者上天后,有房居住,继续生存。
(4)挂铜鼓
布依族视铜鼓为神灵,丧葬时必须在灵堂内悬挂铜鼓击之,让死者随着鼓声上天。故在布依族地区有“头声铜鼓送鬼走”的流传。
(5)插战旗
在灵堂前,插上五颜六色旗号,用竹、纸扎成纸人、纸马等,大有出征之势。纪念本族先民在部落或部落联盟时期征战的功德,意示亡人放心;子孙后代们一定永远坚守祖先地盘,继续创业。
(6)栽“龙戈”(汉称幡杆)
即由众亲友到水岸边砍来通梢斑竹,由孝媳们用白布在大门前跪接,铺路给老人上天。并在“龙”戈上悬挂纸人、纸马纸船和长幅纸幡,上面写满宗族迁徒地点意为“搭天桥”、“修天路”、让死者沿祖先迁徒路线回到祖籍地,上天享福。
布依族丧葬 图9
布依族丧葬 图10
布依族丧葬 图11
布依族丧葬 图12
布依族丧葬 图13
布依族丧葬 图14
布依族丧葬 图15
(7)醒鬼
意为已死人的灵魂还在世上游荡,上不了天,须由摩师通过“摩经”仪式将其喊醒,送他从“龙戈”升天。醒鬼时,首先由摩师用“摩经”(即鬼语)告诉亡人,说孝子们对您孝敬,要把您喊醒来办丧事,然后送升天。紧接着,火枪、坐地炮、鞭炮、舂碓、拉磨、打粑粑、铜鼓声、孝女们的哭喊声震天动地,灵堂和整个村寨一时轰鸣,算把鬼叫醒。乃是人类远古时代“灵魂不死”历史阶段的反映。
(8)砍牛——丧葬过程的高潮
布依族丧葬 图16
布依族丧葬 图17
布依族丧葬 图18
各方亲友和方圆百里来的上万人场外围观,庄严肃穆。按族规,由女婿邀人来砍牛吃肉,孝子家族中任何人都不吃这肉,因为这是父母替身。砍牛场上,第一、二持刀手,扛刀绕牛转三圈,超度祭牛,送牛灵魂上天。接着,第二持刀手直拜祭牛,念道“我受主家委托,送你上天为死者效劳,拜托啦!”砍牛才开始。关于布依族砍牛习俗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很古以前,布依族先民和野人(猿)住在一起,野人死后,拿尸体分给大家吃,布依族先民有人死后,野人聚集起来也要抢尸撕吃。有一次,先祖“报龙陀”的母亲死了。他很有孝道,为保存尸体,即将母亲装在已抠空的大树筒里藏起来,把打猎得来的野牛肉摆放在屋外,说是“死者的肉,你们吃吧”。野人们撕吃后,觉得这是野兽肉,不是人肉,又聚集跑到死者家来偷尸体吃,被严加看守的孝子和媳妇们抓住暴打。野人在强大的人势面前,顺从人意,服服贴贴跪在死者前,用拳敲响铜鼓送死人上天,从而保存了母亲的尸体。从那时起,布依族丧葬砍牛习俗流传至今。
(9)送葬
由摩师和孝子们走在灵柩前面,各方女性打着各种纸伞在后送灵柩上山落土安息,丧葬完毕。
布依族丧葬 图19
布依族丧葬 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