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1.布依族服饰区域性类型
所属图书:《黔中布依族文化大观》 出版日期:2013-12-01 文章字数:5669字

1.布依族服饰区域性类型

布依族服饰的形成如同其他民族一样,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为适应所处地理环境气候的冷暖,及在社会交往中装饰自身威美形象而形成的。其区域性类型形成的因素有三。其一,黔中的历史沿革,夏为梁州东南裔。商、周系荆州西南域之越地,春秋属牂牁古国,战国为夜郎国。《贵州古代史》云:牂牁夜郎的政治中心在今安顺。秦为南越地象郡,两汉属牂牁郡,三国时期,属蜀汉牂牁之夜郎,隋属牂州、牁州,唐为罗甸王及普宁王地,宋置和武州、剡州属普宁郡王地和绍庆府所辖达安州隶广西四城州,元代的永宁州属普定路,隶云南布政司,后于阿达卜建普定卫,隶四川都司。明正统三年,改安顺、镇宁、永宁三州属贵州布政司,划属贵州省。清代,置安顺军民府,领镇宁、永宁、普安三州及宁谷、西堡二长官司。民国时期,先后为贵西道、黔西道、安顺“八属”,第二、第三督察区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顺专区曾分别并于贵定专区、兴义专区,原属安顺专区的镇宁、紫云两县曾划属黔南自治州,后原属黔南州的安龙、册亨、贞丰、镇宁四县又划入安顺专区。后按国务院命令,又将清镇、修文、六枝、关岭、开阳、息烽划属安顺专区。由此可知,黔中地域在历史上曾隶属多省份、多地州管辖。这样的社会环境,铸就了生息繁衍于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布依族人民,在多方位、多渠道的社会交往中,形成大区域性类型含小区域性类型的服饰文化特点。出现一种类型服饰跨省、地、州、县的状况这是其一。其二,黔中布依族居住的自然环境,多为依山傍水,高山大河,多山势态,河谷流域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的自然屏障。从而形成高寒、中温、河谷低热的三个气候带。生息于不同气候带的布依族人民,创造了适应地理气候环境的服饰。这是服饰出现多类型的第二个原因。其三,明朝以来到民国年间的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强迫少数民族同化改装,有的布依族同胞为了生存也改穿汉装。另外,处于杂散地区的布依族,在与兄弟民族的长期相处中,既保存自己服饰的传统,又吸取其他民族的一些精华作了改造。这是黔中布依族服饰形成的第三条原因。可见,布依族服饰类型并非按行政区域而定,而是受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的直接作用,形成流传主体,异彩纷呈,多类型、多式样的地区差异服饰文化据调查,黔中地域就有10种之多,可分为三个类型。现具体介绍如下。

盘辫型

拱桥型

盘帕型

(1)“盘辫型”

以婚前女青年为标准。如1980年贰角人民币及1999年的中国邮票图案,佩于前额的那块织锦花帕,织有鸟、鱼、云雷、水波、山形等图案。头顶用一条直径为0.6尺,长2.6尺,配有0.9尺长须,用青丝线编成的假发辫,紧绕花帕2圈,向上高耸,右髻上扎佩鲜艳红花,使女青年显得大方秀美,这是常装。在婚丧场境和重大节庆活动,佩戴银首饰或金首饰,就是盛装。银首饰有鸟、鱼、龙、水波、山形等纹样,经专业的民族银匠,用银质精制成图样,再用银链组装戴于头部,显得庄重典雅,引人注目。

女青年头饰

女青年头饰

这类妇女服饰,流行于镇宁、关岭、普定、六枝、水城、盘县、晴隆、威宁、织金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江乡等县(自治县)区,其图案已印入1980年贰角人民币及1999年11月发行的80分邮票票面,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称为布依族服饰的“活化石”。

人民币上的布依族头饰

女青年常装

邮票上的布依族图案

常装头饰正面

常装头饰背面

盘头假发辫

整装

上装,用自织自染的青色布依布做成的大领大襟蜡花、织锦袄,两襟及衣边镶嵌着织锦、蜡染和刺绣图案。

下装,蜡染百褶长裙,长及脚面。

女青年常装正面 侧面

女青年常装背面

女青年常装

婚后“成家”的中年女子,改戴假壳,布依语叫“更考”。以箨叶(笋壳)、竹片和布壳制成,状如撮箕,前圆后矩,翘于脑后数寸,突于撮箕外部。是继承《史记·陆贾传》说南越行箕踞之俗的传统。上盖有鱼、龙、鸟、水波纹的织锦帕,布依语叫“万奢”,象征着吉祥如意,万贯家产,发财发富。帕的另一端绣着太阳、海水纹样,布依语叫“达令”,象征着光明幸福。上装及围腰与青年装相同,盛装如同青年装一样,改穿紫绿色绸缎衣服,佩戴银首饰。下装及足衣同女青年一样装束。但有的地方裙子由若干条蜡染布或多色花条布组成。五十岁以上老媪头不戴假壳,只用竹片包着青蓝头帕后翘,下穿青、蓝或赭红素裙。

假壳常装

假壳盛装

假壳盛装

假壳盛装

假壳银饰

老年妇女头饰

老年妇女常装

老年妇女上装

老年妇女常装背面

衣领系古越女的错背左衽装束,长2.3尺,宽0.16尺,由不同纹样的3块织锦,刺绣花组成,开胸直通左右衣襟;漫肩,选用紫色、浅蓝、浅绿、浅红等色丝线、采用挑、插、绣、编等手工技艺,做成的若干枚古色古香印章花,呈两条半圆型花状置于肩部:袖子由三段不同纹样的蜡染布和织锦布构成。中段是织有鸟、鱼、水波纹,配有黄、蓝、绿彩条的织锦花,上端和下端镶嵌两块绘有漩涡纹、山形纹的蜡染布。双手佩戴2或4只雕有龙、鱼、水波纹图案的手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妖娆受看。富有者还佩戴金项链和金耳坠。两襟及衣边均镶嵌着与上述织锦、剌绣同纹样的2幅图案;腰系3尺左右的长形青蓝布花围腰,四边镶着宽、窄不一的剌绣、织锦花。特别不同的是底脚边那块剌绣花纹,均由田形、剌梨花纹构成,花边由红黄蓝色的彩条衬映。腰背系两条耍须飘带,由6段不同颜色的山形和水波纹剌绣图案组成,飘逸潇洒。

妇女衣装正面(衣袖三段式)

妇女衣装背面

妇女衣装正面(衣袖三段式)

妇女衣领锦段

衣领正中织锦

衣领左侧织锦

衣领右侧织锦

围腰

围腰飘带

裙头的蜡染布一般为0.8~1.2尺。上端以白布为纲,连接由2段千万高矮山形,段千万小水珠,一段由大型漩涡纹组成的百褶裙样。裙身,长为2.5~3.2尺,随身形高矮而定。全由太阳花和方田水纹构成。脚穿绣花桶鞋、齐边或毛边布鞋、精编麻草鞋、细耳草鞋等。

百褶长裙

少年女装之一

少女、童装,头饰绾发,披戴无织锦图案的白蓝青花帕,上装穿青、蓝色布或花布做成的短衫,下装着青蓝色长裤,脚穿草鞋或绣花布鞋。

少年女装之二

少年女装之三

男子服饰均用青、蓝色或织有多种纹样的布依布做成。中青年头包青帕或花格帕,穿青蓝布对襟汗褟,穿长裤,腰系青蓝色布腰带或绸缎绣花腰带。老年穿长袍,头包青帕或花格帕,腰系青蓝色腰带,穿青蓝色布宽脚大裤。少年儿童穿着与青年装相同。男子脚上均穿草鞋或毛边布鞋。

中年男装

老 中 青年男装

(2)“拱桥型”(凤凰头)

“拱桥型”,亦称“凤凰头”,布依语叫“娇帽”属未婚女青年的头饰。首先得留长发辫,作拱桥髻造型。其次,将一块6尺长,镶两块长方形的绣红绿花的花帕,包于头部,让长方形绣花布正置两耳上方,作为稳定桥髻的基础。再将一块由榔树皮制成的拱桥形戴在拱桥发辫上,接着包一块6尺长的织锦帕,图案用红、黄、青、蓝、紫等彩色丝线织挑成8尾或12尾鱼纹,4只鸟纹,刺梨花纹等置于脑后。前额上插一根雕有水纹、龙、凤组成的银签,既是装饰品,又是自卫武器。形如凤凰,因此有“凤凰头”之称。银签斜刺天空,形如高射炮,也有“高射炮”之称。这种头饰秀美、别致、大方,给人一种美感,是《史记·陆贾传》中说的“南越行椎髻之俗”的继承。

女青年常装

女青年盛装

这类布依族女服饰,唯独镇宁的募役、江龙、马厂、沙子、朵卜陇、城关、黄果树;关岭的八德、断桥;西秀区的龙宫、新场、鸡场等的乡镇穿戴,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服饰。

女青年服饰

女青年服饰

女青年服饰

常装头饰之一

常装头饰之二

常装头饰整装

拱桥型头饰

头饰正面

头饰背面

头饰绣花方帕

头饰织锦帕

头饰方帕左侧

头饰银签

头饰银签花纹

上装,均为青色布依布,上面镶嵌由鸟、鱼、刺梨花、蜜蜂等纹样构成的挑花、刺绣、织锦图案。斜襟,衣身略短,腰窄摆宽。前襟从中缝顶上向右腋直斜,形成一条错背左衽的三段领排。颈部一段为白色绣花布,下方绣8条彩带贴背护颈,两端绣两尾鱼形图案摆于胸前左右,系本民族的图腾崇拜标记。右段为紫红绸缎,左段配有鱼、鸟、花草、雷电符号的挑花、剌绣图案,直斜前襟。前襟配一条半圆形的五颜六色织锦、剌绣、挑花图案,边有黄、蓝、绿、紫、红的彩条衬托。后襟镶嵌与前襟同样纹样,加配太阳铜鼓纹的织锦、剌绣、挑花彩布,美不胜收。两边衣袖,由挑有花草图案各宽0.3尺的绿、红、白缎子布,袖口用一条深蓝和一条净白缎子作陪衬,手戴如前述的银手镯,使人更增秀色。

衣装整体

衣装之一

衣装之二

衣领绣花

袖前绣花

围腰飘带

围腰

下装,穿蜡染百褶长裙。裙头以蓝色布依布为纲,接连紫红色布依布;裙身一般绣有红、黄、绿3条彩带,象征祖国江河。裙身的蜡染图案,中间是太阳纹,四周由若干个晶莹闪亮的两排小水珠组成方形图案,围绕太阳这个中心运行,形成百万个闪闪发光的水珠绕着太阳,星罗棋布于大地。裙子从头到脚一律折成千百条褟,伸缩即宜,走起路来飘洒自如,清秀灵活,分外妖娆。腰系一块绸缎或布依青布做成的绣花围腰。上端挑绣鸟、鱼、刺梨花图案;两边绣以刺梨花为主的花草;中间镶着山形、田纹、水波纹、漩涡纹、铜鼓太阳纹等的扎染图案,也有系中间无花纹图案的围腰;下端吊着绿、红色丝线组成的耍须;背后系两块绣花丝绸飘带,肩挎青布绣花褡裢,行动起来如涟漪荡漾,引人注目。

蜡染百褶裙之一

蜡染百褶裙之二

蜡染百褶裙之三

蜡染百褶裙之四

脚穿船形绣花鞋、白毛底鞋、绣花凉鞋或细耳草鞋等,配有自己用青、白色布做成的筒袜或裹脚。以上描述的是女青年的常装。盛装者佩戴如前述的银首饰,穿紫红或绿色绸缎衣。

蜡染百褶裙之五

盛装装束之一

盛装装束之一

头饰正面

头饰背面

银饰之一

银饰之二

婚后的中年妇女,弃掉银签,改戴银碗置于脑后。银碗圆形或椭圆形,碗边均长0.28尺,2.8两重,碗底有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沿着碗边向四周辐射,如天上太阳暖人间,象征光明和幸福。光芒四射的银碗底,吊着两尾银鱼,象征传说中撑着古越人天下的雌雄鳌鱼。关于鳌鱼撑天下的传说,至今许多布依族地区仍有流传。银碗中的两枚小银鱼,随着人的行动,发出动听而有节奏的音响,激励族人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向前。

盛装装束

盛装上衣

盛装衣领

盛装衣领

盛装衣领整体

后襟纹样

前襟纹样

衣袖纹样

围腰整体

围腰花纹

腰后飘带之一

腰后飘带之二

蜡染百褶裙

盛装装束之一

盛装装束之二

盛装整装

银饰正面

银饰侧面

银碗正面

银碗侧面

盛装衣领

盛装衣领

盛装围腰

盛装衣襟

盛装衣襟

盛装蜡染裙

常装正面

常装整体之一

常装整体之二

常装后面

常装头饰正面

常装头饰背面

常装整体

常装正面

衣领整体

衣领侧面

常装飘带

常装围腰

常装百褶长裙

老年头饰 常装 盛装

老年头饰 常装 盛装

老年头饰 常装 盛装

老年头饰 常装 盛装

老年妇女的着装与前述的一样,只是不用银签、银碗,同样用一块榔树皮做成小型拱桥髻,将头发绾其上,插上一根骨签,以示对古老人使用骨针的纪念。

老年头饰 常装 盛装

少女与女童,包一块与女青年同样的织锦花帕,梳一根独发辫于脑后。女童身穿布依蓝布斗纹、斜纹或米颗纹短衣,头戴花格帕或由银花、银筒、银片组成的银帽。脚穿布鞋。

少年女常装

少年女盛装

男上装

青年男装

老年男装 中年男装

男子服饰,中、青年头包花格帕,身穿斗纹、斜文、米颗纹、鱼骨纹等布依布做的对襟汗褐,一般是内白外青,配布纽扣,系青、蓝布腰带、绿缎绣花耍须腰带,或蜡染漩涡纹腰带,穿青布长裤、白毛底布鞋和细耳草鞋。少年男孩的装束同青年装一样,仅短小一点。老年人穿大对襟衣或长袍,吊裆宽脚大裤,布鞋或草鞋。头包花格帕或青帕。

(3)“盘帕型”

这类妇女服饰,均用花格帕、青帕、绣花帕、白帕等盘头成“圆圈型”、“角状型头饰”,故有“盘帕型”、“盘头型”、“锅圈型”、“角状型”之称。中青年女头饰,绾“盘状型”。婚前女青年,发辫绕头,包绾花格帕如盘状,亦称“盘头型”,也有称“锅圈型”。身穿右侧开扣,窄领、漫肩挑绣五色花草图案,配浅蓝色栏杆花边,呈圆形印章式,衣袖镶有两段刺梨花和栏杆花纹。胸前戴绣有太阳、铜鼓、刺梨、漩涡纹样,加栏杆布或高矮山形构成的矩形围腰。围腰上部佩戴两组银饰,使人更加俊俏美观。下装穿青色或蓝色宽裤,或裤脚绣花筒裤,脚穿绣花船形鞋,绣花或白毛底布鞋。

中年女盛装之一

中年女盛装之一

中年女盛装之二

中年女盛装之三

中年女盛装之三

中年女盛装之四

中年女盛装之五

这类服饰,流行北盘江沿岸的镇宁、关岭、紫云三自治县、西秀区、平坝、清镇、花溪、长顺、惠水开阳、息烽、修文、晴隆、贞丰、望谟、册亨、兴义安龙等县(区、市)和云南省的河口、红河、罗平等地范围较广。

中年女盛装之六

中年女盛装头饰

中年女盛装头帕

中年女装束正面

中年女装束背面

女装款式之一

女装款式之二

女装款式之三

女装款式之四

围腰款式之一

围腰款式之二

围腰款式之三

中年女常装款式之一

中年女常装款式之二

中年女常装款式之三

中年女常装款式之四

中年女常装款式之五

中年女常装款式之六

中年妇女,头包花格帕或雪白头帕,佩戴银饰,身穿雪白短小袖衣。下穿青色或蓝色绣花布裤,脚穿绿、蓝或白布鞋、绣花鞋、细耳草鞋等。还有穿青色大襟衣、长筒裤,包盘头,胸前吊漩涡纹银饰,衣长及臀部。

中年女常装款式之七

青年女常装款式之一

青年女常装款式之二

青年女常装款式之三

青年女常装款式之四

青年女常装款式之五

女常装头饰之一

女常装头饰之一

女常装头饰之二

女常装头饰之二

女常装头饰之三

女常装头饰之三

盛装较独特,头戴银饰,身穿高矮领左衽服饰,胸前佩戴绣花银饰围腰,下装穿绣花条状筒裙或绣花筒裤。

女青年盛装之一

女青年盛装之二

女青年盛装之三

女青年盛装之四

女青年盛装之五

女青年盛装之六

女青年盛装之七

女青年盛装整装

女青年盛装之八

女青年盛装之九

盛装头饰之一

盛装头饰之二

盛装上装正面

盛装上装背面

老年妇女装束,头包角形花格帕,身穿半袍布依装,长拖膝弯,脚穿布鞋。

老年妇女装束之一

老年妇女装束之二

老年妇女装束之三

老年妇女装束之四

老中青男子服饰,头包盘状花格帕,身穿对襟短衣或贯首衣褂。

老年男装之一

老年男装之二

中年男装之一

中年男装之二

中年男装之三

女孩,绾花格帕,穿左衽布依布短衫,不戴花围腰,裤穿青蓝布依布。脚穿布鞋,头戴有绣花图案及银筒,银片、银吊组成的龙凤帽。

男孩,头包盘状花格帕,身穿对襟短衣或贯首衣褂。

女童装之一

女童装之二

女童装之三

女童盛装之一

女童盛装之二

男童便装之一

男童便装之二

男童便装之三

黔中布依族文化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