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歌曲及演唱形式
布依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用无数优美动听的歌曲来讴歌生活,也用绚丽多姿的舞蹈来抒发情怀。其民间歌曲和演唱形式有月琴和八音坐唱、唢呐和唢呐调、大调和小调,大歌和小歌、惠水山歌调、明歌和土歌,12部对歌、木叶吹奏、民间说唱、种棉歌、四句歌、《好花红》、《桂花开放幸福来》等。民间舞蹈都来自生活,主要以生产劳动和民族习俗为题材,反映生产劳动的有织布舞、舂碓舞、响篙舞、丰收舞、粑棒舞、刷把舞等。反映民族习俗的有花包舞、龙舞、凤凰舞、狮子舞、铙钹舞、转场舞、哑面舞等。
四季种稻歌
(1)大调和小调
布依族民歌曲调。流行于贵州省罗甸、望谟、册亨、镇宁、关岭、普定、六枝特区等县(区)的布依族地区。大调运用较广,包括叙事、祝酒、迎宾送客、诉情说理等内容,有时也用来唱情歌,音域只有5度,因而稳重而沉静。大调的结构一般比较宏大,每首传统曲目有12部,每部有l2曲,每曲有l2句,如望谟县、镇宁自治县六马的《问答歌》就包括《起头歌》、《大地歌》、《山水歌》、《人姓歌》、《相请歌》、《月亮歌》、《相会歌》、《送信歌》、《逃难歌》、《定情歌》、《告状歌》、《变身歌》等12部,总共1700多句。歌词多成套固定,格式自由,句法不拘。旋律平稳而富于吟诵性以一主导乐句为基础,行腔随时变化发展。小调主要用于爱情歌曲,内容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的相识、盘问、爱慕、惜别、思念、猜疑、失恋等,有独唱,也有对唱,高音用假嗓。歌词多为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句数不限,格律自由,旋律优美婉转。
(2)好花红古今唱
布依族区域性山歌曲调,也称《好花红》调,流行于惠水、长顺、贵阳、龙里、镇宁、关岭、贵定等县(市)的布依族地区,基本上概括了这一地区布依族民歌的格调风貌。曲调为四声羽调式,活动音域为8度,迂回曲折,悠缓自如。歌词一般为七言八句,用比喻手法见物生情,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颇受人们喜爱而广为流传。镇宁自治县三个土语区的布依族同胞用自己的曲调和语言传唱至今,称《好花红古今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家将其曲调作为素材,改编或创作成合唱、舞蹈杂技音乐、影视音乐等,颇受群众欢迎,已成为布依族代表性的乐曲。1998年,贵州省布依学会确定《好花红》为会歌。
好花红古今唱
好花红古今唱
布依族铜鼓舞
布依族铜鼓舞
(3)《桂花开放幸福来》
这首民间歌曲传唱于贵阳市、贵定、平坝、长顺、镇宁、关岭、贞丰等布依族地区,于1950年贵州省军区文工团到贵阳市凤凰哨布依寨采集来的歌谣,经崔永昌、罗宗贤二度创作而成,曲调旋律优美,节奏舒展,热情欢快,歌词质朴、形象,表达了对毛主席和解放军的深情厚谊,曾灌制唱片。1959年收入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民歌集》由音乐出版社出版,1978年收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编辑,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歌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