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头“干栏”的建筑特色
在如诗如画的黄果树,尤其是石头寨拍摄电影,是一种享受。只要你步入花溪、长顺、惠水、平坝、西秀、普定、镇宁、关岭、六枝特区等的布依族村寨,呈现眼底的尽是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幢幢石屋,一层层,一排排鳞次栉比,井然有序。堵堵密实的石墙,夹着幽深狭窄的小巷;层层规整的石阶,穿过巷门,在石屋间盘绕回环;雕楼哨堡依山叠砌,大墩子石砌就的围墙依寨环绕,寨前有高大石槽门供寨人进出,仿佛进入一座古老的城堡。这些房屋建筑除柱、梁、橫檩、楼板用竹木外,其余全用石料。墙用方块石、条石或毛石堆砌而成,房顶以石板代瓦。称之“石板房”。就是窗棂和走廊围栏也用石头雕花装饰,花纹图案古朴雅致,别具特色。做瓦的石片天然生成,厚薄相同,加工成一样大小的正方形,再盖成形状一致、整齐划一的菱形图案,形似白果花,称为“白果型”。亦有按石片的厚薄不均,大小各异而随料巧布的、经过盖房艺人的加工造型,观之如“鱼鳞”,称为“鱼鳞型”。前者构图严谨,富有装饰性;后者自然天成,妙趣横生,亦给人以美感。其造型的别致、工艺的精湛,令人眼目一新,连家中的用具,如碓、磨、钵、槽、缸、盆、桌、凳等都用石头制成;那村寨的通道,村前的小桥、梯田的堡坎、河流的护堤……都离不开一个“石”字,仿佛走进了“石头王国”。
多户联建的“上人下畜”石房
(1)石头“干栏”的建筑类型
石头“干栏”建筑,有四周石墙封山,石板盖顶的长方体建筑;有石墙间隔、石柱支撑、石阶上门的楼台庭榭;有四周石头堆砌,屋面石块拱造的龟背型建筑;有四周篾条编制,石灰黏糊,石板盖顶的石灰房。从建筑工艺上看,既有用大小一致、精打细錾的块石安砌,又有用厚薄匀称的石片、石块垒砌或浆砌,还有用圆形或椭圆形的石头堆砌,甚至有用石灰勾缝而成的“虎皮墙”。不管是哪种类型,都是斗缝紧密,层次明显。石头房大多坐南朝北,也有坐西向东的,通风透光好,住房宽敞舒适,有冬暖夏凉之感。从建筑形式看,有全楼、半边楼(即吊脚楼);有一正两厢围墙配槽门的“四合院”;有一正一厢过道围墙配槽门的“三合院”;也有四周石头封山,屋顶石板代瓦的单家独院。从长度看,有三开间,每间长1.2丈(约4米);也有5开间,长7间的石板房。从宽度看,分别为3.6丈(约12米)、4.2丈(约14米)或4.6丈(约15米)不等。从高度看,有丈68(约6米)、丈88(约6.3米)、丈98(约6.6米)、2丈1顶8(约7.3米)等。一般是二楼一底,也有一楼一底的,最高不超过三楼一底。从总的设置来看,下层喂养牲畜,设置牛、猪、马圈,饲料处,喂料窗,农具存放处,碓、磨房等;中层以上住人,设置青年卧房、老人卧房、灶房、堂屋(正堂)、火塘、客房、织绣蜡染房、书房或曲艺房等。中层前有大门,从地坪上阶梯到晒台进入大门,晒台围栏用石条雕成X字、正字或蝙蝠形图案嵌上,意为能保护人的安全。闲暇时,大人小孩于晒台上休闲纳凉。上层以上,用木板或竹条铺成木楼或竹楼,分为粮仓或屯谷间、晾谷间、杂物间等,这样的石板房称为“全楼”。“半边楼”就是依靠自然山势,把山坡削成“厂”形土台,土台占石板房宽度的1/3,土台下为畜栏,土台上与中层楼板连结为住人之栏。
高台“干栏”建筑之六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石头寨拱门、石门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石头寨拱门、石门
高台“干栏”建筑之一
高台“干栏”建筑之二
高台“干栏”建筑之三
高台“干栏”建筑之四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石头寨长廊
“一正两厢的四合院”,就是正房置于正中方位,正房两头置两幢厢房,两厢的另一端连结处,建石围墙和槽门,中间形成四边形结构院落,叫“四合院”。这种石头房的摆布不同前述,自有其独特性。正房三间三楼,第一楼住人,设老人、中年人卧房、灶房、火塘、食品房、客房等;二楼贮谷和晾谷;三楼放置各种杂物;左边厢房二间二楼或三间二楼,楼下为牛、马、猪圈和碓磨房。二楼为女儿宿舍和织绣蜡染房;右边厢房为二间二楼或三间二楼,楼下为农具房、燃料间和男孩宿舍、书艺房等;两厢另一端为石围墙和椭圆形或长方形石拱槽门,楼下是过道,楼上作哨观或娱乐之用。一正一厢的“三合院”,就是三间三楼正房置于正中前位,房屋设置摆布与一正两厢“四合院”正房摆布大体相同。不同之处是一厢房置于正房的左边或右边,有二间二楼或三间二楼。石围墙连结正房山头,槽门连在厢房吊脚楼下,(即平地起的“半边楼”),进槽门便是厢房的一楼一间,其中半间作通道,半间作碓磨房,一间作畜圈,一间作农具房。二楼分别为男孩书房和卧室,女孩织绣蜡染房和卧室。
[参阅平面图(一)、(二)]。
碉楼
碉楼
『干栏』四合院
布依族二楼一底石头建筑平面图(一)
(注: 上层谷栏晾杂粮架杂粮仓炕谷架谷仓中层住处食品房主卧房客房)
布依族“一正两厢四合院”平面图(二)
(注: 正房三间三层三层放杂物杂物杂物杂物二层谷楼粮仓)
坐落在山间的布依族村寨
(2)石板房的构建
石板房的构建,多为高台式建筑。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尤为重要。要建楼房,首先要打好基础,民间统称“拔案”(即拔稳基础)。它由基脚、案、连厂等部位构成。基脚按房主择好的屋基地划定的线条,从地面向下深挖土槽,直见牢实本土或本岩,再用石头砌成基脚,出地面6寸许,成为石框,即用土填实。接着,在基脚上砌案石,分为礅石和盖案,石匠将长条型石块和礅子石的五面打平,然后,用细锤细錾对门面一方剔打花纹图案,按下面是礅子石上面为盖案的顺序安砌。一般礅子石厚度为1.6尺或1.8尺,盖案为6寸或8寸。案墙高度多为一礅一盖,也有少许两礅一盖或三礅一盖的。案石的连接,有尖钻和扁钻两种接缝,其中扁钻接缝更为精工。连厂多称为“础”,是房屋各开间柱列和隔墙落脚处的基石。各间柱列石脚必须保持同一水平,使墙体和构架的重心垂直,才能确保整个房屋结构的稳固不移,是房屋构造质量的重要因素。它由连接水平石和礅石构成,形状有圆形、方形、鼓形等。不但有支撑柱子、隔墙稳定的作用,而且防潮,使柱子不易腐烂。
石头寨民居的石门、石墙
石房构架有柱、楼面和屋面三大部分。柱列构架由柱、瓜、枋、抬梁和挑手组成。房屋的面积大小随柱头多少而定。常见的有3头房(由3柱头撑顶屋面)、5头房(由5柱头撑顶屋面)、7头房(由7柱头撑顶屋面)、9头房(由9柱头撑顶屋面)、11头房(由11柱头撑顶屋面)。3头房,由3柱落脚、头穿、二穿和挑手穿斗构成。无瓜、无抬梁。7头房,有3柱落脚、4瓜、头穿、2穿、3穿、挑手构成,无抬粱。9头房,有7柱落脚,2个瓜、头穿、2穿、3穿、挑手构成。用抬梁构建的,有两种列式构架,一是由两根柱头落脚支撑着一根粗大横木,横木上托着7个瓜柱(指9头房);二是由3根柱头落脚,以卯榫形式将两根抬梁紧斗中柱上,另一端仍用卯榫以两边元柱斗连。用抬梁构架的都没有头穿,只有2穿、3穿和挑手,这叫全抬梁式构架。半抬梁式构架,以抬梁、列柱和山墙结合支撑楼和屋面。挑列于两山的柱列,无瓜柱,均为全柱落脚,如9头房就是9柱落脚。
在列柱中,柱瓜为列之经,枋或抬梁为列之纬。柱有硬柱、骑柱、夹柱几种。整柱支撑屋面者为硬柱,硬柱在列正中为中柱,其余的为元柱、食柱、无名柱等。在头穿或抬梁与骑柱或爪连接的为挟柱。吊置和骑置穿枋或抬梁的柱称为瓜,又叫吊柱和骑柱。枋有穿枋和挑枋两种。穿枋,把柱列中的柱头穿斗起来,起到互相拉连的作用。分别为头穿、二穿、三穿。挑枋,就是用横枋穿斗无名柱、食柱和元柱,伸向屋外,挑住屋面桁条,又叫挑手。楼面构架的构件有楼枕、挑木、木板或竹条,楼枕斗接在柱上或山墙上,构成一个水平面。有的房屋步水过宽,楼板承重力不足,即在枕与枕之间。加放挑木,同样与楼枕在一个水平上,帮助楼板托重。将木板或竹条铺钉其上,即成木楼或竹楼。屋面构架为坡尖状,两面水,由横木、梁、桁等,分别卡、搭在柱、瓜的碗口或卡口及墙顶上,作为人字木(又叫椽皮的依托。椽皮由3寸宽1丈长的木板或木条做成,骑粱而下,每距4寸铺钉一块,故有“3寸椽皮4寸沟之说,构成整个屋面,盖面多为石板。
镇宁高荡古寨围墙石拱门
石头寨院落围墙石窗
石头寨院落围墙石拱门之一
石头寨院落围墙石拱门之二
石围墙有封山坡尖状“人”字形和“冂”字形两种。封山型,用礅子石或毛石从基脚堆砌到屋顶,成坡尖状“人”字形。“冂”字形,又叫“三平墙”,即两边山头以后檐顶端为准,用礅子石或毛石砌成两山和屋后三堵墙连接的墙。用礅子石堆砌的石墙叫“礅子墙”,用毛石堆砌的石墙称为“毛石墙”或“砸砌墙”。无论是礅子墙或毛石墙,在山墙的前端都有经过精凿细钻制成的石坊、石桃、石宝作装饰。礅子墙一般都用石灰为黏合剂;毛墙有的用黏合剂,有的不用黏合剂而搞平砌。特别是不用黏合剂垒砌的工艺更高,石块的厚薄及垂直都有严格要求,毛墙垒砌工艺体现了石房建筑的最高水平。
石头寨院落围墙石拱门之三
石板代瓦
石板代瓦
石板代瓦
石板代瓦
石墙
石桥
石巷
石巷
装修是石房修建的重要工序,指的是对楼板、内壁、晒壁及门窗的装饰。楼板有堆放什物和隔尘作用。在堂屋顶部建造的楼为中楼,主要存放谷物,有的还建成粮仓;在堂屋两侧间建起的木楼或竹楼,称为侧楼,比中楼矮3.6尺(1.2米),用于堆放杂粮和什物。内壁装修是对列壁、神壁及堂屋两侧间前后隔壁的装修,采用枋框板套牙合缝的工艺制成。枋有横枋(又叫天地枋)、立枋和子枋。横枋和立枋对板壁起固定作用;子枋除了对板壁有固定作用外,其边棱还有装饰作用。内壁外面的各种构件必须刨平光滑,内面砍平即可。晒壁以横木隔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壁窗,由粗细枋框套壁心、窗心构成,窗心有两扇窗,梭窗或抬窗。下部由石质和木质两种组成“晴板”。石质以钻凿而成或用天然齐边石一块装成;木质结构由枋框板套心合缝构成板壁。也有用大小均匀的圆木砍平,装套在上下横枋槽上,构成篱笆型晴板。
石门
石拱门
石雕
石雕
石阶
石柱墩
石桌 石凳
石板房的门,有槽门、大门、小门、后门和耳门等,槽门门框多为石块构建,门板由石枋或木板构成。大小门、后门和耳门均由木枋、木框、木心构成。有的在山墙和后墙上也开有以石条为棱、石坊为框的透气、透光石窗。
羊圈
石缸
石磨
石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