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口、中团和鸬鹚
远口镇为苗、侗族杂居地区,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移驻鸬鹚天柱巡检司驻于远口,名镇远巡检司。 [1] 万历年间,外地客商在此开设店铺、木行、油号,建有两湖会馆、贵州会馆,是天柱县县内木材、篾缆、油桐籽、油菜籽集散地。镇内文物古迹众多,是天柱境内有名的古镇之一。我们到达远口的时间是晚上,于是就直接在远口住下了。第二天早晨,我们便同镇政府负责文化工作的同志们进行接触,在他们热情的带领下,对远口吴氏总祠进行了勘察工作。随后,因时间还早,便联系了一只船向清水江下游的几个台地驶去。
中团,是远口镇下面的一个村,位于清水江南边,它所在的台地相对于江面很高,由于再往下一直到白市附近都没有好的台地了,我们调查的工作便在此开始。调查中,我们向当地村民了解情况,询问当地在耕种过程中是否有发现,答案是否定的。意图取巧不成功,我们只能延续老的调查方法——使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中团台地。或许是因为我们运气好,在一个较小的冲沟处地层中很轻易地便收获了几片陶片,同我们在白市发现的陶片不同,装饰纹饰只有绳纹,而且只是粗绳纹,陶质较灰,质地比较坚硬,感觉可能就是我们在清水江流域寻找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遗址。但是在没有发掘前,这仅仅是一个设想。心情确实激动起来,感觉这次调查收获巨大,但我们依然沿着中团台地前行,结果很快我们又收获了一个惊喜。在中团台地靠近尾部的地方,地形略向上弧,勾勒出一个平缓的山形,当地人称瓦窑滩,在山脚和靠近山脚的浅水处,我们采集到了不少的瓷片和支钉,发现了清水江流域的第二个瓷器窑址。而相对于第一个窑址,这个窑址相当的完整,虽然没有发现窑的痕迹和大的窑包,但是采集的物品很丰富。
鸬鹚遗址全景
鸬鹚也是远口的一个村,略靠中团台地,两者间没有陆路连接。从水路进入鸬鹚,很快我们就在鸬鹚小学附近的田坎上采集到陶片,但是这个地点的陶片同其他地点发现的又有所差异,它是素面陶片,没有装饰任何纹饰。离开鸬鹚回程的船上,心中既有发现三个点的喜悦,同时也感到迷惑,清水江流域出土陶片的差异比较巨大,似乎与我们先前判断的它们属于同一个文化有所不同。
[1] 贵州省天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天柱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