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收藏家和清水江铜器
杨作义老师藏青铜剑
杨作义老师藏青铜剑
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的采金者使用采金船采金,许多沉于江中的历朝历代文物被发现。同时,这批水下出土文物迅速地流散出去,一部分流入湖南,另一部分流入贵州本地。我们下去调查在博物馆库房参观的那批铜器便是由此而来;而还有一部分就留在清水江本地的一些收藏者手中,收藏者中藏品十分丰富的便是杨作义老师了。
杨老师本是白市小学的老师,在工作偶尔的接触中喜欢上文物的收藏,便有意识地乘采金船去收集清水江中出土的文物。十余年下来,手中的藏品便相当丰富起来,在天柱县收藏界也有了一定的名声。飞哥下来前就同他联系过,希望能够见到他收藏的那批铜器,以便我们了解清水江出土文物的性质。
杨作义老师藏青铜矛
杨作义老师藏青铜斧
杨作义老师藏石斧
杨老师已经退休了,居住在天柱县城。他非常热情,在我们来到白市的第三天晚上,他的儿子便开车带着他的藏品来到我们住宿的宾馆。他抱上来的满满一箱文物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杨作义老师藏青铜剑
杨作义老师藏青铜戈
他的藏品品种繁多,银、铜、石器均有;器形也多,时代上也有很大的差距,早的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斧,晚的有清末民国时期自制银锭和鱼钩。但其藏品的主体部分,则是战国到秦汉时期青铜兵器,其青铜兵器的种类也很繁多,粗分一下,就有矛、箭镞、中原式剑、楚式剑、越式“靴形钺”、滇文化的“蛇头形”铜剑等不同文化的青铜兵器。因为出自采金船,在筛选的过程中,较长的剑都多被打断,同时由于出于水下,因隔绝空气多年,铜质等保存很好,在贵州这种酸性土壤的环境里,也不得不说是一大幸事了。
在清水江流域还有其他的一些青铜兵器收藏者,白市镇我们也见到过几个,但他们的主营业务是清水江内的奇石,还有就是一些清代建筑构件、花窗、家具和瓷器之类,青铜兵器相对较少,也多是一些残青铜剑、矛、钺等物。
杨作义老师藏青铜钺
杨作义老师藏银锭
杨作义老师藏青铜箭镞
同杨老师的闲谈中得知,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他能够收藏的文物很有限,更多的文物都逐渐流向外地去了,他得到的,不过是百分之一二罢了。
清水江中出土的这些文物具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不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重要的是它们作为清水江两千多年前文化的交流实物资料,可以大体梳理出清水江的发展脉络。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它们被汇集到一起,因为采金而重现世间,可是大量的文物随之而流散出去,远离它们的原产地,只能作为艺术品出现,大大地降低了它们的科研价值,远离了清水江文化的研究范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