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
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在中国民间,信众相当多。贵州也不例外,这里有不少的洞穴因种种原因和传说被人们称为“观音洞”或者“仙人洞”。在这些溶洞中,我们曾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存,如作为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代表的黔西观音洞、新旧石器时代交替时期的安龙观音洞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白市也有个仙人洞,位于清水江边,洞口朝东,高出江面约6米,基本同烂草坪台地高度相近。传说很早的时候有仙人居住在洞里,因此,当地信众在洞周围建起了一个庙宇,但庙中供奉的神佛有点杂,不仅仅供奉有观音菩萨,还有一部分神仙如财神、南岳大帝等等。其实,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所处的时代并不太早,远的三皇五帝时期,近的唐宋甚至明清。所以从时代上来说,洞中有所谓仙人居住过的传说还是很靠谱的,毕竟洞中所供的许多传说的仙人也不过生活在距今一千余年的唐代。
仙人洞上洞
仙人洞有上洞和下洞,并列南北,略有交错,两个洞之间有一个小洞口相连,上洞被修葺成庙宇了,我们便先看下洞。下洞洞口朝向东,高约2.5米,宽约3米,深5米左右,洞内面积25平方米左右,光线很好,很适合人类居住,但是我们在洞内发现了一层厚厚的淤土,可见清水江涨洪水的时候水是要灌进洞内的。在人类初始的阶段,面对一个经常被水淹没的环境和一个潮湿的洞穴,他们是不可能居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的。于是,下洞就从我们的手中“pass”掉了。
仙人洞下洞
上洞修葺的有庙宇,通过庙门我们沿石级而上,再经过一个半圆形的拱门就进入洞内,它的采光和面积比下洞更好、更大,但庙内的地面已经被平整过了,地面上已经基本没有了泥土堆积,可见的多为基岩。再观察一下我们进门经过的石拱门和附属建筑,我们的心更凉了,这个拱门应该是明代建造的,由此推测明代时人类就可能对洞内进行了大规模破坏活动,但是即使破坏也或许会有一定的遗迹遗存,毕竟这个洞穴的地理位置是相当优越的,然而主洞的地面却什么都不存在,硬硬的基岩告诉我们晚到的事实,即使对洞内稍靠内的一处支洞进行的调查,也没有发现人类遗物。就在我们失望地准备离去的时候,小小发现的惊喜不经意地跳到我们眼前,飞哥对上洞南壁较高处的一个凹洞进行观察,看看能否发现岩画存在。就在他下来的时候,感觉脚下有点硌,一伸手,一件精美的通体黑色的磨制石斧出现在我们眼前。之后,我们对这个凹洞保留的土层略作清理,就发现不少的绳纹陶片和动物骨骼、螺壳,看着这些人类遗物,想着上洞内被破坏的面积,心情却是更加的沉重了,残留的这么一点边角都给人以堆积丰厚的感觉,可想当初未被破坏时的遗址能够有多好的表现了。虽然,考古发现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使我们无法决定发现遗址的大小,但是在发现的时候看到了本来很好的东西被更多地破坏的心情是越发难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