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汉字?布依族古文字?
所属图书:《山水布依:布依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汉字?布依族古文字?

布依族文字

布依族文字分为古文字和拉丁字母新文字两类。古文字指历史上曾使用过的,距今百年以上的文字,有若干种类型。其中择吉书古文字最为古老,保留了若干象形文字和很多目前仍无法识读的字符。方块布依字借用汉字作为记音符号,在此基础上新创了部分字符,能满足记录布依语的需要。但古文字适用范围小,使用不规范,不易普及。拉丁字母新文字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组织专家深入开展布依语调查,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经几次修订后,在部分布依族聚居地区学校推行。布依族拼音文字简称布依文。文字方案以布依语第一土语为基础,以规范的望谟复兴镇布依话的读音为标准音,有32个声母,87个韵母,8个声调。1995年,国家民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专家对布依文检查、验收,认为布依文方案修订案已经完全合格,试行效果好,群众欢迎,建议正式批准为正式文字。

下图是贞丰县布依族摩经《殡亡经·墓哼闷》手抄本中的一页。如果我告诉你:这就是布依族古文字,你一定很诧异:这不明明是汉字吗?怎么说是布依族古文字?

贞丰县《殡亡经·墓哼闷》抄本

什么是文字?按照一种普遍接受的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或者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只要对人类语言和文字使用情况略加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人类语言有数千种之多,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种类实际上很少。现今世界上的文字,除了汉语等少数文字而外,大多为表音文字。使用的字母大体分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阿拉伯字母和印度字母几类。根据文字学家的考证,这些字母文字都来源于比布鲁斯字母。而比布鲁斯字母则发源于埃及圣书字。埃及圣书字本来是一种象形文字,在实际运用中,形成了三种书写体,有的书写体已经大大简化和抽象。比布鲁斯人在已经简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化,形成了字母。腓尼基人进一步完善,形成腓尼基字母。之后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向东传播的结果是形成了阿拉米字母,后来形成了现在的阿拉伯字母文字和印度字母文字,向西则形成希腊字母,最后又演变成了现在的斯拉夫字母和拉丁字母(或称罗马字母)文字。拉丁字母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字母文字。如欧洲的英、法、西、葡、德、丹麦、爱尔兰以及亚洲的越南和我国壮、布依、苗、侗等民族新创文字。

无论是哪一种字母或者文字符号,当它被用来记录某种语言的时候,它就当然地形成了这种语言的文字符号。英文、法文、德文使用的是拉丁字母,但我们不是称它为拉丁文,而是分别称为英文、法文和德文。

布依族古文字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自源文字和借源文字两个概念。所谓自源文字,是指某个民族所使用的文字符号,是由该民族独立创造的。而借源文字,则是指某个民族用来记录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符号,是借用其他民族的。世界上影响比较大的自源文字有四种,即苏美尔楔形文字、埃及圣书字、甲骨文和玛雅文字。这些自源文字,除甲骨文一直延续下来,发展成现在的汉字之外,其余几种早已消亡。埃及圣书字虽然演变成现在的各种字母文字,但形体上与原来的形体已经截然不同,很难看出其中的关联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应该明白,实际上现在人类的文字绝大多数是借源文字。布依族方块字,就是一种借源文字。

汉字对汉族来说,是一种自源文字。在人类几大古文字都早已消亡的情况下,汉字还能延续,这是汉民族的骄傲。而能被其他民族借用作为记录汉语以外的文字符号,当然也是汉民族的骄傲。但是,汉字一旦离开汉语,成为记录别的语言的符号,就不再是汉字。

历史上,汉字曾被契丹、西夏人“借源”,形成契丹文字和西夏文字。日本、朝鲜和越南也先后借用。只不过朝鲜和越南已经废弃,改用其他文字系统,只有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国内的少数民族中,壮、布依、白、苗、侗、瑶等民族历史上都曾借用汉字作为音符来记录本民族语言。契丹借源汉字形成的文字称为契丹字,西夏借源汉字形成的文字称为西夏文字,日本借源汉字形成的文字称为日文。

布依族古文字典籍《墓当》

无论是字母文字还是方块汉字,借用后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造,以适应记录新语言的需要。古西夏文从字形上酷似方块汉字,但即便是汉字学专家,如果没有专门研究过西夏文字,也根本无法识读。日本文字是借用部分汉字,并通过增加平假名、片假名的方式形成文字体系。其他借源汉字所形成的文字体系莫不如此。

汉字用来记录布依语,也作了相应的改造。大致说来,布依族对汉字的“借”,包含了以下几种方式。

1.借音。通过这种方式借用的文字符号最多。其特点是所借汉字的读音(贵州当地汉语实际读音)与用来代表的布依语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所谓相同,是指被借汉字的读音与它用来表示的布依语词相同或基本相同,例如用汉字“拜”来表示布依语的“去”[pai1],用“姑”或“古”来表示布依语的“我”[ku1],用“然”来表示布依语的“家”[ra:n2],用“八”来表示布依语的“妻”[pa2]等等。读音相近是指被借汉字的读音与它用来表示的布依语词的读音近似,如用“门”()来表示布依语的“你”,用“议”()来表示布依语的“听”,用“鲁”(du4)来表示布依语的“古时”等等。由于汉语与布依语音位系统不同,布依语有8个声调,并保留了完整的塞音韵尾和鼻音韵尾,布依语的声母中的浊塞音[ʔd]、[ʔb]以及唇化音、鼻化音等,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中都没有,因此借汉字读音作音符不可能准确记录布依语,因此绝大多数只能记录近似音。无论是借同音还是借近音,所借汉字与其所代表的布依语在含义上毫无关系。汉字,在这里成了一种纯粹的音符。当然这种“音”是汉语语音(音节),与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等音符有本质不同。

2.借形义。这类汉字的特点是:其词义与其所表示的布依语词义相同,但读音则不相同。如“兒”被用来表示布依语“儿”这个词,但布依语读音为[lɯk8];“嫁”被用来表示布依语的“出嫁”,但布依语读音为[ha5]或[γa5]。用来表示布依语词在音、义上如果与汉字基本相同的,多为汉语借词。如“内”读为[daɯ1]或[dai1],表示“里面”;“早”读为[tɕau4],表示“早”;“匠”读为“[tɕa:ŋ6]表示“匠人、师傅”等等。这类字符所占比例较少。

3.借偏旁部首重构。这类字的主要表现为: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或将汉字作为偏旁部首,根据汉字“六书”造字法重新组构成文字。形声字最多,其次为会意字。形声字由声符和义符组成,其特点是:声符借汉字的音表示该字的布依语词读音,义符则借汉字的意表示该字的布依语含义。例如:

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构成新的文字符号,其相加起来的汉字字义即是新构成的布依字字义,读音与原汉字没有联系。

例如:

上述这些介绍和分析,很清楚地表明,当汉字不是用来记录汉语,被作为一个符号用来记录布依语言时,它就不再是汉字,而是布依字了。

山水布依:布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