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布依女杰 威振清廷
所属图书:《布依族杰出人物》 出版日期:2014-09-01 文章字数:10611字

布依女杰 威振清廷

王囊仙简介

王囊仙又名王阿从,1777年出生于安龙县新安镇(原幺塘公社)洞洒村桂花井一个贫穷的布依族农民家庭。1797年领导农民发动了反抗清王朝的农民起义。1797年9月因起义失败被清廷杀害于北京,年仅20岁。

这是一个真实的布依族农民起义女领袖王囊仙的传奇故事。

安龙、册亨、望谟、罗甸等县的布依族,把姑娘叫做“囊”。“仙”与汉语“仙”同意。王是姓。王囊仙这个名,是布依族起义同胞对她的尊称,把她比誉为天上的神仙姑娘。她原本的名字叫王阿从。她还有一个名字叫王仙姑。这个名字是汉族同胞对她的尊称,是一种敬意。

王囊仙像

王囊仙,又名王阿从,1777年出生于安龙县新安镇(原幺塘公社)洞洒村桂花井旁边一个贫穷的布依族农民家庭。

1797年2月,王囊仙领导农民起义。她小小年纪,巾帼义胆,智慧超群,起义军威震八方,四面响应。在短短的一年中,她率领起义军占领了贵州省半壁河山和云南、广西临近贵州的部分地区,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清廷调集贵州、云南、广西三省清兵合围镇压起义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起义军于当年9月失败。

起义失败后,王囊仙与父亲王文学、兄长王化明以及起义军骨干大将军杨玉成、驸马韦正客、钦差韦六保、韦光仙、韦阿二、军师桑鸿升、将军王显明等被清军押至京城杀害。当时的王囊仙还是个刚步入花季年华的少女。刽子手将王囊仙以凌迟处死,十分残酷!

王囊仙年纪轻轻,却能一呼百应,万众紧跟着她举旗操戈,齐把矛头指向残暴的清王朝,其事迹确实惊天地泣鬼神,非常传奇。

传奇的家庭,传奇的出生

洞洒寨坐落在南笼府西南角,距离府城不足20里路。但因山路羊肠小道崎岖,这里就像世外桃源般安静美丽。

寨前是万亩平展展的良田,一条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的河水从田中央流过,把一大坝良田分割成东西两半,用它甜如蜜汁的水乳浇灌两岸的禾苗。秋天,田里的稻香醉人,河里的鱼肥鸭欢。

寨子后面的云盘山高耸入云端,树高林密,山珍遍地,野物出没,人与自然和睦共存。

寨子南山草青牛肥,放牛娃男童与牛嬉戏,女童纳鞋缝衣。

对面当丈寨,是韦朝元的生长地。他是王囊仙起义的二号人物。隔着田坝望,早晚两个寨子的炊烟袅袅,宁静而甜蜜。

王囊仙家的茅屋就坐落在寨子中央的桂花井边上。这口井,因为旁边有棵高大的桂花树而得名。

“近水楼台先得月。”王阿从家常年喝着甜蜜的井水。秋天夜夜闻着香气醉人的桂花和稻香入睡,如仙如神,恬静安详无比。

她的父亲王文学是个阴阳先生,当地民间叫老魔公,成天被东家请去西家请来做法术、念咒语、除邪治病、祛灾送福。他看到小女孩刚出生就聪明伶俐,乖巧漂亮,很是高兴,就为她取了阿从这个奶名。其用意是,希望她长大后能像自己一样,一辈子做老魔公。这样,既能传承家业,又能为四邻八寨治病救人,有吃有穿,又不下地干活日晒雨淋。成天东家出西家进,为民治病除恶扬善,处处受人尊重。

王囊仙的母亲是位相夫持家的贤妻良母,她不同意丈夫的想法,不希望女儿做魔公,而是希望她跟自己学做纺花织布、缝衣织棉、染布做鞋的守规矩的女性。让她长大嫁人做个贤妻良母,顺从男人,生子养家,孝敬公婆,让左邻右舍称道,留下美名传世。

可是,在封建社会里,“连二杆,熬不过大腿”。在封建礼教制度下的妇女,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羊子满山走。女人只能处处从夫治家,事事由夫安排。她不得不顺从丈夫,让女儿学习丈夫那套手艺。

阿从心灵手巧,学魔公除疾治病,一学就会。但凡有人被鱼刺卡在喉管,或刀伤、摔伤等,抑或有人头昏眼花,面黄肌瘦,四肢无力,只要经她念念咒语,开副药去用,就会手到病除。她犹如活脱脱一个观世音菩萨。这对她后来以此为法宝,发动组织,领导起义起了很大作用。

她见母亲纺花织布,蜡染绣花,她一学就会,把纺车摇得辘辘转,把织布机踩得丁当响;别人每天只能织出三尺布,她一天能织出一丈二,别人绣的彩带鲜艳迷人,她绣的彩带,能引蜂采花;别人纳的鞋底不经穿,穿一个月就坏,她纳的鞋底,底厚,并且针脚密扎,很是经穿,穿一年也不会坏;别人缝的衣服不大就小,不短就长,穿起来很不合身,她缝的衣服很合身,穿起来很精神,很好看!

她还有神来之笔,画什么像什么,力透纸背,力透岩石。有一天,她和兄弟姐妹们在南山坡放牛,牛吃饱了,有的卧在草丛中睡觉,有的在嬉戏,尤其是小牛,奔来跑去,练脚力,练胆量,练耐力,累了、渴了,就钻到母体下吸奶,牛吃饱了不乱跑,放牛娃们就安下心来各玩各的。

突然,阿蝉妹大叫一声——“哇!大家快来看阿从姐画画!”姐妹们放下手中的针线活路,小伙子们丢下手中玩物,立即向阿从围过来,只见阿从用树枝在石板上,一笔一画地认真地画山下的田坝。她画田像田,画河沟像河沟,田块区区,河水闪闪,银光四射。就像把那整坝田块,整条河沟原封不动地搬进了她的石板画面上,一点儿也不走展,逼真极了!真是力透纸背!不,不是力透纸背,而是力透石背,力透岩山!整座山,你取尽所有的石块,每一块都是和王阿从画的田坝一模一样,神奇极了!

写到此,笔者忽然想起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那年春天,贵州民族报社一起到黔西南州成立贵州民族报黔西南州记者站,省民委下文任命我为站长。会后,我领着他们一起到安龙采访。在幺塘洞洒村采访期间,我们除了采访群众的生产生活外,还重点向寨老采访了王囊仙事迹。

接受我们采访的人中,有位叫韦先时的老干部,年近60岁,他是中共安龙县委原常委、纪委书记。

韦先时家的房屋正好就在王囊仙家残存的屋基的后面。俗话说“下乡找干部,工作好上路”。那天,正好韦先时在家休假。一见面,我们就直奔主题,请他向我们介绍王囊仙。他从小就听寨上老人传说王囊仙的事迹,加上他当过公社书记,县农中校长,因而介绍起王囊仙的故事时,有头有尾,清清楚楚。说完了,就安排他兄弟韦先奇给我们做饭,他就领着我们串寨子、上放牛坡,边走边继续介绍王囊仙。在放牛坡上,他给我们指点王囊仙当年抗击清军的据点和王囊仙放牛玩耍画画的地方。他指着云盘山说:“山中有一个深洞,当年王囊仙就领军在洞里驻兵藏粮,抗击清军的进攻,两个月打了十三次恶仗,清军难攻,义军易守,清军死伤惨重,打死打伤官军保元凤等多人,勒保也几乎被擒。后来,义军因敌众我寡失败。”

他说到王囊仙画画时,顺手在放牛坡上扒开泥土,取出一块石板,指给我们看,说:“这就是王囊仙放牛时,用树枝在石板上画的山下那坝田的画,你们认真对照看是不是画的那坝田?自从她画了一块石板画,整座放牛坡的石板都变成她画的画。不信,你们在这座山上任何一处随便挖开一块石板看,它们都是画,完全是王囊仙画田坝的石板画。由于这般神奇,我们后人就把那田坝叫作‘仙姑田!’”

为了求证他对我们说的话,我们在放牛山上四处挖土取石来看,层层石板确实都呈现王囊仙的石板田坝画。画中的田、画中的河沟和那寨前的田坝、河沟边上的花草树木都一模一样,天衣无缝。

如此神奇的自然现象,唤起人们对仙姑无穷的遐想。

神奇的五彩石,神秘的经历

一天,阿从和寨子里的阿蝉等五六个姑娘上云盘山去打柴。她们出了寨子,走在通往山上的小路上,边走边说笑话。说到高兴处,大家放声大笑,释放着少女无忧无虑的心怀,让青春的翅膀在山野中飞翔,在树林中穿行。她们的笑声,时不时地惊飞树尖上一群群雀鸟和草丛中的野鸡,惊跑地上的野兔和无数小动物。不知不觉,她们很快就来到了云盘山的柴山上,于是大家各自找准一处就钻进树林里挥刀砍柴。砍好柴后,大家都累了,于是就围坐在地上休息。阿从不知不觉睡着了,睡梦中,她看到前面的一棵千年老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遮天蔽日,树根处有一坨鹅蛋一般大小的东西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她忙跃步上前准备拾取,正要用手捧起它,这奇石又绕着树根向前滚动,她捧不着它。这使阿从一边感到好奇,一边又心跳害怕得毛发根根直立,虽然这样,她仍然紧紧追着这滚动的怪物往前走。一次又一次刚要捧着它,它又滚向前去,就差那么一点捧不到它。直到又滚回到原地,这时老树开口说话了。老树说:“阿从哇,王母娘娘叫我告诉你,你是王母娘娘派到凡间来解救受苦受难的穷人的人。现在的官家,心肠太黑,欺压得老百姓无法生存下去,你要起来带领老百姓造反,要官家还老百姓一个公道,让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你现在捧在手中的五彩石,是王母娘娘赐给你的护身符。有它保护你,你就是神仙,刀枪不入,做什么都会成功。”

阿从醒来,把梦中的事说给姑娘们听。姑娘们听后,一齐向她道喜,拥护她做神仙。

下午,姑娘们回到寨子里,把这事在寨上传开,洞洒寨子一下就沸腾起来,像过年一样热闹,男女老少都兴奋异常。说来也怪,从这天起,阿从扛柴捆,就像扛根灯草那样轻;阿从走路就像脚踩风火轮,像飞一样地跑,身轻如燕。阿从说话,就像诵诗、唱歌一样好听,人人服她,个个听从她的教导和按她的安排去做事。从此大家尊她为仙,不再叫她阿从了。

建造神仙楼,联络穷苦人

阿从得五彩石使洞洒寨子一夜之间沸腾起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阿从的哥哥王化明也站出来说话。他说:“阿从得五彩石的事,昨晚上我就做了个奇怪的梦,我在田里犁田,突然一条彩虹为我搭起拱桥,有个白胡子仙官拉起我走上拱桥,只见脚下白云翻滚,不多一会就进到了天宫。天宫里十分漂亮,处处金碧辉煌,光彩照人。王母娘娘在一群仙女的簇拥下,手持鹅扇,喜眉慈善地坐在玉做镶金的龙椅上。仙官把我引到王母娘娘跟前,还没开口向她介绍我,王母娘娘就先开口对我说话。她说:‘化明呀,我叫仙官把你接来,是要告诉你,要你为你妹妹盖一栋仙楼,让她在楼里安心为你们受苦百姓办事,谋划策略,带领人民起来反抗黑暗统治,拯救穷苦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我被吓了一大跳,心想,王母娘娘不愧是神仙,她在天上,我在凡间,她连我的名字都知道。我正要继续听她说下去,一高兴就醒来了!”

“我也做了同样的梦!”寨子中一个叫王博驾的人接过王化明的话说。“奇怪了!”

“有什么奇怪的,我们几个也同时在梦中被王母娘娘召见了!这说明天要翻了,王母娘娘提醒我们,穷人要坐天下了,提前给我们指路,我们得抓紧时间为阿从妹妹盖一座仙姑神仙楼。”韦阿礼说。

韦阿礼和几个韦家弟兄都说了做梦的事,几个弟兄不约而同地都做了同样的一个梦。所以大家一拍即合,在王化明的主持下,由王博驾、韦阿礼、韦博几、韦博田、韦博富、韦博盛、韦博嫩、韦博亨等人,他们齐心协力,参照宫廷模式,结合布依族建筑文化风格,在洞洒寨为阿从盖起了一座神仙楼。

神仙楼很气魄:吊脚楼,青瓦红柱,雕梁画栋,龙盘梁柱,凤画飞壁,庄严肃穆,很威严。从此,人们不再叫阿从的小名,都把她叫做囊仙,进而叫皇仙娘娘。汉族同胞把她叫做仙姑。

自从人们叫她囊仙、皇仙娘娘、仙姑之后,她不再在人群中露面,住进神仙楼里,不再出来。

但人们找她治病,她从不推脱,她给人们治病的方法是一边念咒施法一边开处方。

这样,她的名声越传越远,远至广西、云南的百姓都来找她治病。来找她的人越来越多,她身边为她服务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她就把身边为她服务的人进行封官封号。把侍女封叫仙姑、法仙、光仙等不同级别的官衔,男的就叫仙大等。

服务于她的人有了封号,分工也就更明确,谁该干啥,都有明确的分工。时间久了,一个反抗清廷的组织就逐步形成了,并且逐步完善壮大。加上四邻八寨拥来的百姓加入,逐步形成了庞大的起义队伍。

巧妙的宣传方式 高超的组织艺术

王囊仙聪明就聪明在,利用历代皇帝一贯把自己说成是“天之元子”,“真龙降世”的说法和穿龙袍、戴皇冠、坐龙椅、盖龙殿、修龙庙的影响,把她自己说成是天之子,神的化身,让百姓崇拜她。她说她受上天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指派,下到凡间来拯救穷苦人民,天要变了,要大家拧成一根绳,去捆死压迫剥削人民的官府和地主恶霸势力。只有这样做,穷人才能摆脱压迫和剥削,才能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酒喝,有肉吃,有火烤,不受寒,不受压,有自由,活得好。否则,穷人只能祖祖辈辈受地主恶霸势力和汉人盘剥和欺压,永远不会有好日子过。种田的没有饭吃,种棉纺花织布、刺绣蜡染的人却没有衣穿,而不种田不劳动的人却整天花天酒地,穿绫罗绸缎,披锦衣绣袍。她对人们说:“王母娘娘对我说,‘阿从哇,世道上这样的不公平,太不合理,太黑暗了。你要下凡去,代表我把这个黑暗的天日翻过来,还给人间一个公道。要让种田的人吃饱饭,要让种棉织布的人有衣穿。’”经王囊仙这样说,前来磕头烧香化纸的人都信她的话,拜她为仙,称她是在世的王母娘娘、观音菩萨。

不仅百姓拥护她,就连南笼知府曹廷奎也信以为真。北乡地主贺占鳌向他密报,说王阿从在暗中组织发动百姓造反,曹廷奎就是不信,并说:“那是布依族习俗,不是造反。”一次,地主爪牙祝云书抓到了王囊仙的骨干杨博外、杨阿角、王阿报,并以此向曹廷奎请功,曹廷奎也不信,仍然认为是民间活动,不予理睬,释放了杨博外、杨阿角,只把刚烈勇猛的王阿报下狱关了。后来,清廷命令兵备道周纬到南笼调查侦破,也被王阿从巧妙地遮住了周纬的耳目,只信王阿从是在为民治病除灾,不是发动民众造反。甚至到了1795年9月14日,内奸韦抱发和武举刘世昌暗杀了积极组织造反的阿信,把阿信的头放到曹廷奎面前,曹廷奎也仍然不信王阿从在组织造反。可见,王阿从的机智勇敢是曹廷奎一伙官僚远远不及的。

王囊仙的机智勇敢在于,利用父亲王文学传习的巫术,牢牢熟记巫术及治病方法,为人驱鬼治病,在四邻八寨造成影响之后,又派人到邻县、邻省做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传授武功兵术,扩大和壮大起义队伍,教授谋略,经过几年的谋划、发动,各地响应起义的民众达30万之众。

在册亨,王囊仙派杨博外、杨阿角传术于暨年洞。他俩集众习武,传巫于民。洞中存米,叫民众来取。取者即得,众人相信,并且拥护。消息传遍全县,全县民众跟随造反。攻城时,义军一到,城池即破。册亨城是义军占领时间最长的城池,直到1797年9月才被清军夺回。

在广西、云南的补董洒、马邑等处的布依族一面响应王囊仙的号召,一面又请王囊仙派人到他们寨子,教练武术战术。广西西隆州的彝族同胞也纷纷响应起义号召,招兵买马,教练武功战术,参与起义。总之,在南笼义军起义的影响下,贵州的黔西南、黔南、黔西北和安顺地区的各族贫苦群众纷纷奋起斗争。于是,“南笼府所辖之永丰州(贞丰)、普安县、安南县(晴隆)、及册亨州同城、新城县之(兴仁)丞城、黄草坝(兴义)城、捧鲊城皆被义军围攻。而安顺府永宁州(关岭)、归化厅(紫云),及贵阳府之广顺州(属长顺)、定番州(惠水)、长寨厅(属长顺)、大定府(大方)之威宁州、黔西州、平远州(织金),诸仲苗尽反”,并包围了永丰、册亨、新城、黄草坝、捧鲊、普安、安南等城池。起义战火几乎遍及整个贵州西部。

1797年2月,攻打永丰州的义军攻克了州辖的定头城,并于2月21日攻占了永丰州城,击毙州同曾斐、把总杨烈、外委梁国璋等。同时攻打永丰州的义军还夺取了州属的战略要地关索桥,打死驻守关索岭粮台的千总李华绳等。形成“西据关岭以扼云南,东图归化以扼贵州兵”的态势。“于是贵州西道梗,文报不通。”时任贵州巡抚冯光熊闻变,一面八百里加急快马飞报清廷,一面亲自率兵援救。但是,他行至安顺,因摄于义军声势,遂屯军观望,不敢继续前进。3月,进攻广顺的义军,又攻占了作为长寨、定番、定广三处屏藩的战略要地坝场,兵锋直指省城贵阳,使得贵阳城中的清廷文武官员一片惊恐,全城戒严,不敢出门。

定京城,立年号

义军把洞洒寨作为京城,取年号为“仙大”,以壮大义军声威。与此同时,当丈寨的韦朝元也起兵相呼应,义军尊王阿从为皇仙娘娘,说韦朝元就是皇仙娘娘的丈夫,取年号为“天顺”。义军于是刻制印信,发布文告,统一指挥所有义军队伍。王囊仙又任命汉族人桑鸿升为军师,并封有元帅、将军、总督、总兵、钦差等多人。在起义领导中心,王囊仙所在的洞洒总部,即有总管韦博赖、王抱和等八人,管文书的贺客、王易和等九人,出兵打仗的有杨阿降、韦博占等十余人,大将军杨玉成、驸马韦正客、钦差韦六保、韦光仙、韦阿二、军师桑鸿升、将军王显明等。可见,起义阵营的组织虽然还不完备,但已初步具备了革命政权的雏形,其斗争目标虽还不够明确,但已蕴含了推翻满清统治的思想。

义军节节胜利,声震八方。同年秋天,王囊仙义军侦查得知,南笼总兵花连布,已被嘉庆帝调出南笼府,率领郡内兵将赴铜仁镇压起义。城中只有游击姜冕,把总杨文海,外委王元礼、徐广元,士兵不过百人。还侦查得知姜冕有病在身,不能领兵打仗。于是,义军抓紧策划攻城起义准备工作。到了冬季,南笼城内百姓知道王囊仙造反攻城,已成定局,全城人心惶惶。到年底,城里人已经知道义军调兵遣将的通知已传向四面八方的义军营中,攻城的起义军已经到达关岭。义军所到之处,青壮年纷纷加入义军队伍外,有的地方连年迈体弱的老人也积极加入到义军中。起义军声势浩大,势不可当。正在这时,清兵把总杨文海派去刺探义军军情的陈炳也惊慌地向杨文海报告,说:“义军已经举旗备鼓待发,择日发起攻城!”杨文海把这个消息转告给知府曹廷奎。曹廷奎闻后,仓皇无措,全身筛糠,被义军的口号“云腾腾,烧普坪,南笼吃早饭,杀上云南城”吓破了胆,六神无主。起义队伍高举反抗大旗,从四面八方杀向南笼城下,围了个水泄不通。

义军围攻南笼城,知府曹廷奎把消息报到清廷,嘉庆皇帝大吃一惊,飞马传信急令到达安顺督战、援战的贵州巡抚冯光熊立即回驻省城,“弹压地方,办理军需事务”,招兵买马,派粮派款,勒索强迫百姓出粮出钱。为了鼓舞将士卖命,嘉庆皇帝又将驰援南笼府镇压义军的前原总兵珠隆阿提升为贵州提督。

嘉庆皇帝以为封官晋衔就可以把起义军镇压下去,可事实并不如他所愿。他命令云贵总督勒保领兵镇压王囊仙,勒保到达关岭,被义军声势吓倒,按兵不动,不敢冒险前行。他以势压人,发出文书,命令兴义各土司联合镇压义军。他自己则龟缩在晴隆、兴仁一带。等到各土司稍得利时,他才率军进到兴义。

勒保到了兴义,如意算盘也破灭了。本来想坐享其成,捞取胜利果实,去邀功领偿。可是,等待勒保的是被义军围困在黄草坝一个多月,退不得,进不得,犹如困兽,狼狈不堪。

嘉庆皇帝见勒保如此缓慢,劳师费时,不久,又命令两广总督吉庆率军由广西的西隆州渡红水河北上,又命令云南普洱总兵书麟率兵自紫云进军贞丰百层,命令云南巡抚江兰、总兵德英额率军援救勒保。清军四面包围义军,形势直转急下,对义军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廷又施行“以仲制仲”分化瓦解的恶毒手段,怂恿北乡布依族土目贺占鳌,命令他率领东乡土目王英,西乡土目王文亮,南乡土目杨洪遇,带领各乡地主武攻剿灭各乡起义农民。另提拔任用地方官,剿抚并施。对于归顺投降的义军叛徒王登荣、王天鉴各赏给蓝翎顶戴,以达到吃掉义军的目的。地主分子程启麟,在清军的重用下,诱降东乡、北乡两个乡140个寨子的起义群众,使义军腹背受敌,被迫撤去对南笼府城的包围,退守洞洒、当丈两个根据地,放弃攻城。

大战马岭河,勒保败退逃普安

嘉庆皇帝命令正在铜仁镇压苗族起义的云贵总督勒保撤兵,调头黔西南弹压王囊仙。屠杀苗族起义的刽子手勒保,得到命令,杀红了眼的他,设宴摆酒,慰劳将士,笼络人心。酒足饭饱之后,率队离开铜仁战场,洋洋得意,浩浩荡荡,扬鞭催马,督兵急行,一路尘土飞扬。他们过玉屏,进贵阳,下安顺,跨越北盘江,直杀南笼而来。他们一路抢夺百姓财富,侮辱良家妇女,无恶不作。引起百姓愤怒,纷纷向王囊仙送信。勒保的部队刚进到兴仁,就被兴仁的起义军阻击,使勒保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勒保改变方法,派兵侦查避强袭弱,慢步推进,张牙舞爪地向兴义推进。

王囊仙得知勒保的队伍已靠近起义部队,于是她便与大元帅韦朝元商量布兵抗击勒保。经过仔细分析敌情后,起义军决定采取放狗进门,然后关门打狗之策。起义军侦知,勒保兵长途而来,人困马乏,企盼进入兴义城(黄草坝)休整。这是其一。其二,兴义比较富裕,勒保要抢夺民财和粮食补给部队。计策落实后,起义军就在马岭河岸设下伏兵,凭借马岭河峡谷岩高水深流激,只有一座木桥可过人马的天然险境,把勒保部队放进兴义后,实行前堵后追,两面夹击的战术,准备把勒保清军歼灭在兴义。这样,王囊仙率部队从洞洒开往兴义,埋伏在马岭河东岸,阻击勒保清军,韦朝元率领捧鲊义军从勒保身后追击。

战局如王囊仙所料,勒保所率清军,从铜仁长途行军到黔西南时,已人困马乏。他的部队离开兴仁地界,一头扑进兴义城。正当勒保得意喘息之时,后院起火,捧鲊义军从七捧高原猛扑向兴义城,就像天兵天将从天而降,劈头盖脑地向勒保清兵压下来,灭了勒保的黄粱美梦,勒保兵抵挡不住,只好退出兴义城,调头向南笼进发。

勒保率残部退出兴义城,经那坡,过桔山,来到马岭河边,正当他们要过河的时候,突然遭到埋伏在河对岸的义军阻击。勒保率军抢夺大桥,此时,王囊仙一声令下,岸上的义军弓箭手,万箭齐发,把冲到桥上的清兵射得人仰马翻,纷纷掉下桥去,落入波涛翻滚的河里。勒保屡冲屡败,清军死伤无数,气得勒保吹胡子瞪眼睛,在马岭街上转来转去,进退两难,成为困兽。

正当勒保一筹莫展之时,从捧鲊赶回来的义军,对败逃的清军紧追不放,两军在马岭镇外的稻田里厮杀,血染水田,双方死伤过半,惨烈悲壮。此时,勒保放弃夺桥,集中兵力与捧鲊义军进行拼死血战。王囊仙见清军放弃夺桥,知道韦朝元这边战事危急,于是,她立即率领义军,奔上桥去,扑向勒保军,与韦朝元一道对清军进行夹击。勒保腹背遭到义军夹击,招架不住,从北面杀出一条血路,朝普安方向败退。

火烧普坪镇,挥师南笼府

起义军节节胜利,声威越来越大,在“云腾腾,烧普坪,南笼吃早饭,杀上云南城”口号的鼓舞下,八方义军高高举起义旗,各路义军将帅,率队从四面八方向普坪聚集。

普坪是兴仁、贞丰通往南笼府的必经之路,是南笼府的咽喉要道,距离南笼府也不过两袋烟的功夫。在义军的震慑下,普坪镇里的守军和地方武装被吓得魂飞丧胆,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起义军不费吹灰之力,夺下了普坪镇。

占领普坪,就相当于卡住了南笼府的脖子。兴仁、贞丰两县的援兵被堵截在外,南笼府内的兵卒出不来。义军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弄得南笼府的官员们惶惶不可终日。紧接着,起义军放火焚烧普坪镇,霎时,火光冲天,烈焰乱飞,映红了半边天。烈焰飞进了南笼府,南笼府知府曹廷奎吓得屁滚尿流,全身筛糠,面如土色,狼狈至极。

义军占领普坪后,缴获了大批枪械,装备了自己的队伍,钱粮也得到了补给。士气高涨,百姓拥护,反动势力威风扫地,形势对义军非常有利,于是,他们乘胜前进,挥师杀向南笼府。

王囊仙率领义军杀到南笼府城墙外,只见城门紧闭,义军被拦在城墙外。城墙上的守兵居高临下,猛力向义军射击。义军被迫退离城墙数十丈地,寻找机会和突破口准备再次攻城。

王囊仙派兵对南笼府进行侦察后,得知北门兵少,于是她集中兵力攻打北门。此时,满腔仇恨和怒火填胸的起义军,如鹰叼鸡,似虎吃羊,一下就拿下了北门,烧毁了北门外右营旧署。南笼府内的守兵见北门被义军攻破,调兵营救,双方激战,死伤无数。只见王囊仙素衣白服立于义军身后督战,和一群仙姑、法仙、光仙画符摇扇鼓舞士气。韦朝元的大弟子大王公亲自率队攻城,把南笼府内兵卒打得落花流水。总兵杨文海、协守生员刘德彬,被义军飞石打中,几乎丧命。但城上守兵仍然顽抗坚守,战斗十分激烈。

曹廷奎慌乱之中,只好派人向勒保请求派兵支援。派去的人带回勒保在马岭遭挫,已逃普安的消息后,吓得屁滚尿流。此时,起义军奋力攻城,“云腾腾,烧普坪,南笼吃早饭,杀上云南城”的口号响彻云霄,清军震耳欲聋,曹廷奎眼看大势已去,一头撞向梁柱,脑水飞溅,一命呜呼。

曹廷奎虽然自杀了,但守城的清兵仍然凭借城墙顽固抵抗,而起义军与城内清军激战数日后,由于粮草供给不上,没有攻占南笼城,且大王公受了重伤。此时,清廷调来的增援部队已陆续抵达南笼,对起义军进行包围夹击,起义军不得不放弃攻城,退回洞洒、当丈大本营进行休整。

胜中生麻痺,转眼功亏一篑

王囊仙率队回到洞洒义军大本营,一部分义军住在当丈寨。大部分义军住在洞洒云盘山。云盘山名不虚传,山高千仞,插入云端,山腹有洞,能驻兵屯粮。这里山势险要,易守难攻,独路出入,是一夫当关,万夫难进的险要重地。山上林密,藤蔓丛生,荆棘遍地,虎豹出没,清军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据说,几个清军探哨上山刺探义军军情,迷了路,在林里被老虎豺狗吃了,连骨头也没剩下一根。因此,王囊仙的义军退守大本营后,追来的清军龟缩不动,安营扎寨,在山下驻兵围困义军。想用断粮断水的方法把义军困死在云盘山上,妄想不战而胜。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云盘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云盘山上不仅有水,而且清凉甘甜。至于粮食,王囊仙先早就藏在洞里,足够义军吃上一年半载。清军得知山上义军有粮吃,有水喝,困死义军的办法不能用,加之朝廷限期要快速镇压义军。于是,勒保不得不改变战术,他亲自率领清军主力向义军发起进攻。勒保屡攻屡败,死伤无数,起义军把清军打得有去无回,四处逃窜。清军头目保元凤也被打死,勒保本人险些被义军擒拿。

由于起义军的节节胜利,导致部分将领失去警惕性。起义军大摆筵席,慰劳众将士。将士们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宴席了,于是个个开怀畅饮,全军将士喝得酩酊大醉。清军瞅准了这个难得的战机,他们在黑夜的掩护下,对起义军进行偷袭。当清军杀到义军大营时,义军将士们还在睡梦中。起义军因此惨遭屠杀,几乎全军覆没。王囊仙、韦朝元在梦中惊醒,赶忙拿起武器和清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王囊仙被鲁楚营土司龙跃的妹妹捉拿,韦朝元及军师桑鸿升也被俘。当丈、洞洒两寨,在清军的铁蹄下变成火海。

清军洗劫了义军大本营后,用“以仲制仲”的恶毒手段,对叛徒王登荣、王天鉴等加官晋爵,并命令早已投靠清军的北乡布依族土目贺占鳌,督率东乡土目王英、西乡土目王文亮、南乡土目杨洪遇,带领地主武装追杀各乡起义农民。继而清军和地主武装又陆续剿灭分散在各地的义军。同年九月,清军攻占了义军的最后一个据点册亨。与此同时,在贵阳的巡抚冯光熊指挥清军攻占坝场,进剿定蕃、广顺等地。至此,历时将近一年的王囊仙领导的“南笼起义”,在清朝统治者三省兵力残酷镇压下扑灭了。清军把王囊仙及部分将领押上北京,残酷杀害,二十岁的布依族农民起义领袖王囊仙就这样英勇就义了。

虽然起义失败了,但王囊仙领导农民起义的精神,却激励着当地各族贫苦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奋勇前进,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勒保生擒王囊仙图》(作于乾隆年间)

布依族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