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故事传说
所属图书:《中国·贵阳布依族文化:布依文、汉文(下)》 出版日期:2017-02-01 文章字数:0字

第一节 故事传说

一、开天辟地的传说

远古的时候,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没有天地之分。玉皇大帝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把天和地分开才好,分些人住在天上,分些人住在地上。这样,他就派盘古来开天辟地。

盘古拿起一把大斧头砍了三年,才把天和地砍开。天和地砍开以后,轻的东西就朝上升,变成天上的云和雾;重的东西就沉下来,变成地上的石头和泥巴。

天和地倒是分开了,可是白天和晚上还是没有分开。到处是黑黢黢的,没有白天也没有夜晚,人还是无法活,草木还是无法长。玉皇大帝晓得后,又叫盘古到东海龙王那里去借几盏灯来把地上照亮。龙王借给盘古两盏灯,又在一个金盒里抓了两把亮晃晃的珍珠送给盘古。

回来后,盘古把两盏灯一起挂在天的正中间。两盏灯吊在一起,地就不转了。这样,就只有白天,没有夜晚。盘古想,只有白天,没有夜晚,人就不能睡觉,不能休息。他就把两盏灯取下来,把刺眼的一盏挂在西边天上,把不刺眼的一盏挂在东边天上。刺眼的一盏是金子做的,要重一些;不太刺眼的一盏是银子做的,要轻一些。两盏灯不一样重,这样,地就转起来了。两盏灯也跟着转。亮的一盏转到天上,就是白天,不太亮的一盏转到天上,就是夜晚。盘古给两盏灯起了个名字,亮的叫“太阳”,不太亮的叫“月亮”。后来,盘古看到晚上的月亮不太亮,天空上好多地方都还是黑黢黢的,又怕人们晚上看到天上的样子还是害怕,就把东海龙王送给他的两把珍珠撒在天上,那些珍珠就变成了星星。这样,天、地、日、月、星辰和昼夜都有了。

《布依族文学史》书影

盘古办成这几件事情之后,就去禀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派一些人来地上住。最初,玉皇大帝派到地上来的总共是三十六对男女;后来,又放了些猪、牛、羊下来。

夏云昆 整理

二、造人烟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两个永远不会落山的太阳,把大地的万物烤得干枯,烤得人死去活来。由于缺水,庄稼种不了,地上的裂缝足有尺把宽。布依族有个很能干的后生发誓要把其中的一个太阳射下来,以减少它对人们的伤害。他制了七七四十九把弓箭,准备在六月间的一天把其中的一个射下来。不晓得怎么搞的,两个太阳晓得有人要射死它们,就没命地逃回天上。由于慌张,有一个不慎掉进天河,把天河的水都挤了出来,天就下了七天七夜的瓢泼大雨,河里涨了大水,把居住在天底下的人都淹死了。

这一年,有一布依家两兄妹栽有一棵葫芦,只结一个果。这个葫芦长得很是奇怪,又大又圆,不到半个月就长得比楼顶还高,比囤箩还大。这时洪水不断往上涨,已经淹到家门口,兄妹俩见势不妙,急中生智,赶忙把大葫芦砍下来,在葫芦把上凿个大洞,钻进葫芦肚里避难。兄妹俩刚到里头,一个大浪打来,葫芦漂浮而起,随洪水漂流而去。不知过了多少天多少夜,也不知到了何地何方。兄妹从葫芦洞往外一看,天底下一片汪洋,到处都被淹没了,看见的只有无边无际翻滚的波浪。他们漂啊漂啊……漂过山巅,漂过树林,一直漂到一座高高的山顶上才停下来。两兄妹往外一看,这座山顶还有一处巴掌大的地方水淹不到,兄妹俩就在这里停留了七天七夜。最后一天,乌云散了,洪水也消了,天上出现了一个太阳,他俩从葫芦里爬了出来。此时,阳光明媚,气候温和,但树木花草和村寨都被洪水淹没殆尽,找来找去不见一个人影,心里无限悲伤。为了找到人烟,兄妹俩各拄一根铁棍,发誓走遍天下去找人们。有一天,他们看到一棵马桑大树。人们都说树大有神,兄妹俩便上前问马桑大树说:“世上还有没有人?我们兄妹怎么办?”马桑大树回答说:“天下的人都被洪水淹死了。最好你们兄妹俩结婚吧。”兄妹俩听了很生气,抽出腰刀,把马桑大树砍去大半边,并说:“如果你能在半天的时间里长合拢,我们就结婚。”兄妹俩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又在路上遇到原来砍的那棵马桑大树,果然长合拢了,复合得很好,只是身上多了被砍的一道道痕迹,但他们还是不愿结婚,他们毕竟是兄妹。

兄妹二人又继续上路,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一棵竹子,于是又问竹子说:“世上还有没有人?我们兄妹怎么办?”竹子回答说:“天下的人都被洪水淹死了,只剩下你兄妹俩了。你们就结为夫妻,再造人吧。”兄妹听了火冒三丈,挥刀把竹子砍成很多很多段,并说:“断竹呀断竹,如果你能再复合接起,我们就结为夫妻。”他们又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不知跨过多少座青山,绕过多少条河,又在路上遇到先前的那棵竹子,断竹果然再生,竹梢像凤尾般的垂着,与之前不同的是多了节痕。兄妹俩还是不肯结为夫妻,迈开双脚又继续往前走。

走啊走,他们又走了第三个七七四十九天,涉过了七七四十九条大河,爬过了九九八十一座高山,手里拄的铁棍都已磨尽了,还是找不到一个人影,兄妹俩伤心透了。一天,他俩赶路途中,来到一座土地庙前,见土地菩萨端坐在土地庙里,就去问土地菩萨。都说菩萨有嘴不说话,可这时,菩萨却开口说话,劝他们俩结为夫妻。由于他们是兄妹,他们俩仍然坚持不答应。于是菩萨就又说:“你们俩各搬一盘石磨,各上一个山头,然后同时把石磨从山顶滚下来,如果两盘石磨合并在一起,你俩就该结为夫妻。”兄妹俩心想,天下哪有这样的巧事,便答应照办了。两人各搬一盘石磨登上山顶,把石磨从山顶滚下来。说来也奇怪,石磨很自然地合拢在一起。兄妹二人此时无话可说,害羞地结合了。

日子过得真快,妹妹怀孕了,但生下来的不是小孩,而是像一个冬瓜般的肉团。没眼没耳,没嘴没鼻,没脚没手。哥哥叹息地说:“天下人真的要绝种了,才生出这怪东西。”他俩觉得难看,便把肉团砍碎,四处乱丢乱挂。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东边一个村,西边一个寨,到处是人烟,至此生息繁衍,世代荣昌。

王兴珍 收集

三、牛没有上门牙的传说

牛原来是有上门牙的。有一天,有个后生吆喝牛去犁田,正犁着,从山上下来一只老虎,坐在田埂上看,看着看着,哈哈大笑起来。牛问:“虎大哥,你笑啥呀?”老虎说:“笑你哩,你这么大的个子,却让一个比你小得多的人牵着、赶着下苦力,这还不可笑吗?”牛说:“你不晓得,人虽然比我们个子小,但是人很聪明,会用计哩!”老虎不服气,说:“他有啥子锯呀,他能抓得我去锯成几块吗?喂,种田的小伙,你敢跟我较量较量吗?你输了,我要一口把你吃掉!”

农夫笑嘻嘻地对老虎说:“和你较量也行,不过我的‘锯’放在家里没带来,我要回去取来。可是我怕你等不了,跑了。”老虎说:“你放心,我绝不会跑。”农夫说:“难说。最好让我把你捆起,等我回家拿‘锯’来,我们再较量。”老虎说:“行,行。我才不会跑,我要等着吃你的肉呢。”

《金桂馨淳》书影

这样,农夫就用牵牛绳把老虎紧紧地捆在一棵大树上,然后取下牛的枷担,对准老虎的脑壳使劲砸,打得老虎呜呜地哭起来,说:“你不是说要回去拿锯吗?”农夫说:“这就是计呀。”又狠狠地砸了几下,把老虎打死了。牛在旁边看到老虎中计挨打的丑相,笑得撞在枷担上,把上门牙磕掉了。从此,牛就没有上门牙了。

伍荣腾 采录

四、墨斗和锯

传说鲁班师傅开始到布依山区干活时,带来一个神奇的墨斗。用这个墨斗印过的墨线,绕着大树一弹,就伐下了木料,比着树身一弹,就解出了板子。一个六月天,鲁班在大岩头上解岩松,墨斗干了,印不起线。鲁班叫徒弟拿着墨斗下山,放点他从北方带来的井水。这个徒弟走到半路歇气,山怪变成一个人迎过来。它怕鲁班把它洞府的大树伐掉,就端出一钵尿对鲁班的徒弟说:“下山还远呢,你把我这钵清水倒点进去就行了。”这徒弟图省事,倒了点山怪尿在墨斗里回山了。

鲁班接过墨斗,一弹墨线,木材解不开,二弹墨线,树也伐不倒。墨斗不灵了。他追问徒弟是怎么搞的,徒弟这才晓得上当受骗,只好照实讲了。

鲁班没有打骂徒弟,帮助布依人家伐木造屋的决心也不动摇。一天,他看见有个大蚂蚱爬在树叶上,用腿上的毛刺划来划去,很快划出了一道道印子。他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伸手把这只蚂蚱放在手掌心上罩住,蚂蚱的毛刺划来划去,好像力量很大,刺得他手掌心发痛。鲁班点点头,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连夜和徒弟一起,把那只又直又长的薄刀,修成了毛刺的形状。第二天拿它上坡使用,果然很快解出了板子。这就是鲁班发明的第一把锯。

五、阿哈湖的传说

在阿哈湖上游,有一条幽深的峡谷。峡谷两岸,到处是奇峰怪石、古藤老树,水位上升时,峡谷与湖面之间有一线窄窄的水道,乘小船沿溪流进入深涧,涧里遮光蔽日,冷气袭人,这里,就是阿哈湖的源头——龙撞岩峡谷。

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没有峡谷,也没有小溪流,到处是山。就在这山间凹地,有一个山洞,洞里有一条阴河,就在阴河里,蛰息着一条龙和它的三条龙子。有一天,老龙快要死了,它把龙子召集来,告诉它们说:“你们三个,老是困在这山洞里,哪一天才能出头啊?你们应该把大山撞开,到外面的天地间去,才能修成正果呢。”说着,老龙闭上了双眼,死了。

老龙死后,小龙们决定按老龙说的那样去做。于是,小白龙抖擞精神,第一个昂头向大山撞去,撞啊撞,撞得它头昏眼花,龙鳞纷纷散落,这一下子惊动了山神爷,山神爷对小白龙说:“你何苦呢,这大山是能撞得开的么?你想成正果,我这里有一粒仙丹,你吞下后就可以上天了。”

小白龙想了想,觉得山神爷说的对,它能帮助自己上天,何必还费这么大的力呢。小白龙接过仙丹吞了下去,它果然上天了,它是变成片片白云飘上天去的。

小青龙不服气,又去撞岩,结果,还是受不了那份苦,也吞下了山神爷给的仙丹,它也上天了,是变成片片黑云飘上天去的。

剩下小金龙了,小金龙想起老龙临死时的话,它认定老龙说的有道理,它决心把山撞开。

它撞啊、撞啊,撞得头昏眼花,鳞片散落,山神爷又劝它吞下仙丹。小金龙摇了摇头,抖擞精神,继续向大山撞去。一天,两天,三天……一年,两年,三年……它的龙角撞断了,龙须撞折了,龙鳞快掉光了。就这样,它不知撞了多少年,终于在大山里撞出一条深深的涧槽。有一天,当它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山岩撞去时,只听“轰隆”一声,天崩地裂,大山终于被撞开了缺口,撞出了一条通向外界的峡谷,山洞里的阴河水顺着这十里峡谷流到山外的农田,小金龙也被水流冲到了山外,当它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它觉得山外边的天地宽阔极了!它翻身起来,抖动一下遍布伤痕的躯体,就在这一瞬间,奇迹出现了,它被撞断的龙角复原了,龙须也接上了,比原来的更秀美。它身上重新长出了一片片金灿灿的龙鳞。山外边九九八十一村寨的人们都很感激它,为它筑了这么一座方圆几十里的阿哈湖。山神爷也被小金龙的精神所感动,为它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水晶宫,小金龙在湖里的水晶宫中,果然修成了正果。而那吞下仙丹变成白云和黑云的小白龙和小青龙,每当飘过阿哈湖上空,见到金灿灿的小金龙,见到那不属于它们的阿哈湖和水晶宫,难过和后悔得掉下泪来,那泪水,就是晴空中洒下的几点太阳雨。

王运春 采录

六、放鸽洲的传说

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公园里有一个放鸽洲(即现在的芙蓉洲),洲上有一百多个星星点点的小沙渚,有的长草,有的光秃秃的。

传说这放鸽洲上的沙渚,是一个仙公埋下来的仙宝变成的。不知是哪年哪辈子,峨眉山上有一个善良的仙公,骑着头仙狮,牵着一只仙龟游山观景,在这山清水秀的花溪河边游了好久好久。游够了,就把一百多颗仙珠埋藏在这里,要身边的老仙龟留下来守护这些宝珠,并再三嘱咐这些宝珠,只准在夜间发光放明,白天要变成沙渚,隐藏起来。

这些仙珠在花溪河里,白天隐藏光辉,夜晚发光放明。每天晚上,人们都成群结队地来到花溪河边,观赏这些发光仙珠。老仙龟蹲在河边连天连夜看守着仙珠。

一年又一年,一载又一载地过去了。有一天,不晓得从哪个地方跑来一头怪兽,白须红眼,嘴巴大得像山垭口一样,牙齿有房柱子那样粗。它岸边能走,水里能游;说的是人话,叫的是鬼声;嘴里吐着黑烟,屁股放出黑雾,凶恶得很。怪兽来到放鸽洲,想偷走这些仙珠。仙龟见了,伸出脑壳,鼓起双眼,跟怪兽打斗起来。打了三天三夜,横竖打不赢它。仙龟没有办法,只好托梦给峨眉山上的老仙公,请他赶快派仙兄仙弟来帮忙护宝,捉拿怪兽。

老仙公得了仙龟的梦,吓了一大跳,赶忙叫来仙狮、仙蛇,把梦中的事告诉了它们。仙蛇听了,昂起脑壳,抢先请求到花溪河边帮助老仙龟护宝。仙公答应了。仙蛇连夜起程,来到花溪河边,见仙龟正在水里跟那怪兽打得不可开交。仙蛇“呼”的一声,从岸边溜进水中,跟仙龟一起打怪。怪兽见仙龟有了帮手,怕打不赢,就一下放出黑烟,一下放出黑雾,继续跟仙龟、仙蛇打。仙龟、仙蛇跟怪兽又打了三天三夜,还是打不赢。

眼看仙珠就要丢失,仙龟又托梦给峨眉山上的老仙公。仙公立刻派仙狮来助战。仙狮得了仙令,抖擞精神,立起颈毛,腾云驾雾来到花溪河上空。它大吼一声,从天而降,张牙舞爪地与仙龟、仙蛇一起跟那怪兽打起来。它们把怪兽围在水里,忽上忽下,又打了三天三夜,把花溪河水都搅浑了,还是不见输赢。

正当它们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东海龙王的太子路过花溪,看到三个神兽与一头怪兽打斗,认出那怪兽是个娃娃鱼精,就拔出鱼鳞宝剑,向娃娃鱼精刺了过去。娃娃鱼精怪叫一声,化成一团黑烟,逃离了花溪河。

仙龟得了龙王太子的帮助,打赢了怪兽,就托梦给峨嵋山上的老仙公,告诉他仙珠已经保住,请他放心修炼。老仙公十分高兴。为了保护这些仙珠,他叫仙龟、仙蛇,仙狮、龙王太子坐守在花溪河边,不得离开一步。久而久之,这四个护宝神仙变成了龟山、蛇山、狮子山(即现在的麟山)和卧龙山。龟山在花溪河的南岸,蛇山盘卧在花溪河的北面,它的尾后是高大雄伟的狮子山,从花溪大将山到贵阳的那条山脉就是卧龙山。直到如今,它们还日夜守护着放鸽洲上的宝珠。

王秀盈 颜永强 收集整理

七、碧云窝的传说

贵阳市花溪区花溪河畔,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山上千枝万藤,沿山崖垂悬。这就是有名的碧云窝。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碧云窝叫凤凰山。凤凰山上有很多很多的凤凰。人知人语,鸟懂鸟音。凤凰山上的凤凰赞美山景的叫声,传到了很远很远的云南。云南的凤凰很是羡慕,个个都想到这凤凰山来玩。有一只老凤凰,带着凤凰姑娘先来到了凤凰山。自从凤凰姑娘来了以后,这里的山林更热闹了。每天,百鸟都飞拢来,陪伴凤凰姑娘,学她梳妆打扮、唱歌跳舞。

凤凰姑娘每天很早就起来唱歌。她唱呀唱呀,那美妙的歌声惊醒了山山水水,引来了百鸟。山林听到她的歌声,就舞动起来;流水听到她的歌声,也欢跳起来;百鸟听到她的歌声,也跟着放声高唱起来。

凤凰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被秦始皇赶山时关押在半边山脚下的小青龙。小青龙再也坐不住了。他用尽全身力气,拱了山岩,摆脱了压在身上的大山,顺着歌声传来的方向,昂起脑壳,摆动身子,弯弯扭扭地沿着花溪河来到了凤凰山下,他卧倒身子,躺在凤凰山脚,静静地听凤凰姑娘唱歌。听着听着,小青龙就拿出箫筒吹起来,为凤凰姑娘伴奏。

凤凰姑娘被这优美的箫筒声吸引住了。她顺着声音找,来到山下河边,看到一个身穿绿缎子长衫、长得很标致的后生在为她吹箫伴奏。凤凰姑娘高兴得很,走到青龙身边,跟他亲热起来。从此,青龙和凤凰姑娘相爱了,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炎热的夏天很快就过去了,老凤凰要回云南去。他拄着拐杖,来到河边,对凤凰姑娘说:“姑娘啊,不要唱了。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我们该回云南去了。日子长了,你妈盼我们回去,她会着急的哟!”

凤凰姑娘听爹催她回云南去,但又实在舍不得离开心爱的青龙,就对爹说:“爹爹啊,求求你吧。云南那地方太热啦,我们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吧,让我和青龙成亲,服侍你老人家过一辈子快活日子不好吗?”

“难道你就不想你妈和弟妹了?”

“妈也想,爹也想,弟妹也想,可是我实在舍不得离开青龙啊。”

“姑娘呀,我们还是早点回家吧。日子久了,你妈要生气的。”

“爹要是怕妈生气,就请爹找人去接我妈到这里来和我们一起过吧。”

“不能呀!不能呀!姑娘啊,你妈要是离开了家,你弟妹没人照顾,蟒蛇会把他们吃掉的。”

“爹爹啊!你老人家到凤凰山请一只凤凰到我们老家去照顾弟弟妹妹吧,让我妈来这里跟我们过一些日子。等我和青龙成了亲,我们就一起回云南去。”

老凤凰没话说了,只好回到凤凰山,等姑娘成亲后一起回去。

凤凰姑娘和她爹讲的话,被一个躲在草丛里的蛇精听到了。它变成一只凤凰飞到云南,找到凤凰姑娘的家,对凤凰夫人说:“凤凰夫人,贵州的花溪有个凤凰山,漂亮得很,那里不冷不热,山清水秀。老凤凰派我来帮你娃娃,要你到凤凰山去,和他们一起过快活日子。你的姑娘在那里找了很帅的女婿,你去看看吧。”

凤凰夫人听了蛇精的话,信以为真。她收拾起东西,把娃娃交代给蛇精,就离开了家,到凤凰山去了。

她飞呀飞呀,飞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岭又一岭,整整飞了九十九天,好不容易才来到花溪的凤凰山,找到了老凤凰,见到了凤凰姑娘和青龙。她高兴得很,于是把蛇精的话告诉了老凤凰。老凤凰听了夫人的话,晓得她上了当,立马收拾东西,叫夫人、姑娘和青龙一起回云南老家去。

他们连天连夜地赶到家,几个小凤凰全都被蛇精吃掉了。凤凰夫人哭得死去活来,老凤凰痛不欲生,凤凰姑娘被吓得哭不出声来。蛇精躲在屋角暗暗高兴,偷偷变成一只小麻雀,“噗”地飞出了老凤凰家。

蛇精的一举一动,被青龙看得一清二楚。青龙认出它是花溪河边的一条蛇精,立即张弓搭箭,朝那只麻雀射去。只听“噗哧”一声,麻雀带箭落在地上。它扑打着翅膀,装着可怜兮兮的样子,用鸟语不停地喊着:“青龙是假的,他是害人的蛇精变成的呀!老凤凰,你的几个娃娃,就是他变成鹞子吃掉的啊!那天我在树上看得清清楚楚,他一口一个,几大口就把你们的几个娃娃吃光了。现在你们又把他带家里来,这回你们的性命都难保喽。快点把他杀了,要不你们就要遭殃了。”

蛇精见老凤凰一家将信将疑,又扑打着翅膀说:“你们还不相信吗?快点把我身上的箭拔出来,我有法子使他现原形给你们看。快点呀,要不你们一家人就要丢命了。”

凤凰夫人听麻雀这样一说,信以为真,走到麻雀身边,要去拔掉麻雀身上的箭。青龙赶紧上前拦住,说:“老夫人,真正的蛇精就是这只麻雀。你要不信,我马上叫它现原形给你看……”

蛇精不等青龙把话说完,就插嘴对凤凰夫人和老凤凰说:“你们千万不要相信他的鬼话哟,真正的蛇精是他,不是我呀!他一下变人,一下变龙,他就是变化多端的蛇精呀!你们的娃娃真的是他吃掉的,是我亲眼看见的。你们还不赶快把他杀死,你们一家人的性命就保不住了。”

青龙见凤凰夫人完全相信了蛇精,怕把箭拔出来后它再危害老凤凰一家,于是拔出身上的宝剑,朝躺在地上的麻雀砍了一刀,麻雀顿时变成了一条草蛇躺在地上,死了。这时,老凤凰一家才真正相信青龙是个好人。

青龙为老凤凰一家报了仇、雪了恨,全家感恩不尽。老凤凰当天就决定把姑娘许配给青龙,又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准备给他们办喜事,并提前通告花溪凤凰山的凤凰都来云南参加他们的婚礼。花溪凤凰山的凤凰去到云南后,就都留了下来,再也没有回花溪。

不晓得过了好多年好多载,花溪区烂泥沟有一个布依族猎人打猎经过凤凰山。他的猎狗见满山的凤凰窝好下崽,每年都要带母狗到这里来下崽。后来,这个猎人就把凤凰山改叫“麻窝”了。一直到了民国时期,贵筑县(今花溪区)县长刘剑魂在修建花溪公园时,才把“麻窝”改成了“碧云窝”。

王秀盈 颜永强 收集整理

八、螃蟹井的传说

螃蟹井,原来叫杨叉坡,寨脚有一口又甜又凉的水井。这口井,天旱三年不见枯,天雨三年不见涨。井里时时都有许许多多的螃蟹在爬动,因此人们就把这口井叫螃蟹井,这个寨子也因此得名。关于螃蟹井,还有一个令人心酸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半边山(寨名,在花溪区境内)有个名叫杨坡的穷后生。他爹过世得早,他妈眼睛哭瞎了。杨坡从小就担起了母子俩的生活重担,每天都要早早地到很远很远的杨叉坡去砍柴来卖,维持母子俩的生活。

一天,杨坡在杨叉坡脚手脚麻利地砍了一挑干柴,刚刚提担上肩,就听到身后有个年轻姑娘在逗他说:“大哥,天还早得很哩,放下你的柴禾,一会儿再走嘛。”

杨坡扭头一看,见说话的姑娘穿一身红缎子衣裳,长裙把两只脚都盖住了;红润的脸蛋,秀气的眉毛,有神的眼睛,薄薄的嘴唇,深情地对他笑着。杨坡心想:稻草捆稻草才紧,柴条捆柴禾才牢;穷人不攀美女,穷人跟穷人,日子才过得长啊。于是,杨坡对姑娘说:“大姐,你咋个晓得穷人的苦楚?我要是去晚了,柴卖不出去,家里就没米下锅了,没工夫跟你闲啰唆。”

姑娘不等杨坡把话说完,就接过话头:“是不是你家有一个瞎眼老妈,正在盼你早些回去呢?”

“大姐,你真是个通晓人世的活菩萨啦,连我这个穷哥家里有哪样人,你都一清二楚。愿神仙保佑你日后多子多孙了。”杨坡不冷不热地回了姑娘一句就挑起柴走了。

第二天,杨坡还是到杨叉坡脚下去砍柴。他跟平常一样,手脚麻利地砍了一挑柴,急急忙忙要回家。这时,那姑娘又出现在他的面前。姑娘向他打招呼,劝他歇一下再走。杨坡从小为人忠厚老实,他实实在在地对姑娘说:“没得工夫闲耍了,我要早些回去,把柴卖了,才有钱来买米下锅啊。”

这回姑娘不再多劝杨坡,只是默默地点下头,走近杨坡,送给他一个包袱,并对他说:“大哥,千万不要在路上打开这个包袱。等到家后,当着你妈的面,再打开包袱给她看。”姑娘说完,把包袱系在杨坡身上,看着杨坡渐渐地走远。

包袱很重。杨坡心想:莫非姑娘在戏耍我这个穷哥?她明明晓得我家有个瞎眼老妈,咋会要我拿给我妈看呢?杨坡想到这里,放下柴禾,打开包袱,见里面尽是些枝枝杈杈的东西。杨坡气恼得很,一气之下,把包袱丢在半路上,挑起柴走了。

杨坡回到家里,老妈告诉他:“刚才有人来过,不晓得来做什么,一下子就没声音了。你去看看门口瓜架上的瓜丢了没。”杨坡走到瓜架旁,看了又看,没有发现瓜被偷。

第三天,杨坡又到杨叉坡去砍柴,那个姑娘又走到他跟前,对他说:“大哥,我昨天要你把包袱带回家去,当着你妈的面,打开给她看,你咋个半路上就打开了呢?”

杨坡没话回答姑娘,心想:这姑娘真的是个仙女?想到这里,他不讲客气了,开口向姑娘再要一个包袱,好带回家去打开给妈看。姑娘答应了,又把一个包袱系在杨坡背上,对他说:“明天你要早些来啊!”

杨坡挑起一挑重重的柴禾,颤悠悠地回到家中。饭菜已经做好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锅里还煮着一锅香喷喷的鲜鱼哩!老妈对杨坡说:“快洗脚吃饭吧。”

杨坡见到家中的变化,高兴得很。忙问妈说:“你老人家去哪家借来的米和鱼?”

妈见儿子高兴成这个样子,笑哈哈地对儿子说:“米是你存在米缸里的,鱼也是你养在水缸里的嘛,你还瞒着妈做哪样呢?”这时,杨坡才发觉妈妈的眼睛已经见亮了。杨坡高兴极了,赶忙问妈是咋个回事。

妈妈对儿子说:“晌午过后,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来到家里,给我吃了两颗鱼眼珠,妈的眼睛就见亮了。姑娘见我的眼睛见亮了,一下子就不见了。那姑娘实在好啊,连杯茶都没吃,就走了。姑娘走后,妈就把屋里头收拾干净。走到米缸边,打开米缸看,米缸里满满一缸米;打开水缸看,水缸里养着好多好多的鱼。妈趁早做好饭菜,等你回来吃。儿啊,快趁热吃吧。”

杨坡听妈这样说,才记起背上的包袱来。他一边把姑娘送包袱的事告诉妈,一边解下包袱,递给妈看。包袱里除一对干鲤鱼外,还有一双编得扎扎实实的新草鞋和一只玉手镯。妈见到这些东西,晓得儿子找到了相好,就说:“儿啊,你明天要早点去陪伴那个姑娘啊。”

从那以后,杨坡每天一早就到杨叉坡去。姑娘每天都在那里等着他。杨坡和姑娘相爱了。

姑娘名叫阿榜。可她从来不告诉杨坡她家住哪里。每当杨坡问起时,她只是告诉他“头顶杨叉坡,脚踏螃蟹井,不怕千把锄头万把镐,只怕千颗铁钉钉断腰。”姑娘的话,杨坡一点都不懂,但又不好再追问下去。

不久,杨坡与阿榜成亲了。他们男耕女织,勤勤恳恳。家境就像变戏法一样,一天一个样,很快就富裕起来了。原来的小茅草房掀掉了,盖起了三间大瓦房;家里鸡鸭满圈、六畜兴旺,有吃有穿。人见人夸奖,鸟过鸟停脚。

有一天,峨眉山上的几个道人,路过杨坡家门口。见杨坡家门宽户大,就进去讨点晌午饭吃。杨坡叫阿榜为道人们做了斋饭,给道人们吃。吃好后,其中一个道人偷偷对杨坡说:“主人,你老婆是个螃蟹精变的。你要趁早动手,把她杀了,不然,往后你要倒霉的。”

杨坡听了老道的话,十分生气,悄悄对老道说:“老仙公不晓得,我能有今天,全托我婆娘的福。你是个过路的贵客,为哪样说我婆娘的坏话,挑拨我们夫妻不和呢?”

老道见杨坡生气了,不再说话,起身和同伴走了。

过了几天,有一个叫花子来到杨坡家门前讨饭。见了杨坡,偷偷对杨坡说:“你老婆是个螃蟹精变的,趁早把她收拾掉。你不趁早动手,你往后要背时的。”

杨坡听了叫花子的话,也十分生气,骂叫花子说:“你这个讨饭人,只管讨你的饭好了,不要管我家的事。”

叫花子见杨坡生气了,说声不是,就唱起讨饭歌,拖着打狗棍走了。

又过了几天,又有一个老仙公路过杨坡家门口,喊了声:“屋里的主人,赏碗茶水喝吧。”杨坡听到喊声,走了出来,见是个仙公,就赶忙招呼进屋去坐。老仙公进了杨坡家,见到阿榜,茶也不喝了,坐也不坐了,甩着长袖子,从杨坡家走出去了。杨坡追上老仙公,老仙公对他说:“年轻人,你屋里的女人是个害人的螃蟹精变成的。你要趁早把她收拾掉呀,不趁早收拾掉,往后你要吃大亏的啊。”

俗话说事不过三。老道人、叫花子、老仙公都说阿榜是螃蟹精变的。杨坡将信将疑起来。

过了几天,那个老仙公又来了。阿榜和老妈在菜园里忙活,杨坡在院坝里整猪圈。老仙公把前些天对杨坡说的话,又对他说了一遍。杨坡问老仙公:“你咋个晓得我老婆是螃蟹精呢?”

老仙公见杨坡将信将疑,就说:“你要是不相信,那你把她喊来,我使法子让她现原形给你看。”

杨坡见老仙公讲得实在,也想看看阿榜到底是人还是精。于是,就去叫阿榜来院坝见仙公。阿榜刚刚走进院坝,老仙公就撂开长袖,甩出一颗仙钉。仙钉像条蚂蟥,紧紧钉住了阿榜的腰。阿榜当时就倒在地上,翻来滚去,叫喊不停。慢慢就现出了原形,变成了一只大螃蟹躺在地上。

杨坡与阿榜感情很深,赶忙扑到大螃蟹身边,喊道:“阿榜呀,阿榜。不管你是精不是精,我都不让你离开我。你千万不要死啊,你赶快变成人吧。”

老妈听见杨坡的叫喊声,也走过来,扑倒在螃蟹身边,哭得死去活来。

螃蟹慢慢变成了原先的阿榜,她有气无力地对杨坡说:“杨坡呀,杨坡,我真的是个螃蟹精啊。我从前做了很多坏事,自从见到你后,我决心改恶从善,与你成家立业,过人间生活。所以,我背着你,为你妈妈治好了眼睛;又背着你,给你妈送来了米和鱼。我变成个漂亮姑娘,是想和你白头到老。哪晓得老仙公认出了我,几次来拆散我们的姻缘。头次他变成老道来跟你说,你不相信;第二次他变成叫花子来跟你讲,你也不相信;第三次他又来跟你说,你还是不相信;这回他又来了,你听了他的话,把我害了。他只晓得我的过去,不晓得我的现在。仙钉钉在我的腰上,难过得很哟。请你看在我为你妈治好眼睛的情分上,看在我们俩的情分上,把仙钉拔掉吧,让我死得痛快点。”

杨坡听了阿榜的这些话,“呼”地跳起身来,要找仙公算账。可是,老仙公早已不知去向了。

阿榜又对妈妈说:“苦命的妈妈呀!你老人家没享到我的福。我死之后,你老人家和杨坡哥一定把我埋在杨叉坡脚,以后你们就搬到杨叉坡去住吧,我好时时见到你们。”

阿榜说完,就断气了。

杨坡悲痛万分,照着阿榜的话,把她埋在杨叉坡脚。不久,杨坡和老妈搬到杨叉坡脚住了下来。从那以后,杨叉坡脚有了人家。阿榜的坟地,变成了一口水井,井水又甜又多,井里时常有许多螃蟹在爬动。后来,人们就把杨叉坡叫螃蟹井了。

王秀盈 颜永强 收集整理

九、半边山的传说

传说秦始皇,抓了很多百姓去筑万里长城。这些筑长城的人,一年到头吃又吃不饱,活路又重,好多人都被活活折磨死了。观音菩萨看不过意,就送给百姓一人一丝麻。只要拿这麻丝搭在肩上,抬起石头来就一点都不费力气了。

过了没多久,这件事被秦始皇晓得了。他下了一道命令,把百姓的麻丝全部收缴上来。然后,他把这些麻丝做成一条鞭子,叫作赶山鞭。只要他把这根鞭子一扬,大大小小的山就会被赶得往前跑。于是,秦始皇就拿起这根赶山鞭,打算把云南和贵州的山都赶到东海去填海。

这件事被东海龙王晓得了。他想,把东海都填了,我龙王住哪?他把三太子叫来,要他上岸去设法阻止秦始皇赶山。

龙王三太子上岸后,就在秦始皇赶山的必经之路上开了一家饭店。一天,秦始皇赶山到了这里,又累又饿,就到饭店里来吃饭喝酒。龙王三太子趁秦始皇醉睡着的时候,换走了他的赶山鞭。

秦始皇一觉醒来,饭店和店老板都不见了,自己睡在一个荒坡上。再一摸,赶山鞭还在身边。秦始皇又拿起赶山鞭来赶山。可是,不管他怎么赶,这些山一动也不动。秦始皇觉得奇怪,心想,昨天我赶山,一赶就走;今天的,赶也赶不走。他越想越恼火,就举起鞭子朝一座山用力抽去。这一抽,只听到“轰隆”一声,山被劈成了两半,一半飞到云南,一半还留在贵州。这留下的一半,就是现在花溪河上游的半边山。

戴壮强 收集整理

十、斧凿岩的传说

很久以前,中曹司大珠显(地名,在花溪区境内)的坝子还没有邦布河,人们吃水种田都只靠几眼小井。风调雨顺时还不觉得恼火,若是十天半月不下雨,那就使人焦心了。

有一年,从四月八到六月六,天上没落一滴雨,田坝干得起灰尘。方圆几十里的人就要活不下去了,只好去烧香求仙人包卜信(布依族传说中的仙人)。

包卜信晓得后,就带上两个徒弟下凡察看。原来大珠显寨后是连绵十几里、一直延展到孟关(地名,在花溪区境内)的扁担岩。这扁担岩把中曹司与二戈寨(地名,在南明区境内)隔开,邦布河的水流不过来,顺着扁担岩往贵阳南门流去;这边干得要命,那边却水淹南门桥。包卜信准备使神力把扁担岩搬开,可又一想,这样会助长人们一遇到麻烦就烧香请卜信的懒德行。于是,包卜信就叫他的两个徒弟带上几捆开山大斧,到寨子上去盘歌,点化人们自己动手引水。

两个徒弟一进寨子就唱:

人们听他们唱得有道理,就纷纷拿起仙人赐的开山大斧,上山凿岩去了。

说来也怪,经仙人的点化,人们开凿石岩进展得很快。只花了七七四十九天,就把扁担岩硬给开出个巨大的缺口。邦布河的水顺着这大缺口流进了坝子,周围几个寨子从此成了无雨也丰收的好地方。

直到今天,那经仙人点化开凿出来的岩山缺口,依然留在大珠显通往二戈寨的要道上。在那齐刷刷几十丈高的绝壁上,还留的有几十个大楔眼呢。

王运春 收集整理

十一、稻花节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布依族农民的姑娘,名叫稻花,因为长得漂亮,被财主的儿子看上,财主差遣媒婆前去说亲。但稻花姑娘却自有主张,态度鲜明地回绝了这门亲事。于是财主就在稻谷青黄不接之时来强逼租债,稻花姑娘的父母因交不起租,还不起债,被迫应允了亲事。

被逼的稻花姑娘,在去财主家的路上哭得死去活来。当走到一堵悬崖上时,稻花姑娘纵身跳下了万丈深谷。这天正是农历七月十六。

稻花姑娘死后,阴魂不散,变成了蝉,在树梢、在田坝中飞舞。在稻谷抽穗扬花时鸣叫,催谷子早熟,让人们有谷子交租,有饭吃,不再发生她那样的悲剧。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后,便聚集起来纪念她,将七月十六这天定为稻花节,流传至今。

陈荣贵 收集整理

十二、缸中吟酒诗

过去有一个人,好喝酒。一天,他父亲在墙上题了一首诗劝他别再贪杯,诗是这样写的:“劝尔莫贪瓮头春,多买绫罗穿在身。如今世上人眼浅,只重衣冠不重人。”儿子看了,也在旁边写了一首,以和父亲,诗曰:“劝君多饮瓮头春,少买绫罗穿在身。阎王限定三更死,不肯留人到五更。”父亲看了,气得暴跳如雷。一气之下,竟将儿子丢进酒缸,还搬了一扇磨盘将缸口盖好,要将儿子淹死在酒缸里。儿媳妇知道了,哭着到酒缸边为丈夫烧纸钱,一边哭一边吟诗道:“轻移莲步到酒房,一见奴夫丧酒缸。奴念夫妻烧张纸,二世少饮迷魂汤。”

哪知丈夫没死,听了妻子的诗以后,便在酒缸里和诗一首:“贤妻不必泪悲哀,为夫饮酒正开怀,若是念得夫妻分,与我拿点小菜来。”妻子听说丈夫要下酒菜,去给丈夫搞了几样菜,等她返回酒房,这时丈夫已因饮酒过量,醉死在酒缸里了。

罗登宜 收集整理

中国·贵阳布依族文化:布依文、汉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