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禁忌
所属图书:《中国·贵阳布依族文化:布依文、汉文(下)》 出版日期:2017-02-01 文章字数:0字

第二节 禁忌

贵阳市布依族的禁忌比较多。

一、年节中的禁忌

布依族在春节前就准备丰富的年货,包括杀猪、打粑粑,做血豆腐、盐豆腐、香肠、腊肉,给小孩做新衣,等等。腊月廿八大扫除,一切农具、绳索必须收捡好,室内室外干净整洁。除夕贴春联,张灯结彩喜迎新春。家家户户做好够吃到初三的饭菜,然后带上香蜡纸烛,怀抱大公鸡,手提纸马到土地庙迎接“老祖公”(祖灵)回家过年。堂屋是供奉祖宗之地,接祖灵到堂屋后,全家喜笑颜开。春节期间忌高声大叫,忌小孩在堂屋嬉戏打闹。除夕夜要守岁,到正月初一的子时(晚11时)来临,家家户户都鸣炮喜迎新春。同时从除夕夜到初二(有的到初三)凌晨子时要守老祖公(祖灵)到交春时才举行仪式送老祖公回原处。这期间香火不断,每餐供以佳肴斋饭净茶净酒(班姓有一支系因其祖先在除夕夜饮酒醉而失火成灾,后人吸取教训,在过年时忌饮酒,也不供酒)。送老祖公时,先剪好纸马,准备好腊肉、粑粑、酒等。供奉之后从上到下逐位给先灵分配粑粑、腊肉、酒等,并让挑担工领取工钱,嘱咐其必须奉送各位祖灵回到原处,不能起贪心恶意,否则将会受到祖灵的处罚。送老祖公后,从初三至十五,每天每餐饭前要点香祭祖,正月初九和十五要按节日祭祀供奉。之后四月初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八月中秋、九月重阳等节日都要供奉。

布依族逢年过节供奉祖宗,忌讳用牛肉、马肉和狗肉当供品。

年节的禁忌很多,如除夕之夜洗脚不超过膝盖,否则来年运气不佳;年初一忌别人进家点火或借物,否则来年家财会外流;年初一吃饭不泡汤,否则来年一出门就遇下大雨;不扫地、不往外泼水(含洗脸水、洗脚水),否则将把财气扫出或泼出;训导小孩听话,别在年初一挨骂,否则来年经常挨骂;初一至初三,忌妇女拿针线,否则来年家中所养牛马会漏蹄或被锤蹄;正月十五以前忌在房屋旁边晾晒衣物,忌在房屋旁捶草或造成其他震动,否则来年将被大风刮坏房屋;一般到年初四才开始走亲串戚。忌初七出门,初八回家。即“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否则运气不顺。堂屋的顶篷叫望楼,因堂屋是供奉祖灵和迎接宾朋之地,忌妇女上望楼,避免秽气挠神,对客人不恭。

二、婚娶中的禁忌

布依族青年男女婚配,过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沿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提倡婚姻民主自由,青年男女也迫切追求婚姻自主,逐渐形成自主婚姻的风俗。布依族的儿女出生后,都要请先生根据其出生的年月日时,按天干地支、五行纳音排成八字庚书。长大成人要婚配,须选择八字相生者(相克者一般不谈婚事)。由男方向女方索取八字,由女方家长请先生抄写姑娘的八字(称为抄八字),男方请先生按双方的八字(以女方为主)排定择取吉日结婚,先生开出喜单,写明发亲出阁,进亲入阁的日期时辰。梳头面向喜神方,忌与新娘相冲相克的姑娘当小客陪亲。若两家发亲路上对撞,应抢占高处避开。进亲入阁拜堂时,忌穿白衣戴白帽之人参与或观看。新娘进门时,全家老少暂时回避,以示欢迎新娘入主家庭,同时避免今后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能和睦相处。新郎新娘拜堂前,先洗脸洗脚,烧香点燃喜烛。大桌上摆三盘糖食。公婆坐上方,伯父母及叔父母坐两边。由司仪叫新郎新娘就位,先为公婆敬酒、敬茶、敬烟。敬毕,就位跪拜天地君亲师,司仪诵吉语:“先拜天,天保夫妻福无边;后拜地,地佑儿孙福绵延;三拜君,子孙世代享国恩;四拜亲,不忘父母养育恩;五拜师尊,子孙世代读诗文;六拜堂公伯叔,全家和睦多福禄;夫妻对拜(站立行躹躬礼)恩恩爱爱,白头偕老,早生贵子,财发万金,荣华富贵,光宗耀祖。”拜堂礼毕,新郎新娘步入新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布依族多数是早婚,父母总盼着早点为儿女办结婚酒才放心,特别是祖父母健在的家庭,总以能喝上孙辈的喜酒为乐,称吃乐心(落心)酒。然而父母认为早婚又均为儿女尚未成熟,过早同房于双方的健康不利。于是产生了办喜酒不坐家的习俗。办完喜酒后之后,新娘要随送亲的人一道回娘家居住,一般要等新娘长至18岁以后,在农忙时,夫家才能派人接新娘到夫家帮助做农活和家务,新郎新娘可以同房,一般住夫家十天半月又返回娘家。如在夫家住得太长,会遭人讥笑:出嫁了就不想娘。到第二个农忙季节,男方家又可派人去接新娘来坐家。如此往返几次,新娘如怀孕了就安心坐夫家直至生育。孩子出世,全家欢喜。女婿要抱只大红公鸡到岳父母家报喜。第三天要办“三朝酒”,请岳母和亲友吃三朝酒,多是妇女。过去有“男人不吃三朝饭,女人不吃竖房酒”的习俗,现在人们改革了这一风俗,男女老少一齐高兴喝酒。要请先生为孩子书写“八字”。月中要办“月米酒”或满月后办“满月酒”,欢欢喜喜,以示庆贺。

三、丧葬中的禁忌

布依族人活到50岁以上,其子女就开始为之制作寿衣、寿木,以示孝敬父母,让父母放心进而健康长寿。寿衣裤为单数即三、五、七件套。寿木以杉树、梓木、椿树为佳,也有用柏枝、榉木制成。忌用松树和莿疱树制作。布依族认为松树砍了,再不会发芽,若用松木做棺材,唯恐子孙后代不发达。若用莿疱树(刺秋)做棺材,会使子孙得麻风病或像莿疱树一样长癞疙疱。

布依族讲道德,崇拜祖先,尊敬父母。父母逝世,祭礼相当隆重,以尽孝意,每家堂屋后壁正中都设置神龛,安装神柜或神道板,摆上香碗,贴上天地君亲师位和神圣牌位。除此之外每家都按祭奠礼仪将先人的神主牌位请上神龛,逢年过节焚香燃烛,摆上酒茶饭菜,烧纸、奠酒、奠茶供奉。老人过世都要举办严肃而又隆重的祭祀。有送终、看日子、入殓、报丧、掩棺、家祭、装粮、摩米、朝然(布依话)、摩高、摩当(布依话)、放幡、站庄、外祭、点主、分花、出丧、复山、洗孝、满孝等程序。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逐渐改革为守孝满百日时举行满孝仪式了。

在守孝期间,孝子忌到娱乐场所参加娱乐活动,忌与人争强斗气;在陪客入席时,不坐上、下席位,谦居两侧等,虔诚尽孝。

布依族忌讳人死在外边,倘若是死在外边,即使是寿终而死的老人,尸体运回来后也不能进村,不能抬进堂屋,要在村外停放,搭篷举行治丧的各种仪式,请先生做大超度,手续繁多,丧家开支也相应加大,这是老人最忌讳的事情。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老人感觉自己即将离世的时候,都主动要求停止治疗,决不肯在医院里继续住,而愿意在自己家里等待死亡的降临。漆棺用生漆(土漆)。忌钉铁钉,否则子孙不发达。

由于人们认为人死后其阴魂不散,能够危害或保护还活在世间的人,因而人们对死人就有许多忌避。

(1)父母逝世后,其遗物子女可以留作纪念,以追念父母深恩,认为用不上的东西可以拿到坟前焚化,并嘱交给父母之灵。未成年夭亡者的遗物都要焚化嘱交死者之灵。忌乱丢。

(2)入殓、出柩、落土安葬时,忌与死者属相冲克者在场。

(3)如逝者死的日时犯重丧、大崩、小崩、鸦雀等,必须请阴阳先生举行避邪消灾解之。

(4)如逝者死的时辰犯重丧,忌哭丧。

(5)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出丧,又叫“出殡”“送葬”“送丧”。如逝者安葬的日时冲克孝子,忌被冲克者送丧。

(6)葬地的风水忌避

风水学和民间信仰认为坟墓安置得好坏,关系到后代人的穷达寿夭和贫富吉凶。所以选择墓地时特别郑重其事。

首先,墓地周围环境的禁忌。在风水学中,落葬墓穴周围的形势以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武。其中“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都对落葬的亡人不利,需要忌避。童山、断山、石山、过山、独山、逼山、侧山等七种山脉不宜于安葬立墓。否则,死者家属将要消除已有之福,并且还会生出新凶,当然是要忌讳的。

其次,择穴忌避。风水忌避在所谓的“龙角、龙目、龙唇、龙腰、龙肋、龙背、龙颈、龙肘、龙爪”等处点穴落葬,而忌避以下各种“穴病”:贯顶、破面、绷面、漏腮、折臂、坠足、割脚、饱肚,以及龙踞虎蹲、朱雀腾去、玄武拒尸、前花后假、左右诡落,等等。

(7)丧家要用一盆艾水加桃树枝,再用一块废犁尖或铁块烧红放盆中浸水,摆在朝门边,待帮忙葬坟的人回来放下工具,洗手方能入门。主要是去秽祈讨吉利。

(8)祭扫亲人坟墓,一般是在清明节。新坟的第一年要提前十至十五日扫墓,从第二年起可与其他老坟一起祭扫。过去妇女不参加扫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大力提倡男女平等,扫墓习俗也改过来了。

四、非正常死亡的禁忌

正常死亡一般是指老死,对于寿终正(内)寝,民众无所畏惧,反倒当作喜事来办。而非正常死亡是指被雷击死、上吊死、刀砍死、枪打死、滚坡死、溺水死、火烧死、蛇咬死、难产死、患传染病死,包括车祸等意外事故死亡都为凶死。人们对这类死亡,既十分害怕,又十分厌恶,唯恐避之不及。因为非正常死亡者在死亡的过程中都有尽力挣扎的行为,一般都是极为痛苦的,其面目和表情自然也是狰狞可怕的,凶死便会遭到众人的鄙视,得不到应有的安葬礼遇,更重要的是人们认为非正常死亡者得不到转世,要转世须寻找替身,让另一个人也死于非命。所以,被称为厉鬼、恶鬼、凶鬼、野鬼。在民间的观念里,凡是凶死的人,其灵魂也是恶的,人们怕他的灵魂来找替死鬼,好去投胎。过去凶死者的遗体不让与祖坟埋在一起,往往是另埋一个僻静处。若是死在家里,不能停堂屋,不能从大门抬出去,只能走侧门或后门,如无后门,则撤开一垛后壁抬出。其尸体不能直接土葬。必须先行火化之后拣骨埋掉,以免其魂魄出来危害后人或其他活人。传说凶死者要被打入枉死城,待阎王判决后,满一百天才能为其超度。

另一种非正常死亡是未成年而死者,一般不通知亲友,不举行祭祀葬礼,只求邻人帮忙,草草入殓上山,选择偏僻处埋掉,婴幼儿之死则以席裹之埋掉,一般不留坟头。

五、饮食方式禁忌

布依族人在饮酒前,先用筷子蘸杯中一点酒滴在地上,表示先敬神灵才能自饮。忌将筷子横放在碗上,应放在自己身前的桌面上,与桌边一样齐。陪客时,忌伸筷子到他人面前夹菜。忌抛撒饭粒或吃完饭后碗底有残饭,训诫说:“浪费粮食要遭雷击,会遭受饥饿的灾祸。”如果小孩子吃不完饭,将来会娶麻脸妻子或嫁给麻脸丈夫。忌讳吃饭前用筷子敲空碗,否则会变成叫花子。拿碗的手势是五指自然捧着,忌讳用手指托碗底。吃完饭忌讳将碗扣在桌面上。另外,每双筷子应一般齐,一长一短以为不吉。忌用舌头舔筷子;忌手拿筷子在餐桌上寻游不定;忌刚吃一个菜又接着吃另一个菜,中间不停顿,不吃饭;忌用粘着饭菜的筷子去夹菜;忌把筷子插在饭碗上;忌在别人夹菜时,跨过去夹另一个菜;忌用筷子在菜盘(碗)中扒弄选菜;忌用筷子代替牙签剔牙。忌左手拿筷,视左手执筷为不雅,称为“左撇子”“左刮刮”。这些禁忌实际上成了民间的饮食礼仪,有利于人们养成文明的饮食习惯和礼貌高雅的品格。

六、服饰禁忌

布依族的服饰具有朴素、美观、大方之特点,主要是按年龄阶段划分。

0~8岁穿童装;9~14岁穿少年装;15~25岁穿青年装;26~40岁穿壮年装;40~50岁穿成年装;50岁以上穿老年装,女性服饰特征较为明显。

儿童穿着长衫加围兜、围裙、包肚,帽子前沿绣花、镶嵌银佛像,吊耳铃,戴手镯,戴银项圈。

男性少年穿着长衫加背心,系腰带。

女性少年穿着长衫,带围腰,戴尾巴帽。

男性青年穿着长衫,系腰带,戴瓜皮小帽或缠青布头巾,夏天着对襟衣。

女性青年辫长发辫盘于头部,也有包平头帕的,衣长略过膝盖,拴花围腰,托肩和裤脚镶花边,比较艳丽;戴银项圈、银手镯,喜挽白袖。

男性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服饰色调比青年装素净、淡雅,显得老成朴实、稳重。

女性成年人衣着上的绣花色调比青年装素净,朴实,典雅。贵阳地区中部成年妇女的头饰以青布包成高纂帕,南部和西部的成年妇包粑粑纂,别发簪,忌披头散发。

女性老年人服装不再镶嵌花边,只滚素净条子,显得素雅、端庄。

衣服上用布扣子,按男单女双钉扣。

布依族对人生礼仪中的丧礼格外重视,寿衣尤为讲究。男性寿衣是马褂、靴鞋、花翎帽。女性寿衣是上穿短衣、下穿百褶裙,用青布衬底,再用各色绸子在其上做成百褶裙图案,头包帕子。

布依族早期的服饰是自织自缝自绣,现在,除了不再纺纱织布外,其服装仍保持着自缝自绣习惯。姑娘们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学做针线、挑花绣朵,个个练得心灵手巧,所绣的花草鸟兽栩栩如生。随着农村改革步伐的深入,布依族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正向着小康目标迈进。风格独特、多姿多彩的布依族服饰展现出更加绚丽的风采。

布依族忌讳反穿衣,歪戴帽,讲究男不露脐,女不袒胸露怀。白天晾晒衣裤不能挂在当道处,以免别人从衣裤下边走过。晾晒时,裤衩不能朝天,以免触犯神灵。忌夜间在屋外晾衣裤。忌男穿女鞋。忌将女衣裤放在男衣裤的上面,怕坏了男人的福气。

七、社交中的禁忌

待客方面,以尊重客人为基本原则。给客人倒茶忌太满,“茶满欺人,酒满敬人”。为客人和年长者递烟、酒、茶、饭都要双手,忌单手递。敬酒以多次为恭,忌自饮不敬客。要主动给客人和年长者盛饭,忌太满。宴请男客,忌媳妇和姑娘陪席。席间主动为客人敬菜。宴席间主人始终陪坐,忌讳提前离席。宴席未散,忌先收空碗空碟,扫地或抹桌,认为这是“驱客”之举。

到别人家做客,以尊重主人为原则。进门要主动向主人打招呼,特别是家中有长者在,应一一打招呼。否则,以为无礼貌,不尊重主人。到别家串门,忌入账房和女人的绣房,忌手提药包和香蜡纸烛去串门,防有鬼跟在身后混进门。

遇见老年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交谈中如询问对方年纪,凭自己的感觉有意识地问大几岁,如对60多岁的问“您老人今年满70没?”以示尊重,曰:“见人添寿”。忌对老人问“你今年几岁了?”显得无礼貌。

对同辈要谦和,忌高傲自大,目中无人,要人尊重自己,应先尊重别人。

对小辈、小孩要热情关爱,语言和蔼可亲,忌粗声大气,动辙训斥。

对兄弟姊妹要互相关爱,和睦相处。有了矛盾,应互相宽容,忌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八、生产中的禁忌

布依族是稻作民族,主要以农为主。农业上的禁忌很多。过去生产力低下,主要是“靠天吃饭”,顺其自然,一方面不误农时,另一方面要祭祀神灵,求其保佑。祭祀期间,不得从事农事活动。

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为过年,忌耕作。以为耕作会冲犯神灵,一年到头有事不顺。布依族敬奉雷神,每年的头一次发春雷,必须忌雷,不能犁田、耕地、播种,如果犯忌,则雨水不足,庄稼歉收。春雷常发在正月下旬至二月上中旬期间。这时寒潮未止,忌过早翻地下种,以免秧苗受到寒冻。戊日忌动土,恐触犯土神而歉收。古代以天干地支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对应,推算出戊属土。每月有三个戊日,而四月十六、十月十八两日为“大戊日”,全年大小戊日共有三十八天,均不事耕作。这类禁忌过去执行得很认真。农业互助合作化以后,就很少考虑这些忌讳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须恪守其他禁忌。民间过去十分重视开秧门,备齐荤腥酒菜、香蜡纸烛到土地庙和田边祭祀,并燃放鞭炮,祈求神农黄帝和土神保佑五谷丰登。插秧结束后,六月间要做“秧苗”祭祀神灵,保佑秧苗不受虫灾,祭祀完毕,每一块秧田中间插一束纸标,避免遭虫害。

扁担不能乱放乱插,更不允许女人跨过扁担和斗杠,否则,不但要遭到用扁担和斗杠的人大骂一顿,还会遭到家里人的训斥。传说用被女人跨过的扁担和斗杠去挑或扛大斗,用者的肩上会生毒疮,而跨扁担和斗杠的女人也要生阴毒,甚为忌讳。

忌讳妇女跨过犁,也忌讳把小孩的屎尿片挂在犁弯和犁把上,恐耕作不顺。

忌讳摸过尸体的人触摸当年的粮种,不能给谷种催秧芽。忌酒后给秧芽喷水。

其实,农事禁忌无一不是迷信思想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这些禁忌将会被人们遗弃。

九、村寨禁忌

布依族多数是聚族而居,形成村寨。为避免各种灾难,祈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每年的正月十五以前,都要以村寨为单位举行“扫寨”活动。扫寨时要扎一条大龙船,由先生念祭扫科文祭祀各方神煞,然后抬起龙敲配起锣钹,敲敲打打地串寨,每家每户都走到,各户则撮一碗灰,备三炷香、三张纸钱、一对小烛插在大门或朝门边。龙队到各家院子绕一圈,师人念咒将一切瘟疫、是非口舌扫出去,金银财宝扫进门,恭喜主人一年四季得安乐,百般顺遂,走时将香烛纸钱和那碗灰收进龙船抬到河边焚化。过了正月十五就安心搞春耕生产。

农历六月初六祭秧苗,意在驱赶蝗虫,消灭一切虫灾,祈保丰收。

村寨忌讳外寨人抬灵柩过寨门,更不准穿寨而过。如无路可绕,须经寨门过,则必须鸣放鞭炮,以求吉利。并在路边的土地庙插三炷香,烧几张纸钱,祈求土地菩萨准许过路。抬灵柩所经过的大小桥梁,必须先点三炷香并烧几张纸钱,敬了桥神,方能通过。

罗孝云 综合整理

中国·贵阳布依族文化:布依文、汉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