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余达父文学作品年表
一、诗歌
本年表根据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的《雅堂诗集》和远方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余达父诗文集》统计,余达父现存诗歌609首:七律275首,七绝157首,七古47首,五律55首,五古76首。按照卷序和创作年代划分,具体情况如下:
卷一
乙酉至甲午——1885年到1894年,余达父从15岁到24岁,存诗43首:七律19首,七绝11首,七古5首,五律4首,五古4首。
七律19首:《漫成四首》(4首);《咏黔中事迹古人分得唐蒙》;《登黔灵山》《癸巳下第出省垣》(2首);《题桃花扇传奇》(4首);《香雾》;《怡园午睡》;《沙子哨题壁》;《道中闻秋闱揭晓名录》(2首);《十月中见未归燕子》(2首)。
七绝11首:《甘荫棠和壁间韵》;《登甲秀楼次鄂文端韵》(2首);《毕节竹枝词》(2首);《秋柳》(4首);《未得》(2首)。
七古5首:《竹城曲》;《射鱼曲》;《螺蛳山谒阳明祠》;《梁王台怀古并叙》;《秋霖行》。
五古4首:《读阮嗣宗咏怀诗》;《拟鲍明远东门行》;《小河岸阻水向暮迷路投宿》;《九日登翔龙阁》。
五律4首:《梨树坪》;《翠微阁纳凉》;《旅夜》(2首)。
卷二
甲午至乙未——1894到1895年,余达父24—25岁,存诗42首:七律24首,七古1首,五律14首,五古3首。
七律24首:《入滇探崑圃弟启行别家》;《七星关》;《武侯祠》;《养马川》;《岈巴山》;《天桥》;《威宁海》;《可渡河》(2首);《宿西流水海氏故园》;《上竹原岭》;《除夕》;《游武侯祠观爨宝子碑卅七部会盟碑》;《重宿傥塘驿》;《除夕》;《无题》(5首);《途中见题壁者,咸艳称第一桥头当炉红袖。余重经此地,未睹芳容,岂成阴绿叶,已作陌上罗敷,抑薄命红颜,化为烟中紫玉,低回怅望,不禁惘然》;《宿高山铺,见先大父癸酉暮春题壁诗,墨痕黯淡,摩挲手泽,不知涕泗之何从也。敬志数言,谨依元韵》;《无题》(2首)。
七古1首:《纪梦》。
五律14首:《出毕节》;《高山堡》;《七家湾》;《涌珠寺观井》;《尽头铺》;《来宾铺望远》;《炎方驿》;《可渡河山腰古寺》;《平山铺》;《山居即景》(4首);《洄水塘五年前为威宁矿王之银场,今矿源竭矣》。
五古3首:《梦葛正父》;《留别崑圃弟三十五韵》;《岁暮》。
卷三
乙未——1895年,余达父25岁,存诗32首:七律17首,七绝4首,七古3首,五律1首,五古7首。
七律17首:《九日登高漫兴》(6首);《秋雨晚归》;《乘凉荷榭》;《检焚旧书字纸》;《秋柳(次王新成韵)》(4首);《落叶(限咸佳江肴四韵)》(4首)。
七绝4首:《宫怨》(3首);《代答宫人》。
七古3首:《喜雨行》;《碧鸡梦·效玉溪生河阳诗体》;《题带经堂诗集后》。
五律1首:《中秋日》。
五古7首:《拟美女篇》;《拟燕歌行》;《子夜歌》;《拟西北有高楼》;《古砖歌》;《九月十五夜雨雪》;《新秋月夜回湘流泛舟》。
卷四
乙未至丙申——1895年到1896年,余达父25—26岁,存诗46首:七律17首,七绝12首,七古5首,五古10首,五律2首。
七律17首:《意园八咏》(8首);《偕家孟伯烿叔季崑圃季培秋郊远眺》;《无题》(8首);
七绝12首:《题葛崇纲四时景屏》(4首);《恼春截句》(8首)。
七古5首:《十二月十五日晨起》;《玉兰花》;《题杨叔和孝廉诗集》;《踏青晚归中途遇大雨》;《咏蝉》。
五律2首:《罂石精舍》;《黏树场》。
五古10首:《咏怀》(10首)。
卷五
丙申至戊戌——1896年到1898年,余达父从26岁到28岁,存诗41首:七律21首,七古12首,五古4首,五律4首。
七律21首:《送崑圃弟由蜀之滇》(3首);《汉宫》(3首);《除日祭诗》;《阅蒋苕生重搜逸卷诗有感》;《九月七日出筑垣》(4首);《答客问》;《有题》;《无题》;《三冠山晚眺》;《无题》(4首);《五日偶步出郊睹年时侍先君游览处感恸作此》。
七古12首:《十七夜大雪长言十四韵》;《和东坡松风阁下梅花盛开之韵》;《题杨惺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明君曲》;《书饴山老人因园集后》;《怀龙小村茂才》;《拟行路难》(2首);《大雨伤稼》;《火车行》;《拟行路难补遗》(2首)。
五律4首:《夜起玩月》(4首)
五古4首:《十二月二日夕风雨雷电》;《得雨》;《自五月中迄六月杪久旱不雨,黔地硗瘠,伤于旱者又过半矣》;《上元夜初更后见月怀葛正父十八韵》。
卷六
庚子到乙巳——1900年到1905年,余达父从30岁到35岁,存诗38首:七律30首,七古3首,五古4首,五律1首。
七律30首:《秋感八首》(8首);《和刘嘉予感事韵》(4首);《感事次杜工部诸将五首韵》(5首);《悼亡九首》(9首);《季培有喜崑圃至之作,崑圃和之,并抄寄余,余亦和此却寄》;《次葛正父见寄之作却寄》(2首);《由泾南邮政局寄怀葛正父并抄近作寄之》。
七古3首:《禄州行》;《再寄正父长言》;《张龙媒司马以其先德芗甫太守万里归舟图索题·用东坡百步洪韵赋此》。
五律1首:《茶亭寺望江》。
五古4首:《送杨叔和大令之官鄂中》;《哭葛子惠先生·癸卯四月廿二日见梦作》;《赠万慎子并速其为余叙诗集·用杜老赠韦左丞韵》;《都门有警怀葛正父比部》。
卷七
丙午到戊申——1906年到1908年,余达父从36岁到38岁,存诗46首:七律25首,七古3首,七绝13首,五古4首,五律1首。
七律25首:《和慎斋先生秋感八首用杜秋兴韵避元韵(丙午春作)》(8首);《晚发渝城》;《和友人感事韵》;《哭葛正父比部并序》(4首);《和伯烿先生见寄韵郤寄》;《对月·四月十六夜,小病新愈,倚栏眺远,感而成此》;《秋夜倚楼》;《和家伯烿先生见怀韵》;《惜春辞》(2首);《和平少璜见赠韵》;《己酉二月二日散步江户川壖,偶忆玉溪生二月二日江上行诗,即次其韵》;《丁未至日次上海》;《代孙少元和李仲先制府韵》(2首)。
七绝13首:《晓发泸州》;《泊夔府》;《夜泊巴东峡枬木原》(2首);《夜泊黄陵庙》;《和曼殊上人有寄韵》;《酬张绎琴见赠》;《暮春十九日游春日看樱花,归途经上野,憩不忍池桥,回望林壑,杂花生树,真在绝妙画图中行也》(6首)。
七古3首:《送黄仲宣如桂林》;《断发》;《衡山哀·为刘道一作也》。
五律1首:《泊宜昌》。
五古4首:《夜泊合江城下》;《和张正阳海上望月韵》;《岁寒吟·丁未冬季四日,时阳历已改岁七日也》;《湘娥怨·吊刘道一妇也》。
卷八
己酉(1909年),余达父39岁,存诗30首:七律17首,七绝8首,七古3首,五古2首。
七律17首:《秋草》(4首);《荆轲》(2首);《永井禾原侍郎招宴来青阁赋诗分韵得九青》;《和禾原招饮原韵》;《酒罢和永坂石埭韵赠之》;《春柳·限毫韵》;《分咏马嵬坡》;《吊伊藤春亩》(5首);《贺罗厚父姬人生子》。
七绝8首:《近藤恬斋招宴即席赋赠次恬斋天心阁原韵》;《和白河柳枝词借赠侍者》;《随鸥吟社招宴向岛八百松楼,席间和社长永坂石埭原韵》(4首);《漆铸成以宣纸索书,赋此寄之,时庚戌人日也》;《鲍筱庵自扬州写梅花横幅见赠,书此却寄》。
七古3首:《送盛倚南归国》;《题鲍小葊梅花画册》;《江户川夜樱》。
五古2首:《己酉冬仲重游箱根仍宿环翠楼四十二韵》;《永井禾原将游清韩,招同人留别于来青阁,即席赋诗饯之,二十五韵》。
卷九
己酉(1909年)冬到辛亥(1911年)春,余达父从39岁到41岁,存诗36首:七律10首,七绝15首,七古1首,五古2首,五律8首。
七律10首:《无题(用玉溪生昨夜星辰昨夜风韵二首)》(2首);《寒翠山庄清集即景分得肴韵并引》;《张绎琴招饮田端,同和漆铸成韵》;《竹醉日塚原梦舟招饮寒翠庄消夏,和厉樊谢夏至前一日韵二首》(2首);《静罔村松研堂倭名士也,不介而寄宣纸索余书近作,并自书旧作三章见赠,倚装和其偶感一首酬之》;《研堂和前韵一首见赠叠此郤寄》;《西历七月廿九日新桥登火车,亲故送者十余人,别绪黯然,大矶道中成此诗》;《十月廿八夜泊瞿塘峡口》。
七绝15首:《席间土居通豫君以素藤绘侍者小像赠余,题此赠之,同时题者数人》;《再和结城蓄堂寒翠庄三韵》(3首);《黄云深同学以留东医药科某君二绝嘱和,赋此酬之》(2首);《和吴慕姚中秋韵》(2首);《十一月十七日渝城晓发》;《题曾师南女士百蝶图即次师南原韵》(4首);《席上分得真韵》;《赠王次山即次原韵》(2首)。
七古1首:《鹦鹉洲吊祢正平·思古吟社分题》。
五古2首:《将归书示桐儿》;《南征(百韵次杜甫北征韵,增三十韵。辛亥夏五月二日)》。
五律8首:《酒罢口占赠梦舟居士,即次梦舟赠郁曼陀韵》;《清水寺》;《三十日偕村松钘堂游滨松普济寺,访全师上人即留午餐,席间赋此赠之》;《十月十八夜泊夷陵》;《十一月初七夜泊虎须滩》;《十二月一日晨度雪山关》;《夏日偕曼陀访梦舟,登寒翠庄小阁乘凉。用陆放翁伏中官舍极凉戏作韵》;《丰臣冢》。
卷十
辛亥(1911年)夏至甲寅(1914年)春,余达父从41岁到44岁,存诗87首:七律27首,七绝51首,七古4首,五古2首,五律3首。
七律27首:《春兴十五首》(15首);《孤雁》(2首);《和平啸篁扬州见寄韵(二月十五夜)》;《和啸篁见寄韵却寄》(2首);《和黄季刚海上杂感韵却寄》(3首);《申浦遇傅彩云有感》;《邵次公召饮席间和张心燕韵》;《和黄季刚见寄海上杂感韵却寄补遗》(2首)。
七绝51首:《装成亡友葛正父所绘秋林孤馆图,抚今感昔,和其题画原韵二章,时壬子七日也》(2首);《殇女》(2首);《西湖孤山公园》;《吴门秋韵十五首》(15首);《席间以同是天涯沦落人分韵得“是”字》;《剡溪女子晏宛若广陵题壁诗十首,凄怆飘零,哀感顽艳,依韵和之》(10首);《孙少元将南归,以赵介白所画梅花嘱题,即叠介白韵以赠别》(4首);《题杨孝慈所藏电灯下倭娘小像》;《江南柳十五首》(15首)。
七古4首:《闰六月吊葛正父墓》;《刘问竹书余雅堂诗集后长言四十韵,次韵和之,兼以赠别。时新秋三日,问竹严装归奉节,行有日矣》;《题自在香室佣书图(代孙少元作)》;《元夜出游城南次东坡惠定院寓居月夜偶出韵》。
五古2首:《病中喜辉侄书至》;《送周丰沅南归》。
五律3首:《赠乐凉澄》(2首);《炼丹台望浙江潮》。
卷十一
自甲寅(1914年)春三月晦至丁巳(1917年)夏,余达父44岁到47岁,存诗47首:七律20首,七绝9首,七古4首,五古10首,五律4首。
七律20首:《季刚示醉吟二诗,忏绮伤怀离忧也。余丧明之痛久而未泯,依韵和之,亦各言其苦辛云尔》(2首);《七月七日和啸篁见怀韵郤寄并问季刚》;《送万慎子之官豫章》;《和啸篁见答韵》;《和啸篁纸鸢韵》(2首);《和万慎子见怀韵却寄》;《二月晦日大雪叠前韵(丙辰)》(2首);《清明日和贺菶老春柳韵》(4首);《四月廿三日晨出大沽此行往横滨取桐儿寓榇》(2首);《闰端阳夕,季刚过谈前人集中有〈闰端阳节客沪上,听汪翠娘琵琶〉,季刚和之,余亦次韵》;《季刚以诗和余纳姬依韵酬之》;《贺菶老题余雅堂诗集依韵和之》;《题张石其妾刘萝事》。
七绝9首:《四月十五日游陶然亭和香冢诗韵》;《和啸篁青阳道中见寄韵》(2首);《送万慎子之官豫章》;《和黄云深见寄韵》(2首);《题啸篁感遇集次季康韵》;《和袁树五清史馆感怀韵》(2首)。
七古4首:《袁树五以乌蒙近出土孟孝琚碑拓片见惠,赋诗纪之》;《中秋后五日,偕少黄、铸成出西直门游农事试验场,万勉之设饮园中,归途放歌》;《孙少元有子熊,数岁时于倭见之,去年殇于滇。今年少元来京,言下凄然。余往年同此伤悼,作诗以广其意》;《丁巳二月晦日雪》。
五古10首:《甲寅三月晦日哭桐儿》;《送周澍元南归二十九韵》;《秋阴季刚过我以近作纪游诗嘱和依韵成此》;《丙辰仲冬于友人斋中闻素馨,问之,云秋前所置,今残矣。余不谓然,搴帏视之,丛兰百盆僵列窗下,寻视久之,忽见绿芽一枝茁于密叶间,幽香远闻,即由此出。乃叹宇宙间沉埋迟暮者,不知凡几也。嘱其剔出供之几案,并寿以诗》;《挽陈英士(代安舜卿作)》;《丁巳四月二日哭伯烿先生》;《四月廿八日横滨风雨中检桐儿寓榇》;《书薛烈妇赵事复纪以诗》;《题胡节妇王事》;《寿吴母陆太夫人(代漆铸成作)》。
五律4首:《和王湘绮法源寺留春宴集诗韵》(2首);《挽魏午庄制府》(2首)。
卷十二
自丁巳(1917年)仲夏至壬戌(1922年)秋初,余达父从47岁至52岁,存诗47首:七律27首,七绝12首,七古1首,五古7首。
七律27首:《横滨万珍楼度端午》(2首);《十四日西京道中阅晚报言中国复辟事》(2首);《八月廿一夜泊龙家铺,枕上口占(于)麻阳县境》;《九日雨中过龙里》;《曼杜得余九月晦日书自京师却寄一律,依韵和之》;《新秋九日得曼杜书和之》;《五十初度(庚申五月廿日用先祖四十初度韵)》;《王蔬农以照像嘱题(辛酉二月三日)》;《二月十九日游贵阳公园》;《柳小汀和余韵见赠,叠韵酬之》;《小汀和余叠韵,时小汀在公园之水榭修续通志也,寄此答之》(2首);《悼亡(妇陇殁于辛酉十月廿九日,时余方由贵阳归里,仅弥月也)》;《赤水县邮壁题》;《端午日泸县观龙舟竞渡》;《漫兴九首(闰五月五日)》(9首);《五月二十六夜大雨》。
七绝12首:《宿松岛白鸥楼之涛声帆影阁》;《白鸥楼晨起雨中远眺》(2首);《五月十二日仙台道中,望山形县之雪山皑皑,出没云霄间》;《十三日国府津道中,望富士山残雪甚微,若隐若现,以视山形之雪山逊矣》;《十六日辰时神户登海柭,余经此六度十二年矣》;《壬戌(人)日口占,时在仁怀小路乡》;《和曼杜鬼趣子夜》(4首);《己未三月末日,余久病忽得去冬病中曼杜书,游西山登石景山天空院韵,藉此排遣,并报曼杜》。
七古1首:《怀西洞精英砚·用朱竹垞梦砚歌韵》。
五古7首:《五月十日晨起由盐釜泛小舟入松岛》;《雨后挂帆游鹰森归途并海外寻西南诸岛之胜》;《秣陵舟中(七月廿日)》;《郁曼杜大理以衙斋望西山怀余诗见寄,依韵和之》;《哭辉侄(己未十月十五日,得谢慧生电云辉侄殁于上海,九月廿日以巨川轮船运至重庆)》;《晨登忠山(五月十四日)》;《三月三十日得昭通报,侄女祥珠病殁,余于贵阳寓中哭之》。
卷十三
自壬戌(1922年)初冬至戊辰(1928年)冬,余达父从52岁到58岁,存诗32首:七律4首,七绝12首,七古4首,五古8首,五律4首。
七律4首:《壬戌十月既望,夜大雨雪,雪积近尺,用马道穆雪后韵》;《嚼菜根·次杜野人送朱樱韵》;《得漆铸成京师书却寄》;《戊辰十月筑大湾山庄》。
七绝12首:《题张绎琴小像(初秋十六日)》;《题陈孟韩绘红楼梦大观园图》(2首);《庙食》(2首);《孙书农以咏菊四题嘱和》(4首);《题龙幼安所藏日本荒川德子绢绘樱花美人图》(2首);《题炎武弟和儿诗》。
七古4首:《癸亥元日喜晴·次东坡烟江叠嶂图韵》;《丙寅人日徐露园伻来,得简展视,则马道穆以拜东坡生日诗书似,即次道穆韵答之》;《昨日道穆叠寿苏髯翁韵酬余,余亦叠韵酬之》;《丙寅三月十日郑子尹生生日和聱园韵》。
五古8首:《吴雪葊嘱题画,即用其韵题之》;《张仲民以其先德龙门少尉小篆一卷嘱题》;《送张仲民东游沪渎(癸亥七月二十五日)》;《题牟惠老自娱轩诗草》;《题向知方六碑龛联语》;《寇子春丁卯重赋鹿鸣纪言二十四韵》;《戊辰人日时园独酌》;《题杨孝女殉亲记·毕节杨锦林女士》。
五律4首:《李海曙将东归,作留别诗十章,余和梅园一章,以其时余与海曙列会也》;《和安舜钦乙丑九日游仙人洞韵(附原作)》;《罂石精舍小坐》;《悼亡姬孙氏(年四十,甲子年六月廿八日没于毕节西门本宅)》。
卷十四
从戊辰(1928年)冬至甲戌(1934年)四月,余达父从58岁到64岁,存诗39首:七律18首,七绝4首,五古8首,五律9首。
七律18首:《己巳人日春感(时寓迤东确佐)》(4首);《三月五日见上冢者》;《二月十一日木黏树块扫陇少庵墓》;《清明(己巳二月二十六日)》(2首);《三月十五日至昭通》;《炎山望金沙江》;《贼退口号·己巳五月九日闻昭黔贼败》;《己巳七夕》;《民欲·闻六月廿日申报所载》;《己巳重九日》《庚午日禄介卿招游黑龙潭,同行者李子鬯、王铁珊、徐从先。次壁间揅经老人二律韵,余作拗律》(2首);《寄怀三弟寿农(己巳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葛希颜钞寄昔年长春怀余之律,次韵和之》。
七绝4首:《十一月廿三日过阳平陇氏蔼吉堂》;《袁树五题余雅堂诗集依原韵和之》(2首);《图书馆题宋芷湾先生行书卷》。
五古9首:《寿斯镜湖先生九十》;《题袁树五卧雪堂集三十韵》;《萌三月三日泛舟滇池》;《豁然篇并序》;《哭寿农三弟(辛未十月二十日作)》;《后豁然篇(甲戌二月八日午后四时,忽觉右手脚舒畅,时服葛方月余矣。作此志之)》《题大定双烈园石壁(甲戌四月晦日作)》。
五律9首:《新正十一夜见月》;《十二夜月》;《十三夜月》;《十四夜月》;《十五夜月》;《十六夜月》;《乌蒙客邸闻安舜钦九月十日殁于昆明》;《四月七日宿花贡驿》《往大湾山庄书途中所见(癸酉十二月十七日)》。
二、散文
根据远方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余达父诗文集》,其中可列入广义散文的《罂石精舍文集》共4卷,存文共41篇。具体情况如下:
早期(1895~1906年)
存文12篇,另有两篇文章《前题》和《是也》被录入《松山课士录》,却未录入《罂石精舍文集》:
1900年,作《亡妻安孺人墓志铭》、《与葛正父比部书》、《复葛正父书》寄北京。
1901年,作《亡妻安孺人墓志铭》,安孺人葬大屯中寨雁山;是年秋天,作《致李岑秋先生书》,寄贵阳。
1902年,作《与葛正父书》,寄北京。
1903年,作《陇氏妹墓志铭》。陇氏妹葬云南。
1905年,作《题邵镜湖所藏朱西帆画册》。
写作年月不明者(似为早期之作):
1.《原气》。余达父自注:“此余幼年之作,说理不足,造语多病,行文无法。存之以稽境诣,并以留当年蹈厉崛强之面目耳。”
2.《书历代史案樊哙请击匈奴》。
3.《书史案樊哙为汉初第一诤臣》。
4.《秦始皇帝论》。
5.《元佑君子党论》。
中期(1906年~1920年)
存文20篇,具体情况如下:
1907年4月,陈不浮(又名陈天听)乘日本“博爱丸”轮船回国,途中蹈海殉国,余达父作《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同人祭福建陈烈士不浮文》;是年冬,又作《舒毓熙所编国际公法叙》。
1910年夏,留日归国,旅居北京,“行年四十,犹是诸生;逐队六千,未见君子”,作《与田茀侯监督索咨文书》,似欲毛遂自荐。
1911年夏5月(闰六月)20日,为“童年友”兼名医作《葛季皋医案叙》。
1912年3月,作《雅堂记》。
1912年7月,作《与潘花农论乳母期书》;8月,“代撰”《余母安太宜人七十寿叙》;旅居沪上海,曾代拟《旅沪蜀商会致内阁总理熊希龄电》。
1913年,从上海到北京,作《与梁某书》:“妄想惧空,来日大难,仅欲领一律师证书,为人包揽词讼,更谋一法政学校教员,以补救无可包揽之穷,或报馆生涯亦将为之。”11月12日(“望前三日”),于宣武门外通衢旁古物肆,以廉值得玉印二方,“鉴赏者定为前代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内府故物”。“适家伯烿先生书来,为余修葺雅堂,遂颜其庑曰‘双玉印斋’”,作《双玉印斋记》。
1914年2月28日,17岁的长子余祥桐卒于东京,暂埋于“横滨之中国谊园”,余达父作《男祥桐权厝志》;《书薛烈妇赵事》、《代乐采丞撰史母田太淑人九十寿叙》、《陇母安太宜人墓志铭》3篇文章,应作于1914~1916年之间。
1916年9月,经余达父介绍入化石桥法政专门学校就读的余仲穆不幸病逝,其父余崧生(曾任榕江县令)从贵州龙里赶到北京接其灵柩回家安葬,请余达父作《余仲穆墓志铭》。
1917年3月16日,作《与某总长书》,希望对方“惠以秘书冗从之类”。
1917年4月3日,作《平少黄感遇集叙》,叙述自己与平刚十几年来在贵阳在日本在上海在北京的交游与情谊。
1917年5月18日,50岁的长兄余若煌在大屯病故;5月22日,接到四弟发来的电报,余达父椎心泣血,作《亡兄伯烿先生行状》。
1917年6月2日,代撰《黎总统二次通电》,在这份通电中“不能委职轻去,以为民望,不敢违法越权,迁就个人死生存亡”的黎元洪,数日后宣布下野。
1917年9月2日,作《周素园文集叙》:“年来患难艰虞中,友朋气谊之笃,相知之深无逾君者。”
后期(1920~1934年)
存文9篇。
1921年端午,代张叔眉作《陈璧光先生义仓记》,表彰在清镇干沟设义仓赈救饥民的儒医陈璧光。
《许少卿遗像赞》和《徐母魏孺人墓表》2篇文章虽未著明写作日期,但在《罂石精舍文集》中,他们一先一后排列在《陈璧光先生义仓记》和《彭仲文省长就职祝词》之间,可以推断其写作时间大致为1921~1925年。
1925年,黔军将领彭仲文回贵州主政,余达父“为法院全体作”《彭仲文省长就职祝词》。1926年,周西成夺取政权,将彭逐离贵州。
1927年4月25日,应麻哈人王道溥之请,为其父作《王九安先生墓表》,
1929年5月29日巳时,陇举卿先生卒于昆明客舍,越百有十五日讣闻,余达父代传圣会同人作《诔陇举卿文》。
1930年夏,余达父在大屯应陈章琼之“叩首请铭”,作《陈德周墓志铭》,表彰“九年间,必忠必信,不肯一事欺人,尤不肯损人利我,真诚笃忠信人矣”的管庄人——以身殉庄的“良士”陈德周。
1934年正月十五,作《葛崇纲墓表》;稍后作《葛继升墓表》。两篇墓志均应葛天回之请,葛崇纲(名亮维,字正父)、葛继升(名亮曾)分别为葛天回生父、养父。
三、其他
1.余达父除创作大量诗歌散文外,还有楹联收录于《罂石精舍联语录存》,现存《毕节惠泉寺楼联》、《代大理分院挽孙中山联》等对联15副,根据余宏模先生编辑《余达父诗文集》时的“附言”,至少还有5副对联“因残缺太多未录”。读《罂石精舍文存·与梁某书》,还可以找到余达父旅居北京“洒扫庭除”时所作楹联两副:“纵有文章惊海内,岂知书剑老风尘”;“近来海内为长句,昨日厨中乏短供”。
2.余达父的学术著作有:《蠖庵拾尘录》两卷共78则:第一卷44则,第二卷34则,涉及历史、地理、民俗、宗教、职官、方言、考古、古代文学、中外文化比较等多方面内容。《且兰考》和《且兰野史》,以彝文典籍印证汉文历史记载,用新方法研究彝族历史。
3.余达父续修的家谱有:《通雍余氏宗谱》一卷,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99年12月出版社出版发行。
4.《且兰考》:分《且兰旧事考》、《且兰考历代建置考》、《历代世系考》、《且兰历代建置总表》四个部分,附录《夷族土司仪礼论》。1941年,周素园先生为其作序;2011年5月,该书作为《国际视野中的贵州人类学·彝学》专著由贵州大学出版发行。
以上作品不便编年,特此说明。
注:此作品年表中的纪年(月、日)均为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