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血灌粑,战场上的口粮
所属图书:《舞龙的智慧》 出版日期:2013-09-01文章字数:1883字

血灌粑,战场上的口粮

来到草塘,即使你吃遍这里的美食,但没有尝过血灌粑,那你就不算真正来过草塘;即使你尝过这里的血灌粑,但没有听过关于它的故事,那你也无法品出血灌粑的真正滋味。唯有尝过血灌粑,听过它的故事,你才算真正来过草塘,才算真正走进这个千年古邑的城门。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血灌粑已经成为草塘的一种食品文化,向人们述说着这个古镇的厚重与优雅。人们在品味血灌粑的香糯酥软时,思绪会不由自主地飘到700多年前。

元朝大德年间,贵州土官家宋隆济与水西宣抚蛇节合伙举兵叛变。听闻这一消息,成宗皇帝龙颜大怒,诏命草塘宣抚使宋万璋升任顺元路宣慰使,封顺元侯、昭勇大将军,令其率宋氏七司八印兵马,迅速平定叛乱。接到命令后,宋万璋不敢有半丝耽搁,火速调动兵马,下令杀牛屠猪,犒劳将士。同时宋万璋还令全军各自准备半月的干粮,以备长途行军之需。

宋万璋的伙头军名叫宋甲,是个机灵人,他知道宋将军喜欢吃糯食,特地准备了一斗糯米饭,打算给宋将军作行军路上的干粮。只是糯米饭做好之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包装,把宋甲愁坏了,小眼睛瞄来瞄去,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宋甲的小眼睛一亮,发现了放在桌上的一盆猪大肠,那是犒劳将士们剩下的,可不正好用来装糯米饭吗?谢天谢地,这下将军的干粮有着落了!宋甲喜滋滋地在猪大肠末端打了一个结,正准备把糯米饭灌进猪大肠里,突然想起将军爱吃肉,如果在糯米饭中放一些肉末和食盐,将军岂不吃得更香。一想起将军到时边吃边赞的样子,宋甲心里就倍儿美,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忙活着。谁知一个不留神,把一盆新鲜猪血打翻在糯米饭中,宋甲傻眼了,调也哼不起来了,懊恼得不得了。正在这时,外面响起了呜呜的号角声,全军很快就要出发,再重新给将军做糯米饭肯定是来不及了,但将军不能没有干粮啊!宋甲把心一横,索性将错就错,把猪血和糯米饭拌匀,灌入猪大肠中,带着随军出发。

令宋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宋将军吃了这种血灌的糯米后,连声称赞好吃,并问是怎么做出来的,把宋甲乐得心里开了花。后来连续十几天激战,宋万璋都是以血灌粑为干粮,率领大军不断向宋隆济发起攻击,勇不可挡。在宋万璋的强烈攻势下,宋隆济的三万精锐溃不成军,最后只剩下几百人逃到乌蒙山,躲在一个山洞中,凭险据守,等待蛇节的救援。

不管宋万璋怎么叫嚣,宋隆济就是死活不应战。对于凭险据守的宋隆济,宋万璋一时也无可奈何。这天,宋万璋一边吃着血灌粑,一边冥思苦想怎么才能攻下宋隆济。突然,他灵光一闪,有主意了!宋万璋叫人给宋隆济送了几节血灌粑和一坛酒,并传话给宋隆济说:这是蛇节的肠子和血制成的下酒菜,味道可口,请君品尝。宋隆济看到血灌粑,吓得魂飞魄散,以为蛇节真的已死,救援无望,在洞里死守,也是死路一条,索性率军投降了。

名不见经传的血灌粑,居然在这场战争中建下奇功,一下声名大震。后来经过人们的不断调配改进,血灌粑的味道越来越好,成为一道闻名四方的佳肴。

别看血灌粑貌不惊人,其在传统制作工艺上却颇有讲究。一边先把优质糯米泡好,待其适当发涨后,把水沥干,放蒸子里面蒸。另一边在热火朝天地杀猪,把猪大肠掏出来洗干净,在热猪血里适当放些芡粉和菜油。还有一边在炒花椒,炒好后兑成粉末。如此三管齐下,糯米蒸好的同时,猪大肠也洗干净了,新鲜猪血也备好了,香喷喷的花椒粉也兑好了。一样不落。然后把蒸好的糯米倒进热猪血里面,撒上精盐、花椒粉、冰糖等辅料,搅拌均匀,把糯米灌进猪大肠里,一节一节地密封,或用柏树叶烟熏,或挂起来自然晾干。制好的血灌粑色泽黑红鲜亮,其味腊麻香软,有荤有素,营养丰富,腻而不沾。草塘人每到过年前都要制作血灌粑,当作对一年辛勤劳动的慰劳。

如今的血灌粑在沿袭传统做工的基础上,以现代工艺精制而成,使其更加香糯、酥软、绿色天然。血灌粑食用方法很多:切片、块、条状,放入油中煎炸,待两面均显白色或黄色即可食用;切片下油炸成仔锅巴,用干椒段、花椒、姜末煸香,下少许豆瓣,加调味料翻炒即可;用葱花、蒜苗、姜丝将切好的血灌粑片放入盘中,蒸软食用;切片挂蛋糊,用油炸成金黄色起锅,下调好的椒盐翻炒,撒葱花起锅即可……

血灌粑食法众多,口感完美,老少皆宜,实为草塘小吃一绝。红军过草塘时,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品尝血灌粑后,赞不绝口,后来在苏联养病期间,还对血灌粑念念不忘。

从当初战场上的口粮,到草塘人过年时对自己的慰劳,再到如今驰名省内外的地方特产,不管血灌粑的角色如何转变,对于草塘人来说,它都是时光的一种见证,是草塘人对历史的一种缅怀。每一个来到草塘的外乡人,都会和草塘人一样,添一杯美酒,吃上一盘血灌粑,细细品味岁月流淌里的那份古韵与醇香,其味无穷。

舞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