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徽式木楼里的爱与哀愁
所属图书:《舞龙的智慧》 出版日期:2013-09-01文章字数:1285字

徽式木楼里的爱与哀愁

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青瓦白墙,古雅的草塘民居超世脱俗,它静静地裁剪着古邑的光阴。

草塘的建筑典雅、简洁、富丽,保持着徽式建筑独有的艺术风采。草塘傅家、宋家、杨家、王家等几大家族的住宅,更是高墙映水,低树临池,雪月风花,光景不败。穿行在草塘青石板路的小巷中,那淡雅的粉墙、黝黑的屋瓦、层层昂起的马头墙,就像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

清乾隆十六年春,一个身着浅黄衣衫的女子在侍女的陪伴下,缓步穿过清幽的石板小径,来到高墙翘檐的傅家大院门口,侍女轻推门扉,两人走进傅家古朴而雅致的庭院。院子里零星地散落着老树飘下的黄叶,女子弯下腰去,拾了一片在手上,突然怔怔地流下泪来,吓坏了旁边的侍女。这天是傅家三少爷进京赶考的日子,三少奶奶刚刚送别丈夫回来。她嫁入傅家不到三个月,正值新婚燕尔,对未来满怀期待,却突然得知丈夫即将赴京赶考的消息,仿佛一下子掉进冰窟里,这些日子来累积的幸福全被冻结,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忧伤。然而又能如何呢?早在嫁入之前,母亲就循循教导,做女人要学会忍耐和等待。唯有把忧伤埋在心里,脸色挂着得体的微笑,为丈夫打点行李,体贴地送他离开。送别时路口马蹄踏起的尘土已落,思念却从此在风中扬起,永不落地。

偷偷擦干眼泪,傅家三少奶奶整理好妆容,打理好心情。给公婆请安后,回到自己清冷、幽暗的房间,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在这些等待的日子里,她无数次想偷偷进入傅家祠堂,祈求傅家祖先保佑丈夫平安,早日归来。然而,她又无数次艰难地把这种想法压下去。因为她知道,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祠堂是女人的禁地。她唯一进去过一次,就是在大婚的那一天,在里面和丈夫一起祭拜傅家祖先。此后,她再没有机会踏进祠堂的大门。

偶尔,她能听到祠堂里传来咿咿呀呀的唱腔,想必那里的戏台又开始上演人生百态了。这咿咿呀呀的唱腔悠长婉转,一直唱到她心里去,吸引她走出富丽的徽式木楼,靠在祠堂外的墙上,侧耳聆听里面的喧哗。待曲终人散,她便幽幽地叹一口气,回到清冷寂寞的家,在心里虚拟着丈夫的归期。

200多年过去了,草塘很多建筑早已物是人非,唯有那庄重古朴、独具特色的傅家祠堂,仍矗立在时光中,记录着傅家的兴衰荣辱。想当初,那么多的傅家女人,被挡在这祠堂门外,让她们在默默的等待、辛苦的劳作与无言的祈望中耗干了青春丰腴的姿容,熬白了缕缕青丝。这庄重的祠堂于她们而言,如一把无形的枷锁,时刻约束着她们,让她们在男人求学、赶考、做官、经商、打拼的日子,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贤良女人。除了祠堂,约束傅家女人的,还有那高高的傅家围墙。围墙上虽然有窗,却极小,而且一般不让打开,仅是一种装饰和点缀,屋子里幽暗凄迷,一如她们等待丈夫归家的心情。

如今,时过境迁,曾经在草塘辉煌一时的大家族们渐渐没落,那些曾记录着它们兴衰的旧式宅院也在时光中飘零,人们所看到的徽式木楼,被岁月的河流长时间地冲刷,如今已然陈旧不堪,沉重地在历史的尘埃中喘息。它们已经老了,不再有曾经的辉煌,唯有通过那些陈旧的木板门和布满灰尘的镂空窗棂,通过那些支离破碎的花纹和斑斑驳驳的油漆,述说着这些家族的兴衰与没落,述说着徽式木楼里的爱与哀愁。

舞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