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以商养学,桃李芬芳
所属图书:《舞龙的智慧》 出版日期:2013-09-01文章字数:1758字

以商养学,桃李芬芳

司马迁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马克思也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直接把人的需求划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处于塔底的是人们最原始的温饱需求,当这个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又开始向往情感、尊重、自我实现。

这些东西方大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解决了生存,解决了温饱后,更要关注自我的价值实现。那么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在哪里呢?答案:书山与学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能让人塑造自己的灵魂。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读书能通古今,能通四方,能知未来;

它让人拥有千里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它让人拥有智慧与能量,攀岩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高峰;

它让人铸造坚定的信念与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于是,在瓮安亦商亦学、以商养学成为风尚。无论瓮安的商贾大户还是普通人家,都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他们一边做生意,一边供子孙读书,在他们朴素的人生观里,读书可以让子孙学而优则仕,做官以光宗耀祖;同时也可以让子孙慧而聪则贾,经商以振兴家业。

商人如果不重视对子孙的教育,结果会很悲惨,都说富不过三代,其实是家族对教育的短视造成的。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称霸商界,是国内商帮的龙头老大,微商儒雅沉着,晋商豪爽大气,明万历年间两个商帮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只是这种平衡在清初被打破,徽商明显占据了上风,晋商被狠狠地抛在后面,其中的原因很现实,徽商接着徽州程朱理学之源的地气,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一边学习儒家经典,一边经营商业贸易,达到了真正的学以致用,在培养子孙学习上舍得下血本,重金投入聘请名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徽商富二代能很轻松地接过父辈的家业,做大做强。

瓮安人传承了徽商亦商亦学的思想,开阔的眼界注定超越蕃篱,为人景仰。

横渠堂,北宋大思想家张载开创的张氏家族堂屋。2012年6月,当横渠堂牌匾在草塘对门场张家堂屋被发现时,这块铭写着荣耀与辉煌的张氏堂屋牌匾,已经默默地矗立在草塘100多个春秋,苍茫地看世事沉浮。

清光绪戊戌年,谭嗣同被押往法场,与他一起的还有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等5人。9月北京秋风瑟瑟,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大义凛然,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百日维新”在梁启超、康有为亡命天涯,谭嗣同、康广仁等英勇就义之中走向终结。一个国家的命运在这里转了一道弯,而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则在这里被彻底改写。

慈禧对参与公车上书的举人怀恨在心,大批进步举人被通缉,很多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流亡之路。在这条充满危险的路上,湖北举人张渭桥带着全家逃亡,一路上他最关心的是那块家传的牌匾,生怕被碰坏了。一家人不断地向西走,一个问题摆在那里,到底要跑到哪里?当时张渭桥心里也没底,这一路光顾逃命,没有好好想想要到哪里安生。得找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西南一带苗夷多,就往贵州走吧。当他们走到草塘时,眼前一亮,没想到苗夷众多的贵州,还有一个尽是汉人的镇子,交通方便、风景优美、商贸繁荣,身心疲惫的张渭桥当即决定,就在这个地方居住了。

安顿下来后,生活的困难接踵而来,好在张渭桥精通医术,那就先给人行医治病吧。可是当时有丁松龄药号、德生堂等有名望的医药行,张渭桥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要挣钱也不易。不行改行教书吧,他先后跑到黄平、贵阳等地游学,可惜与家人两地分居的生活也着实苦恼,还是回到了草塘。眼看着草塘满街的商铺,南来北往的商贸如此发达,张渭桥的二儿子张永发萌生了做生意的想法,得到了张渭桥的支持。不久后,永发布号在草塘开张了,一家人勤勤恳恳,起早贪黑,借助草塘兴旺的商贸市场,张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张渭桥父子一边商经,一边著书立说,亦商亦学的生活让他们悠游于诗文词赋,引得附近学子慕名而来,求取张渭桥诗文的人络绎不绝。经商对张渭桥来说不是目的,而是供养子孙读书、让生活过得更好的一种手段,因为教育是财力、人力的长期投资,他更希望他的后代因为得到优质的教育而生活得更好。

张渭桥把“横渠堂”的牌匾挂上了张家堂屋,作为张载的后人,张渭桥仰视着祖先留下的珍宝,他看到了先辈那浩气长虹、文烁古今的目光,读书成为他以及后代子孙不变的追求。

以商养学,铺起了瓮安的文化路基,煌煌文脉奔涌,一路走来,风柔雨润桃李满天。

舞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