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自荣
一、为圆梦而努力
童自荣
1944年1月11日,童自荣出生在老上海弄堂里的一户回族平民家庭,在兄妹3人中排行老大。他的父亲是上海冶钢厂的职员,母亲是工人,从小家庭环境比较优越。
新中国成立初期,童自荣喜欢上了洋文化,他被外国小说、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深深吸引,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在那个相对闭塞的年代,童自荣一度成了周围人眼中的另类人物,然而他却对此毫不在意,依旧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外国文化的精髓。
上初中时,童自荣又喜欢上了听广播,他说:“初中的时候我听广播,里面的语言艺术把我迷住了。那些老艺人真是神通广大,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活,无形之中给了我生活的快乐和艺术的享受。”在那段日子里,广播变成了童自荣的启蒙老师,让他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的神奇魅力。
1959年,上海电影译制厂出品了一部由邱岳峰(配音表演艺术家)配音的苏联电影《白夜》。电影上映后,童自荣一连看了3遍,从此深深爱上了配音演员这个职业。他下定决心要做一名配音演员,努力跨入上海电影译制厂。
此后,童自荣成了一些著名配音演员的忠实观众,开始大量观看由他们配音的电影。“哪怕是对着一张薄薄的电影说明书,只要上面有邱岳峰、毕克、尚华、苏秀、于鼎的名字,我就会心跳加快、热血沸腾。”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童自荣鼓起勇气,给上海电影译制厂的一位导演写了一封自荐信。在信中,他向导演表达了自己希望从事配音工作的强烈愿望,可遗憾的是等了很久都没能收到回信。
第一次尝试失败后,童自荣并没有灰心,开始为自己的下一步做起了打算。他认为,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首先要找到一所好的大学打基础,于是,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上海戏剧学院。
1962年,童自荣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话剧表演,从此开始了4年的大学生活。在大学里,他勤奋努力,每天坚持练习基本功,为日后从事配音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66年,童自荣大学毕业。此时的他本以为能够就此步入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大门,可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他只好暂时放下自己的梦想,留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
转眼间,童自荣已经在学校里工作了6年。1972年,学校下达了一份关于大学曾经学习话剧表演的人员再分配的通知,于是,童自荣找到了当年教自己表演课程的李志舆老师,向他表达了希望能到上海电影译制厂当配音演员的想法。李志舆听后,马上托人帮忙联系了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厂长陈叙一,就这样把童自荣分配了过去。
1973年1月,童自荣终于跨进上海电影译制厂大门,开始了自己的配音生涯。为了圆这个梦,他足足等了12年。
二、从“龙套专业户”到“银幕剑客”
不久后,童自荣配了人生当中的第一部戏——苏联电视剧《解放》,虽然只为前5集中的一个小角色配了音,可他心里仍十分激动。
刚开始配音时,童自荣还不能完全掌握其中的要领。在上大学时,他虽然通过演话剧练就了扎实的语言功底,但话剧中的读词方法却并不适合配音的要求。他常常把握不好话筒的距离,说话有些含混其词。为了掌握配音读词的分寸,童自荣不断磨炼,有时一句话要练上好几十遍,就这样一点点提高自己的配音水平。
接下来的几年中,童自荣又为《春闺泪痕》(内部参考片)、《警察局长的自白》《鸳梦重温》《基度山伯爵》《故乡》等电影配了音。虽然配的只是一些小角色,台词很少,可他依旧有着极高的热情。一次,厂里的一位老同志在看完由童自荣配音的电影后称赞他说:“小童,你这句话配得很有味道。”他听了以后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自己长期以来下的苦功没有白费。
多年以后,回想起自己初入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几年,童自荣说:“那个时候我走进了上译厂的大门,当时心情真的是很兴奋的。虽然开始几年里我都是在电影里跑龙套,常常在一部影片里就那么一两句台词让我配,但是当时我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和我在一起的是那些大艺术家。他们是邱岳峰、毕克、尚华、苏秀,是那些配音界最优秀的演员,和他们在一起用心交流,向他们学习,这就足以让我感到很快乐了。当我站在配音话筒面前完成一句台词的时候,我的心里真的是充满了一种幸福感。”
1978年,电影《未来世界》在国内一炮而红,为影片中的记者查理配音的正是童自荣。从此,他的名字开始为观众所熟知。这一年,除了《未来世界》,童自荣一共配了包括《悲惨世界》《华丽家族》在内的9部影片,受到观众的好评。
童自荣(左一)与阿兰·德龙(左二)等合影
1979年,由阿兰·德龙主演的法国电影《佐罗》在国内上映。影片中,佐罗这个戴着宽边帽、披着斗篷的蒙面大侠受到了无数观众的热烈追捧,而他那清脆明亮又带着潇洒的王子般的嗓音,更是让影迷们神魂颠倒,这一声音的来源正是童自荣。
从此,童自荣一举成名,被大家誉为“银幕剑客”。有人评价说:“童自荣的魅力和阿兰·德龙一样历久而弥新。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让‘佐罗’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尽人皆知的英雄人物。”
后来,阿兰·德龙来上海做生意,上海电影译制厂邀请他到厂里参观,并放了由童自荣担纲配音的《佐罗》和《黑郁金香》片段,阿兰·德龙一下子就被童自荣的声音迷住了。“阿兰·德龙声音很粗犷,但他对我的声音比较认可,还让我保护好嗓子。他还说,我的电影在中国放都由你来配。”正如童自荣所说,后来,他成了这位国际影星的专业配音。
三、用声音塑造角色
在为《佐罗》配音后,童自荣又先后为法国电影《黑郁金香》中的“黑郁金香”、英国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的爱德华王子,以及日本电影《绝唱》中的少爷配了音。
当年,在为《绝唱》配音时,童自荣曾请教过邱岳峰,问他如何才能够含蓄地表达一种克制而又心潮澎湃的人物情绪。邱岳峰告诉童自荣:“首先,你的心里得有银幕上角色的心事,不能脑袋空空地站在麦克风跟前。”这句话让童自荣懂得了“强调内心的情感抒发,比单纯的宣泄更能打动人”的道理。在以后的配音生涯中,他常常提醒自己要用心配好每一个角色,他说:“一个艺术大师来到录音棚里就要拿出自己的真本事,绝不能光玩儿那些虚的东西。”
童自荣在配音
后来,找童自荣配音的人越来越多,他平均每年都会为十多部电影配音。从佐罗、爱德华王子,到后来《少林寺》中的觉远、《砂器》中的和贺英良,这一连串神奇、俊美的形象,使他们的中国代言人童自荣也获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特别是一些少男少女,简直把他当成了心中的偶像。有人曾这样评价他的配音:“明亮而帅气,潇洒中带着风流;音色华丽,充满儒雅的贵族气质,从他的配音中你能感受到一种很有教养的绅士味道。不管是为主角还是配角配音,他总能把握住角色在戏中的性格特征,使观众不仅能从视觉上看角色,还能通过听觉去认识角色。”
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童自荣多年来对提高配音水平的执着追求。他的前辈苏秀曾说:“在我们演员组,童自荣恐怕是最用功的一个了,就连一段戏要念上六七十遍的尚华可能也不是他的对手。小童从进棚开始台词就一个字也不会错,他不管是等待开会还是等待看电影,只要有点空闲都会看剧本、念台词,几十年一贯如此。”
此外,童自荣还很虚心。苏秀说:“一次,我和曹雷接手一部上海电视台的系列剧《快乐家庭》,由童自荣、王玮和杨晓3个人担任主要配音演员。小童不太有喜剧细胞,出戏也比较慢,而杨晓来自上海滑稽剧团,自然对喜剧台词敏感。在录音过程中,杨晓看到小童一时未能领会我的要求,就忍不住指手画脚地教起他来。开始我还挺担心,怕小童面子上下不来,因为20世纪80年代初小童就是闻名全国的配音演员了,而杨晓不过是进厂不久的晚辈。可没想到,小童竟不羞不恼,而且认真地照他的话做。这就是一个人的戏德呀。”
在上海电影译制厂,童自荣一待就是30年,为近千部译制片贡献出了美妙的声音。其中,他配音的《黑郁金香》《苔丝》和《靡菲斯特》曾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然而,对他来说,就算获得再大的成就也比不上观众对他的支持:“我不过是做着一份很不起眼的工作——幕后的工作,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配音演员,广大观众对我的厚爱是最高的奖赏。”
四、心系配音,退而不休
童自荣配音的《朗读者》书影
2004年,童自荣从上海电影译制厂退休。之后,他常常被邀请参加一些晚会,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加充实。然而,本可以不再关心译制片的他却仍痴情不改,希望在配音事业上续写辉煌。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配音,我恐怕永远不会放弃,特别是外国电影的配音,塑造角色是我永远的爱好。”
2006年,童自荣为译林出版社新出版的德国著名小说《朗读者》做了朗读人,这也是为数不多的电影配音演员对文学作品进行的声音诠释。此后,他又多次为国内外影视剧进行配音,在银幕背后继续书写着自己的艺术青春。
2010年夏天,《玩具总动员3》在国内上映,为影片中男主人公“胡迪警长”配音的正是已经66岁的童自荣,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为“胡迪警长”配音了。
然而,童自荣虽然配了无数部电影,其中不少还是大片,可片酬却少得可怜。“人们总以为,像我这样在全国有点影响和知名度的配音演员,收入应该相当可观,这实在是个误解。配音演员一向待遇偏低,现在配主要角色能拿1000元就不错了,为《玩具总动员》这样的好莱坞大片配音也不例外。”
由于薪酬不高,再加上要供一双儿女出国读书,童自荣的生活非常简朴。他住在上海的一幢连排旧式民居楼里,房间只有30平方米,家具都是旧的,厨房也要和其他住户共用。即便如此,他也从不靠接拍商业广告挣钱:“广告是来钱的,但是我要保护我塑造的美好形象。我并不反对广告,但是得非常谨慎。”
生活中的童自荣是一个非常谦虚、宽厚的人,无论是街坊四邻,还是厂里的司机和小木匠都跟他非常要好。他的妻子杨倩华曾说:“童自荣最不爱出风头了。当年法国演员阿兰·德龙来到上海,欢迎宴会上把他安排在主桌和阿兰·德龙坐在一起,可是有些老同志不高兴了,说让他到后面去,他就无所谓地走开了。后来还是阿兰·德龙到处找‘佐罗’才把他找了回来。童自荣最红的时候,大学里请他去做讲座开车来接,他说不要,自己骑自行车就去了。他觉得车子停在门口来接是件很不自在的事。”
就像妻子讲的那样,童自荣虽身为名人,可心态却依旧平和,这也是他深受影迷喜欢和敬佩的原因之一。在上海电影译制厂50周年庆典时,他写了一篇名为《保持我们的品德》的文章,希望广大演员都能做到“业务好,人品、道德也好”。
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的童自荣仍心系配音事业,希望能办一个学校培养专门的配音人才。他说:“其实,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年轻人,他有华丽漂亮的音色,有特殊的语音魅力。这并不是说他非要跟我的声音完全一样,不过他至少能够取代我的配音,那样我就可以安心退休了。一个人毕竟总是会老的。”
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童自荣在配音道路上不断前行,他用王子般漂亮的声线,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