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马泰
所属图书:《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 出版日期:2015-09-01文章字数:4321字

马泰

一、初涉评剧,迎难而上

马泰

1935年3月,马泰出生在北平的一户回族家庭。小时候,他非常喜欢曲艺和戏曲艺术,是个十足的戏迷。

马泰的童年时光,几乎全部是在京剧大师侯喜瑞的家里度过的。那时,侯喜瑞知道马泰非常喜欢京剧,便经常把他叫到家里给他说戏。在侯喜瑞的指导下,聪明又好学的马泰逐渐练就了一副高亢洪亮、甜润优美的好嗓子,深得侯喜瑞喜爱。后来,马泰经常形影不离地待在侯喜瑞身边,只要侯喜瑞有演出,他都会坐在台下认真观看、潜心揣摩。

7岁那年,马泰决定正式坐科学习京剧表演艺术,却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无奈之下,他只好步入学堂,到立达中学读小学和中学。

在上学期间,马泰仍经常偷偷跑到戏院看侯喜瑞演出,并经侯喜瑞介绍,认识了京剧旦角演员尚小云。尚小云也十分喜爱马泰,经常对马泰进行指导,他的鼓师侯常青还送给了马泰一整套有关锣鼓经知识的书籍。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泰有幸结识了京剧净角演员裘盛戎。裘盛戎见马泰十分痴迷京剧艺术,便当场给他说了一出著名京剧《连环套》。从此,马泰深深爱上了“裘派艺术”,成了裘盛戎的忠实观众。他的发声方法、共鸣位置的选择,以及气息的运用,都给马泰日后表演评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950年,马泰从立达中学毕业。后来,他来到北京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学习。其间,马泰经常参与各种文艺活动,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他的表演才华很快就被训练班的负责人发现了。

1952年,训练班的负责人把马泰送进了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今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在学校里,马泰认识了谢添、蓝马等优秀演员,对话剧和电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了不少话剧、电影的表演技巧。他经常在各类文艺活动中出演话剧,还不时为大家唱上几段京剧,受到大家的好评。

后来,马泰又喜欢上了评剧,开始刻苦钻研评剧艺术。1954年,他顺利考入隶属于中国戏曲研究院的中国评剧团(翌年成立中国评剧院),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评剧表演生涯。

在评剧团,马泰师从张润时开始学习评剧艺术。张润时是评剧的老前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马泰逐渐打下了扎实的评剧表演功底,不断汲取着评剧艺术的精华。

有一次,马泰向张润时学习评剧《回杯记》,剧中有一段难度很大的唱段,唱词多达一百余句。在评剧界,素有“男怕《回杯》,女怕《开店》(《马寡妇开店》)”之说,很多学员都对《回杯记》敬而远之。然而,马泰却将其演唱得十分到位,令张润时赞不绝口。

二、主演《金沙》,一举成名

1955年,马泰加入中国评剧院组建的评剧院三队,跟着评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喜彩莲,深入农村和工矿巡演。

在巡演中,除了演出自己的拿手剧目《回杯记》,马泰还与喜彩莲合作演出了传统评剧《马寡妇开店》和《怀乡梦》,之后又与喜彩莲、小白玉霜共同合演了《小借年》。在巡演期间,每到一地,他的表演都会引起热烈的掌声,大家都称赞他功底扎实、唱腔圆润。

巡演结束后,马泰回到评剧院继续学习。在几位前辈的精心指教下,他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众多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他学评剧时虚心、刻苦的态度赢得了前辈的交口称赞。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国评剧院的院长薛恩厚集中剧院的精英力量,与作家安西一起创作了大型现代评剧《金沙江畔》。《金沙江畔》是根据作家陈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进入藏族同胞聚居地,却遭到国民党陷害,被误以为是掠走格桑土司女儿珠玛的罪魁祸首,后经艰苦努力戳穿阴谋、继续北上的故事。

与之前的传统评剧相比,这部现代评剧人物众多,有红军卫生队队长童秀、连长金明、炊事班班长金万德,格桑土司和他的女儿珠玛等,表演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剧中,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张德福等演员分别饰演了上述角色,而饰演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师政委谭文苏的任务则落在了马泰的身上。

马泰在《金沙江畔》中饰演谭文苏

当年10月,《金沙江畔》作为国庆10周年的献礼剧目在北京公演。在剧中,马泰通过演唱“红军的激流永远向前”和“高原风景极目望”这两个唱段,把谭文苏这一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其中,“红军的激流永远向前”是作曲家贺飞根据进行曲的节奏编创出来的,在演唱时,马泰将歌剧的发声方法融入进来,唱出了恢宏磅礴的气势。“高原风景极目望”是根据女声“三眼慢板”创作而成的男声“三眼慢板”,马泰将这段唱词演唱得雄壮有力,深刻表达出谭文苏热爱祖国的豪迈情怀以及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

《金沙江畔》的公演结束后,马泰获得了广大观众和文艺界人士的好评。这部现代评剧不仅让马泰一举成名,更突破先前评剧舞台上以女旦为主的“半班戏”的局面,拓宽了男演员的表演领域,同时进一步发展了男声唱腔,在评剧的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世纪60年代初,马泰又主演了一部现代题材的评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在剧中,他准确把握了抗日英雄杨晓冬的人物性格,将“骂宴”和“杨母跳楼”两场戏表演得十分精彩,显示出不凡的演唱功底。此后,评剧中以男演员为主演的剧目不断增多,马泰的评剧演艺之路越走越辉煌。

三、纵横艺坛,新作频出

1961年,马泰出演了新编历史戏《钟离剑》,饰演越王勾践。在这出戏中,他演唱的“吴越盟逼得我山穷水尽”是核心唱段,难度极大。有一天,京剧名家谭富英看完马泰的表演后,把他叫到家里说:“你有段唱,最后那个唱腔应该挑上去。”说完还亲自示范了一遍。在接下来的演出中,马泰按照谭富英的指点进行演唱,大获成功。多年后,回忆当初的情景,马泰感慨地说:“谭先生作为前辈,能当面指出我一个后生的唱腔问题,完全是从热爱评剧艺术出发,这才是知心的朋友。”

1962年,马泰在新编历史剧《孙庞斗智》中扮演了孙膑。第二年,他又主演了现代剧《夺印》,饰演基层干部——小陈庄的支部书记何文进。在剧中,他演唱的“水乡三月”和“劝广清”成为家喻户晓的唱段,在大街小巷广为传唱。此后,马泰和相声演员马季、京剧演员马长礼、话剧演员马群一起,被大家誉为京城艺坛“四马”。

随后,马泰在《向阳商店》中饰演商店经理刘宝忠,与扮演党支部书记王永祥的魏荣元对唱了“兄弟忆旧”。这段唱腔是现代评剧中的经典对唱,马泰和魏荣元一个唱得潇洒飘逸,一个唱得深沉浑厚,在舞台上深情诉说着往事,将大家拉进了他们的回忆中。1963年,马泰在参加华北调演时演出了《向阳商店》以及新编的《会计姑娘》,以出色的表现荣获了表演奖。

1965年,中国评剧院根据越南报告文学《像他那样生活》改编了评剧《阮文追》,由马泰、新凤霞、李忆兰联袂主演。第二年,《阮文追》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公演,马泰不负众望,把越南爱国英雄阮文追塑造得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周恩来总理还称赞这部剧是“评剧革新的高峰”。

“文革”开始后,马泰受到迫害,一度中止了评剧表演。直到1975年,他才凭借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重新登上了舞台。

1978年,马泰受邀客串了电影《甜蜜的事业》中的角色。此后,他陆续排演了评剧《第二次握手》《野马》《成兆才》《米酒歌》《评剧皇后》等。其中,《成兆才》《米酒歌》《评剧皇后》获得了北京市表演奖。随后,他演出的评剧故事片《红白喜事》荣获首届全国戏曲电视剧“鹰象奖”。

后来,马泰担任了中国评剧院的副院长。除了表演评剧和处理日常事务,他经常为报纸杂志和各大电台撰写文章。此外,马泰还利用休息时间练起了书法,艺术界都称他的字“妙趣横生”。

1984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编、中国唱片公司出版的系列磁带《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正式发行,马泰演唱的许多评剧唱段被收录其中。1993年,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又发行了磁带《马泰评剧唱腔艺术精选》,让更多人领略到了马泰的评剧演唱风采。

四、谱写评剧辉煌

1995年,马泰从中国评剧院退休。虽然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他依然牵挂着评剧事业,热心扶植评剧新人,多次参加慰问演出,并全程参与了“中国评剧音配像工程”的录制工作,不遗余力地推广普及评剧艺术。

《评剧皇后》剧照

2003年,马泰参加了中国评剧院举办的“评剧流派艺术演唱会”。虽然已经68岁高龄,可他的嗓音丝毫不减当年,一段《金沙江畔》中的“高原风景极目望”博得了满堂彩。

2004年春节,马泰不畏严寒,在“城外诚”家居广场的露天舞台上连演了好几场评剧,之后又在昌平影剧院举行了慰问演出。不久后,他因肝部突然剧烈疼痛住进了医院,经检查已是肝癌晚期。他的儿子马小波回忆说:“住院期间,父亲很坚强,虽然肝病将他折磨得骨瘦如柴,但我们从没有听他叫过痛,开心时他还给病友哼几句《夺印》《钟离剑》等经典剧目中的唱词。”

《马泰声腔伴奏大典》专辑

这一年的3月6日,马泰因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辞世,享年69岁。第二天,文艺界的近百名人士及喜爱马泰的观众纷纷前去清真寺吊唁。3月8日上午,马泰的遗体安葬在北京回族公墓。

有人曾这样评价马泰的评剧表演艺术:“马泰的大量艺术实践丰富了评剧的‘越调’,改变了评剧男声唱腔的面貌,使它能够和表现力丰富的女声唱腔争奇斗妍、相映生辉。”

还有人说:“马泰在唱法上强调韵浓、板稳、字清、气匀、腔准、情真,善于抓住人物特征,找出每段唱腔的重点。他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根据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唱词中字韵收放规律,去进行装饰、喷腔、拖腔、收腔的声腔艺术处理手法。”

也有人这样评价马泰的嗓音:“音域宽,高、中、低音俱全,能上能下、变化自如。他的高音区行腔激越昂扬,中音区浑厚委婉,低音区抒情舒展;他的音质纯净,既宽厚洪亮又圆润甜美,并善于通过各种唱腔真挚细腻地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满足了观众的艺术要求。”

正如人们所说,几十年来,马泰在评剧表演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观众带来了一部部精彩的作品。他通过生动的表演,引领观众回顾了许多经典的历史事件,并塑造了许多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形象,不仅拓宽了评剧的表现题材,还使评剧男演员登上了主角地位,把评剧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大家都称他的表演艺术为“马派”艺术。

2011年,九州音像出版公司发行了VCD《马泰声腔伴奏大典》。这部伴奏大典共收录了马泰的21出戏、53段唱腔伴奏,带领大家重温了马泰的评剧经典之作,缅怀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

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