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胡絜青
所属图书:《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 出版日期:2015-09-01文章字数:4444字

胡絜青

一、受祖父影响喜欢上绘画

胡絜青

1905年12月23日,胡絜青出生在北京西城的一户满族家庭。据胡絜青自己回忆,她的祖籍是黑龙江省的呼尔哈村,祖上先是从黑龙江南迁辽宁,后来又随清军入关而定居北京。

胡絜青的家庭隶属满洲正红旗,父亲、祖父都曾在官府当差,但官职均不高。父亲小时候曾经卖过菜,后来也仅仅是做笔帖式、骁骑校,最高也就做到印务参领。祖父虽然职位高一些,但在胡絜青出生后没几年,随着清王朝的终结也就结束了。

胡絜青小的时候,祖父在皇宫里当二等侍卫,由于喜欢画画,平日里经常和如意馆的画师们来往,学画仕女画,他的宫廷画习作《白猿盗桃》《麻姑献寿》等,都给胡絜青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胡絜青受祖父的影响,逐渐喜欢上了绘画,常常观摩祖父作画,受到了不少熏陶。

8岁那年,早到了入学读书的年龄,胡絜青向母亲提出请求,希望能够进学堂念书,将来凭本事吃饭。于是,母亲便送她到了位于西直门大街的第四女子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胡絜青休学两年,在1921年考入了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在中学里,胡絜青认真学习,各门功课都很出色。此外,基于早年的兴趣以及一定的基础,她开始专门学习绘画。那时,学校的美术老师汪孔祁是一位有名的国画家,擅画山水。在教学中,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严格要求学生进行铅笔画、水彩画和国画的写生训练。在他的指导下,胡絜青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打下了造型、色彩的基本功,而且美术习作经常获“甲上”的评分。后来,胡絜青常常为学校的博物课绘制挂图,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胡絜青、老舍故居“丹柿小院”

1925年,胡絜青以第一名的成绩中学毕业,随后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31年合并为北京师范大学)预科。两年后,她转入国文系,随黎锦熙、钱玄同、吴承仕等名师学习文学。后来,胡絜青还选修了俞平伯、周作人、杨仲子、孙诵昭的课。当时,杨仲子和孙诵昭在学校里主要讲授书法和花卉绘画的课程,胡絜青在他们的指点下获益匪浅,“絜青”这个名字就是杨仲子为她起的。

在校期间,胡絜青还与国文系及英文系的同学一起组织了文艺社团“真社”,进行新文学的研究和创作,成员有后来的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等。他们还一起为社团的《真报》编辑文艺副刊,一开始取名《瀑布》,后来又改称《流水》。胡絜青曾以“燕崖”的笔名,为副刊写过诗和散文,并为后来出版的合订本设计封面。在这里,她文学和绘画两方面的才能,都得到了一定的实践和发展。

1930年,胡絜青一边在大学念书,一边在中学母校兼课。同年,在英国教书的老舍回到北平,暂住在好友白涤洲家。当时,胡絜青作为“真社”的代表前去与老舍见面,邀请他到学校座谈文学,两人因此结识。胡絜青和老舍都是满族人,又都爱好文学,因此常常通过书信交谈,慢慢产生了感情。

1931年,胡絜青的毕业论文《朱(熹)陆(象山)异同》得到导师黎锦熙的赞扬,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二、结识并拜师齐白石学画

1931年7月,在众人的撮合下,胡絜青与老舍结为夫妻。婚后第二天,老舍对胡絜青说:“咱们要和睦相处,决不能吵架拌嘴。”往后,这句话成了胡絜青和丈夫恪守的信条,两人共同生活了35年,相处得十分和睦。

老舍为胡絜青画作《山雀杜鹃》题诗

不久,胡絜青和老舍去了山东济南。在那里,她先后在济南齐鲁中学高中部和青岛女一中教授国文。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只身一人前往重庆参加抗日救亡活动。随后,为照顾老舍的母亲,胡絜青带着3个孩子返回已经沦陷的北平,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任教,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其间,她认识了著名画家齐白石,从此与齐白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2年,老舍的母亲病逝。第二年,胡絜青打包好10件行李,带着3个孩子,悄悄踏上了逃往重庆的路途。一路上,母子4人颠沛流离、备尝艰辛,走了整整50天才终于平安抵达重庆北碚,与在那里的老舍团聚。

在重庆,胡絜青进入国立编译馆社会通俗读物组担任编审。在此期间,她曾将逃难的过程撰写成文在杂志上发表,并向朋友们叙述沦陷区的真实生活,为老舍日后创作《四世同堂》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絜青留在北碚,在女子师范学校的附属师范部任教,并在乡村建设学院任副教授,为学生讲授诗词。在那段时间里,胡絜青遇到了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校长潘序伦。于是,在潘序伦的邀请下,她同时在立信北碚分校兼课,教授国文。

1950年初,胡絜青一家返回北京,住进了新购置的位于东城区丰盛胡同的小四合院。起初,她在家一边帮老舍抄写稿件,一边照顾子女、主持家务。后来,又参加了妇女学习班和国画研习会。在国画研习会上,她接触到了一批优秀的画家,此后开始作画,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1951年,胡絜青加入中国画研究会,历任理事、常务理事、服务部副部长和副主席。同年,她正式拜师齐白石,每周定期去齐白石家中学画,写意技巧大有长进。齐白石十分喜爱胡絜青,他曾经在胡絜青的一张藤萝习画上题字作为勉励:“此幅乃絜青女弟之作,非寻常画手所为。”

1953年春天,胡絜青和老舍一起在四合院里种了两棵柿子树。每到秋天,火红的柿子便挂满枝头,格外好看。于是,胡絜青就把院子命名为“丹柿小院”。除了柿子树,她还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卉,并精心栽培了100多种菊花,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为其作画。

后来,胡絜青又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听于非闇讲授工笔花鸟绘画,在画写意画的同时兼绘工笔重彩。

三、跨越动乱年代 再造艺术辉煌

1956年,胡絜青与陈半丁、于非闇、胡佩衡一起,为新建的北京饭店合作了大幅壁画,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称赞。第二年,她和陈半丁、于非闇、孙诵昭一起,在北海画舫斋举办了联合画展。

1958年,胡絜青受聘于北京画院,担任画士,后来被评定为一级美术师。第二年,她与关松房、何镜涵、惠孝同以及胡佩衡一起,先后分两期为民族文化宫合作绘制了4幅巨幅国画。

《絜青画册初集》书影

1962~1964年,胡絜青与老舍到内蒙古、湖南、安徽等地游玩。途中,胡絜青作画,老舍题诗,留下了不少合作的书画、扇面等,被大家誉为“双璧”。

“文革”开始后,胡絜青一家被定为“三等”公民,生活十分落魄。后来,老舍含冤投湖自尽,给胡絜青带来了极大打击。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她硬是带着孩子们咬牙挺了过来。

“文革”结束后,胡絜青重新拿起手中的画笔,迸发出了更加浓烈的创作激情。随后,登门求字求画的人逐渐增多,胡絜青由于过度劳累,三叉神经疼的老毛病频频发作。然而,她依旧一边服用镇痛片,一边坚持为人题字作画。

有一次,胡絜青在朋友的陪伴下到河南游玩,大家得知消息后纷纷找上门来求字画。她虽然累得腰酸背疼,仍来者不拒,并且从不过问报酬。她说:“这是打破‘四人帮’多年来对文艺禁锢的好现象。人们敢于追求美的享受,是情操高雅的表现。”她还说:“求字、求画的人,比‘砸花盆、毁文物’的人素质高、情操美。”

1979年,胡絜青为刚刚复刊的《民族团结》杂志作了一幅国画《傲霜图》,并赋诗“十载除四害,祖国面貌新。长征创业史,团结各族人”。

1980年,胡絜青在香港举办画展,并出版了《絜青画册初集》(香港九龙狮子会印行),封面用齐白石为此书写的题签,并由巴金作序。画册问世后立即被抢购一空,广受赞誉。

20世纪90年代后,耄耋之年的胡絜青仍继续努力研习书画,并到处举办画展。1992年,她出版了《胡絜青画集》(北京出版社)。第二年,胡絜青赴湖北襄樊举办了个人画展。

1996年,为纪念《民族团结》出版第300期,胡絜青应邀为杂志创作了一幅《石榴图》。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我从前也种过石榴树,果实结得又多又好。如今石榴树没了,但石榴都留在我的脑子里了。”

1997年,胡絜青出版了《胡絜青百菊图》。画册中收录了她创作的100幅工笔重彩菊花作品,并附有她写的《吟菊》:“墨池为友拜菊师,卅载韶华描影迟。百态千姿摩不尽,留取观赏好赋诗。”在画册的前言中,胡絜青说:“我爱花,爱看花、爱画花,也爱养花。在花之中,我对菊花有特别的偏爱。”

1998年,胡絜青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胡絜青艺术大展》。次年,她又到美国举办了个人画展。

四、散文与国画双峰并峙

在几十年的创作实践中,胡絜青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画坛上杰出的女画家。她最擅长画菊、梅、松,并把苹果、鸭梨、谷物等题材引入国画之中,拓展了国画的表现领域,为作品赋予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

胡絜青的绘画代表作有《月季》《秋实图》《五松图》《银星海棠》《凌云直上》《傲霜图》《报春图》《玉羽春光》等。她的作品曾被编入《中国妇女画册》《中国女画作品选》和专题邮票《菊花》中,并被中国美术馆及湖南、吉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等省的博物馆收藏。其中,她画的大幅工笔牡丹图《姹紫嫣红》,作为国礼赠送给越南的胡志明主席。

胡絜青画作《傲霜图》

除了绘画,胡絜青的书法和写作功底也非常深厚。她曾经写过《从北平到重庆》《破镜重圆》《记齐白石大师》《老舍和赵树理》《难得的好人》《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巨人的风格》《市宝》《老赶不上趟》等散文。其中,《老赶不上趟》曾获北京市散文一等奖。她和儿子舒乙合写的散文《老舍和朋友们》获首届杜康散文优秀奖和第三届“十月文学奖”优秀散文奖。1990年,舒乙选编了胡絜青和老舍的一些文章,出版了《热血东流》一书。

另外,从20世纪80年代起,胡絜青曾先后走访济南、青岛、重庆等地搜集老舍的资料。1980年,她整理编辑了《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一书,在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1985年,她与王行之合编了《老舍剧作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第二年又与儿子舒乙合著了《散记老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这些书都是研究老舍的经典著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详尽的资料。

2001年5月1日,胡絜青因感染肺炎住进了北京和平里医院。几天后,她的心肺功能开始衰竭,18日陷入了深度昏迷。21日下午,胡絜青安然辞世,终年96岁。

2005年12月23日,北京市文物局和老舍纪念馆在北京艺术博物馆联合举行了“纪念胡絜青100周年诞辰暨画作捐献仪式”。仪式上,胡絜青的子女遵照母亲的遗愿,将老人精心创作的67幅画作捐赠给了老舍纪念馆。

这天,有关单位还举办了“胡絜青美术精品展”,并在老舍纪念馆制作发行“个性化邮品”以及“纪念性日历”。之后,老舍纪念馆的官方网站上又开办了“絜青画廊”等系列活动,以多种方式纪念这位巾帼艺术家。

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