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郎筠玉
所属图书:《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 出版日期:2015-09-01文章字数:4322字

郎筠玉

一、自幼学戏,苦练功底

郎筠玉

1919年8月14日,郎筠玉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市惠福西路仙邻巷的一户满族家庭,是家中的长女。郎家从祖辈开始就由北京迁至广州,靠卖艺为生。郎筠玉的父亲郎锐擅拉二胡,凭借不凡的实力成为广州曲艺界的掌板师傅;母亲关燕苏是一位瞽师,因唱粤剧《小青吊影》《仕林祭塔》成名。

小时候,受父母影响,郎筠玉十分喜爱粤剧艺术,从懂事起就跟着父亲念“锣鼓经”,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吊嗓子,风雨无阻。再长大一些,她开始随父母到茶楼学戏。每次开场之前,她都会先练上一段,等演出开始后再坐到台下看父母表演。

演出结束回到家里,郎筠玉也不闲着,和当杂技演员的姑父一起练刀,练“鞠鱼”“开一字”等基本功。她心里一直牢记父亲之前对她说过的话:“百艺好防身,多学些东西有好处,还要扎扎实实地学,不要想一步登天。”

后来,郎筠玉跟着熊飞影学起了粤剧唱腔“大喉”。熊飞影是当时有名的粤剧演员,人称“大喉泰斗”,郎筠玉在她的指点下学唱了《凤仪亭》《罗成写书》等传统粤剧。渐渐地,在熊飞影和父亲的指导下,郎筠玉的水平不断提高,粤剧天赋显露无遗。

8岁那年,郎筠玉开始随父母到广州“莲香”“惠如”等茶楼唱戏。演出刚开始时,茶客还没来齐,她就先垫场唱上一曲;等到演出接近尾声,茶客都往外走的时候,她又上台唱送行歌。当时,在演出中间献唱的都是包括熊飞影在内的名角儿,郎筠玉因此结识了“平喉四大名家”之一,人称“小明星”的邓曼薇,并通过听她唱戏学到了不少技艺。

1932年,父亲为养家糊口,来到广州长堤先施公司天台游乐场的粤剧全女班当乐手,郎筠玉也跟着加入了进来。由于没钱拜师,她只能做自费学徒,在演出中“跑龙套”。其间,父亲常对郎筠玉说:“做‘手下’‘梅香’,能和老一辈同台演戏,这是偷师学艺的好机会。‘手下’‘梅香’的戏份也是重要的,如果戏演到悲时,你还是一张笑脸,就会影响全台戏。”因此,郎筠玉无论担任什么角色都非常卖力,而且对待前辈毕恭毕敬,日子久了,前辈们都愿意对她指点一二。

半年后,郎筠玉转到长堤大新公司全女班担任日戏小生,主唱“平喉”。为吸引观众,全女班的班主在公司门口挂上了她的照片,并特书“新扎老倌,俏妙非常,仔细杀食”几个字。于是,郎筠玉便据此为自己起了第一个艺名——新肖仔。她成名以后,粤剧同行都尊称她为“仔姐”。

当时,由于姐妹众多,家里一度穷得揭不开锅。为养家糊口,郎筠玉拼命唱戏,妹妹郎美莉曾回忆说:“当时一天人工仅7毛钱,她却每个月都能拿出20元交给奶奶。”

二、戏路坎坷,逐渐成名

20世纪30年代中期,郎筠玉离开大新公司全女班,加入了“下四府班”。这是一个由贫苦艺人组成的小型戏班,衣箱行头较少,服装、布景也较差,主要靠演员的真功夫来吸引观众,上演的剧目是由当时最流行的古典粤剧编成的“江湖十八本”。戏班的演员工资低微,最差的时候甚至分文不得,只能勉强吃上一口饭。

郎筠玉饰演花木兰剧照

在下四府班,郎筠玉开始了跋山涉水、四处演出的艰苦生活。她跟着大家一路辗转颠簸,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常常就地搭建舞台进行演出。那时,戏班为了赚钱,总会给地主乡绅演戏,他们常常要郎筠玉侍宴、陪酒,郎筠玉不肯,因此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还差点被“浸猪笼”。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郎筠玉避走香港,加入了“镜花艳影”全女班,以原名“郎紫峰”进行演出,反串男角担任第二小生。其间,她先后与任剑辉、陈皮鸭等粤剧名家合作,受到她们的赏识。

在香港,郎筠玉的生活过得十分清苦。那时,香港的租金很贵,她只能与人合伙,7个人共租一张“碌架床”。为了多赚钱,她有时候一个晚上要扮演好几个角色,即使角色的年龄跨度很大也照演不误。后来,郎筠玉还当掉自己唯一一件大衣,换钱买茶座票,看小明星、徐柳仙等名角演出,就这样学会了《夜半歌声》《秋坟》《再折长亭柳》等剧目。

通过不断学习其他粤剧演员的演唱,郎筠玉的唱腔变得丰富起来,表演也更加自如。有一次,任剑辉准备演出《夜出虎狼关》,结果得了急病不能上场,于是,班主就让郎筠玉去临时顶角。任剑辉是名角,很多观众都慕名前来看她演出,如果换人顶角,演不好会闹出大乱子。然而,郎筠玉顶住压力,出色地完成了演出,观众的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1941年底,香港被日军占领,郎筠玉前往菲律宾,并改演花旦。她想,这次演的是女角,倘若再用之前的艺名,岂不是连一点女人味都没有了?于是,她就请人为自己想了一个新艺名——郎君玉。结果,负责印刷海报的排版工人搞错了字粒,把她的艺名排成了“郎筠玉”,于是,她将错就错,用起了“郎筠玉”这个陪伴她一生的艺名。

后来,郎筠玉又去越南海防,加入了同去越南演出的“胜寿年剧团”。在剧团里,她认识了粤剧名伶靓少佳。没过多久,郎筠玉的潜质就引起了靓少佳的注意,于是,靓少佳让她学起了千里驹的戏。

千里驹是粤剧“驹派”创始人,素有“花旦王”的美誉,以唱苦情戏著称,靓少佳把他的“苦喉”唱腔以及表演风格都悉数教给了郎筠玉。后来,郎筠玉演出了千里驹的首本戏《舍子奉姑》《烈女报父仇》等,在唱腔、台步、关目、做手、拭目、表情等方面,都表演得淋漓尽致,被观众誉为“翻生千里驹”。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扶持郎筠玉,靓少佳甘愿退居二线为其配戏,令郎筠玉深受感动。后来,两人日久生情,喜结连理。

三、传统戏与现代戏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胜利后,郎筠玉夫妇结束了在海外漂泊的生活,回到了广州。他们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可没想到战后的广州依然非常混乱,戏曲行业也萎靡不振。为了谋生,两人只能到处唱戏,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地挨到了广州解放。

广州解放后,郎筠玉先后在新世界粤剧团和珠江粤剧团担纲演戏,与罗品超、文觉非、吕玉郎等人合作。

1951年,作家欧阳山把歌剧《白毛女》改编成了大型革命现代戏,并由郎筠玉担任主演,受到好评。不久,郎筠玉又主演了《祥林嫂》《小二黑结婚》《母亲》《槐树庄》等现代戏,在剧中塑造了风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粤剧舞台上表演现代戏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这次脱胎换骨的尝试为粤剧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在粤剧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当时正赶上抗美援朝,郎筠玉从自己的演出所得中拿出了2000元人民币带头捐献,成为粤剧界捐款最多的演员。此外,她还不顾身孕,通宵达旦在街头义唱募捐,最终因劳累过度不幸流产。

郎筠玉《仕林祭塔》剧照

1952年,郎筠玉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传统短剧《平贵别窑》中饰演王宝钏,荣获表演艺术一等奖。在后来的演出中,她还曾多次反串薛平贵,文场戏唱“平喉”,武场戏唱“大喉”,生动体现了人物的鲜明个性。

1958年,广东的众多粤剧团合并为广东粤剧院,此后,郎筠玉成为剧院的主要演员,并先后担任艺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兼任艺术指导。其间,她排演了现代戏《刘胡兰》《芦荡火种》以及古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烈女吊英魂》《望江亭》《凉亭会妻》等。此外,郎筠玉还与罗品超演出了根据朝鲜古典文学名著《春香传》改编的同名粤剧,广受好评。

在郎筠玉演出的几百部粤剧中,最能显示她艺术造诣的当属《花木兰》和《仕林祭塔》。粤剧《花木兰》是为郎筠玉量身定做的,全剧一共8场,唱念做打俱全。郎筠玉在总结自己这部剧中的表演时曾说:“在演出《花木兰》时,我吸取名家所长,运用到角色创造之中。在‘上路’一折里,我吸取了熊飞影的‘大喉’唱腔表现人物的英雄气概;而在‘巡营’一折里,我又吸取了小明星、徐柳仙的唱腔,更好地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感情。”

《仕林祭塔》是一部苦情戏,正符合郎筠玉早年练就的“苦喉”。在剧中,她饰演的白素贞“扮相端庄秀丽,做手柔软优美,唱腔婉转动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仕林祭塔》成了粤剧青衣表演的代表作,被粤剧学校作为教学剧目进行示范。

“文革”期间,郎筠玉曾一度息影。1978年重返舞台时,她虽已年至花甲,仍坚持练嗓。同时,她开始培养青年粤剧演员,将一身技艺悉数传授。后来,这些青年演员都成了水平高超的名伶。

四、“人生如戏,戏假情真”

1988年1月2日,广东省第一届“民间艺术欢乐节”在广州市东方乐园举行,广东粤剧院的众多粤剧名家一同助兴演出《六国大封相》,郎筠玉也抱病参加了演出,担任压轴推车出场的正印花旦。

那时,郎筠玉已经69岁高龄,她的女儿谭玉筠回忆说:“当时母亲已经有高血压,可她并不知道。由于工作的劳累,演出的前几天她已经患有感冒,但为了支持艺术节,她仍坚持出演。”

在一片锣鼓声中,郎筠玉双手推车准备上场。突然间,她的右手开始发麻,变得不听使唤,车把跟着掉在了地上。她艰难地想俯身重新拾起道具出场,结果就在亮相的一刹那,车把再次坠地,整个人晕倒在了舞台上。

郎筠玉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她“因突发性脑溢血而丧失语言能力,右半身偏瘫”。从此,郎筠玉不得不遗憾地告别舞台,卧病在床。尽管如此,她依旧忘不了心爱的粤剧艺术,每当保姆为她播放粤剧时,她都会点头微笑。

2002年元旦,郎筠玉与罗品超、林小群、罗家宝等粤剧名家一起,荣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

2003年9月18日,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粤剧院、广州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广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联合举办了“庆祝郎筠玉从艺70周年暨《粤剧表演艺术家郎筠玉》专集首发式大会”。《粤剧表演艺术家郎筠玉》一书,由汪宗猷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详尽介绍了郎筠玉的生平和表演艺术。

《粤剧表演艺术家郎筠玉》书影

2010年8月初,郎筠玉的身体出现轻微不适,入院治疗。8月12日,她在广州逝世,享年91岁。

8月22日,郎筠玉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市殡仪馆的仙鹤厅举行,她生前的好友、同事和戏迷纷纷前来送别。郎筠玉的子女们回想母亲坎坷的一生,写下了一副挽联,上联为“儿女情长贞娘困身雷峰塔”,下联为“巾帼精忠木兰跃马九重天”,横批“人生如戏,戏假情真”。

郎筠玉为粤剧事业鞠躬尽瘁,有人曾对她的表演艺术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她多才多艺、戏路宽广,唱功造诣深厚,子喉、平喉、大喉的运用均有独到之处。”

郎筠玉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艺术家不是靠名气吃饭,更不可能侥幸成功。只有有信念、有真本领的人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立于不败之地。”这正是她一生的写照。

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