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改良田螺菜
相传,明朝被尊称为“财神爷”的沈万三,当时不仅是出了名的商业奇才、经商高手,同时又是一位非常出名的美食家。
明朝初年,平越司(今福泉市)这个地方,河里、田里到处都是田螺。当地百姓常常将这些大大小小的田螺一筐一筐地捡回家里,先用清水将外壳淘洗干净,然后倒入盆或桶里,盛满清水,放上几片花椒叶,滴入几滴菜油“喂养”,每天换一次水,这样反复四五天,称为“吐泥”。如果没有菜油,则“喂养”的时间稍长一些,等田螺内的污泥吐净了,浸泡田螺的水看上去也清亮了,就将田螺再清洗一两次捞起晾干,放入油锅爆炒。炒到一定程度,先后放入姜、蒜、辣椒、花椒叶等佐料,加入清水煮沸,放入葱花,一道美味可口的“煮田螺”就做成了。炒好的田螺清香扑鼻,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听说这还是当地老百姓招待客人的一道美味佳品呢,遇有亲朋好友来家作客,桌上也少不了这道菜。该菜品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任你怎么煮,总去不掉那一股隐隐约约的“泥腥”味。
沈先生到福泉,拜仙人张三丰为师后悉心修道,闲来无事,常常到民间走访,慢慢地就知道了这道当地的“美味菜”。一天,他走到一杨姓人家,正赶上主人“煮田螺”。闻到清香,沈先生忍不住走上前去赞口道:
“好菜,好菜。好香的菜啊!”
主人见沈先生光临自家寒舍,很是高兴,急忙将沈先生请进屋里就座,并倒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清茶(当时各家各户烧茶都是从自家院子里种的茶树上折几片叶子,洗净放入装满水的茶罐里,将茶罐放在明火上烧开,一壶清香的“绿茶”就成了),沈先生边喝茶边和主人聊起天来。
沈先生说:“田螺真是一个好东西,它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之美誉,含有丰富的营养,它的营养成分含量和组合优于鸡、鸭、鹅肉等。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肉味甘、性寒、无毒,具有清热、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主人家你们‘煮田螺’是一种做法,但这种做法确实很难去掉腥味。”
看到沈先生很随和,又听了他对田螺的评价,主人打消了顾忌,慢慢和沈先生聊起来。说到田螺,主人侃侃而谈,向沈先生讲起了民间流传的田螺的故事。主人说:在我们这个地方,流传着一个关于田螺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犀牛滩这个地方有一条很大的河流从这里经过,河两岸的人赶集、来往都是靠渡船。一天,有一个撑船人收工后把船撑到犀牛滩下,将锚抛好,走回家去。当走到田边,看见田中有一个田螺爬出壳产仔,产好了,爬来爬去,寻不到田螺壳,撑船人见田螺怪可怜的,就把壳拿到田螺跟前,田螺见是自己的壳,一下就钻了进去。
第二天,撑船人收工回来,又经过这块田边,看见这只田螺用潮湿的身体爬来爬去,竟写出了几句话:
犀牛滩下勿停船,菜油倒发休洗头。
斗谷只捣三升米,一对苍蝇捧笔头。
撑船人看不出是什么意思,就记在心里,他半夜回到家,门被老婆反锁了进不去,就爬窗跳了进去。刚跳下,只听“哗”的一声,一瓶液体倒在头上。撑船人用手一摸,原来是菜油。本想洗洗头再上床睡觉,突然想到田螺爬出的第二句话“菜油倒发休洗头”,心想算了,不洗了,上床便睡。
话说村里有一个屠夫康七和撑船人的老婆勾三搭四,早就想杀了撑船人,好占有他老婆。这天半夜,他带着杀猪刀,轻手轻脚跳进窗门,慢慢拔开蚊帐。由于房间里很暗,认不出哪一头睡的是撑船人。他这头闻一闻,那头闻一闻,心想菜油味浓的这头一定是女的,就将另一头的头一刀砍下,逃走了。哪知道砍死的是撑船人的老婆!
第二日,隔壁邻居知道撑船人的老婆死了,都认定是撑船人杀的,便报官让官府将他抓进了大牢。俗话说,官有千条理,有理说不清。不管撑船人怎么叫冤,县官还是判他死罪。提起朱笔准备“签押”。恰在这时,有两只大苍蝇飞过来捧住笔头。县官签不下字,只好停下。笔一停,苍蝇飞到一边了。县官看苍蝇飞走,又拿起笔,正要签,苍蝇又飞过来了。这样来了去,去了来,反复三次。县官无法签押,他想:苍蝇会捧笔头,看来,这案子定有冤情。就先把撑船人关进大牢,派捕手出外调查,专门查被杀的女人平时和哪些人有来往。
捕手们去到村里,听村里人说,这女的跟康七有来往。这康七,是七月初七生的,也有人叫他双七,是个卖肉的。他卖肉不用秤,一刀下去,三两就是三两,一斤就是一斤,很准。
捕手们在回府的路上,正好碰到一个卖肉人。捕手们向此人买肉,一个说买半斤,一个说买一斤。那个卖肉人一起一落“咔嚓”、“咔嚓”两刀,称也不称,把肉递了过来。两个捕手断定他就是康七,立即将他抓到县衙来。
县官升堂审案,康七死也不认。县官令打手上刑。指板夹一上,康七受不了皮肉之苦,就一五一十全招了。
县官令手下的人放出撑船人,将康七问斩。
撑船人从牢中出来,正碰到天下大雨。撑船人想,自己坐牢这么长时间,船停在犀牛滩下,不知怎么样了,赶去看看。当他来到犀牛滩下,又想起田螺的字眼“犀牛滩下勿停船”。想想这么大的雨,犀牛滩岩石悬空,还是停远点好,赶紧把船驶到外边去。撑船同行觉得好笑,这老实人,这大下雨打雷天还将船驶到外面去,一定是坐牢坐傻了。正想取笑他,突然,一阵雷声响起,紧接着,“轰隆隆”一声,山震地裂,犀牛滩岩石在眨眼之间塌了下来。除了他的船,停在犀牛滩下的船全部被压沉了。
撑船人在船上细细一想,哎呀,田螺写的字眼真灵,今日应了“犀牛滩下勿停船”这一句了。那日菜油倒头救了我。还有两句呢?“斗谷只捣三升米”,剩下不是七升糠吗,“康七”嘛。县官判罪,应了“一对苍蝇捧笔头”。我救田螺一次,田螺救了我三次。自此以后,当地人都称田螺为“吉祥螺”,称“煮田螺”为“吉祥菜”,慢慢地大家都喜欢上了这道菜。
沈先生听了这个故事,很是赞叹,对煮田螺如何去腥味进行了指点。他告诉主人,其实田螺采用“爆炒”的做法味道更鲜美。于是他叫主人找来当地最辣的“朝天椒”,到山上采了一些香料,手把手教主人炒田螺。果然,这样炒出的田螺,香味更加诱人,颜色红中有绿,有白,而且辣椒香脆可口,田螺的壳脆得还可以嚼食,真是色香味俱全。
从此,“辣椒炒田螺”就在当地流传开来。再后来,因杨姓主人去了广东,这一特色美味又被带到了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