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名茶
在福泉市陆坪、凤山一带,出产一种绿茶,色香味与西湖龙井可有一比,但因茶树只有百十来株,形不成规模,以至默默无闻。有识茶的外来奸商,收购包装后冒充西湖龙井出售,竟以假乱真。据当地老人相传,这茶树还真是沈万三带来的呢。
话说元朝末年,富甲天下的沈万三在南京城与邋遢道人张三丰相逢,张三丰说:“东南王气太盛,今后我们会在西南相会。”遂取出两粒茶籽赠予他:“知你乐茗,愿你寻得黑土黑砾之地种之,每日以三人淘米水浇灌,此茶长成,足以润你余生之好。”沈万三收了茶种,放在身上,也没细想。不料明洪武年间,沈万三因曾经资助元末起义将领张士诚固守苏州,使朱元璋久攻难下而记恨在心。为示好朱元璋,沈万三遂斥资修建了半个南京城,进而又谏言出资慰劳三军,将功赎罪。沈万三这次拍马屁却拍到了马腿上,一直对沈万三耿耿于怀的朱元璋要将沈万三置于死地,幸得大脚马皇后求情,沈万三才躲过一劫,却也被发配云南充军。离开南京,沈万三将张三丰赠予他的两粒茶种放在行囊中随身携带。流放路上,每行一处,他便留意各地的土壤,伺机将茶种种上。
沈万三随军队一路西行,翻山越岭,舟车劳顿。一日行至贵州平越卫境内黄猫岭处(今属福泉市凤山镇凉水井村),虽然前路一望辽阔,山清水秀,景色空明,让人心旷神怡,但此时正是夏日季节,赤日炎炎,人困马乏。一行人在崇山峻岭间穿行,昏昏沉沉,正干渴难耐,殊遇一茶水铺,店主以新鲜苦丁茶水供路人饮用,众人饮罢,都说痛快,押解的军爷也倍感精神。沈万三心想,这荒芜之地,竟也有这般好茶。于是环顾四野,顿时满眼放光,这一方水土正是他寻访已久的种茶之地。
见到这方土色正如师父张三丰所说,沈万三把店主叫来,嘱咐他说:“我给你两粒茶种,你好生种植,需每日以三人饭量的淘米水浇灌,方可长成,此茶香气定会引得神仙来。”吩咐毕,沈万三等继续西行,去往云南。
福泉茶叶
真是因缘际会,冥冥中自有安排,15年一晃过去,流放云南的沈万三被师父张三丰找到,追随张三丰来到福泉山修道。一日,沈万三想起茶籽一事。当年拜托茶水铺种茶之处,离道观正好不远,于是和张三丰抽空前往。沈万三重访黄猫岭,人家依旧,春风笑人,可是当年的店主早已不在。店主儿子曹世奇领他观看茶树,此时茶树已经根扎黑土,枝繁叶茂,且有多株繁殖。沈万三惊叹,师父当年所赠茶籽怀揣十数年尚能发芽生根,很是神奇。
曹氏将新采的茶泡了呈与张三丰和沈万三,茶水清香暗溢,入口温润,沁人心脾,深咂一口便有恍若隔世之感。
曹世奇求沈万三赐此茶名,沈万三沉吟道:“花香再馥终有时,人生世事须如茶。那就叫不名茶吧。”不名,不名,不与争名。张三丰看着沈万三只是点头,微笑不语。
后来,福泉山高真观享用之茶便是曹家所供。果真如张仙人所云,到得晚年,唯有这一杯清茶,数盏油灯,伴了沈万三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