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瑰宝 商圣之乡
这是一方集黔中秀色于一园的锦绣之地,是一个能让人沐浴春光、发思古之幽情的绝佳去处。
2014年10月13~14日,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商传先生,受贵州省福泉市政协的邀请,到福泉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在考察中欣然评价福泉是“黔中瑰宝,商圣之乡。”
明史专家商传为福泉题字
明史专家商传对福泉的评价
明史专家商传的题字
明史专家商传的题字
明史专家商传的题字
明史专家商传的题字
明史专家商传的题字
明史专家商传的题字
14日早上,商传先生在我和陈啟信副主席等人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福泉人民广场、福泉新区路网、福泉文化教育体育中心、福泉城墙、小西门水城、商业文化教育基地(沈万三陵园)、福泉山等地,接受了福泉市新闻中心、市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对古城文化的保护修缮利用,对传承发展贵商精神和文化,讲了很中肯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他在福泉山名人堂挥毫泼墨为福泉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墨宝”。
说起与商传先生的“缘”,有点无巧不成书的感觉。2013年,为了筹资兴建沈万三陵园,我从网上“查找”沈万三资料,从网络上知道到了明史专家商传,便萌发了拜访他、聘请他为福泉文化顾问的想法。但找到他的联系方式,却颇费周章,花了很长时间,想了许多办法,找了好多人,都没找到。后来跟一位同学聊天,偶知他有商先生的联系方式,我当即欣喜若狂。没想到,同学却说他不能把商老师的电话给我,说我不能直接跟商老师联系,必须得经过他秘书首肯才行。我再三请求,迫不得已的同学把商老师的电话告诉了我。我诚惶诚恐地给商老师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尊敬的商老师好,我是贵州省福泉市政协主席黄建菊。福泉位于黔中腹地,是历史文化名城,现保存完好的有明朝的两处‘国保’,文物专家单士元先生曾现场称赞其为‘明代石城,黔中瑰宝,亲临其景,胜读史书’,恳请您在百忙之中到福泉来调研考察明文化。我将为您做好服务。”短信发出去后,我忐忑地盯着手机,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分钟,就收到了商老师的回复:“感谢黄主席的盛情邀请,能踏着单伯父的足迹去福泉,是我的荣幸!”原来,巧合的是单老先生与商老师的父亲是北大同学,两家还是世交。可以说与商老师的“缘”还来自于福泉明城墙……后来我们如愿以偿,商老师接受我们的聘请,成了福泉文化顾问。
带着睿智、带着慈祥、带着诚信、带着对福泉的关注,踏着当年单士元老先生的足迹,商传先生于2014年10月13日来到了福泉这片热土,考察时间虽不长,但福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我们留下了如下墨宝:“士元伯父句:‘明代石城、黔中瑰宝、亲临其境、胜读史书’”;“黔中瑰宝、商圣之乡”;“魂系福泉”;“福泉山水秀、商圣有传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诚信如贵,财富如山”。看着这些“墨宝”你会觉得往事重现,故人就站在你的面前,我们与历史、与先人竟是那般接近。这些墨宝不仅道出了他对福泉的印象,同时又从专家学者的角度为福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方向点了题,指了路……
黔中瑰宝 古城福泉
福泉,位于“黔中”腹地,历史悠久,早在殷周时期,这里就是梁州、荆州南裔。春秋战国至秦汉置且兰,隋唐五代设宾化县,宋为黎峨里寨。福泉原名“平月”,因城南的“月山”得名,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平月长官司,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平越安抚司,十四年(1381年),置平越守御千户所,十五年(1382年),升为平越卫。二十一年(1388年),裁平越安抚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平越军民府,府卫同城。清康熙十年(1671年),裁平越卫,置平越县,为府附郭。二十六年(1687年),平越军民府改为平越府。嘉庆三年(1798年),平越府改为平越直隶州,裁平越县。民国3年(1914年),撤州改县。初属黔中道,后隶独山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改平越县为福泉县,隶属都匀专区,得名于县城内的福泉山,1956年8月,改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96年,撤县建市,即今福泉市。
福泉古城垣
被文物专家、原故宫博物馆建筑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单士元先生和明史专家、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商传先生称之为“黔中瑰宝”的是福泉城墙(又称福泉古城垣),1956年被列为“省保”,2001年列为“国保”。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指挥李福始建土城。建文三年(1401年),改建为石城,“周围一千五百丈,高二丈二尺,广一丈五尺,门四,月城三,城楼四,警铺四十五”,城垣臻于完善。成化年间(1465~1487年),指挥史张能建水城,另开“小西门”,以解决城内人畜饮水。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总兵安大朝、知府杨可陶、指挥奚国柱在水城外建外城五十五丈,将沙河水围经城内。城垣南、北门洞皆长17.3米,宽4.8米,高6.3米;东门洞长20米,宽4.2米,高6米;西门洞长8米,高3.85米,宽4.4米,门洞上建城楼,南称威武楼、北称福泉楼、东称峨楼、西称泰宁楼。城楼挺拔,巍峨雄丽。
西门水城
陪着商老师走进福泉古城,看着尚保存完好的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再走进里三层外三层,构建精巧、完整如故的“水城”,只见南北呈圆弧状,东西为半圆形,依山形、地势、水流而筑,体现了古代城池的特征。城分内城、水城、外城三个部分。内城高踞山脊,俯瞰全局;水城拦腰截江,勾连上下;外城突兀平野,屏藩三方。三城一体,守望相衔,壁垒森严,固若金汤,举目眺望,三重环抱,形成梯级防线,依山傍水,上下贯通,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古城垣,承载了多少故事?尽管日子若水,慢饮淡泊,我们却从古城垣中读到了不散的弥香,伴随导游的讲解,仿佛进入了另一种时空,人喊马嘶、硝烟弥漫、血雨腥风、风云变幻……
商传先生感慨地说:“我第一次来福泉,感觉非常好,没想到它经历了从洪武到成化然后又到万历将近200年时间的不断建设,最后形成这样的规模,而且和我们整个城市包括城里边,百姓的、军民的生计全都连在一起了,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再现,这点我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
中国民俗专家扎西·刘到福泉进行文化考察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水城真遗憾。”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俊博士说:“福泉明城墙最大特点,就是水关独到的‘依山傍水’筑城特色。这种道法自然,绝无仅有。这个‘水城’价值连城。”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独具慧眼和创新意识,2013年初,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推进“5个100工程”重点平台建设,以小西门水城为核心区的“福泉古城文化旅游景区”被列为重点打造的100个旅游景区之一。中共福泉市委、福泉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已斥资1.6亿元完成了福泉古城文化旅游景区规划、保护和修缮。目前正在着手“雄镇楼”和“一庙三府”的修建……
商圣之乡 还看今朝
被称之为财神爷,中华商圣,中国十四世纪杰出的理财大师,世界资本主义之先驱,国际贸易之先行者,贵商鼻祖的沈万三于1393年死于平越(今福泉市),葬于福泉山,福泉山是他的人生福地。他在这里修身悟道,圆善终梦,他在人们重农轻商的陈旧观念中毅然走上经商之路,并创下一个个商业神话,最终成为明朝一富豪。他谋利不忘爱国,捐资修筑半个南京城墙,展示了德满天下、义薄云天的人生价值。
为了弘扬沈万三的德商文化和德商精神,更好地做好“传承历史、文化育商、弘商扬商、旅游富民”工作,2013年8月,在中共福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州省福泉市政协牵头募集资金和强力推动完成了商业文化教育基地——沈万三陵园建设,以期沈万三精神永存。
商传先生瞻仰了他亲笔书写的提有“中华商圣”的沈万三陵园及参观了福泉城市建设后,奋笔疾书:“福泉山水秀、商圣有传承”,“诚信如贵,财富如山”。
正如商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天的沈万三,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了,就像诸葛亮是智谋文化,关公是忠义文化一样,他是一个财富文化的象征,老百姓为什么要贴杨柳青的年画(年画中画着民间财神沈万三),大家认为沈万三有聚宝盆,他是财富的象征,所以呢,供奉沈万三就是为了我们大家也发财……”
在中共福泉市委、福泉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福泉新贵商正在崛起,在努力发财、努力创造财富。
磷都崛起民富。
“脚踏乌江河,石笋对石鹅,哪人识得破,金银用马驮”。这首民谣在福泉从远古传颂至今,有人说是仙人张三丰的预言,有人说是财神爷沈万三留下的财富“谜底”。曾经多少人梦想知道的财富“谜底”,最终被改革开放的福泉人民破译。这个“谜底”就是广袤的福泉磷矿。福泉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才辈出的地方,从贵商鼻祖沈万三到今天的新贵商,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福泉在资源特色与文化底蕴中演绎着一次次新的跨越:以磷化工为龙头的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使福泉崛起为中国绿色磷都,位列于贵州省经济强县(市),从1978年到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从3261万元上升到92.24亿元,增长了282.86倍(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38.6%、52.24%);财政总收入从368万元上升到15.52亿,2014年财政总收入达20亿元,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增长了421.7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22元上升到6399元,增长了55.45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8元上升到20073元,增长了近10倍。
福泉市文峰广场
预计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80亿元以上,比2011年末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8.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290亿元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1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700元以上,年均增长16.5%左右。
拉路网“造”新城。
按照“突出核心、加速聚集、快建新区、稳改旧城、东西拓展、连片开发、打造宜居、彰显古城”的总体思路,近年来,福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12年中共福泉市委、福泉市人民政府提出“城镇建设年”以后。随着文峰广场、黄龙井殡仪馆等83个项目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人民广场、西环路、葛镜西路、独立高中等20余个项目的完工;城市主轴南段、新区二期路网、新文体中心、五月花职院、市职中扩建、中医院异地搬迁等20余个项目全面铺开;金域龙庭、美盛观邸等房开项目顺利推进,福泉城已不再是那个由4700米古城墙围住的小镇,已经成长成12.8平方公里的现代新城区,全市人均住房面积到2013年已达32.4平方米……
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有中共福泉市委、福泉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更有无数商人加入其中,“机遇、智慧、勤劳、诚信”,在利“他”的同时,也发了财,同时倍受尊重!
亲商、护商、重商、安商、弘商扬商、文化育商在福泉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有形的财富终有一日会消逝,无形的精神则亘古流传。沈万三带给福泉的,不仅是历史传说,还有更加宝贵的精神,后世称之为“贵商精神的起点”。千千万万的福泉新贵商已扬帆启航,正在以“诚信为贵、财富如山”的贵商精神发财、创造社会财富,新“沈万三”正在黔中大地福泉崛起,假以时日,福泉将会成为一座融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古典与先锋于一体的大美古城,商盛之乡!
福泉——黔中瑰宝,商圣之乡。
福泉新城区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