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术研究
一、学术活动
2010年5月25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与贵州省伊斯兰教协会联合在贵阳举行王静斋大阿訇爱国爱教思想座谈会和王静斋大阿訇之墓揭碑仪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作总结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世礼致辞。唐世礼在致辞中指出,王静斋大阿訇是我国现代伊斯兰教著名经学家、翻译家,是与达浦生、哈德成、马松亭齐名的中国现代四大阿訇,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国爱教、求索进取、奉献社会的崇高品质。王静斋大阿訇爱国爱教的思想,不仅在历史上熠熠生辉,也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进而激励广大伊斯兰教信徒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工作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座谈会上,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贵州省伊斯兰教协会、天津伊斯兰教协会负责人,王静斋大阿訇的家属,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松分别发言,对王静斋大阿訇真诚爱国虔诚信教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座谈会结束后,与会领导和群众到贵阳市回民公墓,举行“王静斋大阿訇纪念碑揭碑仪式”。揭碑仪式由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洪长有主持,碑文撰写者中国伊协副会长余振贵宣读了碑文,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发表了讲话。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世礼、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等共同为纪念碑揭碑。
二、学术成果
贵州伊斯兰教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缓慢。目前见到最早的研究文章有张运昌《贵阳穆斯林的状况》(1931年)、杨培生《贵州伊斯兰教之一般状况及今后振兴方策刍议》(1932年)、张幼文《贵阳回民概况》(1933年)、王梦扬《敬告贵州教胞书》(1939年)、董奋修《贵州回教潜力在青山》(1940年)等。新中国成立后,有少量文章和资料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伊斯兰教研究得到发展,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不同专业人士构成的研究人员队伍。贵州回族学者和研究者,出版了《新月之光—贵州伊斯兰文化》《贵州伊斯兰教历史与现状》《毕节回族文化》《回族文化大观》《贵州回族文化名片》《遵义穆斯林》等。参与编写了《太平天国时期黔西南白旗起义史料》《世界三大宗教在云贵川地区传播史》(国家级课题)《中国南方回族古籍丛书》《贵州百科全书》《贵州省志·民族志》《贵州省志·宗教志》《贵州宗教概览》《中国穆斯林专辑》(回族企业家卷)的编写。有20余人先后30多次参加省级以上的学术研讨会,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一些书籍和作者获奖。
(一)著作
《太平天国时期黔西南白旗起义史料》,贵州省兴仁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1992年6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23万字。该书辑录了太平天国时期黔西南回民联合苗族、汉族、布依族民众举行反清起义的有关历史资料;详细记载了该次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的肇始、发展直至最终失败的情形。该书内容翔实,为研究这一时期贵州农民起义,以及经济社会、民族关系等诸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英雄的回族人民——冀鲁豫边区回民革命斗争专辑》,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冀鲁豫组编。1995年12月印。全书为23万字。收录文章46篇。本书由曾在原冀鲁豫地区工作过的一些党政老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编辑出版的。内容反映了冀鲁豫边区回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作英勇斗争的事迹。部分文章还记述了冀鲁豫边区回族干部、战士随军南下贵州后,参加剿匪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业绩。是研究回族革命史和当代贵州回族史的重要资料。
《贵州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贵州省伊斯兰教协会2005年编印,全书7万字,汇集保健行(时任贵州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论文、文章17篇,介绍了贵州伊斯兰教的历史、伊斯兰教社团组织、清真寺、宗教节日、历史上回族的反抗斗争、回族教育、对外交往的情况。
《新月之光——贵州伊斯兰文化》,优素福·纳光舜著。2006年12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14.3万字。该书系统分析了贵州伊斯兰文化的渊源、形成和发展、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及与贵州地方文化的交融等。具体分为:贵州伊斯兰文化的渊源,《古兰经》和圣训的主要内容及与贵州伊斯兰文化的关系;贵州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贵州伊斯兰文学、艺术、礼仪及习俗;贵州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形式,家庭教育、经堂教育、学校教育、伊斯兰社团活动、阿訇宣教、教派的连接作用;贵州伊斯兰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交融。该书是贵州第一部全面介绍伊斯兰文化在贵州传播、发展的专著,填补了省内宗教研究空白。《新月之光—贵州伊斯兰文化》获贵州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贵州伊斯兰教历史与现状》,作者纳光舜。为200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6年6月结项)。共18万字。详细介绍了贵州伊斯兰教的经典、信仰、习俗,贵州回族社会生活,家庭、家族,伊斯兰教教派、组织,历史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所掌握的资料充分,观点清晰,概念明确,叙述讲求逻辑性,引用数据准确,文字流畅。对有关部门开展和推进伊斯兰教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毕节回族文化》,刘砺著。2007年11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37万字。《毕节回族文化》详细介绍了毕节回族族源及分布,社会结构,历史上的反抗斗争;回族经济的历史发展及现状;伊斯兰教的传播及清真寺分布;毕节地区回族各大姓谱牒;回族语言文字;回族地区学校教育、经堂教育,以及医药卫生和体育状况,文学艺术的发展及成就,民族服饰与礼仪、饮食和禁忌,婚丧嫁娶习俗和节庆文化等;居住环境,回族人物及回族工作等。该书资料翔实,观点正确,叙述清晰,较好地反映了毕节回族全貌,对研究贵州回族及伊斯兰教有重要参考价值。《毕节回族文化》获中国首届回族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撒二名传奇》,董登荣著。纪实小说。描写的是黔中山区回族英雄撒二名。他自幼聪明非凡,得太平军余部英雄后代培养,学成文武全才,因不满官府黑暗统治,高举造反大旗,除暴安良,杀富济贫。凭着他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和卓越的本领,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20年,迎来了解放,并率部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任命为营长,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
《回族文化大观》,纳光舜著。2010年12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35万字。详细介绍了贵州回族历史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贵州回族族源、族称;语言、文字;清真寺创建和分布,教派、学派形成及传播,清真寺管理组织及伊斯兰教社会团体,经典,信仰等;贵州回族风俗习惯,包括饮食,村落环境及民居,婚姻习俗,葬仪,节日和纪念日,礼仪礼节,历法等;贵州回族传说、故事、传记、寓言、神话,以及民间歌谣及诗歌,楹联、匾额,谚语、谜语;贵州回族建筑、书法、刺绣、挑花、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名胜古迹,建筑,重要文物,著名回族聚居地、典型回族村寨等;贵州回族教育、体育、出版,经堂教育,学校教育,体育,学术研究及出版;医药卫生,医理、病理医学实践,卫生保健;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等。本书资料翔实,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既有新观点、又有一定理论深度。较全面地反映了贵州回族文化的面貌,在贵州回族研究方面具有突破性进展。《回族文化大观》获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图37 《贞丰回族专辑》 纳海洋提供
《遵义穆斯林》,李兴都、李雪华主编。2011年12月印。收录文章69篇,分为两大类,即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又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中央、省市区有关部门领导视察遵义清真寺;二是遵义市伊斯兰教协会和清真寺开展民族宗教活动;三是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四是友好往来。文章分为六部分:一是历史资料;二是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教规教义;三是参加中国回族学会、贵州省宗教学会论文;四是遵义穆斯林人物传记;五是遵义伊斯兰教协会、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民工作经验;六是伊斯兰教的基础知识。
《贞丰回族专辑》政协贞丰县委员会主编,2012年6月出版。该书全面地、多角度地介绍了贞丰回族的历史渊源、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化教育、婚礼葬礼、宗教习俗、传统节日、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回族优秀人物代表等方面的内容。
《黔岭新月》,纳光舜著,2014年6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是“贵州世居民族文化书系”回族卷。全书分为历史概览、风俗习惯、清真饮食、宗教信仰、秀美家园、先辈足迹等六个部分,17万字,图片160余幅。系统地介绍了贵州回族文化,彩色印刷,装帧精美,图文并茂,资料翔实,文字精练,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通俗易懂,学术性、可读性强,受到读者普遍好评。
图38 《黔岭新月》 纳光舜摄
(二)文章
包括贵州伊斯兰教历史、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科技教育、人物等几类。
1.历史类
内容涉及回族历史与现状;伊斯兰教传播概况;反抗斗争;回族生活及习俗等。文章主要有:余宏模、张正东《清初回族迁入威宁考》(载《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1期)对威宁回族家谱、墓碑进行分析后,认为回族迁入威宁的时间应在清初。保健行《回族到威宁的时间需要再探》(载《贵州民族研究》1980第3期),对元明时期威宁一些历史事件分析后认为,回族进入贵州应在元明时期。纳星斋、马东庆《安顺回族情况》(载《安顺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1983年12月印),阐述了安顺回族历史、居住、反抗斗争及参加革命斗争,经济社会情况和伊斯兰教在当地发展状况。马运琨、马永和《威宁回族习俗简介》(载《威宁文史资料》[第3辑]1988年12月印),威宁自治县是贵州回族居住最集中、人口最多的县,文章对威宁回族来源、姓氏、居住、服饰、饮食禁忌、婚姻、丧葬等,做了研究和全面介绍,是研究威宁回族的重要资料。保健行《伊斯兰教哲赫林耶教派在贵州的传播》(载《贵州文史丛刊》1984年第4期),阐述了哲赫林耶传入贵州、分布地域扩大。以及培养阿訇、开展教务活动等史实。张幼文《抗日时期的贵阳回族》(载《云岩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1987年9月印),详细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贵阳回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经过或驻留贵阳的伊斯兰教界知名人士情况;王奎璋《贵阳伊斯兰教的基本情况》(载《云岩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宗教专辑]2003年8月印)这组系列文章(共8篇)详述了贵阳伊斯兰教的传入、发展,清真寺建设,经济文化状况等,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贵阳伊斯兰教的变化等。金以光《普安等县的回族和伊斯兰教简况》(载《黔西南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87年4月印),对伊斯兰教明代传入普安青山,以及清代以后伊斯兰教载青山一带发展变化的历史、经堂教育、进行研究阐述。马良辅《贞丰县回族情况》(载《贞丰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94年10月印)研究和阐述了贞丰县回族来源、居住环境、经济和教育状况、宗教习俗等。
2.文学艺术类
内容为回族文学、伊斯兰建筑、回族聚居地风光、回族服饰等。文章主要有:
保文《为贵州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人》,对由北京调来贵州的、以回族演员为骨干的贵阳市杂技团,做了全面考察和介绍。
丁大林《回族民歌概述》(载《南风》1985年第4期),对流行于黔西南回族中的民歌进行了收集、整理、分类研究。纳光舜《贵州清真寺建筑艺术》(载《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研究和介绍了贵州各个历史时期清真寺分布和特点。纳光舜《黔中名寺—贵阳清真寺》(载《中国穆斯林》2004年第5期)对贵阳清真寺建筑历史、形制、结构、装饰等进行研究和介绍;之达《贵州穆斯林服饰》(载2005年7月4日《贵州民族报》),研究了贵州穆斯林服饰特点、发展变化及发展趋势。马蒙《贵州伊斯兰文学》(载2006年4月10日《贵州民族报》)认为贵州伊斯兰文学是贵州穆斯林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生活习俗等的集中反映,贯穿着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歌颂了穆斯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
3.经济类
介绍了贵州经济发展及现状。文章主要有:保健行《抗战时期贵阳市回民商业》(载《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抗日战争时期,约有2000多回民有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逃亡到贵州,他们多从事商业、清真饮食业等,对推动贵阳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该文重点记述了这方面的情况。陈余庆《大坝回族村经济状况与习俗》(载《钟山文史》[第4辑]2000年10月印),对钟山区月照彝族回族苗族乡大坝回族村回族的历史、及发展状况,回族生活习俗、特色食品、宗教节日等做了考察和记述。桂晓刚《威宁县中水镇的回族妇女调查》,认为随着社会变迁,中水回族妇女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妇女从事商业活动也是其地位提高的因素,文章还对中水妇女受教育和婚姻状况做了调查和分析。张富杰《发展清真饮食文化的思考》(载2009年1月22日《贵州日报》),文章指出平坝是“中国清真美食之乡”,清真饮食文化在民间源远流长。平坝回族在继承传统饮食的基础上,吸收中国饮食的烹调方法和菜点品种,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清真饮食品牌,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蕴含着回族人民深厚的饮食文化内涵。桂希江《浅谈有关清真食品的几个问题》(载《中国穆斯林》2007年第5期),从清真食品的内涵入手,对清真食品的生产、管理等进行专项研究。
4.社会类
研究阐述了伊斯兰教与社会的关系。文章有:保健行《咸同年间贵州回民的反清斗争》(载《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第1期),对咸同年间贵州回民起义的时代背景、起义爆发原因、攻占新城建立根据地、扩大战果和起义失败进行全面分析论述。滕雷声《张凌翔领导的回族白旗起义》(载《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第3期),对张凌翔发动白旗起义进行全面研究,重点阐述了发动起义、建立新城根据地、进取贞丰、兴义、安顺等州府,张凌翔牺牲等内容。贵州省政协文史办公室整理《国民党独四师起义与威宁县和平解放》,记述了1949年12月驻威宁的国民党军独立第四师(师长马崑为回族)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纳星斋《我在解放初期民族工作中的经历》;纳星斋、保健行《与外国穆斯林的友好交往》(载《乡思·友谊·故园情台港澳及海外文史资料专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版),记述了纳星斋1984年到沙特阿拉伯朝觐过程,以及改革开放10余年间,贵州回民与来访的各国穆斯林交往情况。冶绍繁《伊斯兰教严禁吸毒、贩毒》(载2006年4月10日《贵州民族报》),文章指出伊斯兰教坚决反对吸毒、贩毒,严禁种植、制作、贩卖毒品;穆斯林要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发挥穆斯林的聪明才智,诚实劳动,脱贫致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宗奇俊《伊斯兰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载《中国穆斯林》2007年第6期),文章指出伊斯兰教的“和谐”主张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原则有相通之处,发扬伊斯兰教爱国、诚信、平等友爱和鼓励学习的优良传统,引导穆斯林讲和谐、促和谐,是新时期伊斯兰教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当认真研究,大力推进。
5.教育、科技类
探讨了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回族医药卫生等。主要有:罗世勋《试论毕节地区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对策》(载《毕节地区民族研究》[二]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版),对威宁回族早期办学的三种形式,即清真寺办学、私立学校和公办学校进行研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回族教育的飞速发展做了详细调查;分析了影响回族教育发展的经济、学校建设、思想观念等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李寿祥《威宁的回族教育》(载《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第4期),认为威宁回族教育明朝前期定居威宁后,最初以清真寺经堂教育为主,其后辅之以学校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回族地区学校教育成效显著,经堂教育曾受到抑制。1978年后,经堂教育又有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金和璞《辛亥革命前后盘八回民社区文化》(载《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2001年),论述了北盘江以西地区(史称盘江八属),回民社区的形成、清真寺建设、经堂教育和学校发展,以及教育成果给当地回民社区经济发展、民族间团结带来的影响。纳光舜、白贵生《清真饮食中的医食同源研究》(载《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版),从伊斯兰教经典关于医食同源的论述、中国古代典籍关于医食同源、清真饮食的医疗价值等方面论述了清真饮食在养生保健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6.人物类
介绍了伊斯兰教历史人物主要有:保健行《威宁起义——记回族马昆师长》(载《回顾贵州解放——少数民族在贵州解放中的贡献》,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6月版),对1949年12月独立第四师在威宁起义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起义原因、过程及影响。编写组《回族知名人士杨念铭》(载《贵阳历史人物丛书·综合卷》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版),记述了贵州回族中的知名人士杨念铭新中国成立前支持儿子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省民族事务委员副主任期间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工作的事迹。编写组《爱国爱教的伊斯兰教阿訇李筱修》(载《贵阳历史人物丛书·综合卷》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版),对贵阳清真寺李筱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认真办好教务,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做了研究,认为李筱修长期从事伊斯兰教务活动,对人诚实忠恳,始终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处理宗教方面的问题,为社会主义事业做了有益的贡献。孔正祥《马姑祖与三家寨道堂》(载《贵州文史天地》2000年第6期),对马姑祖(哲赫林耶教主马光烈之妹)及其隐居之地(人称姑祖花园)进行了研究和介绍。
附录:
研究文章统计表
(注: 作者标题刊登报刊(书籍) 出版时间(期数) (未署名) 《贵州省城教务调查》《天方学理月刊》 第2 2 期( 1930年7月) 张运昌《贵阳穆斯林的状况》《穆民》 第1 卷第4 期( 1931年4月))
续表
(注: 作者标题刊登报刊(书籍) 出版时间(期数) 杨培生 《贵州伊斯兰教之一般 状况及今后振兴方策 刍议》 《月华》 第4 卷第16—1 8 期 合刊(1932年6 月) 张幼文《贵阳回民概况》《月华》 第5 卷第2 1 期( 1933年7月) 王梦扬《敬告贵州教胞书》《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1939年第1 卷第4 期 董奋修《贵州回教潜力在青山《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1940年第3 卷第1 期 马永志《新社会太好了》《中国穆斯林》1958年第5 期 李勇 《变了样的贵州威宁回 族村》 《中国穆斯林》1958年第1 2 期 周春元张宪瑞《论白旗起义》《贵州师范学院学报》1963年第1 期 余宏模张正东《清初回族迁入威宁考》《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第1 期 保健行 《咸同年间贵州回民的反 清斗争》 《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第1 期 作者《标题》刊登报刊(书籍) 出版时间(期数) 雷广正李知仁 《咸同年间黔西南白旗 大起义》 《历史教学》1981年第8 期 保健行 《伊斯兰教传到贵州省的 时间》 《中国穆斯林》1982年第1 期 桂希泉《红军和我们心连心》编辑组《镇宁风情》1983年印 保健行 《抗战时期贵阳市回民 商业》 《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 1 3 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3年8 月版 保健行 《伊斯兰教哲赫林耶教 派在贵州的传播》 《贵州文史丛刊》1984年第4 期 丁大林《回族民歌概述》《南风》1985年第4 期 张运昌 《记南明区的“孙裕顺” 清真馆》 《南明区文史资料》(第3 辑) 1985年9 月)
续表
(注: 作者标题刊登报刊(书籍) 出版时间(期数) 贵州省政协 文史办公室 整理 《国民党独四师起义与 威宁县和平解放》 《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1 辑) 1985年1 2 月 保健行《在贵州的回族》《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3 期 马崇武著 余明祥整理 《昔日平坝回民的一些 遭遇》 《平坝文史资料选辑》(第 3 辑) 1986年9 月印 袁佳 杨家源 《对老主任杨念铭的 怀念》 《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 1 9辑(人物专辑) 1986年1 0 月 金以光 《普安等县的回族和伊 斯兰教简况》 《黔西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6 辑) 1987年4 月印 张幼文 《白崇禧访问贵阳清真 寺及回协》 《南明文史资料选辑》(第 5 辑) 1987年0 9 月印 张幼文 《抗日时期的贵阳 回族》 《云岩文史资料选辑》(第 5 辑) 1987年1 0 月印 马武孝威宁穆斯林简介》《中国穆斯林》1988年第5 期 滕雷声 《张凌翔领导的回族白 旗起义》 《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第3 期 马运琨 马永和 《威宁回族习俗简介》《威宁文史资料》(第3 辑) 1988年1 2 月印 桂希龄口述 丁廷荣整理 《回族穆斯林在都匀》 《都匀文史资料选辑》(第 7 辑) 1988年1 2 月印 纳星斋 《党的民族政策就 是好》 《风雨同舟四十年:政协 委员生活纪实》 1989年9 月印 马武忠等 《水城回族发展及其风 尚概述》 《水城文史资料选辑》(第 3-4 辑·少数民族专辑) 1989年1 2 月印 保文 《为贵州文化建设作出 贡献的人》 《中国穆斯林》1990年第2 期 张幼文《贵阳的清真饮食业》 《云岩文史资料选辑》(第8 辑) 1990年1 0 月 伍朝前 《沙坡“窑窝碑”— 贵州回族人民反清抗 暴的历史见证》 《贵州文史丛刊》1992年第1 期)
续表
(注: 作者标题刊登报刊(书籍) 出版时间(期数) 张幼文《贵阳回族节日巡礼》 张幼文贵阳回族节日巡礼 《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35 辑] 贵阳少数民族专辑》 1992年6 月印 张运昌 《党的民族政策与日月 同辉——记贵阳市回 民公墓》 《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35 辑] 贵阳少数民族专辑》 1992年6 月印 纳星斋 保健行 《与外国穆斯林的友好 交往》 《乡思·友谊·故园情台港 澳及海外文史资料专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1 1 月版 马良辅《贞丰县回族情况》 《贞丰文史资料选辑》(第6 辑) 1994年1 0 月印 张宗敏《石冲清真寺》 《安龙文史资料选辑》(第 1 3辑) 1997年6 月印 威宁自治县 教育局 《威宁的回族教育》《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第4 期 纳光舜 《中国古代清真寺建筑 艺术初探》 《中国穆斯林》1998年第1 期 纳光舜 《阿拉伯— 伊斯兰音乐 及其对世界音乐的 影响》 《阿拉伯世界》1998年第1 期 保健行 《威宁起义——记回族 马昆师长》 《回顾贵州解放— 少数民族 在贵州解放中的贡献》 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9年6 月版 孔正祥 《马姑祖与三家寨 道堂》 《贵州文史天地》2000年第6 期 陈余庆 《大坝回族村经济状况 与习俗》 《钟山文史》第4 辑2000年1 0 月 保健行 《民国时期贵州伊斯兰 教社团组织概况》 《贵州民族与宗教》200 1年第3 期 罗世勋 《试论毕节地区回族教 育发展的历史、现状 及对策》 《毕节地区民族研究》(二)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 2年4 月版)
续表
(注: 作者标题刊登报刊(书籍) 出版时间(期数) 保健行 《贵州省回族人民修建 清真寺的史料》 《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第1 期 保健行 《贵州省仅有的一座伊 斯兰教“道堂”》 《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3 期 纳光舜 《贵州清真寺建筑艺 术》 《中国穆斯林》2004年第5 期 编写组 《爱国爱教的伊斯兰教 阿訇李筱修》 《贵阳历史人物丛书综 合卷》 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5年4 月版 编写组《回族知名人士杨念铭》 《贵阳历史人物丛书·综 合卷》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年4 月版 纳光舜 《黔中名寺——贵阳清 真寺》 《中国宗教》2005年第2 期 桂希江 《伊斯兰教在贵州的传 播与发展》 《中国穆斯林》2005年第3 期 保健行 《贵州回民与我国西北 地区回民的两个历史 相连关系》 《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2 期 之达《贵州穆斯林服饰》《贵州民族报》2005年7 月4 日 李兴都《架设天梯的人们》《民族文学》2005年第6 期 祖海尔 《伊斯兰教道德在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的作用》 《贵州民族报》2005年1 2 月2 9 日 王江 《伊斯兰教“解经” 工 作的重要意义》 《贵州民族与宗教》2006年第5 期 冶绍繁 《伊斯兰教严禁吸毒、 贩毒》 《贵州民族报》2006年4 月1 0 日 宗奇俊 《发挥伊斯兰教的积极 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服务》 《贵州民族报》2006年1 2 月1 1 日 宗奇俊 《伊斯兰教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穆斯林》2007年第6 期)
续表
(注: 作者标题刊登报刊(书籍) 出版时间(期数) 桂希江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 挥伊斯兰教传统伦理 道德文化的积极作用》 《中国穆斯林》2007年第1 期 桂希江 《浅谈有关清真食品的 几个问题》 《中国穆斯林》2007年第5 期 纳光舜 《阿拉伯—伊斯兰教医 学及其对中国传统医 学的影响》 《中国宗教》2007年第6 期 金宇光 《发挥穆斯林群众在发 展经济教育中的作用》 《贵州民族报》2007年1 月1 日 李兴都 《中国穆斯林为我们插 上了腾飞的翅膀》 《中国穆斯林》2007年第4 期 刘砺 《善于经商的文化传统 与试验区回族社会的 发展》 首届“贵州民族民间文化 青年论坛” 2007年1 2 月1 4 日 马永波 《浅议回族伊斯兰文化 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首届“贵州民族民间文化 青年论坛” 2007年1 2 月1 4 日 张富杰 《发展清真饮食文化的 思考》 《贵州日报》2009年1 月2 2 日 金和璞 《辛亥革命前后盘八回 民社区文化》 《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 — 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 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 2001年 贵州省民族 事务委员会 《贵州省回族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的情况报告( 1956年4 月1 2 日)》 《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 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 义改造》(上)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1年8 月版 纳光舜 《贵州回族迁徙的原因 及影响》 第十八次中国回族学学术 研讨会论文集 2009年1 0 月 桂晓刚 《威宁县中水镇的回族 妇女调查》 《贵州“六山六水” 民族 调查资料选编》(回族、 白族、瑶族、壮族、畲族、 毛南族、仫佬族、满族、羌 族卷)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8年6 月版)
续表
(注: 作者标题刊登报刊(书籍) 出版时间(期数) 纳光舜 《对回族医学的几点 认识》 第十九次中国回族学学术 研讨会论文集 2 0 1 0年8 月 马敏荣《贵州回族家庭教育》 第十九次中国回族学学术 研讨会论文集 2 0 1 0年8 月 纳光舜 白贵生 《清真饮食中的医食同 源研究》 《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 黄河出版传媒集 团、宁夏人民出版 社2 0 1 0年9 月版 宗奇慧 宗奇俊 《清真饮食与中国传统 养生保健》 《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 黄河出版传媒集 团、宁夏人民出版 社2 0 1 0年9 月版 马良灿 刘砺 《“盘辈礼”:乌蒙山地 区回族的辈礼制度及 其变迁》 《回族研究》2 0 1 3年第2 期 马良灿 刘砺 《试论乌蒙山回族谱牒 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宁夏社会科学》2 0 1 4年第3 期 注:写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文章只选收有代表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