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葬仪
所属图书:《贵州回族历史与文化》 出版日期:2015-11-01

第八节 葬仪

回民称死亡为“归真”“归主”“无常”等。认为正常死亡,不视为痛苦之事,一切都是真主造化。伊斯兰教葬礼有三条基本要求,即,土葬、从速、从俭。教法规定善葬亡人是穆斯林的善举。在亡人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服孝,禁止采用教法规定之外的习俗。

殓衣(即“克凡”)要用白色棉布,不宜用有色布、丝绸(妇女无白布时可通融使用)。男性亡人穿“克凡”3件;大殓衣(俗称“大卧单”),长如身,身体两侧各留0.23米左右,宽约1.5米;小殓衣(又称“小卧单”),长如亡人身高,宽与大殓衣同;衬衣(“皮拉罕”),形如坎肩,但长由颈至踝,开逢在肩。妇女殓衣5件,3件与男殓衣同,另加裹胸1件,长由腋至膝,宽可围身;盖头1件,长约1.1米,宽约0.33米。殓衣准备好,为亡人“净礼”(亦称“洗埋体”),再依次为亡人穿“克凡”。

图30 者那则(威宁) 选自中穆网

一、“者那则”(殡礼)

“者那则”为阿拉伯语音译,意即“殡礼”。穆斯林均有参加站“者那则”的义务,尤其是亡人的亲属更应参加。凡参加站“者那则”的回民,必须作大小净。亡人穿“克凡”后,安放于“塔布”(专抬亡人的木制活底匣子)抬至清真寺院内(也可选在其他宽敞洁净之地),使亡人头南脚北面西(向麦加天房),主持仪式的阿訇面向克尔白靠近“塔布”站立,其他人于阿訇之后排班站立,举意:“主啊!为你礼拜,为亡人祷告,回赐归亡人。”跟随领拜者抬手赞念4次“大赞”(即“真主至大”)后,内心摹想鞠躬、叩头,然后转头向右侧和左侧说“安色俩目尔莱库目”(意为“真主赐你们平安”),仪式即告结束。

二、安葬

在回族聚居的城镇、村落均有公共墓地。墓地的选择上只要是土坡、土质坚硬、地势稍高、坡势走向朝南即可。墓地禁止放牧、砍伐和修建房屋。墓穴为南北向,深2米左右(土质松的可加深)、长2米,宽1.5米。在离底0.3米左右向北壁挖一墓窑。窑呈拱形,高约0.6米、宽1米、长2米,尽头处还要削1土垄。贵阳等地因土质原因,采取先挖直坑,再以5块青石板镶嵌四周及顶部。墓穴不分亡人身份及家境,一律占同等宽度。

图31 威宁回族墓碑 刘砺摄

伊斯兰教主张速葬。一般停放为1天,最多不得超过3天。参加送葬被视为圣行,抬送“埋体”为穆斯林应尽义务。“塔布”由4名或8名男性穆斯林轮换抬往墓地,中途不得停放。妇女送殡仅以出大门为止,不得前往墓地。将亡人送人坟坑时应诵念:“谨奉安拉之名与钦差的圣行”,然后解下克凡的束带,用土块等封好窑口(禁用砖、水泥、石灰等以火烧制的物品),坟墓内不得有任何随葬品。接着填平墓坑,在其上以土筑一长方马脊状坟堆。最后由掌教、阿訇诵读《古兰经》章节,参加者作“都阿”,为亡人求赦宥。

三、其他

回民也有在坟墓前立碑的做法,是从其他民族习俗中学来,因此其式样、碑文书写格式都是照原样套用,所不同的是碑文中有一部分用阿拉伯文书写,通常写在碑的上部,内容为“泰斯米叶”、清真言和作证词等。除方块碑、圆头碑外,有条件的还立“大八字碑”,即下为三碑四柱,上盖瓦檐石雕,檐石上为斗石,斗石上是碑帽;四柱雕有花草,刻有对联;三碑中,中间一块撰写生平,两边两块分别为序文、家谱及立碑人名等。

由于地方习俗影响,贵州一些回民在给亡人举行葬礼后,往往还要举行一系列宗教仪式,其中有的大概是从其他民族习俗中套用的,如,盘县回民葬后3天要请阿訇及乡老到家念经3天,葬后第7天要做“头七”。孝家请阿訇宰牲或炸油香,然后诵经。凡帮忙送葬的族亲都来做客,不收礼。“二七”、“三七”可做可不做,规格亦可大可小。头一个月内,尤其是前21天,每早请阿訇由孝子陪同去上坟。满月、40天、100天和周年要与“头七”要宰牲念经。

水城回民在葬后7天内每天均鸡鸣而起,沐浴净身,炸油香,请阿訇到墓地念经祝祷。以后每7日进行一次(共7次)。其间也做“满月”“四十天”。百日要宰羊请客。除“做周年”外,还要做“二周年”“三周年”。 [1] 这种习俗在其他地方也较为常见。有的则是从伊斯兰教礼俗中延伸出来的,如,写护心“都阿”,放“七窍米(麦)”,念下土经等,这些均为亲属对亡人表示追思,表达代亲人赎补罪过、祈求真主恕饶其生前过失的善良愿望,并非教法规定的圣行和义务。

游坟(即谒墓,又称“走坟”“上坟”)是穆斯林纪念亡人、寄托哀思、参悟自省的一种仪式。通过游坟,以示对亡故者的纪念和缅怀,并祈求真主“恕饶罪过”,升高其品级;同时也是对生者的激励和警示,穆斯林亲临墓地,见坟生感,会促使其珍惜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多干善功,弃绝行恶,作一个正直、虔诚的穆斯林。游坟的最佳时间为每周主麻日及其前后各1天,开斋节会礼后也有集体前往墓地游坟的。此外,亦在亡人生辰、忌日游坟者。游坟时要请阿訇同往坟地念经,以尽搭救亡人之责。游坟为男性穆斯林参加。如果女性不会因感情脆弱而号泣等,其游坟行为是“可嘉”的。游坟者必须大净。诵经必须明确“举意”。


[1] 柳远胜主编《六盘水民族风情》,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贵州回族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