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情歌
所属图书:《思州民俗研究》 出版日期:2017-09-01 文章字数:0字

第一节 情歌

思州情歌一般为长于抒情的七言四句式,分男女对唱。这是由情歌的性质决定的,情歌其实是青年男女发展恋情的途径,即相互之间必须要进行即时交流,以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如果篇幅过长,就会影响双方的交流;如果只有一两句,又不利于情感的表达。因此,采用七言四句式是比较恰当的一种方式,是歌谣创作者和演唱者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智慧选择的结果。

在民间流传的情歌浩如烟海,收录的作品也种类繁多。岑巩县政府于1989年组织收集整理的思州情歌编录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卷》中,并对收录到的情歌按照青年男女情感发展的顺序进行了整理,分为初识、诘问、赞幕、相思、送郎、思别、苦情、选伴、劝诫、爱恋等十个部分,共280首。现以本次收录的情歌为蓝本,对思州情歌进行简要分析。

一、初恋歌

初恋歌按照青年男女从相识到相恋的过程,可分为问名、传情、问情歌。

(一)问名

初识歌的演唱语境与各地节日习俗有很大的关联。如苗族、侗族的“吃相思”“三月三”“姊妹节”等节日,其实也是青年男女通过对歌相亲,寻求伴侣的民间平台。在这些节日中,初次见面的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委婉地探问对方对自己的看法和意向,或者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一般是小伙子先开口,如:

初次见面时遇见有好感的姑娘,男青年向姑娘表达出想要互相了解的意愿,由于意愿不是很确定,还处于选择之中,所以用词非常模糊,说自己想要知道对方的姓名和是哪里人的目的,只是在于下回遇见了好打招呼。但这种初识歌,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在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一些聚居区,由于人口繁衍众多,而寨子的土地、森林等资源无法承载现有的人口量,于是一部分人从原来的寨子中搬迁出去,建立一个新的寨子,形成“上寨”、“下寨”的关系。苗、侗等族的一个寨子,一般是一个或数个家族聚居在一起,寨子中的家庭间基本上存在血缘关系,因此同寨之间是不能通婚的。由于新寨子是从原来的寨子里搬迁出去的,原本就属同一个寨子,因此“上寨”和“下寨”之间是不能通婚的。只要形成类似于上寨、下寨关系的寨子之间,均严厉禁止通婚,因此,在初识时,青年男女一般会相互问是哪个寨子的人及姓名。如:

歌中问“妹妹坐哪里?”是思州方言,“坐”是居住的意思,通过询问姑娘居住的寨子来判断是否能通婚。如果是可以通婚的寨子,那么也可以知道姑娘的个人信息,便于进一步联系。判断能不能通婚,还有姓氏的问题:

在思州部分地方还有同姓不婚的习俗,因此在对歌的时候,往往青年男女首先问对方的姓氏,如果是同一个姓,那么相互之间就不再对歌。

对方的年龄也是初次见面时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在以婚恋为目的的对歌场中,参与者一般是未婚男女青年,年龄大致在17~25岁之间,但也有年龄较大的未婚者。因此对歌的双方有时也会询问对方的年龄。

(二)传情

了解到对方的基本情况之后,双方就开始将自己对对方的情感表达出来。由于是初次见面,尤其是第一次去歌场的男青年,面对姑娘时总是有点害羞,也害怕一开口就被姑娘嘲笑或拒绝,因此总是小心翼翼地试探一下姑娘的心意:

对歌的姑娘如果性格大方,并对小伙子比较中意,便会对小伙子传达比较明确的暗示:

大多数到对歌场的小伙子胆子都比较大,看到中意的姑娘就大胆表露自己的心声:

传情过程中,基本上是小伙子主动向姑娘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意,但也有姑娘直接向自己心仪的小伙子表达出好感,希望能获得小伙子的青睐:

这首歌将“郎”比作是高山上的水规,将自己比作是“望水田”,渴望得到水流的灌溉。大胆直率地向小伙子表达了自己渴望与对方“相连”的心愿。

(三)赞扬

姑娘、小伙认识了之后,互通爱慕之意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赞扬对方的美丽(英俊)、聪明、能干等,以期获得对方的欢心。

赞扬是小伙子在对歌场上采取的常用手法,通过赞扬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对方的情感倾向与情感判断。只有对自己心仪的姑娘,小伙子才会不遗余力、费尽心机地对姑娘的服饰、相貌、发型、智慧、歌才、勤劳等方面进行赞美。

1.从服饰的角度赞扬:

2.从相貌的角度赞扬:

3.从发型的角度赞美:

4.从智慧的角度赞美:

5.从歌才的角度赞美:

6.从勤劳能干的角度赞扬:

不仅小伙子会极力夸赞自己喜欢的姑娘,大胆热烈的姑娘也会对自己心仪的情郎进行甜美的夸赞,毫不掩饰自己对情郎的爱慕之情:

1.夸情郎外貌英俊:

2.夸情郎聪明:

3.夸情郎形象气度好:

总体上来看,无论是小伙赞扬姑娘,还是姑娘赞扬小伙,在情歌中均比较常见,这也反映出思州青年男女在婚恋上比较自由主动,积极追求自己的爱情。为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好感,赞扬的手法花样百出,如“打扮情妹像天仙”运用了比喻;“如今要算妹妹强”运用了类比;“能唱十万八千首”运用了夸张等。

(四)定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歌,男女双方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大概有了自己的意中人选范围,在这个情况下,便需要一对一地将双方的关系定下来,以获得对方的确切信息,并约好再见的具体时间、地点。尤其是对某人具有强烈而明确的相恋意愿,便一定要在当天向对方明确表白,以期获得对方的认可。因为对歌场的规模比较大,人数比较多,每个人是非常自由的,对歌者今天可能在这个地方,明天可能去另外一个地方,如果不当天与对方确定好关系,那很有可能第二天就找不着对方了。因此定情歌是对歌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定情是一个微妙而复杂的心理过程:一方面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另一方面却害怕被对方拒绝;一方面希望能对看中的姑娘多了解,多比对,另一方面如果不及时表白,自己的意中人可能被别人抢先下手。所以对歌行为也就因为各人的思考不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定情歌谣风格,如含蓄的:

唱歌的姑娘表达的意思非常模糊,表面上看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交往的请求,但更倾向于拒绝对方的请求,如果男方对女方有好感,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主动地去获得姑娘的好感。

女追男直接表白型:

姑娘遇见自己心仪的男子,比较直白地向男子表露自己的好感,希望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难于决定型:

这首歌表达了演唱者非常微妙的情感心理状态:一方面,对方可能先前对其他男(女)性表达了爱慕之心,现在又对自己表现出同样的爱慕之心,因此引起歌唱者的不满,“莫学金鸡九色毛”暗示了对方用情不专一。另一方面,从表达的意思来看,歌唱者对对方还是心存好感的,并没有完全拒绝对方,而是要对方“要学金竹步步高”,委婉地表达了歌唱者的心思:只要你从此之后用情专一,我们是可以进一步发展的。青年男女间如此丰富微妙的情感表达,用日常对话用语确实是无法精确地表达出来,只有采用对歌的方式才能充分而细致地将所有复杂的情感寄予其中。聪明的对歌者能准确地感受并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意义和情感,便能很快地获得对方的芳心。如果不是聪明到能立即领悟到歌中寄寓的含义,估计要空手回家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歌不仅仅是思州青年男女表情达意的形式,更是互相测试智力和反应能力的最佳手法。

这是一首女青年唱的歌,首先向对歌的男青年表明自己的心意是真诚的,但是却不能确定男子的心意是否真诚,因此,想要男青年表明对自己的态度。说得非常委婉,但是态度比较坚决。如果男青年不能及时做出决定,女青年就不再考虑和对方对歌下去。

男青年明白自己到了该做决定的时候,于是向女青年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选择,愿意一心一意地和对方继续交往下去。

歌唱的女青年明确向对歌的男青年表达了自己的拒绝之意,而拒绝的原因可能是对方男青年这山望着那山高,用情不专一,导致了姑娘的断然否决。

歌唱的男青年不知道姑娘的心意如何,不知道姑娘心目中有多少个备用人选,因此以“问妹爱歌不爱歌”谐音双关的手法,要姑娘直截了当地表明对自己的态度。

聪明的姑娘明白需要自己做出最后的决定了,于是以“河中鱼儿刚一对”消除男青年的顾虑,表明他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是“爱歌”——爱哥。

二、热恋情歌

青年男女经过初识时的筛选,初恋的决定,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便进入热恋阶段。由于恋人们一般居住在不同的村寨,不同寨子之间相隔的距离一般比较远;另外,青年男女均是家庭的主要生产劳动力,要承担家庭中主要的日常劳动:基于上述两个原因,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不可能经常在一起。相思也就成为热恋的主题,相思歌也就喷涌而出。

(一)情妹思念情郎

相思是一种是心境,是一种持续时间长的心理情感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下,女性当事人往往更容易沉浸在自我心理情感中,享受美好的相思体验:

年轻的姑娘一边绣花,一边思念着情郎,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便情深意切地将情郎的名字绣进绣品中。这是处于热恋心境中姑娘的正常情感体验,好似全身浸泡在温暖的爱之海洋一样,充满着幸福、兴奋与喜悦之情。

相思是一种希望,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设想,热恋中的姑娘往往通过对自己与情郎的未来生活的憧憬来寄托相思之情:

绣付枕头送情郎,枕头上面绣鸳鸯;情郎靠在枕头上,专思情妹来同房。

热恋中的姑娘借送绣花枕头给情郎,想象着日后与情郎成为夫妻的情景。

单是思念情郎,不能满足姑娘们内心情感的需求,总是期盼情郎尽可能多陪伴自己:

相思中的姑娘,总是以忐忑不安的心情期待着情郎的到来,时时如同警惕的猎犬一样,一有风吹草动,就以为情郎已经到了:

明月之夜,树影在窗前晃动,一片痴情的姑娘以为情郎悄悄过来与自己约会了,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自己过于敏感了,不由得哈哈大笑。为爱而雀跃的心情跃然纸上。

由于过于思念,情郎却一直没能来相见,这种美好幸福的情感便转化为痛苦的情感体验,如:

久候情郎却不至,思念至极,只能不断地回想起往昔与情郎相处时的甜言蜜语,往昔的幸福美好与现在的孤单寂寞相对比,眼泪就好像装满了水的木桶断了箍一样,倾泻而下,不可遏制。朴素而直白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切的相思之情、相思之苦。

日思夜想的情郎终于到了,但是由于父母的原因不能相见,让人急迫难耐,不知如何是好:

情郎用歌声作为招呼姑娘见面的信号,姑娘却因为娘在家中找不到理由出去,急得双脚直蹬。娘发现姑娘反常的举动,询问为什么这么急躁,姑娘只好用鞋子不合脚的理由来掩饰内心的焦躁和不安。

长期处于思念之中,却未能得到情郎的探望或消息,同样也会改变姑娘的心境,使其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内心焦躁不安、神情恍惚的境况之中:

姑娘思念情郎都到了憔悴不堪的境地,可见思念之苦。也有姑娘直接抒发自己对情郎思念之深切和辛苦:

歌谣中用夸张手法展示姑娘自己对情郎的思念之深切:想情郎想得整夜不眠,天亮时分听到鸟叫的声音误以为是情郎来了,衣服、鞋子都来不及穿就去开门,结果没有等到情郎的到来,失望的眼泪不但打湿了衣裳,积成塘,灌满田,还引发了惊动老龙王的大洪水。惊恐万分的老龙王求姑娘,只要她不再流泪,龙宫中的宝贝随她要,但是思念中的姑娘什么都不要,只想和自己的情郎生活在一起。诗歌中充满神奇想象,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念之情转化为思念的眼泪,眼泪溢满了山塘、田野,引发使龙王都惊恐万分的漫天洪水,从而来展示对情郎的思念之情是怎样的深切与不可遏制。这首歌体现了高度的艺术价值。

女性思念情郎的歌谣数量非常多,质量也非常高,上面只是摘选了几首为例来阐释。

(二)情郎思念情妹

男性思念情妹的歌相对要少一些。歌谣表达情感的手法、角度和细腻程度相对要单调很多,但同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如《想妹歌》:

歌谣表面上采用了较为平实的叙述方式,描述自己因思念情妹,而茶饭不思,相思成病,只要与妹配成双,病就自然好转。其实是以夸张手法表现自己对情妹思念之情的深切。这是男性表达对女性思念的常用手法,如《十想娘》中也有同样的表达内容:“四想妹妹病在身,吃了仙丹药不灵;百般药方都不好,得妹成双病脱身。”

(三)约会送别

热恋中的约会越是刻骨铭心的美好,约会后的离别越是难分难舍。思州情歌中有很多描写男女青年送别时如漆似胶、依依难舍的送别歌。

送别情郎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细心的姑娘一手给情郎撑着雨伞,一手却悄悄地拉着情郎的衣角,希望他能留下来。婉约却深沉的爱恋不需要更多的甜言蜜语,只需一个小小的动作,足以让人怦然心动,终身不忘。

也有性格豪迈的姑娘,送别时强装笑颜,离别之后悲痛断肠:

歌谣中的姑娘送别前像没事人儿似的,送别后却伤心得抱住竹子号啕大哭,痛骂竹子无心肝。把情郎离别之后的失落之情,以及抱怨情郎不能明白自己不愿和他分别的心情,通过“哭”“骂”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出热恋中的姑娘矛盾的心理状态。

有的描写了临别时却又忍不住留下来,只希望待在一起多一会儿,再多一会儿:

思州属于低山丘陵地形,向来有“望山跑死马”之说,对门坡虽说出门便能望见,但要走过去,路途却是非常谣远。情妹送情郎,行行重行行,送郎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对门坡,已经不能再送了,按常理,此时此地应该就此分别。但难分难舍的情妹、情郎又是摘阳荷,又是一起对唱分离歌,能多待一会是一会儿……

千里送君,终有一别,还未相别,却已思念:

再怎么难分难舍,离别,总是要送别的,未别之前,便已经约好何日再相见。在情深意浓的情郎、情妹心中,从来都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定要争朝朝暮暮”。

也许情妹过于漂亮、能干,情郎总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别,为安抚情郎不安定的心灵,情妹对树盟誓:

以松树为媒证,表明自己对情郎的心就好像松树一样坚韧挺拔,永不转移。

贤惠聪明的姑娘,不仅仅向情郎表达自己真挚的爱情,更会从日后建立家庭生活的长远视角叮嘱情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前的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匮乏,打牌、赌博成了农村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这对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姑娘在送别情郎的时候,温柔如春风,关怀如雨露,嘱咐情郎要为以后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着想,切不可陷于不良的嗜好中去。

(四)受阻苦情歌

苦情歌大致有三类:一是没有人爱上自己之苦,二是热恋中的人受到父母阻碍之苦,三是婚后不如意之苦。

在恋爱时节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心仪的情妹或情郎,但是在歌唱中却一直没能遇到爱上自己的人,这是困扰适婚青年男女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往往有感而发,歌之咏之。

这首歌中有双重含义。一是抱怨没有谁在花季中爱上自己,同时也是向对歌的小伙子表明自己尚是名花无主,鼓励小伙子大胆向前。这是属于比较含蓄的一首歌谣,更有大胆直白地向前来对歌的小伙子宣示:“大田栽秧蔸对蔸,栽个直行配弯丘;直行也要弯丘配,情妹也要哥来逗。”

对歌恋爱是盛行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婚恋形式,是比较纯粹的自由恋爱方式,青年男女基本上是从自我情感需求的角度来选择恋人。但从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比恋爱中的男女考虑更多的非情感因素,如家庭条件问题、亲属关系问题、地理位置问题、社会舆论问题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有时会对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造成极大的阻碍。这些阻碍会对热恋中的人造成困扰与痛苦:

因为父母不同意,有情人难成眷属,使得两人悲伤难抑,“转脸望妹泪汪汪”。父母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进行阻挠的手法多种多样:或者“白天不让堂屋坐,夜晚不让妹出门”,或者“房门锁上又加锁,帐子四角挂响铃”,更有“被窝上面放盆水”“楼板撒灰看脚印”,严厉禁止女儿与情郎见面。甚至会采用更为激烈的手段:“妹你挨打哥晓得”“爹妈打你我疼心”。

再怎么严厉地阻碍,也会遭到热恋中情侣的反抗:

为了捍卫自己的情感,哪怕是被女方的父母用锁链捆起来送去打官司也不妥协,即便官司打输了,坐牢坐三年也要和情妹生死相“连”。

第三种苦情比较特别,是婚后不幸福而苦。婚后不幸福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童养媳婚姻造成的。

“奈不何”,思州的方言词汇,意思是没能力做某事或承担不了某种责任。由于丈夫太小而不能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只有自己努力承担,内心虽然充满着苦楚,却也无可奈何。

婚后不幸福的原因之二,是丈夫过于懒惰,而使家庭生活过得不丰裕富足,使得妻子心中充满着悔意:

“冷水田”是指底部长年渗出泉水的农田。这种农田由于长年有泉水渗出,不但泥脚比较深(有的深达到80~100cm),田中的水温也比较低,一般维持在10~15℃,这对稻谷的生长很不利。水稻的根系在25~35cm这个深度,最容易扎稳,最利于吸收氧气和水肥,形成庞大的根系网络为禾苗输送养料;如果超过这个深度还没有坚实的泥脚,那么水稻的根系很难扎稳,并很难生长出发达的根系。其次,水稻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在秧苗栽入大田时,要求水温保持在28~30℃,如果水温低于15℃,稻叶就停止生长,如果水温低于12℃,水稻的根系就停止生长。到了分蘖期,最适宜的水温为32℃,最低水温不能低于17℃,如果低于这个临界温度,水稻就停止分蘖。冷水田中的泉水来自地层深处,涌出时水温一般是6~8℃,在水田中哪怕经历夏日阳光的暴晒,水温也只能保持在20℃以下。因此冷水田的水稻是很难生长的,产量也非常低。在这一首歌谣中,用栽进冷水田的水稻比喻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充满着不如意,表现出深沉的悔意。

婚后不幸福的原因之三,是丈夫的能力不足,使自己的身心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家庭生活中充满着不幸和凄苦:

这首歌谣中,充满着深沉的怨恨和不幸。婚姻的不幸主要来自内心的不平衡。女性一旦觉得自己像金鸡,而自己的丈夫像条没有一点能力的虫,不能从物质和精神上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在人家像龙一样的丈夫的对比下,内心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平衡,进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厌恨。这种怨恨在积累之下,总是会以难于遏制的恶毒形式爆发出来——“唯愿丈夫早早死”,以便重新获得自由的机会。

婚后不幸的原因之四,是由于家庭过于贫困而产生哀怨。向来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在思州民间的苦情歌中,有数量众多的篇目反映这一主题。

赤贫之下,很难容纳感情的存在,任何诗意化的生活都是要建立在一定富庶的生活基础之上。如果到了“早晨才借早饭米,晚上又无油和盐”的程度,那么确实是没有什么耐心去唱歌了。但在贫困下保持乐观向上、自信不息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

三、婚恋中的价值观

婚恋的过程就是男女双方的选择过程,尤其是姑娘对小伙子的选择,是按照当时代的社会价值标准来进行的。

选择标准之一:勤劳。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勤劳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守则。尤其在中国,“勤”成为社会评判个体的最基本的社会现实标准和道德标准,同时还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价值标准。评判个体的价值,是看一个特定的个体满足这个社会的程度。反言之,特定个体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便是这个个体的价值。社会价值标准就是评判特定的个体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标准。从古到今,“勤”是评价特定个体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标准。意中人的“勤”是建立富足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民间婚恋歌谣中,可以处处看到对歌双方对于“勤”的要求。如女方对男方的要求:

男方对女方的要求:

恋爱总是直接指向现实生活,因此再怎么浪漫而深切的爱恋,总是在最深层的内心中存在着最为理性的选择,即我选择的人要能为建立家庭提供尽可能大的物质保障。而勤劳是这一保障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女方要求“看郎勤快妹才依”,男方要“一心要连勤快女”。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勤”也是保证两情相悦的基础:

相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形成了情妹和情哥之间的感情纽带,也将成为他们建立家庭、开始新生活的保障。

选择标准之二:用情专一。用情专一,表面上看来是男性、女性对情感独占的本能要求。其实,从动物界来看,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均本能地要求尽可能多地和优质异性进行交配,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人也是从动物演化过来的,也具有同样的本能。但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通过数百万年的演化和选择,经历了血婚制、偶婚制等,最终选择一夫一妻制,有其深刻的社会学根源,即一夫一妻制最适合建立稳定的家庭和社会,也是最高效的社会建立机制。首先,能以最高的效率进行人类自身的延续和生产;其次,能以最符合科学的原则区分血脉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优生效果;第三,为个体提供了最稳定的物质、安全和性满足的环境,也提供了最稳定、公平的遗传自己基因的环境。通过数百万年的演化和选择,以及数千年的确认和强化,尤其到了现代社会,“用情专一”也便成了社会价值评判的基本标准之一。如:

歌中的“郎”之所以被姑娘所指责,在于“你郎起了五样心,三心二意来连我”,不符合用情专一的标准,因此被姑娘拒绝的可能性非常大。又如:

同样,姑娘在努力劝诫自己的意中人要用情专一,而不能脚踏两只船。如果小伙能听姑娘的劝诫,用情专一,那么还能被情妹所接受;如果不能用情专一,估计也会被拒绝。

选择标准三:两情相悦。马克思曾经说过,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两情相悦是婚姻的开始,也是婚姻的基础。因此在思州民歌中有大量歌颂互相爱恋的歌谣,如:

爱恋中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同心合意,两情相悦,心灵默契相通。在这个境界面前,外表的英俊美丽已经黯然失色。

选择标准四:为人的品质要好。为人的品质是指特定个体在处理社会、家庭关系上的较为稳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人的品质好,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基础。因此,婚恋中的男女青年,对对方的品质也会加以较为强烈的关注:

姑娘用“好柴”“好船”“好网”来比喻“好哥”的品质,是其选择情郎的标准。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流传在民间的情歌不仅仅是民间的艺术作品,更是思州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思州一代代青年男女感情生活的展示。看似随意自由而浪漫的婚恋歌谣,其实也严格地遵循着社会既定的道德与价值体系。

思州民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