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市场或是文化内部的深层叙事?
Profound Narrative in Market or Culture?
(注: 87.丹寨老苗衣(八寨苗支系)。两袖有古老的哥涡图。)
2011年6月21日至23日,随贵州师范大学任晓冬教授一起,陪着美国劳伦斯大学的Merton教授和他的两个学生,访问了雷山县乌东村、西江苗寨、凯里学院、青曼苗寨、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丹寨县宁航蜡染厂、扬武乡干河村、羊排村。
漫步乡村,村落里保存的手工技艺,再次使我们惊艳于它从木楼小屋里呈现的别样美丽。我们在一路思考着它的去向。也许这些文化片断只能在这里归于尘土,也许它们将走向广大的世界,进入现代世界文化表述和市场消费的生活用品中。我们的眼光回眸了日本、美国等地手工业的发展历程,不得不感叹:为何贵州有那么多好东西,却总是不被认知?市场的推动确是一个难题。或者,它们是和市场没有关系的,只属于这里文化内部的深层叙事?
(注: 88.三都蜡染(挂画)。石榴、花鸟。)
在这里,我们再度访问了“搁浅在时光村落里的‘蓝花’——花旗贵州丹寨蜡染手工业发展项目贵阳展览、慈善义卖活动”项目点,漫步在贵州村落世界,采撷一个个时光村落中苗族妇女的手工片片。
不管怎么样,我们从她们的言行间,感受到她们都期待着带着自己的绣花来到贵阳。如果能卖出去,那当然高兴,如果不能,带着自己的“花朵”,在更大的世界里体验,也是一次有益的文化互动。
潘燕莲姐妹在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路边自家的屋子里开了一个“农家乐”小店。我们路过时,她们向我们挥手,示意留下来午餐。新修的木屋里,摆着各种从市场上买来的机绣旅游产品。当看到我们对手工的东西有无比兴趣,她们从屋内找出已经完成或正在制作的“花朵”。这些都是为她们自己或者是儿女的服装上做的刺绣片断,带着一种生命过程的感情,每年只能做几片就好了。为何不把手工“花朵”摆在吸引游客的台子上?她们说太花手工,一片刺绣为此要卖至少300元以上,所以很少有人买。
丹寨县扬武乡蜡染协会里,杨丽向我们展示了协会最经典的蜡染产品。
那张太阳花,协会的苗族妇女把蜡画画在当地石桥的手工纸上,创新是为了寻找文化的结合,寻找市场卖点。
丹寨县扬武乡干河村的苗族妇女王海英手抱传统的织锦。她的服装用品等还在使用这样的料。而全村271户人家,有3户接受了公司的要求,织上面那种鲜艳的布料,用于现代家居用品。她们每人每月能收入500元左右。
时光如梭,干河村的这位老人在昏暗的木屋里织锦。我们从窗户里看着那熠熠闪光的织锦花纹,感觉到了时光的搁浅。老人在织家里的床单,这样的床单要花几个月才能完工,一张双人床被单,在当地市场卖800元左右。随行的乡干部说,只要有人买,她们都愿意卖,还可以定做。
王芬很急切地带我们到她家,非常高兴地从柜子里把已经做好的织锦被单、娃娃包片、腰带等给我们看。这些鲜艳的片段,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种美好。被单和包片大概1000元左右可出售,腰带250元一条。扬武乡羊排村的苗族妇女潘芬举着一件机绣的苗装来到我们的面前。在丹寨县城的赶集日所卖的各种各样的民族服饰,基本上都是机绣服装,这样的一件也要1500元。村子里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做老式的苗族服装了。有没有一种可能,在项目里请这样的妇女慢慢地做老装,在一段时光里去回味过去的记忆。
这些都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不路过美丽的村庄,无缘欣赏美丽的衣裳,我们可以再一次走进她们,看着她们的面容,懂得她们对待苗装的态度,如何看待自身的文化以及生活的愿景。
一切都将是一粒灰色的尘埃,没有永恒的存在。这些苗衣在多年以后将从她们的生活中消失,我们也只有在图绘的世界和博物馆里,远远地从历史的某一个深处打量一下。物质终究会消亡,化为精神的能量。重要的是,我们来了,我们走了,我们经历了一次独特的旅程,而这将成为影响我们内心的一次行走,或者每一次行走都是心路历程的寻找和追忆,都是关于我们过往和现实联想的再一次印证。
(注: 89.三都蜡染(挂画)。寿字、花鸟。)
(注: 90.三都蜡染(挂画)。花朵开、鱼儿游、蝴蝶纷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