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刊物取得的成绩
经过30余年的发展,《贵州民族研究》已由一家地方性刊物,发展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界都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期刊。一直以来,都连续不间断地被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等权威部门评定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本刊所刊载文章全文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刊物的被复印量、转载量、被引用量居同类刊物前列。刊物1992年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民族学类第三名,1995年被评为贵州省唯一的一家社会科学优秀期刊,1996年再次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排列民族学类第二名。2007年获得贵州省优秀期刊评选委员会颁发的“第一届贵州省优秀期刊奖”。目前《贵州民族研究》已发行到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是贵州省及全国同类刊物海外发行面较大的刊物,为贵州民族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民族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刊物成了展示贵州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
刊物取得成绩的原因:
(1)有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新闻出版局等上级领导部门积极关心、支持和指导。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从创办《贵州民族研究》开始就十分重视刊物的指导原则,对办刊方向和定位都做了具体指导,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民族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并给予办刊经费支持,每年都要听取工作汇报,使本刊得到顺利发展,逐渐完善。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十分重视《贵州民族研究》的工作,加强领导,总是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审读,以帮助刊物提高质量。可以这样说,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贵州民族研究》是不可能获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的。
(2)有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历届领导班子的重视。虽然所领导班子多次更换,但始终把办好刊物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来没有松懈过。30年来,贵州省民族研究所领导班子围绕办刊工作把握方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机构设置、充实编辑队伍、提升编辑人才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刊物成为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的一大“品牌”。
(3)有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编辑部全体成员同心同德、携手并进,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第一,刊物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和办刊原则。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坚持为团结、稳定、发展的大局服务;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党的总路线、总目标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在办刊中,刊物始终坚持遵守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不违背宪法的基本原则,按照《期刊管理暂行规定》、《著作权法》等有关出版法规的规定,进行刊物的出版及其他有关活动的办刊原则。第二,坚持学术质量,注重学术创新。长期以来,《贵州民族研究》始终重视刊物的学术质量,坚持把学术质量作为选取稿件的基本标准。积极组织采用有益于弘扬民族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文稿。在借鉴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求观点独到、资料翔实、方法规范、逻辑缜密、论证充分、结构严谨、表述精炼。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研究现实问题。民族是现实的存在,关注现实问题既是学科的要求,也是《贵州民族研究》应尽的责任。在多年的办刊过程中,《贵州民族研究》积极面向我国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刊发了大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广泛涉及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以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工作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作为期刊出版创新的基本出发点,把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作为办刊的基本立足点,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为少数民族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大力宣传优秀民族文化,以诠释民族政策理论和宣传民族专业知识为己任,发挥资政育人的基本功能,为读者搭建起一个让历史与现实交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平台,向社会和读者奉献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成为一朵充满活力的奇葩嘉卉,盛开在社会科学期刊园地。第四,坚持刊物的学术优长和特色。《贵州民族研究》始终重视理论问题的研究,一直把民族理论文章放在刊物的首要位置。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民族理论已成为刊物的优长学科,除了发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理论文章之外,《贵州民族研究》一直非常重视对田野调查文章的研究,“田野调查与研究”已成为《贵州民族研究》的特色栏目。在稿件的组织和编排方面,设立专题或固定栏目,集中探讨相同或相近的问题,促进了研究的深入。第五,坚持朴实的学风和严肃认真的态度。30年来,《贵州民族研究》在始终如一地追求学术精神的同时,也始终如一地坚持朴实的学风和认真严谨的态度,不炒作,不做表面文章,保持了朴实严谨的风格。
(4)有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支持。长期以来,刊物形成了庞大的作者群,广大作者尤其是高校、科研单位作者不断呈现高质量的精品论文。大量读者反馈信息,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是改进编辑工作、提高刊物质量的动力和依据,由于广大读者群的关心、支持,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体现。正是因为广大作者、读者多年来的关心、支持和厚爱,刊物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今后,《贵州民族研究》将以开放的胸襟、包容的心态、多元的视角,把握学术前沿和热点,积极培育新思想,促进学术争鸣、理论创新,多出精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