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三大合围平定叛乱
纳织水战收复失地
1950年3月28日,解放军十五军四十五师抵达毕节,与兼毕节军分区的四十七师举行了军事联席会议部署对叛匪的作战,决定先奔袭纳雍,后下水城,再克织金,随后我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从大定羊场行军三天开进纳雍北街。
纳雍县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剿匪部队根据地形与敌情,兵分三路合击县城:一路由铜厂丫口下木介河,攻大碉上之守敌;二路由马倒岩过瓦房寨越李家河后,又分两路——一路上杉树林坡,控制从鹦哥寨来援大碉之敌,另一路从白磨坟三块田进攻水巷子、唐家巷之敌,掩护从杨家河进攻财神阁的部队;三路从马倒岩下泡水井到蔡家湾坝截断敌之退路。三路部队密切配合,十五日突入城内,战斗数小时,歼保六团大部和保一团、保五团各一部,俘保六团副团长唐建辉及其部下六百余人,缴获六零炮八门、迫击炮两门,重机枪五挺,骡马二十余匹,收复了纳雍县城。纳雍奔袭战的胜利,使猖狂一时的叛匪受到致命的打击,其残部向织金与白泥屯溃逃。匪首罗湘培、李树春(罗湘培部师长)等逃窜至织金三塘,李成举(罗湘培部之军长)逃窜到织金、普定、六枝一带;王孝传(罗湘培部之师长)逃窜至大定;车桂春(罗湘培部之军长)逃窜至金沙;蔡国祥(罗湘培部之军长)逃窜至黔西龙家箐与吴湘云、赵翔龙合股。
在收复纳雍的同时,我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奉命于4月16日奔袭水城,盘踞水城的股匪闻风逃窜,一触即溃,我军一举攻占了水城。
纳雍、水城被攻占后,为了不给叛匪以喘息之机,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于5月18日歼灭了盘踞织金县城的股匪,并俘获“黔西游击纵队”参谋长田振武,一举收复了织金县城,剿匪的第一仗获得胜利。为继续歼匪,我军攻占水城后又撤出。6月初,一三五团从毕节出发又进攻水城,9日,水城县收复。
金沙合围清除匪患
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金沙及周边匪患猖獗、危害极大的实际情况,1950年5月中旬,贵州省委、贵州军区召开了剿匪联席会议,决定在纳织水战役获胜的同时,以金沙为中心,在毕节东部几县组织一次大的围剿战役,力争将叛匪一网打尽。会议决定成立以郑统一为指挥,崔建功、汪乃贵(贵阳军分区司令)为方面指挥的指挥部,认真进行兵力部署,共同进行金沙合围战役。
剿匪指挥部充分利用金沙这个易进不易出的小“盆地”为“网袋”,分三个阶段开展金沙合围战役:第一阶段——赶“鱼”,各部队采取先边远后中心的办法扫荡金沙外围的股匪,把匪赶到金沙;第二阶段——合围,即四面八方的兵力一齐向中心收拢,将敌人合围在金沙县城以外地区;第三阶段——聚歼,多路进击,一网打尽。第一阶段的分工是:毕节地区的主力部队在毕节、织金、大定、纳雍等地尽量歼灭股匪及匪特,再逼迫逃跑的匪患从西面逃往金沙;驻遵义地区的部队着重扫荡赤水、仁怀、桐梓、遵义等地的股匪及匪特,力求净化这些地区,从东北逼匪进金沙;贵阳地区的部队则扫荡贵筑、息烽、修文、黔西等地的股匪及匪特,从东南逼匪进金沙。从6月中旬开始至7月5日止,经二十多天的赶“鱼”战斗,西线毕节、大定境内的敌人已被赶进金沙县城;南线几个县的敌人,从黔西以东北渡鸭池河进入金沙县内;东线的敌人,全部赶过鸭池河;北线的敌人大部分逃往金沙,扫荡土匪外围的任务胜利完成,进入作战的第二阶段——合围。
7月15日,指挥部命令各参战部队于当日14时出发,务必在24小时内到达预定的包围线上,拂晓之前完成一切战斗装备。还命令一四一团副团长张昭勋率部务必于22时占领金沙县城,把土匪从县城里赶往安底一带以便聚歼。
命令发出后,张昭勋立即率部袭击县城,打得城内土匪晕头转向,仓皇弃城向安底逃窜,我军于21时50分收复了金沙县城。22时,各部队按规定时间全部到达以安底为中心的包围线上,迅速收紧“口袋”实施合围。第二天拂晓,被围在安底的各路股匪多方突围均被我军击退,战斗中匪众死伤三百多人,不得不再度退回安底方向,企图渡过鸭池河脱逃。此刻,收复县城的部队已插进安底镇,打乱了土匪的阵脚。郑统一见土匪已无力突围,立即率指挥部进入金沙县城,并命令部队全线出击,于14时向安底镇收网。顿时,山野里一片喊杀声、枪声,土匪到处乱窜,有的企图顽抗当场被击毙,有的放下武器投降,我军的金沙合围战取得胜利。
此次合围,前后约一个月的时间,共计歼匪五千一百多人。其中团以上匪首三十余人,重要匪首有文老洞、杨平舟、吴湘云、杨左之、徐文敬、车林兢等。
威赫合围巩固政权
1950年4月上旬,为防匪患,威宁、赫章两县人民政府奉命暂时撤至毕节办公,陈守钧、郭开学等众匪首趁机率部占据赫章县城。4月中旬,人民解放军四十五师等部队开始军事进剿纳织水之匪,罗湘培和廖兴序慑于解放军的威力,策划踞守威、赫负隅顽抗,并于5月初率李成举、王孝传、李树春等匪首及其匪众五千余人由织金转移到赫章,盘踞在野马川一带,与威、赫境内的朱益斋、刘翼苍等众股匪相呼应。罗、廖还以司令和“黔西北行署”的名义,收编各路股匪,成立“反共救国军滇黔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滥委匪职,联络并纠合原国民党云南昭通专员、匪“滇黔边区游击总指挥”安纯三至赫章火卡商谈所谓的“唇齿之帮合作办法”,并集中师团匪首于威宁城关沥血盟誓。
6月30日和7月11日,罗湘培先后两次去川南沐爱与原国民党南京交警少将总队长、军统西昌站长、匪“川滇黔反共游击总指挥”田动云会晤,成立“川滇黔军政委员会”,组织以威、赫为中心的匪西南三省边区“游击根据地”。
8月,西南军区命令驻毕节地区的四十五师负责剿灭威、赫地区股匪,并把驻云南昭通的四十三师两个营、曲靖军分区的一个营划归四十五师指挥,组成滇黔川康南集团军。受领任务后,四十五师成立了以师长崔建功、副师长唐万成、副政委王银山为首的前线指挥部,迅速作出合围战的具体部署。
8月26日,四十五师党委下达威赫合围战役的命令,规定各参战部队务于9月10日到达战役集结地,16日发起总攻。
战斗命令下达后,各参战部队日夜兼程,穷追猛打,尽力不让敌人有喘息之机。一三五团三营追击安纯三、童登文所带的千余匪徒,连续行军450公里,直追至云南宣威东南的鼠场,冲入匪指挥所,当场毙敌28名,俘敌132名,使匪大部溃乱,南逃至富源县狗场,终被全歼。9月22日,一三四团一营奔袭威宁羊街,将陈守钧、潘厚民所带的600余匪徒击溃,当场俘获陈守钧,潘匪只身逃进森林。9月17日,一二四团二、三营由妈姑进至赫章,当夜击溃踞守的廖兴序、安关鼎匪部,收复赫章县城。19日,二、三营又分三路追剿从赫章东窜的罗湘培、田动云、廖兴序股匪。我军一天一夜行180里,紧追不舍,终于在赫章的韭菜坪和梅花箐两地之间的小苏块一带追上田动云、廖兴序股匪,经激战,歼匪700余人,田动云、廖兴序乘乱逃脱,其中田匪只身潜回四川,后于成都落网归案;廖匪则窜至纳雍,后在纳雍木空河被清匪部队和当地民兵捕获归案。在追歼田、廖股匪的同时,三营的两个连在营长武和尚的率领下,追击罗湘培匪部,连续六昼夜行600余里,于毕节白马山一带,几经交战,全歼罗匪所带的警卫团及王孝传的保十二团600多人,王孝传逃脱,只身潜至织金以那架,不久被捕归案。罗湘培手臂受伤,潜至大定的中箐一带,后被大定武工队围捕,于10月21日在西里河岩开枪自毙。另一巨匪李成举在合围途中,率残部企图逃回织金,被四十五师从川南归建的一三三团在纳雍至织金的半路上堵歼,李匪漏网潜至昆明,后被追捕归案。至此,猖獗一时的“反共救国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第八兵团”宣告覆灭。
9月27日,四十五师收复被匪盘踞半年之久的威宁县城。威赫合围战以胜利靠终。整个战役从开始到结束,我军共计歼匪一万多人,其中师职以上匪首61名,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