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
贵州抗日救国军是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省级抗日武装力量。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到毕节。为了团结广大工农民众和一切爱国人士加入抗日队伍,武装民众进行抗日战争,红二、红六军团以中共毕节地下党掌握的三支革命武装三千多人为基础,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席大明部编为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席大明任支队司令员,派红六军团民运部长李光清到支队任政委;周质夫部编为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二支队,周质夫任支队司令员,派红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廖明到该支队任政委;阮俊臣部编为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阮俊臣任支队司令员,派某团政治处主任欧阳崇廷到该支队任政委。请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原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周素园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任参谋长。
为加强贵州抗日救国军各支队的政治建设和军事训练,红二、红六军团还从各师抽调数十名营、连干部分别到各支队任职。贵州抗日救国军成立后,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各族青年纷纷前来参军入伍。在短短的十多天里,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就由一千多人发展到三千多人,第二支队由五百多人发展到一千多人,第三支队由两千多人发展到四千多人。
贵州抗日救国军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经过短期训练后开赴杨家湾、放珠、大河、桑平、江南、哲庄坝一带开展打土豪、分浮财的革命活动;3月中旬,在哲庄坝、桃园大垭口一带,配合红二、红六军团主力,对万耀煌部进行伏击,夺回哲庄坝营盘,阻击滇军安化鹏部对红军的进攻。4月滇军组织安心田、安克成等地方武装对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进行围剿,经过数日激战,哲庄坝再度失守。8月蒋介石派国民党二十军(川军杨森部)、黔军犹国才部、滇军安化鹏部对贵州抗日救国军进行轮番清剿,第一支队孤军奋战,弹尽粮绝。11月4日,司令员席大明在杨家湾被擒送毕节,16日被绑送刑场英勇就义。
1936年2月,蒋介石调集万耀煌、樊嵩甫、郝梦龄、李觉、郭汝栋五个纵队八十一个团到黔西北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2月27日,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离开毕节,西进乌蒙山区与敌人开展乌蒙山回旋战,接着北上抗日。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二支队被编入红军,随军西进、北上。周素园先生与红军一起北上,到延安后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亲自接见了他,毛主席称他是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
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奉命到川滇黔边境寻找余泽鸿领导的红军游击纵队,在寻找中因沿途敌人严密封锁,拟在黄塘梁子整训。3月2日,第三支队回到金银山时得知,国民党军九十九师尾随红二、红六军团到达八寨坪一带。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在金银山岭上设下埋伏圈。当国民党九十九师从八寨坪过来进入圈内后,支队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毙敌八十余人,获枪五十余支,打击了国民党中央军的嚣张气焰。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没法跟上红军主力,便决定留下来继续革命。于5月10日策动国民党正规军暂编五旅二团三营营长陶树清带领士兵举行起义,前往杨家湾与第三支队汇合,壮大了贵州抗日救国军队伍。6月8日,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在花浪坝与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会合后,决定把两支队伍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抗日先遣队”,由阮俊臣任司令员,刘复初任政委,下编为三个支队,继续坚持抗日战争。
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